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經濟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時間:2022-12-01 09:04:00
導語:縣域經濟發展情況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基本情況
*縣位于江蘇省最北部,面積1576平方公里,轄15個鎮,1個經濟開發區,324個行政村,58個居委會,人口121.7萬。文化底蘊深厚。*縣是漢高祖劉邦故里,秦時置縣,有“千古龍飛地,一代帝王鄉”之稱,以漢文化發源地著稱四海??h內有歌風臺、大風歌碑省級重點保護及有價值的文物如大風歌碑、漢畫像石、漢代陶器等2000余件,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2處,建有融漢城公園、漢街等為一體的漢文化景區。*縣還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祖籍地,有“明先世家”之稱。區位優越。*縣地處淮海經濟區中心位置,為徐州、棗莊、濟寧、商丘、淮北五市經濟輻射交匯點,具有北上南下、西進東出的獨特優勢。交通便利。*縣瀕臨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微山湖,京杭大運河穿境而過,徐*鐵路縱貫南北,與歐亞大陸橋、大京九、京滬、京廣鐵路接軌,1小時可達京福、連霍高速及徐州觀音機場,徐濟高速公路建成后可在15分鐘內入全國高速公路網,兼有公路、鐵路、航運之便。資源富集。*縣是我國華東區最大的煤炭工業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探明煤儲量24億噸,可均衡開采100年,境內有部、省、市屬8對礦井,年產原煤1200萬噸,發電裝機容量60萬千瓦。以*縣為半徑50公里內,分布著豐富的石灰石、白云巖、高嶺土、鉀長石、石英砂等礦藏。工業基礎雄厚。目前已形成鋁、鹽、煤、電、農副產品加工等五大支柱產業,具有良好的產業基礎。*縣經濟開發區為省級開發區,入選長三角最具投資價值最具投資潛力開發區,規劃面積33平方公里,入園企業150余家。城市發展極具潛力。*縣座落在美麗的微山湖畔,是一座濱湖親水城市,功能完善,風光秀美;新城區、開發區規劃布局合理,基礎設施配套齊全,已經成為工業集聚的重要平臺,*縣入選浙商投資最具潛力城市。
近年來,*縣先后獲得“全國文化先進縣”、“全國群眾體育工作先進縣”、“全國綠化模范縣”、“全國無公害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基地示范縣”、“江蘇省社會治安安全縣”等30多個省級以上榮譽稱號,被命名為全國武術之鄉、江蘇省民間藝術之鄉、嗩吶之鄉、古箏之鄉。
二、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20*年,我們緊緊圍繞“全面達小康,建設新江蘇”,確立了“立足新起點,謀求新跨越,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走在蘇北前列”的目標,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始終堅持富民優先,突出發展主題,創新發展思路,凝聚發展合力,奮力進位爭先,扎實實施“工業騰飛、農村繁榮、城市崛起”三項戰略,突出工業強縣,主攻重大產業,狠抓招商引資,強勢推進新農村建設,全面加快城市發展,以富民惠民安民推進和諧社會建設,全縣經濟社會保持強勁快速健康發展勢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伐日益加快。全年完成GDP173億元,增長16%;財政收入17.02億元,增長41.5%,其中一般預算收入8.25億元,增長3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15億元,增長53.3%,其中工業性投資65億元,增長47.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4.3億元,增長16.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50元,增長15.7%,農民人均純收入5790元,增長12.6%。
三、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措施
