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新農村建設的調研報告
時間:2022-08-31 04:46:00
導語:市新農村建設的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農村建設是一個浩繁復雜的系統工程,建設的模式有多種,新農村建設中每一項具體工程的建設模式也各有異。既有農民在經濟發展基礎上完全自立建設的情況,也有集體與農戶,國家、集體與農戶,國家、集體與私人資本合股投資建設的情況。后者稱為“PPP模式”?,F以*市石榴紅新農村建設的PPP模式進行分析。
一、石榴紅村的基本情況
石榴紅村屬*市東西湖區,是慈惠街鴉渡大隊的一個自然村,位于*西郊、漢江北岸,占地面積200畝,居民73戶210人,總建筑面積10540平方米。2005年,慈惠街工委、辦事處把群眾“住得好”和“富起來”兩大工程綜合考慮,以“搭建一個市民休閑旅游和農民增收致富平臺”為目的,將石榴紅村作為新農村建設的示范點加快發展,為逐步打造“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探索了一條切合實際、行之有效的新路子。當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680元,預計2006年石榴紅村戶平增收可達1萬元。石榴紅村新農村建設的試點工作受到了中央書記處書記何勇、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思卿等同志的高度評價,被湖北省旅游局確定為“湖北省鄉村游示范點”。
二、石榴紅村新農村建設的立項背景
農民致富慢、增收難,長期困擾著我國農村的發展。2005年,中央提出了新農村建設的“二十字”方針,*市委、市政府也作出了實施“家園建設行動計劃”的決定,這無疑為石榴紅村的發展指明了方向。為此,慈惠街工委先后多次遠赴北京、成都、江蘇、上海等地考察,學習發達地區農村建設的先進經驗。尤其是成都的紅沙村、江蘇等地的“農家樂”的建設經驗,大大開闊了他們的思路,使他們對如何發展農業、改造農村有了全新的認識――農村要發展,不僅要讓農民住得好,而且還要讓農民富起來。
新農村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社會工程,既不能簡單的照搬硬套,也不能心血來潮,必須尊重群眾的意愿,立足于本地資源,結合當地實際。慈惠辦事處地處*西郊,東與中心城區僅一堤之隔,南臨漢水,北依漢渝鐵路、107國道,有著得天獨厚的交通優勢和濱江臨水的旅游資源;這里還有華中地區最大的國家級無公害蔬菜種植基地等,具有發展“農家樂”的基礎條件。慈惠街工委確立了將“家園建設行動計劃”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將休閑旅游與都市農業相結合,將市民休閑與農民增收相結合的發展思路,實施“旅游富民”戰略,著手對石榴紅村進行改造。
三、石榴紅村新農村建設的具體組織實施過程
石榴紅村在建設過程中,采取多渠道籌資模式,由政府投資作堅強后盾,實行以工業反哺農業的原則;嚴格執行“節約成本、因地制宜、就地改造”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盡量減輕農民負擔。到目前為止,石榴紅新農村建設主要分為兩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主要是改造73戶居民房屋以及石榴紅村基礎設施建設、石榴紅村廣場、多功能活動室、衛生室、圖書室、警務室的建設,還有村綠化、會議休閑場館建設。第一期的改造,以“街隊出大頭,農戶出小頭,市區投一點,社會幫一點”的四結合模式,政府、集體及私人資本共投資2245萬元(詳見下表)。
第一期建設資金整體投入情況
投資主體投資額比例投資用途
政府財政135萬元6%基礎設施建設及房屋外部裝修
街道240萬元10.7%基礎設施建設及房屋外部裝修
大隊30萬元1.3%房屋外部裝修
村民40萬元2%房屋外部裝修
私人資本1800萬元80%村世林莊園建設
此階段,資金的具體投向是:投入“四通四改”基礎設施建設約162萬元;綠化資金20萬元;石榴紅廣場建設35萬元;排污管網建設29萬元;衛生室、警務室、圖書室、檔案室建設7萬元;陳列館、多功能活動室裝修18.17萬元;石榴紅村門面及陳列館改造資金27萬元、鴉渡大隊辦公樓裝修19.63萬元;73戶民房外部改造127.2萬元;世林莊園建設投資1800萬元。
