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電網改造可行性調研報告
時間:2022-11-14 04:35:00
導語:電力電網改造可行性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編制依據
《關于上報縣城電網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的通知》(甘計基礎函號)
《甘肅省農村電氣化發展“十五”計劃暨年遠景目標規劃》
《*地區及*縣電網發展“十五”計劃與年遠景目標規劃》
⒋《*縣城區總體規劃》—年遠景目標規劃
二、*縣城區概況:
*縣位于甘肅省東南部,縣城是*地委、行署所在地,是全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城區面積約平方公里,按自然地理位置共分四個片區,即舊城區(北峪河至東江水)東江區(東江水至王石壩)、鐘樓灘區(北峪河西至灰崖子)、城南區(白龍江以南),居住人口達萬人,年用電量萬千瓦時,占全縣用電量的,國民生產總值億元。
三、*縣城區電網供電現狀:
目前,*城區供電主要依靠灰崖子變電站。該變電站始建于年代,幾經改造,主變容量為×,電壓等級為,由兩水變電站供給電源。出線回,⒊線路專供城區,互不聯接分段;線路專供灰崖子變以西、*縣水泥廠等用戶,線路主供東江工業區,線路主供城南及漢王鎮,共有線路公里,配變電臺臺,線路公里。設備運行年限長,容量小,供電可靠率差,隨著農網改造工作的深入,城區供電問題日異緊迫。年第一批批復修建的東江變電所現已建成竣工并投運,共有出線回,實現了向城區雙向供電和郊區三鄉一鎮分片供電的格局,初步緩解了*城區供電緊張的局面。
*城區配電網建設始于六十年代,建設初期的*縣城占地面積小,街道狹窄,是全省有名的最小的地區所在地縣城,全城僅有二巷三街(即唐家巷、清真巷、人民街、中山街、新市街),居住人口不到現在的五分之一,約萬余人,用電負荷最高不到千瓦。城區配網由于受當時城市經濟發展限制以及規劃思路、規劃方法和規劃手段的影響,對城市發展前景和電力發展需求認識不足,嚴重缺乏電網規劃的前瞻性、延續性和總體思路,只是單純隨著城區發展而被動增補供電設施,致使城區電網供電容量始終跟不上城市發展的需求。
四、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供電電源單一,供電可靠性差。由于電源單一,不能互供,變電站負荷高峰時滿載、超載,不得不被動限電,嚴重影響城區工業生產、機關事業單位工作和居民生活正常用電,也給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造成困難。變電站及供電線路故障時出現大面積停電,供電質量難以保證;
二、電網供電線路問題嚴重。城區線路建設早,設備陳舊老化、網架結構薄弱,架設的電力線路大多采用米方桿和木制桿,加上設備運行年限過長,自然損壞程度高,選用的導線線徑小,配電容量小,經過多年運行后存在嚴重的破股線、電桿老化等現象;
三是低壓電網問題突出。線路供電半徑太大,迂回架設多,大多超過公里,覆蓋面積小,配電變壓器容量選擇和安裝位置不合理,無法靈活調換,不能實現動態運行。同時線路老化、弧垂過大,低壓架空線路常與居民住宅和線下樹木碰撞,形成樹線爭空,導致短路,造成安全故障和電量損耗;
四是電網布局設施不能適應城市供電要求,已嚴重制約著城市建設的發展。
五、城區配電網建設需求: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縣經濟快速發展,工農業生產和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縣城區用電負荷也由原來的不到千瓦增加到今年用電高峰的千瓦。近年來,雖然*縣電力局貸款對城區配電設施進行了多次改建,但由于資金不足,僅能緩解當前矛盾,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城區電力供應能力停滯不前與電力需求不斷發展之間的矛盾。尤其是一九九八年*縣確立了深入人心的“撤縣建市”建設目標以來,省、地、縣為加大*縣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了大量資金,擴建改造了*城區,使原來窄小的縣城成為了歷史,代之而起的是一座道路寬闊高樓聳立的城市,處處呈現出一幅蒸蒸日上的發展勢頭。而低短雜亂的配電設施,過低的供電質量和可靠率,隨處可見的電網安全隱患,成了影響*城區發展建設的一大瓶頸,不僅造成了很大的線路損耗,降低了電壓,使很多重要用戶和大負荷用戶無法正常工作,嚴重影響了電力局經濟效益的提高,而且還給安全管理帶來很多困難,安全生產形勢非常嚴峻,城區電網建設改造也因此而成為全城人民密切關注強烈要求盡快上馬的一項重要工程。為了配合*城區城市規劃,提高城市功能和基礎建設水平,提高城區供電質量和可靠率,徹底消除電網設施安全隱患,降低損耗,提高電力企業的經濟效益,改造*城區電網已是非常必要,勢在必行。
- 上一篇:現代漢語語義場分析論文
- 下一篇:居民小組組長競聘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