一是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工業支柱產業日益壯大。堅持工業強縣第一方略,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狠抓招商引資項目建設不動搖,組織專業招商小分隊進駐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灣等地區駐點招商,開展一系列專題招商活動,舉辦首屆漢文化研究高層論壇暨經貿洽談會、中國首屆煤電鋁高層論壇暨經貿洽談會、南京企業家看*縣、千名浙商看*縣等活動,取得了顯著成效,*縣成功入選浙商投資最具潛力城市,全縣在建、簽約、在談項目均達到歷史最好水平。通過招大引強,鋁、鹽、煤、電、農產品加工五大支柱產業迅速崛起。鋁產業方面,鋁產業園被省批準為“江蘇新型鋁材產業園”,上海大屯能源投資17億元的10萬噸高精度鋁板帶、江蘇華豐鋁業投資13.5億元的10萬噸高精鋁板帶、江蘇豐源鋁業投資9億元的3.6萬噸精度鋁箔、廣東華昌鋁業投資5億元的鋁型材等一批大項目相繼開工建設。鹽化工產業方面,天成氯堿二期6萬噸燒堿、6萬噸PVC、徐州中興化工1萬噸三氯氫硅項目建成投產;徐州南開天元化工投資2.8億元的4.5萬噸次氯酸鈣、徐州瑞達化工投資1.1億元的1萬噸環己胺項目已開工建設。煤化工產業方面,*縣煤化工產業園被國家發改委納入全國煤化工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為全國七大煤化工產業基地之一。徐州祿恒能源化工投資110億元年產150萬噸液相甲醇及IGCC項目已開工建設;徐州觀貿焦化一期60萬噸項目產銷兩旺,二期即將建設。煤電產業方面,徐州順成洗煤熱電聯產項目180萬噸洗煤廠已建成投產,徐州德*100萬噸洗精煤項目正在建設,大屯煤電公司2×30萬千瓦煤電綜合利用及年產300萬噸洗煤項目正在做前期準備。農產品加工方面,南京雨潤、廣西桂柳、浙江黃巖、河南華英等一批國家級龍頭企業在*縣建成投產,全縣農產品加工企業達313家。廣西桂柳集團年孵化億羽苗鴨、無錫宏達食品公司年加工萬噸出口特菜等投資超億元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入園龍頭企業已達48家。
二是城市建設突飛猛進,城市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圍繞“建成面積50平方公里、城區人口50萬”中等城市發展目標,積極實施“北連東進西擴”戰略,集中實施了總投資約26億元的“二河二橋二十路”等八大類50項城建重點工程。新城區按照“一年打基礎、二年大變化、三年樹形象”的目標,加快基礎設施、文衛設施、生活小區、商貿物流、餐飲服務等項目建設,框架初步形成。老城區加快實施管網改造,大力實施城市綠化、美化、亮化工程,改造城區主干道、人行道50條,鋪設生態磚23萬平方米,更新路燈4300余盞。高質量、快速度完成濱河公園二期工程建設,快速啟動*公園建設,綠化道路25條16萬平方米,新建小游園22個5萬平方米,新增綠地面積400萬平方米,新增園林式單位46家、園林式小區23家,人均公共綠地超過9平方米,綠化覆蓋率超過40%,并順利通過國家級園林縣城驗收。*城市區交通秩序、環境衛生、市容市貌明顯改善,城鎮居民生活環境不斷改善、生活質量顯著提升。
三是高效規模農業迅速發展,新農村建設扎實推進。鎖定發展壯大生態肉鴨、創匯特菜、優質稻米三大主導產業,著力實施了高效農業規模化和設施農業建設“雙10項工程”,以徐*路設施種養、*敬路特菜種植、沿湖路稻蒜輪作等七條主線,張敬路設施菜、孟河路牛蒡、棲唐路苔蒜等六條輔線為重點,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加快發展設施農業和高效規模農業,全縣高效規模農業面積占耕地總面積達到48.5%,三大主導產業對農民人均純收入的貢獻份額占60%以上。生態肉鴨養殖量超過1億羽,成為全國最大的生態肉鴨養殖基地。創匯特菜面積突破50萬畝,復種面積超過100萬畝,成為全省最大的特菜生產加工基地。50萬畝優質稻米全部實現區域化布局、標準化栽培、粳稻化生產,成為全國著名的優質稻米生產基地。江蘇省鴨業協會在*成立,全縣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15家,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到427個,規劃建設肉鴨、特菜、稻米大型專業市場3個,擴建農產品批發市場10個。全縣通過省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81萬畝,無公害農產品認證101個,綠色食品33個,有機食品9個。在新村建設上,按照“試點引路,突出重點”的原則,堅持“縣指導、鎮推動、村落實”,采取“政府規劃、群眾自建、社會共助”的建設模式,分為新村建設型、農民公寓型、以企帶村型、環境整治型、城鎮社區型5種類型,高標準推進2個試點鎮、24個試點村建設,打造了一批“民富、村強、貌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樣板。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確定了新農村建設“百村示范”工程,全面啟動135個重點村的建設和改造,推動了全縣新農村建設深入發展。
