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統計基礎建設的問題幾點思考

時間:2022-12-01 11:51:00

導語:鄉鎮統計基礎建設的問題幾點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鎮統計基礎建設的問題幾點思考

按照國家統計局《關于開展農村統計調查基層基礎工作檢查的通知》的文件通知要求,*區迅速組織人員于7月13-23日進行全面的自查摸底調查,通過調查發現鄉鎮統計雖然從工作條件、環境上比以往有較大的改變,但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改善,鄉鎮統計工作及基礎建設仍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本人作為一個多年從事農村統計工作的統計人,就鄉鎮統計基礎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提幾點粗淺的看法,與統計同行共同探討與研究。

一、目前存在的問題

*區隸屬的鄉鎮、辦事處及開發區共11個,共有122個行政村(包括涉農居委會),全區總人口48.59萬人,農村人口36.24萬人。鄉鎮從事統計工作的人員共14人,其中專職統計人員10人,兼職統計人員4人,行政編制人員4人,事業編制10人;鄉鎮統計人員中持有統計從業資格證的10人。在鄉鎮統計基礎建設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日常工作經費無保障。

鄉鎮沒有統計經費預算,日常工作經費無保障,凡需要鄉級財政解決的基本工作經費,基本采取先請示,然后實報實銷的方式進行。絕大部分情況下依靠統計人員個人關系去爭取,或通過區局去協調。就是大型的普查也沒有經費保障,最基本的普查員補助都不發。這種現狀造成很多鄉鎮的統計人員對工作沒有積極性,工作拖拉,做事敷衍,統計工作職能形同虛設。

(二)統計基礎資料管理不規范。

按時報送統計報表是各基層統計部門最基本的職責,但當前仍有個別鄉鎮及企業不能按照統計制度規定及時報送統計報表,遲報統計報表現象時有發生。統計報表是統計部門的重要資料,但少數鄉鎮對基層報表疏于管理,造成歷史資料的短缺,以至于要查閱自己鄉鎮的歷史數據還要向區統計局詢問。統計臺帳是一個鄉鎮統計數據的綜合反映,也是一個鄉鎮的歷年統計財富,按規定統計臺帳一年一續建,但是統計臺帳斷檔現象比較普遍。

(三)農村統計網絡建設弱化。

隨著政治、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統計基礎力量被削弱,統計工作難度越來越大。由于統計法律法規宣傳工作跟不上,各種統計調查對象配合度不斷下降,村級統計人員,除了普查和統計年報,鄉鎮能召開會議布置統計報表時能接受點業務指導外,基本沒有接受過正式的統計業務知識培訓。

(四)鄉鎮統計數據質量不高。

由于鄉鎮統計在政治地位、經濟地位都不高,部分鄉鎮領導只重視結果,不重視統計工作,加上部分鄉鎮統計員責任心不強,工作認真程度不夠,部分村組的配合程度不夠、入戶率不高,導致鄉鎮統計數據質量不高。

二、形成問題的原因

從以上存在的問題看,統計基礎建設仍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這些問題有主觀的原因,也有客觀的原因,但是客觀的原因居首要地位,筆者認為,形成問題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核心問題在于鄉鎮統計經費嚴重不足。

目前這種局面的形成,主要是統計事業費分級負擔的財政體制造成的。中央、省級統計事業費沒有一分錢投入到鄉鎮,完全依靠區、鎮財政辦統計事業,這種狀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辦統計事業則困難重重。各項調查、三大普查等落腳點在鄉鎮,都需大量聘請輔助調查員才能完成工作任務,統計工作質量很大程度上在于經費是否充足,經費有保障,工作質量就高,否則,來源于鄉鎮的調查數據質量就大打折扣。

二是統計工作抗干擾的能力不足。

統計數據準確性的最大干擾源是來自于基層統計的本級黨政領導。由于平時我們對統計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不夠及時、深入、全面,注重了對統計人員的宣傳教育,忽視了對基層領導的宣傳教育;致使一些基層領導對統計法律、法規的學習、認識、貫徹、落實還沒有完全真正到位;政績至上、考核至上的觀點,也導致了一些基層領導對統計工作的極大干擾。

三是人事、業務二條線造成統計人員變動頻繁。

因鄉鎮統計由鄉鎮政府管人、管錢,縣區統計局負責業務指導,這種體制造成了管事的管不了人,管人的可以不管事。管事的只強調工作的重要性,片面追求統計的準確與及時,工作的全面與系統,層層增加任務砝碼,造成基層統計不堪重負;管人的只強調人員的安置數量,不問其素質水平與工作能力,影響了整個統計隊伍的業務水平。

