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信訪的現狀與對策
時間:2022-11-30 10:07:00
導語:民政信訪的現狀與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民政信訪工作是黨和政府信訪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不斷完善,給新時期民政工作的改革和發展帶來了機遇,同時,民政信訪工作也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特點。如何正確認識新時期民政信訪工作,已成為各級民政部門的同志,特別是民政信訪工作者要認真研究的課題。下面,筆者就如何做好新時期的民政信訪工作談點粗淺的看法。
一、民政信訪工作的現狀及特點
當前,我國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的歷史階段。隨著國家惠民利民政策的不斷深入,民政職能職責的不斷增加,社會管理中的諸多問題集中反映到民政部門,民政信訪量逐年增加。2009年上半年縣民政局信訪接待達xxx余人(件)次,內容涉及到優撫安置、災民救濟、城鄉低保、困難戶救助、村委會換屆選舉、企業下崗人員救濟、未參保企業人員生活補助發放等等,既有民政方面,又有其它方面、其它部門的。大量的接待和信訪問題處理已經嚴重制約和影響民政工作業務的正常開展。從目前的情況看,當前民政信訪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一)信訪源頭多極,信訪主體趨于多元化。隨著改革改制的深化和社會利益關系的調整,大量的“單位人”變成了“社會人”,社會轉型期各種矛盾凸顯,信訪人員日益增多,涉及面廣,情況極為復雜。民政信訪工作的主體已不再單純是過去的優撫對象、老幼病殘、貧困戶為主,現在則擴大到城鄉低保對象、城鄉醫療救助對象、下崗困難職工、社會求助者及其他的如婚姻登記服務對象、社會組織法人等等。過去民政信訪主體主要集中在農村,以孤老病殘等生活困難群體為主,現在城鎮信訪人逐年增多,特別是低保對象、下崗困難職工和部分退伍兵等群訪集訪逐年增加,外地人員來信來訪現象也時有發生。2008年上半年,縣民政局共接待來信來訪xxx人(件)次,其中涉及到城鎮人口信訪就有xxx人(件)次,占信訪總量的xx%。
(二)信訪內容復雜,信訪總量逐年上升。目前,除了退伍士兵安置、貧困戶救濟等主體外,信訪內容不僅涉及到民政工作的方方面面,而且還涉及到社會的其它領域。如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對象的確定、災民建房、村委會換屆選舉出現的爭議、精簡下放人員政策的落實、基層干部的違法亂紀、失地農民的生活補償等等。信訪總量逐年上升,據初步統計,2006年以來縣民政局共接待來信來訪xxxx人(件)次,其中:2006年xxx人(件)次,2007年xxx人(件)次,2008年xxx人(件)次,2009年上半年xxx人(件)次,信訪量逐年增加。信訪對象反映的問題大多都很現實,基本涉及到個人或集體的切身利益,并且都明確要求為其解決實際問題,不達目的,不肯罷休。許多信訪對象反映的問題,情況復雜,涉及的單位、部門眾多,政策性強,處理難度大,有些問題如果我們稍有不慎,處理不當,極易在社會上產生不良影響,甚至引發集體上訪或越級上訪。
(三)信訪形式多樣,處置難度大。由于當今社會正處于轉型期,經濟和社會發展不平衡,民政對象相對其他社會成員而言,他們對民政部門的依賴程度越來越強、越來越高,來信來訪形式從過去的登門上訪、信件上訪發展到通過網絡、電話信訪。從個體上訪發展到群訪集訪,從到鄉鎮、縣有關部門上訪發展到赴省進京上訪。有的上訪老戶,為了擴大社會影響,常選擇各級黨代會、人代會等敏感時期上訪,給黨和政府施壓。有的來訪人員言行超常,揚言“如果不解決,就到上級部門找領導解決”,借此威脅基層工作人員。
(四)部分不滿足現行政策的信訪人堅持不合理訴求。如復員干部和下崗轉業志愿兵,雖然中央出臺了解決再就業、社會保險接續、特困救助等方面的政策,但他們仍不滿意。少數復員干部仍堅持“廢除(1993)政聯字1號文件,歸還干部身份,按自主擇業或退休安置”;少數下崗轉業志愿兵仍然要求“比照企業軍轉干部出臺特殊政策”。再如“兩參”退役人員和企業老兵,雖然中央和省里去年出臺了生活補助政策,將他們納入定期補助范圍,但部分人員認為目前物價上漲快,補助標準低,要求提高補助標準。另外,部分超期服役退伍兵要求給超期服役期予以補償,79屆臨戰入伍人員要求解決服役期間每天0.5元的補助問題,少數殘疾軍人提出一些政策外的要求等等。
二、產生原因
一是部分困難群眾因生活困難而上訪。我縣屬典型的老、少、邊、窮地區,現有各類重點優撫對象3154人,城市低保對象6745人,農村低保對象22364人,農村五保對象3158人,此外還有常年因自然災害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難需救濟人口2.3萬人。由于貧困人口眾多,社會救助資金相對不足,部分困難群眾因生活困難需要政府的救濟而上訪。如今年“6•13”特大洪災后的1個月內,到縣民政局上訪的人員大幅度增加,每天接待的信訪人員達10多人(次)以上,他們反映的問題大多是受災后要求解決生活困難和幫助重建。另外,農村低保今年擴面后因政策、資金等原因無法達到“應保盡?!?。農村五保供養標準過低,無法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等等。這部分人員都是社會弱勢群體,由于自救能力差,維持基本生活困難,因而是當前民政信訪的重要群體。