四是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和諧社會建設邁出新步伐。加快發展科技教育事業。實施了一批火炬、星火計劃項目,科技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進一步提高。教育結構進一步優化,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義務教育鞏固提高,高考取得優異成績。文化體育事業蓬勃發展,人民群眾文化生活日益豐富。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建成8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58所社區衛生服務站,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2%。三項基本國策得到很好落實。計劃生育扎實有效,全縣耕地面積動態平衡,區域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對符合城鎮低保條件的2322戶7006人、符合農村低保條件的13967戶25364人全部納入低保,做到了應保盡保。新建、改建、擴建鎮中心敬老院9所,新增床位11*張,農村五保戶集中供養率達62%。全縣城鎮失業保險、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參保率分別達到98%、98.5%、90%。切實加強扶貧濟困工作。在全縣開展“一日捐”活動,成立了*縣慈善會,募集慈善捐款1100萬元,特困群體的生活保障得到進一步加強。對全縣考取二本以上的151名特困大學生發放救助金50.6萬元,對全縣1200名孤兒和2000名特困生發放生活補助金65萬元。結合*縣實際,全面實施農村新五件實事,縣委、縣政府確定的十件實事全面完成。扎實推進平安*縣、法治*縣建設,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深入開展嚴打整治斗爭,嚴厲打擊各類刑事犯罪活動。大調解、大防控措施不斷完善,全縣新建治安監控點64處,增加攝像探頭163個。完善領導信訪接待日和領導包掛重大信訪案件制度,有效化解了一批矛盾和問題。加強礦區、湖區聯防聯調工作,減少和避免了湖區及接邊地區矛盾糾紛,維護了湖區及省際邊界地區的穩定。
四、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產業政策、土地、環保等宏觀調控措施趨緊,項目建設的瓶頸制約愈加明顯;工業結構需進一步優化,競爭力不強,節能減排壓力增大;一、二、三次產業比例有待進一步調優;支柱產業和骨干項目還需進一步壯大;開放型經濟總量偏?。黄髽I自主創新能力亟待加強,名優品牌尚需加快培育等,上述問題需在下步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五、下步措施及建議
(一)全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不斷增強縣域經濟實力
圍繞煤電、煤化工、鹽化工、鋁及鋁深加工、農產品加工五大產業,挖掘包裝一批帶動性強、集聚效應明顯的產業龍頭項目,積極引進新項目,拉長產業鏈,促進產業集聚,增強產業競爭力。2008年重點推進徐州祿恒能源公司投資110億元年產150萬噸液相甲醇及IGCC項目;上海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投資17億元年產10萬噸高精鋁板帶項目;江蘇華豐鋁業有限公司投資13.5億元年產10萬噸高精鋁板帶項目;徐州豐源鋁業有限公司投資9億元年產3.6萬噸鋁箔項目;觀茂焦化二期投資6億元焦炭項目;廣東華昌鋁業投資5億元的鋁型材項目;天成氯堿投資4.5億元年產10萬噸燒堿、10萬噸PVC項目;徐州南開天元化工投資2.8億元年產4.5萬噸次氯酸鈣項目等64個重點項目。
(二)全力推進招大引強,積極培育經濟增長點
