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原創:產業化經營項目扶持管理模式調研報告
時間:2022-09-13 09:13:00
導語:獨家原創:產業化經營項目扶持管理模式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年是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貨幣政策,貫徹落實“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重大戰略決策的重要一年。做好20**年農業綜合開發工作,對于加強農業基礎建設、保持農民增收良好勢頭、有效擴大內需、促進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具有重要作用。20**年農業綜合開發工作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全國財政工作會議精神,圍繞保證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加大投入,創新機制,加強管理,大規模改造中低產田,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穩步提高糧食和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積極扶持農業產業化經營,支持現代農業建設,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做出新貢獻。
農業產業化經營是農村改革開放的產物,隨著農產品市場化、農業生產專業化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已成為農業農村經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更新觀念、創新經營模式、轉變增長方式的重要路徑。緊緊抓住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項目實施的良好契機,堅持從農牧業生產的實際出發,積極發展農牧業產業化經營,大力扶持了一批龍頭企業,在種植養殖基地、加工、流通、倉儲、保鮮和市場服務體系建設方面取得了較大成績,為推進當地農牧業產業化進程、提高農牧民收入、促進新農村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
產業化經營項目是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進一步完善產業化經營項目扶持方式和管理模式,事關農業綜合開發事業的發展。各市要切實重視此次調研工作,圍繞調研提綱內容對調研工作進行認真布置。要認真聽取基層有關涉農部門、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專業大戶的意見及建議。要針對產業化經營項目扶持方式和管理模式改革之后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從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宏觀和微觀相統一的高度,提出完善政策和規范管理等方面切實可行的工作思路和政策建議。
一、調研具體情況分析
20**年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項目扶持的重點產業包括專用小麥、專用玉米、優質水稻、高油大豆、馬鈴薯、“雙低”油菜、“雙高”甘蔗、棉花、名優經濟林、蔬菜、茶葉、名優花卉、蠶桑、畜牧、淡水水產等。20**年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項目扶持的重點項目主要是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設施種植和設施養殖項目,以及與項目區農民主要農副產品生產、購銷密切相關的農副產品加工、流通設施改擴建項目。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指導思想是堅持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扶持具有明顯競爭優勢和輻射帶動作用的產業化經營項目,促進優勢農產品基地建設,發展區域主導產業,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提高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和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發展現代農業,推動新農村建設,促進農民增收。20**年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項目實行財政補貼和貸款貼息兩種扶持方式此外,為切實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扶持力度,還將創新扶持方式,多形式、多渠道扶持合作社,積極引導合作社申報項目。在同等條件下,產業化經營項目要優先扶持已經牽頭組建合作社的龍頭企業;優先扶持合作社參與經營管理的龍頭企業等。
(一)財政補貼扶持方式
1.財政補貼項目的引導性作用
