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原創:農村信用社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
時間:2022-08-14 08:35:00
導語:獨家原創:農村信用社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以"三個代表"董耍思想和黨的十六大精神為指導,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創建一流金融機構"的奮斗目標,通過不斷提高農村信用社的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實現農村信用社的穩定持續協調發展。農信社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需要以全新的理念來主導農信社的經營管理工作,需要加強三方面的理念的創新。
一堅持市場決定發展理念,處理好市場與農村信用社科學發展的關系
農村信用社必須摒棄存款立社、規模制勝的陳舊觀念,徹底改變不講效益,盲目鋪攤子、擴規模、追求市場份額的落后經營方式,建立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以服務為宗旨,以盈利為目標的現代銀行經營理念。”目前,大部分農村信用社領導由于經營管理知識缺乏,經營觀念沉舊,盲目做大,主要表現在,盲目擴充存貸規模,通過惡性競爭的方式與各商業銀行爭存款,搶市場,更甚于撿拾商業銀行拋棄的次級貸戶。無序的競爭,盲目的擴充給農信社埋下了很大的風險隱患,粗放式的經營模式使得農信社的貸款不良率高居不下。近年來,由于惠農政策的連續出臺,“兩免一補”政策的落實,加之民間借貸的持續活躍,以及村鎮銀行的陸續成立,農村信用社“放貸難”已初現端倪。在農民貸款需求下降、信貸規模增速放緩的前提下,農信社一味攬存吸儲,會增加經營成本,增大經營風險。農信社必須要緊緊依托農村市場做細,做精,做強信貸產品,先降不良貸款,再擴信貸規模。強化管理始終要走在做大規模的前面,只有在管理水平跟得上,經營風險控得往的前提下才能擴大規模,應沿著先做強,再做大的總體經營思路發展,不能盲從跟風,不可盲目做大。
二堅持支持“三農”發展理念,處理好經營與責任的關系
農信社一定要正確處理好經營效益與社會責任的關系,以市場為導向,找準“支農”切入點,選準“支農”項目,要以市場供求來評價支農項目的真實價值,抗得住不正當的行政干預,經得起不道德的利益誘惑,堅持信貸制度,健全信貸手續,優化信貸流程,加強風險控制,豐富支農品種,實現農信雙贏。扶持農村信用社建康發展,提高支農能力。對農村信用社支持“三農”歷史使命,應實事求是地加以解決,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共同負責。那些認為農村信用社不是國營的金融機構,就不能享受同樣待遇的思想是對農村信用社的歷史不了解,其結果是導致農村信用社的風險越來越大,不但對農村經濟的發展極為不利,而且導致農村金融體系崩潰,甚至出現全國性的金融災難。
三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處理好人才與信用社發展的關系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內涵是“以人為本”。人力做為一種特殊的資源,是信用社經營中主要的能動要素,它對信用社的經營發展有決定性影響。以人為本,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作為員工素質相對薄弱的農村信用社而言,顯得尤其重要。
員工隊伍不同程度地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一是思想政治素質上的不適應,個別同志不認真學習黨的農村金融方針政策及法律法規,尤其是黨的政治與經濟理論,缺乏全局觀念,作風浮躁,紀律不嚴,行為不端,有的甚至以權謀私、違法亂紀,墮落為犯罪分子;二是市場經濟意識和工作經驗上的不適應,觀念上封閉狹隘,固步自封,存在因循守舊、憑老常規老辦法辦事的經驗主義,有的同志對市場經濟知識缺乏,習慣計劃經濟管理的老一套模式,參與金融的意識、知識和經驗更少;三是知識層次、結構和業務素質不適應現代化金融和現代管理的需要,知識老化,信息量少,大部分職工是中專、高中以下學歷,高學歷的不多,單一型、操作型的職工多,懂經濟、計算機、法律專業的少;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低,因有章不循、制度不嚴和管理疏漏而造成了一些大案要案,在社會上造成不良影響。所以,大力提高員工思想道德和業務素質,是農信社適應時展的現實選擇。
以人為本,是企業文化理論的精髓所在。面對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與科技手段在金融領域的廣泛應用,農村信用社員工只有不斷加大培訓學習力度,掌握現代社會所需要的各種經濟知識、經營能力、管理能力,成為社會所需要的復合型人才,才能對各種挑戰應對自如。對于人才相對匱乏的農信社而言,更要廣泛招賢納諫,注重挖掘員工潛能,真正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要改變目前農信社的落后面貌,必須下決心提高員工隊伍素質。一是要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提高農信社干部職工的政治素質,業務素質和事業心、責任心,端正服務方向、服務態度、服務宗旨,提高對改革農村信用社體制的認識,增強緊迫感;二是開展全員培訓,可采取自學、崗位培訓、脫產學習等各種形式進行;三是對原有員工實行末位淘汰制,對新進人員實行招聘制,以此改善信用社人員素質的比例結構;四是對信用社各級管理人員實行嚴格的任期目標責任制,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五是建立特種崗位和特殊人員高薪制。通過以上措施形成一種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
- 上一篇:企業資產減值會計新準則論文
- 下一篇:債務重組稅金會計處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