二是部分群體心理失衡而上訪。如部分復退軍人認為,在長期和平建設時期,部分單位和社會成員的國防觀念有所淡化,缺乏對他們應有的關懷和優待,他們覺得自己社會地位下降,過去是“最可愛的人”,現在是“最可憐的人”;部分退役人員因為傷殘、疾病、失業等原因,生活、住房、醫療等方面的困難比較多,整體生活水平沒有達到當地平均水平,心理嚴重失衡。大多數上訪者認為現在社會經濟發展了,人們生活寬裕了,而他們這些過去為國防、軍隊建設作過貢獻的人,目前家庭、個人基本生活沒有保障,他們有理由采取一定方式向黨和政府傾吐心聲。個人心理還造成與群眾之間互相攀比,目前我縣部分復退軍人呈現出戰士與干部比、農村與城鎮比、非戰與因戰比、超期服役與義務期比,各類別之間、地區之間相互攀比的趨勢。由于這種心理狀態,再加上基層組織對他們管理上的弱化,他們上訪訴求問題在相當長時期都會存在。
三是部分群眾存在觀念誤區而上訪。有的信訪群眾反映問題,不論什么事,總喜歡找上級部門,找領導反映,認為“找到領導就能解決問題”,只要能得到領導的簽字就是“尚方寶劍”,于是越過縣、鄉等基層部門直接到上級或找領導反映問題,甚至有的信訪老戶把信訪當作發財致富的手段。如xx鎮xx村的老信訪戶xx,每年都會寫出多份困難申請報告,同一信訪件同時寄到國家民政部、省民政廳和市民政局,以及縣政府不同領導,很多領導都作了批示,要求民政等有關部門解決,僅2008年他就從民政、殘聯和沱江鎮等單位領取了xxxx多元的救災款和建房補助,但他仍不滿足,領到救濟款后,不是用于解決建房等生活困難,而是到處向別人炫耀“我就是多到上面找了幾次領導,就得到幾千元的救濟款,比在家里種田強多了,以后我還要到上級找領導上訪”,在社會中形成了極壞的影響。還有的人信“鬧”不信“理”,不管有理無理,先鬧再說,認為“大鬧大解決,小鬧小解決,不鬧不解決”。
四是部分民政涉及的政策法規滯后造成上訪。民政對象的救濟、補助等標準雖然幾經調整,有所提高,但由于區域間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在廣大人民群眾生活水平逐漸提高的情況下,許多政策仍不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民政對象的生活水平難以實現同步提高的要求,這就造成了優撫、救濟對象信訪的增多。如優待撫恤補助經費自然增長機制、重點優撫對象醫療保障、義務兵家庭優待金、退伍軍人安置等一系列政策與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相對滯后或不配套,使一些問題難以從根本解決。
五是基層民政信訪工作薄弱引起上訪。近幾年,民政部門的職能增加很多,工作任務繁重,但基層民政工作力量相當薄弱,大多數鄉鎮只有1名民政助理,且大多是兼職的,加之民政助理工作變動頻繁,致使部分民政工作人員對新政策、新標準及有關政策缺乏了解,業務不熟,工作被動應付,使群眾反映的問題不能得到及時有效解決。有少數鄉鎮為了減輕自身信訪壓力,把一些問題推給上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如有的鄉鎮、村在接到困難群眾的信訪件后,不加以調查核實,就在申請困難救助的報告上簽署情況屬實,請上級部門解決并加蓋公章,把問題推給上級和有關部門,促使矛盾激化,從而造成重復信訪和越級上訪。
三、對策和建議
(一)加強協調配合,共同做好信訪工作。針對當前信訪量逐步上升而民政部門工作力量相對薄弱的突出矛盾,可將信訪資源進行整合,建立政法、民政、信訪等相關部門聯合處理信訪工作格局。縣、鄉政法、民政、信訪等有關部門要樹立主動服務大局意識,在當地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實行聯合組織、聯合協調、聯合督查、聯合辦案,共同做好信訪維穩工作。要進一步理順信訪工作機制,特別是針對一些重點信訪案件建議各級信訪局實行集中登記,微機管理,限時辦理,統一回復,防止出現重信重訪和多頭簽批的局面。
(二)建立健全基層民政信訪網絡。民政信訪對象主要在基層,尤其是鄉鎮、村(居)委會等基層,只要措施和工作到位,大量一般性尤其是咨詢的上訪都可以在基層得到處理。一是要建立和完善基層民政信訪機構。縣、鄉民政部門要安排專人具體負責信訪工作,為他們解決必要的辦公場所和工作經費,以確保信訪工作的有序開展。二是要配好配強信訪干部隊伍。要把政治堅定、文化素質高、工作經驗豐富、作風踏實的同志充實到信訪隊伍中來,建立一支政策熟、業務精、善協調的信訪工作隊伍。