20**年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項目扶持的重點項目:規?;?、標準化、專業化設施種植和設施養殖項目;與項目區農民主要農副產品生產、購銷密切相關的農副產品加工、流通設施改擴建項目。解決小而散的問題,做到既集中投入、突出重點、扶優扶強,又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公共性、引導性作用。財政補貼資金為全無償資金。以前有無償結合的扶持方式,財政資金中有償資金占75%,需要市級財政與區縣財政、區縣財政與項目實施企業落實借款手續,而有的企業因本身實力不夠,或信用等級不高,有償資金難以落實到位,影響了部分項目的實施。實行財政補貼的扶持方式,有效避免了這些困難,將對產業化經營項目的實施發揮極為重要的促進作用。財政補貼方式項目的扶持使用范圍是種植基地項目、養殖基地項目、農產品加工項目、流通設施項目的設施建設、技術培訓等,也可部分用于項目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或實施方案、環境評估費等項目前期費用。
2.財政補貼項目的扶持對象的確定
財政補貼項目的扶持對象,在同等條件下,能否以國有參股(控股)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為扶持重點,如何設定扶持條件;單個項目補貼資金的額度如何合理界定;重點項目和一般項目的資金比例,扶持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資金比例。認真總結近兩年扶持合作社試點工作的經驗,針對存在問題,創新扶持方式,積極探索扶持合作社的有效途徑,充分發揮合作社的橋梁和紐帶作用,保護農民的應得利益。積極引導合作社申報項目。各省要按照農業綜合開發政策規定和降低后的立項條件,積極引導合作社申報產業化經營項目;在同等條件下,對合作社申報的產業化經營項目優先立項扶持。多形式、多渠道扶持合作社。在同等條件下,產業化經營項目要優先扶持已經牽頭組建合作社的龍頭企業;優先扶持合作社參與經營管理的龍頭企業等。
3.改進和完善財政補貼扶持方式的其他意見和建議
第一,圍繞發展我縣的優勢主導產業,按照“依托龍頭建基地、圍繞基地扶龍頭”的原則,統籌安排產業化經營與土地治理項目,以整合資源、集中資金、重點投入,完善產業鏈條,帶動農村經濟結構調整。
第二,產業化經營項目要在科學分析當地優勢主導產業現狀的基礎上,突出關鍵環節和薄弱環節,建立起以原料基地為基礎、廣大農民廣泛參與的產品質量安全體系,不斷提高項目產品的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為持續增加農民收入提供可靠的保證。
第三,產業化經營項目要引導、支持龍頭企業向產業鏈的上游延伸,組織帶動農戶建設規?;?、專業化、標準化的種養基地;優先扶持與農民訂立規范收購合同,按照保護價收購基地農產品,與農民建立了科學合理利益聯結機制的龍頭企業;優先扶持農戶或合作社以土地使用權等形式入股,參與企業二次利潤分配的龍頭企業。
按照建設現代農業的要求,繼續堅持“圍繞產業扶龍頭,圍繞龍頭建基地”的產業化經營思路,根據全國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總體要求,結合當地優勢農產品發展規劃,緊緊圍繞優勢主導產業,統籌安排土地治理項目和產業化經營項目,將土地治理項目區建設成為優勢農產品生產基地,引導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農民開展農田基礎設施建設。
(二)貸款貼息扶持方式。
1.完善了貼息項目管理模式
(一)有償無償相結合。原則上對具有一定規模和條件、資金需求量適中、經濟效益較好、能夠按期歸還財政有償資金的項目單位,采取有償無償相結合的扶持方式。這是目前中央財政扶持產業化經營項目的主要方式。
(二)投資參股經營。原則上對投資規模較大、企業基礎較好、帶動能力強、資金需求量大、愿意國有資本參股的項目單位,采取投資參經營的扶持方式;這種扶持方式從20**年開始起步,已取得明顯成效。
(三)貸款貼息。對融資能力較強、能夠從金融機構取得一定規模的固定資產貸款、符合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項目立項要求的項目單位,一般采取貸款貼息的扶持方式。
2.設定了固定資產和流動資金的貼息比例
為鼓勵擴大生產能力,發揮項目的持續帶動作用,規定固定資產貸款比例達到60%以上是否適宜;為進一步規范流動資金貸款的申報,規定對加工企業每年集中收購農產品季節(3-4個月)發生的貸款予以貼息,是否可行;能否設定單筆流動資金貸款最低限額為100萬元。
3.貼息政策的實際運用
龍頭企業的貸款需求及銀行貸款情況,各地現有的貼息渠道及對龍頭企業的貼息情況;如何解決貼息資金用不出去的問題。
4.修改和完善貸款貼息項目扶持政策的建議
完善貼息辦法,著力加大貼息力度,重點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開展基地建設、技術研發和節能減排等。
(三)實行“以獎代補”扶持方式
“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扶持方式和管理模式”是國家剛開始實施的一個新模式呢。以前都是進行“有無償結合”、“貸款貼息”,從今年開始我縣才進行“財政補貼扶持方式”和探索實施以獎代補。
1.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項目實行“以獎代補”扶持方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我省多數企業的農產品加工品銷售不暢,訂單大幅下降,今年絕大多數重點龍頭企業沒有進行技術改造和產能擴建的計劃。根據這一情況,為了確保省列農業產業化專項資金的使用效益,省上研究決定,對20**年農業產業化項目扶持方式作出調整,將原來以技術改造和產能擴建的貸款貼息扶持為主,改為實行以獎代補扶持為主。
2.實行“以獎代補”扶持方式的具體方案
研究探索產業化經營項目以獎代補扶持方式,根據帶動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任務完成情況,獎勵龍頭企業或農民專業合作社一定額度的中央財政資金和地方財政配套資金,多完成多獎勵,吸引信貸及其他社會資金投入。認真總結“先建后補”試點工作,在投入的地方財政資金、農民籌資投勞和完成的開發任務達到一定比例后,中央財政資金再給予補助,并逐步擴大試點范圍。
