獨家原創:大中專畢業生就業調研報告
時間:2022-08-14 08:07:00
導語:獨家原創:大中專畢業生就業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由于受金融危機影響,今年就業形式特殊,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加大,社會就業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特別是大中專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十分嚴竣。為進一步詳細了解大中專畢業生當前就業狀況,了解就業困難原因以及大中專畢業生應如何應對就業壓力心態展開調查。經細致調查分析:大中專高校畢業生應腳踏實地,應放下身價謀生存,理性思考,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不要好高騖遠,急功近利。
一、日益嚴峻的大中專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
3月5日,國務院總理向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做了關于政府工作的報告。報告稱,“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經濟增速持續下滑,今年的就業形勢十分嚴峻”。為此2009年要“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并且要“千方百計促進就業”,并提出大學生、農民工等五項具體的促進就業的政策。這一段論述,彰顯了我國目前面臨的非常嚴峻的就業形勢。從全國的情況看,2009年預計城鎮新增勞動力供給2400萬人左右,按照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擬定的目標,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這也就意味著,2009年將有1500萬的新增就業人員找不到工作。
從大中專就業情況看,雖然政府在大中專院校畢業生就業方面做了不懈努力,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呈現逐年提高的趨勢,但由于近年來大中專院校畢業生數量持續增長,畢業生供需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社會急需的高學歷緊缺專業畢業生相對短缺,而低學歷和長線專業未就業畢業生呈擴大態勢,再加上受近期金融危機的影響,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依然非常嚴峻,工作任務還是十分艱巨。據調查: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形勢持續趨緊,大中專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逐年突出??梢灶A見的是,大中專畢業生傳統的就業渠道、崗位、空間,將繼續萎縮,加之新的就業渠道、崗位、空間仍十分狹小,就業總體供求矛盾將更加突出;落后的基礎教育、高中教育的質量短期內難以根本改觀,大中專畢業生的整體素質短期內不會有較大幅度的提高,他們的就業競爭力可能還會進一步下降。
二、當前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困難的原因
(一)用人單位方面
1、用人單位招聘注重實用性人才,用人需求脫離實際。相當一部分用人單位不從本單位的實際需要和長遠利益出發,招聘限于即插即用的人才,對于剛出茅廬的大學生一般不感興趣,這對剛出校門的大學生畢業生來說是殘酷的打擊;
2、用人單位招聘注重工作實踐經驗,用人需求脫離實際。認為應屆畢業生工作經驗和動手能力差,實踐經驗不足,偏向于招聘具有一定工作經驗的往屆畢業生或老職工;
調查結果顯示,有近半數學生認為通過家庭和個人的社會關系、托熟人是最有效的求職途徑。這說明用人單位的招聘觀念需要改變。
(二)就業機會方面
近年來國企改革,產業結構調整,失業人員增多,農村富余勞動力向城市轉移,致使就業競爭加劇,從而形成勞動力市場“僧多粥少”的局面。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特別是第三產業的發展和非公經濟的發展嚴重滯后,國有大中型企業數量有限,民營企業發展緩慢,致使社會各界向大學畢業生提供的就業機會有限。受此原因使大學畢業生就業渠道單一,多數機會是各縣、區的事業單位提供,覺大部分學生把考公務員或到機關事業單位工作拿財政工資當成唯一的就業出路。
(三)大中專畢業生自身方面原因
1、就業期望:畢業生就業期望值高,多半學生將月收入定位在1600-2300元之間,而用人單位職位薪酬較低,而當理想與現實發生矛盾時,產生心理困惑和消極情緒,造成擇業選擇面過小影響了就業。
