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促進城鄉一體化建設的調研報告

時間:2022-11-14 02:11:00

導語:新農村促進城鄉一體化建設的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農村促進城鄉一體化建設的調研報告

2月下旬至3月底,市政協調研一組就我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促進城鄉一體化,深入浚縣、開發區進行了實地調研。調研組深入縣區、鄉鎮、村莊和有關企業,采取聽取匯報、實地察看、集中座談等多種形式進行,并帶著問題有針對性地赴江西贛州等先進地市考察學習,在多次討論、分析研究的基礎上,結合我市實際提出了一些意見和建議?,F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關于在我市調研的基本情況

通過調研,我們認為,我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促進城鄉一體化工作已邁出了堅實的步伐,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績:

1、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認識水平明顯提高。調研中可以看出,全市各級黨委、政府的主要領導認識明顯提高,強化了抓好新農村建設,促進城鄉一體化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進一步理清了工作思路,制定了發展目標、基本標準和工作措施,在全社會初步形成了齊抓共建的良好氛圍。

2、農業生產條件不斷改善,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高。20*年,??h有效灌溉面積達到85%,旱澇保收面積達到78%,蟬聯省“紅旗渠杯”十一連冠,被確定為省農業綜合開發重點縣;機耕面積達到90%,機收面積達到84%,糧食總產達60萬噸,創歷史最高水平;發展龍頭企業8家,產業化經營組織64個,經紀人3300人,帶動農戶6.5萬戶,初步形成了農業產業化生產格局。

3、農村經濟穩步發展,農民收入持續增長。20*年,??h農業總產值達到19億元,增長13.6%,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580元,增長17.6%。開發區打柴口村積極實施城鄉一體化,村集體固定資產3500余萬元,村民全部住二層樓房,戶戶擁有商業門面房,農民收入來源穩定,年人均收入5000元以上。

4、城鎮化扎實推進,基礎設施逐步改善???h積極實施了農網改造、飲水改造、縣鄉道路建設、中小學校舍建設、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等一批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善堂鎮以“市城鄉一體化試點鎮”為契機,狠抓小城鎮建設,目前已成為一個基礎設施配套,對周邊鄉、村具有較強輻射帶動能力的示范城鎮。開發區下轄各村的基礎設施和生活環境得到較大改善,王升屯新村已經投入使用,近600戶村民喬遷新居,村里物業公司、活動中心、老年公寓、門診等設施一應俱全,水、電、氣、暖都已配套接通,城市化社區基本形成。

5、民主法制不斷健全,文化生活進一步改善。廣大干部群眾法律意識、法制觀念普遍增強,依法治村活動廣泛開展,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普遍實行村民自治,村務公開,農村基層民主得到發展。同時,隨著農村義務教育、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和生活條件的改善,農民在文化、服務、娛樂等方面的支出持續增加,移動電話、計算機、互聯網開始進入農戶家庭,農民的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

從我們對??h、開發區調研的情況看,雖然我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城鄉一體化工作有了一個良好開端,但是與“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村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標準和要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還受下列一些因素的制約:

1、農民收入仍然偏低,增收后勁不足。近年來,雖然進一步加大了支農力度,但農村土地有限,農業生產方式落后,缺乏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農產品附加值不高,加之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過快,增加了農業生產成本。因此僅靠現有土地和種養方式很難實現農民收入的突破。與此同時,農村二、三產業發展緩慢,經濟效益普遍偏低,對農民增收的支撐能力弱。

2、村鎮規劃建設水平低,臟、亂、差現象普遍存在。不少村莊建設缺少規劃或者規劃編制不夠完善,執行不嚴,部分村鎮建設無序,管理水平低下。多數村沒有生產和生活垃圾、污水等處理設施,村民環保意識淡薄,農戶將生活、生產垃圾堆放在院內、大街上,臟亂差現象普遍存在。村中街巷缺乏硬化,晴天“揚灰路”,雨天“水泥路”,給農村居民的正常生產和生活帶來諸多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