這個階段里,農戶房屋外部改造出資比例為6:4,即政府出資60%,農戶出資40%,農戶房屋內部裝修由農戶自己承擔。這主要是考慮到新農村建設對群眾而言還是一個新生事物,農戶在思想上存在著擔憂和顧慮。為鼓勵農戶改造舊居,充分調動村民積極性,以政府的大頭資金作為引導與觸動是必要的。
第二階段:主要是將石榴紅村周邊的69戶居民按照村建設規劃進行改造,改造后一并納入石榴紅村進行統一規劃和管理。在這個階段,政府將出資10.74萬元安裝太陽能路燈,出資100.26萬元用于民房外部改造。通過第一期的發展,農戶在建設中深感受益、受惠,村民的思想包袱和顧慮被打消,建設熱情高漲,為避免出現盲目跟風,確保建設效益,2006年居民房屋外部改造出資比例由“6∶4”改為“4∶6”,即政府出資40%,農戶出資60%。
附:民間資本——福幸園公司在石榴紅村的投資情況
石榴紅村良好的旅游發展勢頭給予福幸園公司投資的信心。在這樣的背景下,福幸園有限公司選擇借石榴紅村這一休閑旅游平臺,擴大投資規模,在石榴紅村分期投資建設世林莊園。
第一期在餐飲、垂釣、住宿方面投入1800萬元,第2期擬投資藥浴館、四合院別墅、客人休閑等配套設施建設280萬元,第3期擬投資生蔬菜加工廠450萬元,將農戶無公害蔬菜剩余產品加工成半成品進入市場。
福幸園公司將致力于打出“世林莊園石榴紅度假村”這一品牌,走向全國,并帶動沿江鄉村旅游業的發展,力圖占領全國精品旅游行業中的一席之地。
四、石榴紅村“四通四改”基礎設施投資建設情況
1、“四通四改”的具體內容及建設成效
“四通”即通路、通水、通電、通信息。石榴紅村的道路建設已完成90%,已建2條4米寬硬化路計620米;2條3米寬硬化路370米;4條2~2.5米寬硬化路930米;4條1.2~2米彩色人行道296米;2米寬青磚路536米。為解決石榴紅村農田水利灌溉和生活用水供應問題,鴉渡大隊對兩艘抗旱船進行了維修,并且新挖農田水利溝渠11000立方米,將自來水接連進每家每戶。在電網建設方面,2005年石榴紅村安裝了配電房,入地鋪設了低壓電纜,安裝太陽能路燈36盞。在信息通訊建設方面,2006年石榴紅村已安裝了有線電視網、電話網、3個小靈通發射器和小區廣播站,其中電話入戶率和有線電視入戶率均達100%。
“四改”即改水、改廁、改圈、改垃圾堆放形式。改水方面,2005年全村進行了水網改造,家家戶戶都用上了干凈衛生的自來水。改廁方面,石榴紅村已建公廁4座,每座占地18平方米,戶用衛生廁所改造70間;改圈方面,拆除豬圈17間、牛圈7間,共占地181.5平方米。同時,搬遷重建了2間牛圈,占地24平方米;改垃圾堆放形式方面,石榴紅村建起了一個700余平方米的垃圾堆放場,將每戶暫時不用的農具和閑置的木材集中堆放,同時,村內已放置40個垃圾桶,便于垃圾的集中清運。
2、“四通四改”籌資來源
通路方面:由慈惠街道辦事處和鴉渡大隊各出資42.47萬元、16.2萬元用于村道路建設。
通水方面:維修兩艘抗旱船耗資10萬元,由*市發改委立項,東西湖區財政局支持;此外,鴉渡大隊出資3萬元用于新挖農田的水利溝渠建設。
通電方面:東西湖區供電公司免費投資24萬元,為石榴紅安裝高壓線、配電房。慈惠街道辦事處出資18.9萬元安裝電力副線和太陽能路燈。
信息通方面:中國電信東西湖分局免費投資60萬元為石榴紅村安裝了3個小靈通發射器和電話網;東西湖區廣電局免費投資18萬元為石榴紅村安裝小區廣播和有線電視網。
改水方面:由鴉渡大隊和農場各出資10萬元,用于水網改造。
改廁方面:慈惠街辦事處出資9.6萬元用于村4座公廁的改造;戶用衛生間由農戶自行改造,費用由農戶承擔。
改圈方面:鴉渡大隊出資3000元在石榴紅村重建了2間牛圈。
垃圾改放方面:鴉渡大隊出資5000元為石榴紅村新建了垃圾堆放場;東西湖區城管局捐贈2萬元為石榴紅村購置了40個垃圾桶。
3、基礎設施的維護與管理
石榴紅村目前聘請了4個工作人員:2名清潔工、1名養護工、1名維修工。這4人負責基礎設施的維護管理,每人每月由鴉渡大隊發放工資400元。石榴紅村居民都是自主經營,游客經大隊工作人員介紹到農戶家就餐、住宿,所得收入歸接待的農戶所有。自去年“十一”以來,該村旅游收入達100多萬元,戶平收入增長7000元左右。
綜合分析,石榴紅村在新農村建設中,包括民房改造、水電道路建設、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等方面的投資資金來源,既有政府財政資金,也有大隊集體資金,還有農戶及其他私人資本的投資。這些資金分頭籌集,捆綁使用,獲得了良好的投資效益。