一是積極推進專業招商。進一步整合招商力量,以29個招商分局為主體,建強專業招商隊伍,強化專業招商。二是全面加強產業招商。圍繞鋁、鹽、煤、電、農副產品加工五大支柱產業,調整充實五大產業招商領導小組,圍繞五大產業開展招商。三是組織開展系列產業招商活動。在上海等地舉辦煤化工產業專題招商活動,邀請國內外煤化工專家及相關企業就產業發展及項目進行洽談;赴美國針對煤化工產業鏈進行招商。在佛山舉辦新型鋁型材產業招商活動,針對鋁業鏈項目進行招商;赴澳大利亞針對鋁產業鏈項目進行招商。在徐州舉辦第二屆煤電鋁高層論壇,圍繞煤電鋁產業發展,廣泛邀請客商,進行論壇和項目洽談。在寧波開展鹽化工專題招商,包裝推介一批鹽化工產業鏈項目。在環渤海灣等地舉辦農產品加工專題招商活動。在上海、杭州、溫州等地舉辦現代服務業專題招商活動。更廣泛的宣傳*縣、推介*縣。
(三)全力推進城市開發,全面提升*城新形象
圍繞北連對接大屯煤電公司、東進融入湖區、西擴拓展產業區發展戰略,加快城市建設步伐,加大城市產業項目建設力度。全力實施好以“一橋二館三園十路十八區”為重點的六大類66項城建重點工程。建成完善的現代化城市基礎設施體系。做好“綠、水、漢文化”三篇文章,充分挖掘和保護漢文化資源,整合開發旅游資源,實現旅游、文化產業的良性互動,協調發展;依托臨湖優勢,引水入城,以水為脈,打造濱湖親水城市;開展大規模城鄉綠化活動,鞏固國家級園林縣城成果,實施好“三園六區二十路”綠化工程,新增綠化面積100萬平方米,提高城市綠化覆蓋率。建成“綠色*縣、魅力*縣、活力*縣、和諧*縣”。
(四)全力發展現代農業,著力推進新農村建設
繼續鎖定生態肉鴨、創匯特菜、優質稻米三大主導產業,圍繞“七條主線、六條輔線”13條產業線路,建設10大設施農業重點工程。加快江蘇外向型農產品加工園建設,入駐省級龍頭企業10家以上。積極培育圍繞生態鴨向生態家禽、家畜養殖過渡,優質農產品由特菜的分級、保鮮向速凍、脫水、凍干轉化,優質稻米向精深加工轉移。千方百計降低農民創業門檻,在創業政策、投資融資、信用擔保、法律服務等方面為農民創業開綠燈、多服務,努力培養一批創業致富的農民典型。以科學嚴謹的規劃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按照“五化、六通、六有”標準,深入推進“百村示范工程”,建成一批在全市有位次、全省有影響的新農村典型。
(五)全力提升傳統服務業,重點突破現代服務業
全面提升傳統服務業,重點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積極發展信息中介、金融咨詢、現代商務、科技服務、法律咨詢等新興服務業。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依托全面優化的環境優勢、快速擴張的產業優勢和重大項目落戶的帶動優勢,抓住徐濟高速公路建設的機遇,積極推動重大物流項目建設,著力建設淮海經濟區邊界重要的物流基地。大力開拓旅游業。推進微山湖旅游和漢文化景區旅游建設,提高旅游經濟份額。加快推進溫州商貿城、金鳳凰建材裝飾城、七彩街、鐵西農貿市場等一批大商場、大市場建設,努力實現傳統服務業提檔升級,形成商貿服務業的品牌和特色。
(六)全力關注和改善民生,努力構建和諧新*縣。
一是切實為民辦好實事。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入手,圍繞保障救助、人居環境、出行條件、擴大就業、新農村建設、社會事業等六方面,辦好實事。二是大力發展科教文衛、體育事業。加快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爭創全國科普示范縣;改善辦學條件,提高辦學質量;繁榮文化事業,發展文化產業,高水平組織好第七屆劉邦文化節暨經貿洽談會的各項文體活動;建立健全公共衛生體系,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加強城鄉社區體育設施建設,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全面落實計劃生育獎勵扶助制度,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質。三是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提高保障水平。加大投入,完善制度,形成資金來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規范化、管理服務社會化的社會保障體系。四是維護社會穩定。深入開展平安創建活動,提高法治*縣建設水平,確保人民群眾對社會治安的滿意度在蘇北領先。
- 上一篇:縣特色產業發展規劃的調研報告
- 下一篇:縣木材加工行業的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