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城鄉建設經營調研報告
時間:2022-11-14 02:12:00
導語:城市城鄉建設經營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設市以來,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由一個邊境小鎮建設成了一座城市,尤其是城市建設成效顯著,完成了最基本的基礎設施建設,構建了城市框架,城區建設初見規模,這對于*品牌的成功塑造、“神泉雪城”品牌知名度的顯著提升、引起自治區政府高度重視而做出建設“*―柴河”旅游區的決策起到莫大作用。但總體來看,我市城市建設與市委、市政府所明確的旅游城市定位和自治區政府標示建設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旅游區目標相去甚遠,與應發揮的中心城市載體功能、加快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要求還很不適應,主要表現在基礎設施不配套,城市功能不完善,載體作用不明顯,建設管理水平低。歸根結底,是我市城建起步晚、經濟基礎薄,城市建設資金來源單一,導致我市城市建設投入總量小,發展慢。
所以,要使我市城市建設步入高速發展的軌道,就必須搶抓自治區規劃建設“*-柴河”旅游區的歷史機遇,以開展“二次創業”活動為契機進一步解放思想,樹立經營城市新觀念,全方位整合城市資源,通過市場化運作,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走以城建城,以城養城,以城興城的城市建設之路,促進我市經濟超常規、高速度、跨越式發展。
整合城市資源,主要是運用市場機制,對城市空間和作為城市功能載體的自然資本(如土地),人力作用資本(如路、橋)及相關的延伸資本(如路、橋冠名權)等進行重組和運營,打破舊體制的束縛,從中獲取收益,并把收益重新投入到城市建設的新領域,即大力改革現行的城市基礎設施投資、運營和管理模式,把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與管理納入市場化運作,廣泛吸納外資、內資和民間資本,擴大城建資金來源,以實現城市自我積累、自我增值、自我滾動、自我發展,逐步形成“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會為主、多方籌集”的新機制。比較而言,我市建市晚,城市資源整合與盤活的余量大,有很大潛力多方面拓寬籌措建設資金渠道:
一、盤活土地資本,以土地聚集資金
城市最大資本是土地,經營城市政府首先要盤活土地。建設幾年來,*城市建設與管理飽受體制不理順之苦,基礎設施建設跟不上,城市管理力度抓不緊。所以,在*的第二次創業中,必須緊緊抓住自治區規劃建設“*-柴河”旅游區的歷史機遇,在編制“*-柴河”旅游區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修編過程中,重新劃定*市城市規劃建設區,擴大規劃區面積,屯積城市土地資本。
在此基礎上,政府要利用壟斷土地一級市場的優勢,嚴格控制年度供地總量,讓用地者競爭用地,有效發揮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手段,建立起“一個渠道進,一個池子蓄,一個口子出”的土地儲備管理機制,同時健全土地金收取、支出、使用制度,確保城市土地收益全部用于城市建設,使城市土地收益轉化為城市建設主要財源,逐步解決長期以來城市建設資金“瓶頸”制約的問題。
二、靠規劃出精品,利用精品開發項目吸引資金
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即使在編制“*-柴河”旅游區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修編過程中重新劃定*市城市規劃建設區及擴大規劃區面積的目標得以實現,*市城區面積相對較小、人口相對較少的問題仍然在一段時期內存在。所以要使土地資產最大限度地發揮效能,必須從規劃入手,強化規劃對土地供應的調控和指導作用。以規劃為指導,超前儲備城市基礎設施項目,認真研究、考察、論證項目,尤其要推出一批“精品”開發項目,對有收益的進行拍賣,拍賣時帶項目。特別是對重大項目,均應提出其性質、功能、規劃、布局意向、經濟技術指標,并進行形象構思設計,使投資者充分了解設計者意圖,并能有效地進行成本與利潤的經濟分析,以利投資決策,從而有序引導開發商向“黃金地段”投資最大限度地發揮土地資產的利用和效益。如烏蘭浩特市“五一廣場”,動工伊始,周邊地價便節節攀升,而廣場竣工后,周邊地價猛增了幾倍,也成了搶手貨。*市也應因地制宜,在河濱公園、中心廣場、五里泉、海神療養院等處周邊土地做好長期土地儲備,并有序推出相應的開發項目,吸引資金建設。
- 上一篇:新時期居委會建設的調研報告
- 下一篇:工程促優勢產業發展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