五、石榴紅新農村建設的經驗
1、立足實際,精心策劃,讓思路決定出路
石榴紅村充分利用本村資源,在打好“漢江”生態牌、“綠色食品A級蔬菜基地”安全牌、“漢江休閑旅游”文化牌上大做文章。街工委確立了將“家園建設行動”計劃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將休閑旅游與都市農業相結合,將市民休閑與農民增收相結合的發展思路,實施“旅游富民”戰略。
以“三高”原則(高起點策劃,高品位設計,高質量建設)促發展,也是石榴紅村建設的思路之一。建設伊始,他們邀請了市建筑設計院的專家進行規劃,邀請華中農業大學的教授進行園林和景觀設計,并多次前往東湖梅園、櫻花園、地球村等*各大景點學習旅游項目的建設經驗。
2、加強領導,保障有力,合力推進新農村建設
石榴紅村整體改造僅耗時9個月就全部完工,實現了“村容整潔”、“基礎設施完善”的目的。為了把石榴紅村建設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示范點,慈惠街工委專門從機關黨政辦、民政辦、城建辦、農辦、招商辦、旅游辦、財政所抽調精兵強將組成工作隊,指導和支持石榴紅村各項工作的開展。工作隊經常深人農戶家中,向農戶詳細講解家園建設的各項惠農政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需要調動和發揮農民的積極性、能動性。措施順應民心,貼合民意,改造工程自然受到了群眾的大力支持。村里的村民積極配合街道和大隊的工作,紛紛主動參與建設,以實際行動支持家園改造。全村共拆除3000多平方米違章建筑,沒有要求街道和大隊的補償。環境改造后,在村民中開展爭當“文明農戶”等文明創建活動,用村規民約約束自己,參與環境保護管理。村里還組織村民參加禮儀培訓,發放培訓證書,幫助農民改掉陳規陋習,促進文明用語,規范行為。管理上,嚴格推行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制度,落實村民代表大會、村民議事會等制度,建設的資金投人、運作、流向一律向村民公開,重大決策請村民代表表決,做到了“向村民亮家底,由村民說了算,請村民當裁判,讓村民共管理”,切實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權,參與權,管理權,監督權。農民不再是新農村建設的局外人,而真正成為了新農村建設的主角?!班l風文明”“民主管理”如今在石榴紅村已變為現實。
3、廣開渠道,旅游促農,讓農民在家門口富起來
讓群眾致富門道清晰,使農民“住得好”、“富起來”是石榴紅村一貫堅守的信條,也是新農村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不是簡單的房屋改造和環境創新,只有立足于讓老百姓增收致富,把新農村建設這一偉大工程變成讓老百姓得實惠的民心工程,才能真正得民心、順民意。
改造后的石榴紅村,古樸的徽派建筑風格、整潔的村容村貌深得市民的青睞,回報的是絡繹不絕的休閑旅游人群。2005年“十一”黃金周以來,石榴紅村已接待游客10萬多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00多萬元,戶平增收達到7000多元以上。預計到2006年底,石榴紅村戶平增收可達1萬元。
石榴紅村還引導村民在房前屋后種植了成片的石榴林、橘林,桃林等,由村民自主管理,收益歸村民所有。除此之外,土特產和旅游小商品的開發,保潔保安短工形式等都為村民的增收拓寬了渠道。村民原本單一的蔬菜種植收入一下子拓展為7種增收渠道:種菜增收、住宿增收、餐飲增收、認養菜地增收、土特產和旅游小商品增收、菜果采摘增收、保潔保安勞務增收,村民們生動的稱其為“七星高照”致富路,把他們的房屋稱為“白銀莊”,菜地稱為“綠銀行”。
未來石榴紅村的建設,將繼續拓寬外引內聯渠道,走自主開發之路。陸續開發沙灘排球場、沙灘游泳場、高爾夫練球場、土特產一條街、漢江魚村等娛樂休閑項目,建設臨江親水的漢江休閑旅游線,拓展江堤放鷹、田野放牧、野趣燒烤等主題活動。
- 上一篇:休閑農業經營戰略研究論文
- 下一篇:成人教育經濟價值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