同時,可以在各村挑選那些熱心于治保、調解工作,作風正派,處事公正,在村民中威性較高,又具有一定法律知識的老黨員或老干部擔任調解員,使群眾在家門口就能討個說法,能排解怨氣,使矛盾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三是要加強對信訪工作人員的培訓??h里可以舉辦信訪工作培訓班,組織基層信訪干部學習培訓,有效提高信訪干部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加強法制宣傳教育。當前許多農村公民的法制觀念仍然比較淡薄,所知法律甚少或一知半解,要進一步加強普法宣傳工作,重點在知法、守法和用法上下功夫,教育公民不僅要模范遵守法律和社會公德,而且要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各有關職能部門、基層組織要積極配合,利用各種宣傳工具和形式,到熱點問題、矛盾比較多的地方,向群眾宣傳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通過廣泛深入地宣傳教育,引導群眾依法有序上訪,最大限度減少和杜絕重復上訪、越級上訪和集體上訪。同時,對哪些別有用心,組織煽動群眾鬧事的肇事者和挑頭人物要予以嚴厲打擊。
(四)加強信息收集工作。重視信息,及時捕捉和抓準信息,是有效化解矛盾的首要任務,也是預防、控制信訪的有效手段。要立足抓早、抓小、抓苗頭、抓源頭,把信訪工作重心轉移到基層,加大一線的信息掌握、矛盾化解、工作落實力度。一是堅持矛盾排查。要定期對重大信訪問題和各類矛盾糾紛進行排查,特別是對周期性、反復性的突出問題,要有專人跟蹤深入調查,隨時掌握準確信息,未雨綢繆,并建立臺賬,做到底子清,情況明。二是加強信息交流和反饋。要時刻掌握最新情報和重點人員動向,做到事先有預報,處理有反饋。對排查出來的各類影響穩定的重點問題,嚴格落實責任領導和承辦人員,及時處理到位。同時,對排查出來的重點上訪人員,在年內幾個重點時期采取“人盯人”的辦法,實行全方位重點穩控。三是及時化解矛盾。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妥善化解調處好各類矛盾糾紛。
(五)切實解決信訪對象實際問題。要對信訪對象反映的實際問題,做到“件件有落實,事事有回音”,提高信訪者對信訪工作的滿意度,從根本上控制信訪量。在解決信訪問題時,凡是國家有明確規定的,必須保證不折不扣地及時落實到位;凡是國家沒有規定,屬“制度之外,情理之中”的,地方又完全有能力解決的,要盡量幫助解決;對一些信訪反映較多的難點、熱點問題,要強化宣傳,耐心解釋,積極引導,認真研究解決。在工作中要加強上下級之間、部門之間的聯系和配合,特別是有關職能部門要切實負起責來,嚴格按照“分級負責,歸口管理”的原則,對群眾反映的問題該哪一級、哪個部門解決就由那一級、那個部門解決,不能互相推諉扯皮,更不能將矛盾上交或推給社會。
(六)加大民政資金籌集力度,增強為民解困實力。民政事業的發展需要民政資金作保障,特別是各項“為民解困”工作的落實、服務設施的建設都需要大量資金投入。近年來,我縣民政資金的投入持續增長,由2003年的xxx萬元增加到2008年xxx萬元,為保障貧困群體的基本生活、維護社會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工作任務的增加,救助任務的加重,困難群眾要求的提高,民政資金的投入數量仍然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和群眾的要求,引發了部分困難群眾上訪。因此,要多渠道籌措民政資金,不斷增強為民解困的實力,提高管理和服務水平。對那些必須由財政資金投入的如城鄉低保、五保供養、救災、優撫等經費,要在足額預算安排的前提下,建立自然增長機制,或采取財政“兜底”的辦法,保障財政投入的主體作用,確保這些困難對象的生活標準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七)完善落實相關政策法規。計劃經濟體制下的許多規章制度現在已無法完全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必然引起相關民政對象的不滿意而使來信來訪增多,要減少此類信訪事件,必須完善和落實相關政策法規,控制和減少“信訪源”。如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價值觀念的轉變,優撫保障工作應從過去的榮譽獎勵為主轉到以扶貧解困為主。對這些涉軍的特殊群體如何解決他們面臨的困難,現行優撫政策沒有明確的規定,需要逐步完善以尋求政策的支撐。要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對現行優撫政策進行修改完善,擴展優撫保障功能。對已經失去意義的保障政策予以廢止;對已經弱化的保障政策進行強化和改進;對需涉及而尚未涉及的對象進行補充,力求政策的合理性和適應性,實現優撫保障政策的法制化、規范化。要堅持社會經濟發展與優撫經費的增加相適應,建立多層次的撫恤補助標準自然增長機制,逐步形成社會參與優撫保障的機制,確保優撫對象的生活水平同步于當地經濟發展,不低于當地人均生活水平。
- 上一篇:蔬菜生產的現狀和對策(區)
- 下一篇:紀檢委員述職述廉報告
精品范文
10民政工作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