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資企業登記管理基本情況統計分析

時間:2022-08-17 10:39:00

導語:內資企業登記管理基本情況統計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資企業登記管理基本情況統計分析

今年上半年,我局在企業登記管理工作中,認真貫徹落實《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公司法》及相關法律法規,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服務經濟發展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目標,充分發揮登記注冊與監督管理的職能作用,依法規范市場主體資格和經營行為,繼續支持地方國有、集體企業改制重組,不斷提高執法效能和服務水平,有力的促進我區內資企業健康、穩定、有序發展。截止日前,我局實有內資企業___戶,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__%;其中法人企業___戶,同比減少__%;實有注冊資本(金)______萬元,同比增加__%。具體情況分析如下:

一、內資企業實有戶數繼續呈下降趨勢

截止日前,我區共有內資企業___戶(其中:國有企業__戶、集體企業___戶、股份合作企業_戶、公司___戶、其他企業_戶),比去年同期下降__%,降幅比去年同期少了_個百分點,預期企業數量還會繼續下降。

從本期登記企業來看,我區新登記內資企業__戶,同比增加___%。登記的企業類型均為公司制企業。

從注銷企業數量上看,我區共注銷內資企業__戶(其中國有企業_戶、集體企業_戶、股份合作企業_戶、公司_戶),同比減少了__%。下降趨勢平緩。

分析下降原因主要有:一是隨著企業改革步伐的加快和現代企業制度的不斷完善,一部分企業改制重組為公司制企業,二是受民營經濟快速發展的影響,近年來,省、市人民政府為進一步發展民營經濟,不斷放寬政策,優化環境,降低門檻,私營企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在地方經濟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一些競爭力低、效益差的老國有集體企業由于設備陳舊、經營管理機制不靈活等原因為私人買斷、租賃退出市場。三是配合有關部門開展各項專項整頓,加大監管與查處力度,對達不到國家有關要求和嚴重違法經營的企業進行了注銷和吊銷處理。

二、公司制企業繼續保持穩定發展

截至日前,公司制企業___戶,占內資企業的__%,其中一人有限公司__戶(含分支機構_戶),國有獨資公司__戶,公司制企業戶數一直平穩并呈上升趨勢。從本期新登記的__戶內資企業來看,其中__戶均為公司制企業,占絕對優勢。這說明新《公司法》的實施,拓寬了企業進入市場的渠道,降低了對注冊資本的要求,公司制作為現代企業制度的主要形式,具有科學的產權關系、先進的管理理念以及快速有效的運營方式,在籌集資金、經營管理機制等方面與其它類型企業相比具有明顯的優勢,逐漸成為新登記企業首選的組織形式。新《公司法》的實施,有力推動了公司制企業的發展。

三、注冊資本(金)較去年有所上升、企業的經濟實力增強

截止日前,我市實有注冊資本(金)______億元,同比增__%。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內資企業規模擴大,實力增強,產業和行業結構進一步調整。

截至日前,在企業總戶數減少情況下,企業注冊資本下降幅度不大。重點放在了關系國民公用基礎產業的發展,如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地質勘查業,注冊資金同比增長__%、__%。國有資產管理機構和機制不斷健全,國有資本的流動和配置得到進一步市場化、股權進一步多元化,推動了國有經濟向基礎性產業集中,提高了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發展的主導作用。

同時,產業和行業結構進一步得到調整。今年在企業總戶數減少的情況下,企業戶數平均注冊資本(金)僅減幅不大,也就是說單個企業規模更大了,實力更強了。

四、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第三產業有所發展

從行業上看,今年,內資企業總量整體下降,但關系國計民生的基礎性行業的企業略有增加,如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采掘業、房地產業,較去年同期分別有所增長。受國家產業政策及市場調節機制的影響,從今年新登記的企業來看,除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增幅較大,其他行業大部分仍繼續呈下降態勢。從行業分布的比例看,盡管批發零售業、制造業、金融業較同期呈下降趨勢,但是這三大行業占據主導地位。

五、存在的問題與建議

一是第一產業比重較低,農業整體結構調整力度不大,農業產業化程度不高。

二是公益產業資金投入太低。如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及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投入資金近年來一直處于下降趨勢。

三是制造業發展緩慢,支柱產業、高新技術產業較少。

建議:一從政策上對涉農企業加大扶持力度,大力扶持農業龍頭企業,支持農業產業化經營,積極推廣種養業,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優化。二、進一步調整所有制結構,加大公有制企業的產權改革力度,完善國有經濟從一般性領域退出機制,抓大放小,加大對一些基礎性設施和公益事業的投資與經營,引導國有資本投向關系經濟發展的重要行業、關鍵領域和優勢產業。使一些表面上改制為公司制管理的企業從真正意義上達到規范化管理,最終實現政府資本從競爭性和一般經營性行業退出的目的。三、大力支持制造業建設,積極引導中小企業投資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一批支柱產業,促進產業優勢互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