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及零部件行業發展思考

時間:2022-09-22 04:29:00

導語:汽車及零部件行業發展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汽車及零部件行業發展思考

汽車零部件行業是產業關聯度高、規模效益明顯、資金和技術密集的重要產業,是一個國家和地區制造業水平的主要標志之一。無論是從汽車工業的發展前景看,還是從我市汽車及零部件行業的產業基礎看,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市都應把汽車及零部件行業的發展放在工業強市戰略的重要位置,舉全市之力加以培植,努力使其成為帶動全市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重要力量。

一、產業現狀發展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市汽車及零部件行業目前已經初具規模,擁有了一批以金麒麟集團、水興集團、中南集團等為代表的骨干企業和以剎車片、輪轂、密封條、銷聲器等為代表的主導產品,武城縣被命名為“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縣”,金麒剎車片榮獲中國馳名商標和中國名牌產品稱號。20*年,全市汽車及零部件生產企業已達750多家,銷售收入140億元。

但也應看到,當前我市汽車及零部件行業還存在許多矛盾和問題。一是企業規模偏小、生產集中度不高。目前全市750余家零部件企業,規模以上企業只有60多家,無一家擠入全國汽車零部件企業綜合實力百強行列,規模最大的金麒麟集團銷售收入僅為浙江萬向集團的1/30(后者連續多年穩居全國汽車零部件企業綜合實力百強之首)。寧津縣共有銷聲器企業35家,其中絕大多數規模小、實力弱,仍處于家庭作坊式的起步階段。二是研發能力弱、市場競爭力不強。我市大多數汽車零部件企業由于規模小,實力不強等原因,幾乎沒有什么技術儲備,研究開發還處于跟蹤、模仿階段,產品只能靠價格優勢參與市場競爭。三是零部件產品檔次不高、配套能力差。汽車零部件企業總體水平不高,產品技術含量低,主要部件優質品牌不多,難以滿足整車配套標準要求,大多數產品只能流向修配市場。

二、發展思路和發展重點

今后一個時期,我市汽車及零部件行業應按照產業集群化、生產規?;?、品牌多元化、銷售網絡化的原則,堅持整車發展與零部件升級并舉,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和后發優勢,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速規模膨脹,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結構優化、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發展新格局。

(一)大力推進技術創新,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堅持自主開發、引進消化吸收、合資合作及產學研結合等方式,積極推進技術創新,盡快使我市汽車及零部件行業走出“低技術含量—低利潤率—低研發費用—低技術含量”的惡性循環。圍繞我市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的發展重點,實施一批重大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項目,加快技術進步與產業升級。突出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技術創新:促進汽車零部件向節能、環保、安全、輕量化等高技術方向發展;掌握系統集成與匹配技術;發展關鍵零部件系統化設計、模塊化集成技術;提高零部件制造、檢測和電子化技術水平;積極開發零部件可回收、可利用的新材料應用技術。

(二)優化產業結構,延伸產業鏈條。緊跟汽車及零部件行業發展的新趨勢,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積極推動有條件、有實力的企業發展高端產品,引導實力較弱的企業把主要精力集中到自己競爭力最強或附加值最高的核心業務或價值鏈核心的環節上。遵循專業分工和規模經濟原則,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積極推動生產要素和各類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適應汽車零部件行業系統化、模塊化供貨的新要求,著力提高產業關聯度,加快延伸產業鏈條,努力打造產業群優勢和產業鏈優勢。重點做好兩個結合的文章:一方面,把延伸產業鏈條與骨干企業培植結合起來,構建以優勢骨干企業為龍頭的產業集群;另一方面,把延伸產業鏈條與招商引資有機結合起來,按照“龍頭企業拉動、配套企業跟進、產業集群發展”的產業鏈招商引思路,有針對性地開展對國內外知名汽車及零部件企業的招商引資活動,加快引進一批有利于促進我市汽車及零部件行業結構升級的大項目、好項目,著力抓好東風輕卡等重點招商引資項目的落實。

(三)強化品牌意識,搞好產業配套。按照“名牌產品—品牌企業—品牌行業”的發展思路,大力實施品牌帶動戰略,鼓勵企業爭創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產品等知名品牌。引導汽車零部件企業積極介入國內外整車企業的車型開發和產品改造,及時掌握新車型對零部件性能質量的要求,與整車企業同步開發、同步技改、同步發展,盡快適應整車企業QSPT采購原則(質量、服務、價格、技術)。突出抓好中國重汽集團*配套基地建設合作框架協議的落實,推動我市汽車零部件企業與重汽集團建立穩定的合作互動機制,在此基礎上不斷擴大合作領域、提高合作層次。積極發揮行業協會的橋梁紐帶作用,鼓勵市內整車企業在同等質量、同等價格下優先采購市內零部件產品,提高市內綜合配套率。

三、下一步應采取的政策措施

汽車及零部件行業對加快我市產業結構的調整與產業升級、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帶動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必須充分發揮政府的組織、協調、服務功能和資源配置作用,為汽車及零部件行業的發展創造優越的環境和條件,盡快把其培植成為我市的支柱產業。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由市政府分管負責人掛帥,市直有關部門參加的汽車及零部件行業發展聯席會議制度,統籌協調汽車及零部件行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設立聯席會議辦公室,做好我市汽車及零部件行業發展的指導、協調、服務工作。各重點縣市政府也要進一步加強領導、統籌規劃,結合各地實際制定本地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推動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二)制定出臺扶持政策。制定有利于地產整車銷售和使用的優惠政策,在交通規費、路橋費、新增設備所得稅、加速折舊、政府采購等方面實行差別化政策,鼓勵增加生產規模、降低使用成本,促進整車產品本地化生產。對企業用于提高研發能力、創新能力、自主知識產權產品開發的資金投入,允許企業稅前列支。設立汽車產品自主開發能力建設基金,用于支持自主開發能力建設。對開發具有先進水平和自主知識產權的項目,市有關部門要優先列入市重點科技攻關計劃,加快推進產業化。對個別重大項目,建立專項資金,采用財政信用支持的方式推進項目的建設。按照土地集約利用原則,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前提下,優先滿足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的發展需要,同時結合工業園區的整合提升,高起點、高標準規劃若干個汽車零部件專業區塊,允許經批準的龍頭企業在規劃建設的園區內興辦專業園區。

(三)強化管理和服務。研究制定全市汽車零部件行業發展規劃,促其規范有序發展。根據國家的有關政策法規和*的實際,確定出今后一個時期內鼓勵、限制、以及淘汰類汽車零部件行業投資項目目錄,嚴把項目市場準入關,從源頭上制止低水平重復建設。嚴格執行環保、稅收、金融、安監等方面的政策,讓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法律法規的企業盡快退出市場。搞好汽車零部件行業的整體包裝和對外推介,吸引國內戰略投資者和整車企業來我市投資尋找商機。定期舉辦汽車及零部件行業發展論壇,研究解決發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