扶持企業當年主營產品應稅銷售收入在**萬元以上,通過資產重組的企業集團當年銷售收入達到**萬元以上的也在扶持之列;龍頭企業所收購的原料必須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簽訂產銷訂單,通過與合作社結算,支付農戶原料收購款。已列入中央和省級財政基本建設扶持和貼息計劃的項目,不再納入省列農業產業化專項資金扶持。
(四)有償無償扶持方式的利弊分析
以有償資金扶持為主,還款期限一般為5-6年;對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示范和培訓,部分必要的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前期工作費,適當給予無償資金補助。
無償資金只能用于項目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設計所需費用,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示范和培訓所發生的費用,部分必要的公益性基礎設施投入補助;項目建設投資中項目單位的自籌資金(不包括銀行貸款)比例不得低于申請財政資金總額的50%;為避免企業多頭申報、互為配套,提出同一項目單位、同一年度不得既申報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項目,又申請其他財政支農資金;對貸款貼息提出了更加明確的新要求等。另據了解,農業綜合開發財政資金已經成為扶持農業產業化發展的主要資金渠道之一。據統計,20**-20**年,農業綜合開發扶持農業產業化經營的中央財政資金達141.1億元,建設優質高效農業種植基地312.01萬畝,扶持產業化經營項目5758個,培育了一大批輻射帶動能力強、經濟效益好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通過扶持農業產業化經營項目,每年直接帶動2200萬農民受益,這些農民的年人均純收入一般比項目實施前增加510元左右。
(五)關于規范和加強產業化經營項目管理工作。
1.產業化經營項目評審權下放后,如何建立健全配套的相關政策制度,進一步規范和加強項目管理。
第一,“因地制宜,統籌規劃”——以國家宏觀產業政策和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為指導,突出地方主導產業和特色產品,按“五個統籌”的要求,科學規劃,精心布局;
第二,“規模開發,產業化經營”——以“龍頭企業+農戶”、“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農戶”等組織形式,提高農業生產和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促進連片開發、規模經營,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
第三,“依靠科技,注重效益”——以科技為支撐,加大科技成果推廣轉化力度,增強我國農業的市場競爭力,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
第四,“公平競爭,擇優立項”——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要求,完善競爭立項等市場機制,實現擇優選項,提高產業化經營項目質量;
第五,“效益優先,兼顧公平”——以各地經濟發展水平和農業綜合開發的重點任務為依據,優化資源配置,適當提高沿海經濟較發達、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較快等地區的產業化經營項目財政資金比例,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同時,保證其它地區必要的投入力度,實現共同發展;
2.加強產業化經營項目管理工作的其他意見和建議
第一,“突出重點,兼顧一般”——以農業主產區和糧食主產區為重點,突出扶持優勢主導產業,同時,按照扶優扶大扶強的要求,突出重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兼顧對農民增收致富帶動作用較大的中小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
第二,“集中投入,不留缺口”——以資金投入控制項目規模,嚴格選項,寧缺勿濫,同時,科學確定項目投入規模,按項目管理資金,保證項目需要,建設一個、成功一個、發揮效益一個;
二總結
我縣通過實施農業綜合開發扶持的種、養、加項目,一是加快了種養基地建設,促進了產業結構調整,推進了農牧業產業化進程,一些高科技項目得到推廣應用,對于增加農牧民收入、提高農牧民生活水平,起到很好的示范帶動作用;二是擴大了周邊地區優質飼草料種植,促進了農區舍飼畜牧業的快速發展,對于建設和保護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今后的工作重點仍然是,堅持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扶持具有明顯競爭優勢和輻射帶動作用的產業化經營項目,促進優勢農產品基地建設,發展區域主導產業,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提高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和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發展現代農業,推動新農村建設,促進農民增收。20**年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項目扶持的重點產業:專用小麥、專用玉米、優質水稻、高油大豆、馬鈴薯、“雙低”油菜、“雙高”甘蔗、棉花、名優經濟林、蔬菜、茶葉、名優花卉、蠶桑、畜牧、淡水水產等。
- 上一篇:體育教學中學生鍛煉能力培養論文
- 下一篇:體育課激發學生興趣體會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