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安全生產監管工作的幾點思考

時間:2022-11-25 11:24:00

導語:當前安全生產監管工作的幾點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前安全生產監管工作的幾點思考

安全生產關系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關系改革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進一步加強當前安全生產工作,最大限度地控制和減少各類事故的發生,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安全生產環境,是各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的首要責任。但當前安全生產監管體系中存在安全生產法制體系不健全、安全生產監管機構建設不到位及安全生產行政執法力度缺乏等問題,已嚴重影響了安全生產監管法定職能的充分發揮,在一定程度成為了安全生產事故得不到有效控制的重要原因,強化和完善安全生產監管工作,應當是當前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課題。

思考一:準確定位安全生產監管職能。

嚴格的中央政策對遏制多發的安全生產事故效果甚微,法律效力及政府整治安全生產違法行為決心和力度的層層衰減,表明當前的安全生產監管體系是一個松散的系統。安全生產監管體系建設經歷了一個曲折的過程,安全監管工作由最初勞動部門統一扎口管理,轉變為安監、質監、建設、勞動、衛生等多部門分工管理,安全生產監管責任實現了分散,但安全生產工作也出現了多頭監管,政出多門、職能交叉,部門利益面前人人、處處爭權力,重大責任、問題面前相互推諉、扯皮甚至互相拆臺,安全監管上不可避免地出現了“真空地帶”,形成了“都想管而又都不管”的尷尬局面,導致地方政府缺乏嚴格的安全生產監管意愿。因此,必須對安全生產監管體系準確地進行定位,從法律上進一步明確安全生產監管綜合監管職責的具體內容,并制定一些配套的、操作性強的實施細則,細化與專業監管部門的職責分工,加強溝通協調合作,增強政府統一領導下的各部門安全生產主動監管意愿,安全生產工作實行聯合監管,有效避免安全難題面前“安委會綜合協調職能等同于政府”現象的發生,具體而言,推進安全監管,從本質主上要要實施好3項職能:

1、起草制定和宣傳執行安全法律、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

2、監督企業遵法守法情況,對企業從監督角度實施審查、考核、驗收等職權;

3、依法處理生產經營單位違反安全法規的行為、查處傷亡事故。

思考二:明確安全生產監管體系建設重點。

要把完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健全安全生產機構建設和強化安全生產執法作為安全生產監管體系建設的重點,首先,結合行業主管部門合并和撤銷的實際,針對職能調整后法律法規執法主體亟待轉變的情況,在《安全生產法》作為基本法前提下,盡快出臺與之相配套的的行政法規和實施細則,及時調整和更新安全生產相關標準、規范,切實增強安全生產監管工作的可操作性和安全監管業務指導上的現實意義;其次,安全生產監管的職責特點是依法行政、依法監察,這就要求其管理體系必須是一個集中、統一和垂直的管理體系,應借鑒美國、德國等國家安全監管機構建設模式,學習工商、質檢、藥監等垂直管理部門的機構設立經驗,圍繞“綜合不代替,監督不失控,協調有權威,指導有效果”的綜合監管思路,從解決地方保護瓶頸和妥善處置地方經濟利益與安全生產的辯證關系入手,嘗試安全監管機構實行國家垂直管理或省以下垂直管理,以切實改變安全監管機構“執法沒有地位,監管沒有力度”的境況,使安全監管真正實現事故上報無隱瞞、事故處理“四不放過”和責任追究不放松,真正實現安全監管的相對獨立性;再者,針對安全監管力量薄弱,工作不到位的現象,以建設一支政治合格、紀律嚴明、業務精通、作風過硬的高素質的新型安監執法隊伍為總體目標,通過補充立法方式,有效保證安全生產監察隊伍名稱統一、服裝統一和標識統一,切實承擔起安全生產管理部門的安全監察職能,在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的領導下,通過授權方式,依法行使行政執法和行政處罰職能,具體開展現場執法、立案處罰、聽證審議等工作,通過不間斷、連續執法和雷霆式的監管執法力度,逐步樹立安全生產執法威信,提高安全生產執法效果,推進各項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貫徹實施。