由于鄉鎮統計員編制與業務主管部門的分離,部分鄉鎮對統計員變動頻繁,新接手人員業務不熟,造成統計工作銜接不好,數據質量明顯下降,基礎資料交接不好,造成歷史資料、臺帳不能銜接,遲報、錯報、漏報統計報表等統計違法行為時有出現。

四是鄉鎮統計員任務繁重。

鄉鎮統計員人員配置不足,大部分鄉鎮只有一名統計員,無法滿足日益繁重的統計任務需要。鄉鎮統計員還要服從政府的中心工作,身兼多職,任務重,精力無法完全集中在統計工作上。統計員對于統計工作,一個月只用幾天時間催收報表,匯總報表,然后上報報表,根本沒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到基層調查、核實。鄉鎮統計人員參加繼續教育和外出學習培訓機會較少,其業務知識明顯老化,與新形勢要求極不適應。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遇到農普、經濟普查、人口普查等工作的時候,統計人員一要搞業務,二要搞行政,三要負責協調。不要說鉆研業務,能把表收齊就不錯了,更不要說表的質量問題。

三、幾點建議

(一)明確認識,強化領導。鄉鎮統計除農業統計外,還要對規模以下工業企業、工商個體戶、非重點項目投資、勞動工資等進行統計,此外,還要完成諸如農業普查、經濟普查、人口普查、農村住戶調查、貧困監測工作等普查工作和一些專項調查,鄉鎮統計工作任務異常繁重。因此,改變鄉鎮統計基層基礎條件與當前肩負的工作任務不相適應的情況,改善基層統計工作辦公條件,提升基層基礎建設水平,保障源頭數據質量已迫在眉捷。

(二)鄉鎮統計工作實行直管,改革現行統計管理體制。鄉鎮統計崗位和人員實行統計局直管是加強鄉鎮統計基礎的必然選擇。通過調查,90%的鄉鎮級統計人員都同意直管,普遍認為在直管后有利于統計工作的開展。農業稅全面取消后,鄉財政又實行了縣管,農稅征收人員工作量大量減少,財政供養的富余人員較多,專職統計人員完全可以在鄉鎮工作人員中調劑,因此不會增加區級財政供養人數,也就不會增加財政負擔,這為鄉鎮配備專職綜合統計人員成為可能

三是加大對基層統計人員的業務培訓力度,不斷提高基層統計人員的整體素質。統計基層基礎建設的關鍵還是在于統計人員的自身素質和敬業精神,因此,對基層統計人員的素質培訓在統計基礎建設中至關重要??h級統計部門要不定期地舉辦不同對象、不同層次的統計人員培訓,要注重更新統計人員的知識,改善統計人員的知識結構,提高統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在培訓中要注重基層統計工作的實際,不要搞花架子,要注重實用性和可操作性,要講求行之有效的培訓方法,這樣才能收到好的培訓效果,才能充分發揮統計培訓在統計基層基礎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四是建立科學有效的鄉級統計數據質量監控系統。規范的統計內部數據質量和自我評價的管理,是改革和提高統計數據質量的重要一環。圍繞統計數據質量,強化責任落實,把實事求是的統計工作準則和嚴格的數據質量控制貫穿于統計數據的收集、整理、錄入、匯總上報等每一個環節,把好基層數據審核關,綜合數據的評估、上報數據的控制關,層層落實,層層把關,加強基層基礎建設,確保統計數據的真實可信。建立完善的質量控制系統,利用現代信息化技術,逐步建立起網絡環境下的統計質量監控模式,定期對統計數據質量進行評價,把統計調查的誤差,技術誤差都進行重點控制,對統計數據的可靠程度和誤差大小進行評價,有針對性的采取措施,不斷提高和改進統計數據質量,滿足社會各界的需要。

五是大力推進鄉鎮統計信息化的應用范圍,擴大統計信息化的成果。目前區局只有十來個人,一般每人負責一到多項統計業務。因此鄉鎮聯網之后,我們要適當下放一些專業的報表任務到鄉鎮,由鄉鎮統計人員進行處理,但鄉鎮技術力量仍然是一個瓶頸,大多業務人員只能停留在一般應用上,進一步的開發力量不夠,面對日益復雜的網絡及信息化的要求,往往不能做到勝任,對自身信息網絡及軟件運用常常不能得到及時維護和管理,形成技術能力與需求的不相適應。隨著鄉鎮統計信息化的進程,鄉鎮統計人員處理報表增多,計算機及處理軟件的應用也將面臨著一個全面學習的過程,因此,加大各級統計人員計算機應用技術知識的更新、加強計算機及網絡知識的培訓,將會是一項長期的任務,需要列入每年常規性工作并采取多種方式加以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