2、就業選擇:畢業生擇業定位不夠準確,大多數畢業生在擇業時把目光定在中心城市以及報酬高、待遇好的單位如考公務員進黨政部門或年薪比較高的大中型國有企業,主動就業、積極參與就業市場競爭的意識不強。
3、就業意識:畢業生就業的主動性、積極性、開創性、緊迫性不強以及就業方法、就業技巧欠缺,還需要進一步轉變就業角色和意識。
4、就業信息:畢業生對就業市場涉入較少,就業信息少,自我認識、自我感覺以及對社會和整個就業形勢看法存在一定偏差嚴重制約就業。
(四)政府政策引導方面
不同所有制單位之間人才流動的困難和障礙較多,如戶籍、學歷等限制;人才市場體系不完善,人才市場、勞動力市場和學校就業市場服務功能不健全,還沒有完全發揮出應有的作用;鼓勵畢業生到基層,到非公單位就業的政策不完善;鼓勵畢業生自謀職業的制度不完善,制約了畢業生的創業積極性;各項補助優惠未能完全落到實處;關于畢業生就業的經費,資金支持仍沒有列入各級財政預算,就業專項經費得不到保障。
據調查了解到,促進畢業生就業相關政策有許多不配套、不完善的地方。
三、大中專畢業生應對就業壓力的心態問題
相對急于謀職的大學生統一的口氣和心態,企業主的聲音似乎正迎合了這些潮水般涌動地大學生的求職情緒,無論是在政府部門特意安排的招聘會上,還是在其他招聘應聘過程后,最后達成意向握手合作的卻是屈指可數。
(一)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心態
一些已經面臨或即將面臨就業壓力的大學生們表現出的情緒卻是兩個統一口氣,一是就業的競爭激烈形勢不容樂觀,一是找個穩定體面的好職業始終是自己的擇業目標。大中專畢業生盡管心里知道有很大的壓力,也看到了就業崗位少,競爭形勢嚴峻,但還是不愿放下身價與高中生一起干同樣的工作,心里很是不平衡,因為自己不甘心四年的大學學習最后得到的是高中生的待遇,他認為自己應該有一份像樣的工作,相信自己努力會行的。而更多的大學生對能夠擁有一份穩定體面舒適好聽的工作將是自己很長時間的尋找、努力、等待的事情。在他們看來,尋找一份自己理想的工作,一定是將革命進行到底的一件事,大有不到南墻不回頭的決心。
(二)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心態與企業需求相矛盾
大學生們表現出的擇業思維,暫且認為是一種正常的心態,而一些設攤招聘的中小企業,急需招賢納士的聲音,希望能夠通過不同方式招聘到他們需要的受過一定教育有知識能力有實踐經驗的人才,為企業發展所用。有些企業的招聘人員明確的表明,就是想利用政府組織的招聘會的機會,找到適合企業需求的人才。
從雇傭方的企業角度看,我們中小企業急需人才是一個事實,可是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倒要值得揣摩。企業在選擇人才的時候,要看應聘者的學歷、知識面,重要的還是應聘者的飽滿的從業精神和務實的工作品行,最后還是應聘者潛在的發展素質。而大中專畢業生,幾乎是無法能夠接受或適應招聘企業這樣的實用主義。他們滿腦子都是個人的理想、專業夢想,并在心靈深處依然保持著強烈地有一個穩定體面的職業,既舒適又能拿錢的崗位的人生設想,既是不得已委屈于一個企業崗位上。這樣的事情似乎是一個很普遍的事情,也從中看到了如今高等院校教育的缺失。
(三)大中專畢業生心態問題決定就業成功率
找個穩定體面的好職業的擇業目標下,遞送了個人簡歷的或還沒有遞送個人簡歷的應聘大學生都首先有一個向招聘方提示的條件,那就是工資不能低于一千元,甚至還要高些。有沒有月休假?工作時間多長?工作強度多大?等等,條件不夠的或沒有說明白的,就放棄。招聘企業則抱怨說,現在的大學生思想觀念是首先匱乏和不結合現實的,享受思想和虛榮心嚴重,心態和精神面貌真讓人不放心,很難順利簽約。所以心態問題決定了就業成功率。
調研結語:
2009年將有600多萬大中專畢業學生需要就業,這是一個權威部門發出的形勢消息,這數字,已經使大中專學生深感壓力,心情沉重,他們在一邊堅守自己的理想,一邊也不得不調整自己就業的角度,修復自己的人生目標,這是現實與壓力。不同的心態看待一個事件會有不同的結果,不同的觀點相對雙方都有存在的理由。站在中間的位置,建議一句,不管是面對嚴重的就業矛盾,還是揣著各自的切身利益,都應該調整心態,大學生要面對現實,放下架子,從零做起,一步一個腳印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應腳踏實地,應放下身價謀生存,理性思考,不好高騖遠,不急功近利,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而中小企業也應該建立從培養、使用、合作、提升的人力資源開發理念和機制,真正為走上社會的新人——大學生們提供一個鍛煉和發展的平臺,都要用長遠發展的心態,看待當前嚴峻的就業問題。
- 上一篇:獨家原創:責任勝于能力讀后感
- 下一篇:獨家原創:文化局文廣事業發展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