思考三:合理劃分安全生產監管權限。

1998年國務院進行機構改革,政府行政職能進行重新歸并,過去由勞動行政部門行使行政職權的勞動安全衛生職能,分別由經貿部門或成立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承擔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能;衛生行政部門承擔職業病防治職能;部分特種設備管理(鍋爐、壓力容器)由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承擔;工傷保險以及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保護仍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承擔;煤炭安全監管實行國家垂直管理。由原來一個部門分解到五個部門,20*年以后,煙花爆竹生產、經營安全監管及勞動作業場所職業安全衛生也先后劃歸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伴隨行政主體的轉移而不可避免的產生了監管權限上的矛盾:

1、特種作業人員、廠長(經理)從業資質培訓、考核和管理矛盾,主要涉及到安監、質監和建設部門,常常出現多頭行政;

2、工傷事故調查和工傷認定的矛盾,工傷事故調查由安監部門承擔,工傷認定和仲裁卻由勞動保障部門承擔,事故調查結論在工傷認定中存在不認可現象;

3、安全生產事故調查處理的結論認定矛盾,國家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明確了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牽頭處理,而一般安全生產事故沒有作出明確規定,而各部門相關的規章又明確各自負責安全生產事故的調查處理;

4、勞動作業場所職業衛生監管矛盾,目前我國將安全生產、職業病防治分別立法,職業衛生職能主要由衛生行政部門承擔,20*年,衛生部、國家安監局聯合發文(衛監發[20*]31號),就衛生部門、安監部門在職業衛生監督管理方面的職責進行了分工,但由于分屬于不同的管理部門,分工還需要進一步協調,部門間還存在相互推諉現象,對企業的職業衛生監管工作存在較大的空白區。

因此,除了已經明確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直接承擔的危險化學品、非煤礦山和煙花爆竹職能外,應合理劃分其承擔的安全監管權限,將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工傷認定和仲裁職能劃歸安監部門承擔,所有特殊工種及廠長(經理)從業資質的培訓、考核和管理由安監部門統一開展,勞動作業場所職業衛生監管從技術優勢方面而言由衛生部門承擔比較適合。

思考四:創新安全生產監管理念。

安全生產工作要以新理念為先導,有新的理念才能有新的行動,新形勢下的安全生產工作不能停留在點上、面上,安全生產理念只有不斷創新,才能不斷滿足我國經濟發展和生產力發展的需要,才能為構建和諧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1、樹立本質安全理念,改變“不發生事故不死人”觀念。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方針提倡了幾十年,但政府仍然是花費了大量的人力財力在事故的善后、處理上,安全管理仍是事后處理型,把“不發生事故不死人”當作安全生產工作的成效和目標,只是半截子工程,是安全生產工作在“低層次循環”的反映。安全生產是一個系統工程,要逐步樹立本質安全理念,將安全寓于生產、管理和科技進步之中,不斷研究解決安全生產的深層次問題,注重源頭治理,克服體制機制的弊端,實現本質安全。

2、樹立抓根本理念,改變片面搞“整改事故隱患”觀念。所謂“整改事故隱患”從本質上來說是針對某一時期安全生產工作的薄弱環節和“短板”,有的放矢,并對發現的事故隱患舉一反三,強根固本?!罢氖鹿孰[患”是安全生產工作的一項重要要求,但隱患查而不整現象屢見不鮮,多年后“事故隱患”仍然存在,仍然是安全工作的薄弱環節,陜西陳家山煤礦、河南大平煤礦的慘痛教訓充分證實了這一點。必須運用系統原理,樹立抓根本的理念,從整改事故隱患中總結經驗,及時做出如何避免類似事故發生的具體措施,隱患整改做到既治標又治本,堅持實事求是,全面審視,改變片面“整改事故隱患”的思維定勢,從根本、基礎、全局、長遠出發,扎實開展安全生產工作。

3、樹立與時俱進觀念,不斷改進安全監管方式。改變安全生產監管部門處于疲于應付安全生產事故局面和救火隊員角色,樹立與時俱進的觀念,認真做好調查研究,弄清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根源性問題,開展科技攻關,推廣科技成果,促進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淘汰落后的技術工藝和設備,提高安全生產的綜合防御能力。從以往重點對具體隱患的檢查,轉變為對企業安全生產的監督檢查為主,查找企業的管理薄弱環節,促進企業安全生產體系的完善,提高企業安全生產水平;從以往重點以告知形式的檢查,轉變為隨機抽查、暗訪及巡查為主,從根本上解決政府安全監管人員成為企業安全員的不正?,F象。對安全責任不落實,致使隱患加重、甚至發生事故的責任單位和責任人,依法嚴肅追究責任,確保安全生產各項工作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