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作物播種面積分析報告

時間:2022-12-01 02:16:00

導語:農作物播種面積分析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作物播種面積分析報告

近年來,中央出臺了一系列保護糧食生產的惠農政策,取得了明顯的成效,農民種糧積極性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據全區7個鎮、2個辦事處和1個工業園區統計數據顯示,20*年我區農作物種植結構調整力度加大,糧食播種面積穩中有升,高效現代農業成為支撐經濟作物面積增長的主要力量。

一、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的主要特點:

1、農作物播種面積增長平穩

據統計資料顯示:今年全區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為77.51萬畝,比去年同期增長3.6%,復種指數為1.71,比去年提高0.05。今年我區農戶種植農作物積極性有所上升,復種指數也有提高,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增長平穩

2、糧食播種面積穩中有升

糧食播種面積基本保持穩定,今年糧食播種面積達到60.29萬畝,比去年增長0.4%。其中夏糧面積26.83萬畝,同比下降1.1%;秋糧面積33.46萬畝,同比增長1.6%;小麥播種面積下降1.1%,水稻下降1.1%,玉米播種面積增長3.3%,大豆播種面積增長2.2%,薯類播種面積下降13.4%。3、油料、棉花等經濟作物面積繼續呈現下降趨勢

今年我區油料、棉花等經濟類作物播種面積將呈現普遍下降趨勢,油料面積1.4萬畝,同比下降9.7%;棉花1.86萬畝,同比下降13.3%,特別是油料作物中油菜籽的播種面積降幅較大,播種面積僅為2345畝,比去年下降33.4%。

4、蔬菜、瓜果播種面積增長加快

今年我區蔬菜、瓜果播種面積將呈現增加趨勢,蔬菜瓜果播種面積預計為14萬畝,同比增長5.1%,由于蔬菜價格上漲,各地都擴大了蔬菜面積的種植,比如紫莊的蔬菜、江莊的食用菌等蔬菜基地,加上人們消費結構的調整,對蔬菜的大量需求,大大激發了農民種菜的熱情。

二、農作物播種面積增加的原因分析

(一)政策好。主要表現:(1)中央1號文件下發,調動了農民種糧積極性。糧食直補和糧種補貼給了農民看得見的實惠。今年1-7月,我區已發放糧食直補、農資增支補貼和良種補貼2256萬元到農戶。(2)糧食部門按79元/百斤保底收購,收購價比去年大大提高,農民種糧的利益從根本上得到保障。(3)農業銀信部門加大了對農業的信貸扶持力度。今年1-6月農業貸款與年初比增加10221萬元,同比增長10.6%。

(二)天幫忙。今年天氣較好,陽光、雨水適中,雖然中間也有幾次狂風暴雨,造成部分地區小麥倒伏,但對全區來說,影響不大,夏糧生產依然實現大豐收,秋季農作物也很順利地種植下去了。

(三)人努力。主要表現:(1)區委、區政府加大了農業和農村經濟建設力度。今年上半年我區共支出支農專項資金8940.19萬元。其中農村新五件實事支出3013.7萬元;產業結構調整支出404.6萬元;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支出2658.3萬元;改善農村生活條件支出607.59萬元。(2)積極推廣優良品種。全區農作物良種推廣率達90%以上,推廣的水稻和玉米良種單產均在1000斤左右。(3)大力發展高效現代農業。在我區成規模的果林除了石榴,還有蜜桃,桃園面積近萬畝,其中核心區宗莊桃園面積4000余畝,才沃桃園面積1000畝。畝均收益達3500元;還有紫莊鎮的已占地1000畝的400棟的高標準日光能蔬菜大棚。設施農業平均每畝年收入達2.5萬元。區政府的目標是三年建成高標準日光能溫室蔬菜的“十里長廊”。

三、幾點建議

1、加強農情信息引導。有關部門應積極加強對農民種植的引導,及時向農民提供國內外有關農產品供求、價格等信息,加強對市場的監測和預測預警,正確引導農民按照市場需求進行結構調整,減輕市場風險帶來的壓力,盡力避免生產的大起大落。一是加強對農情信息的準確收集和及時上報,充分利用信息網絡,為農戶提供及時準確的市場信息,引導農戶優化結構,適應市場,真正實現農作物的優質優價、增產增收。二是加大農情調度的工作力度,及時搞好信息搜集、整理和,進一步通過信息引導,增強服務功能,提高服務效果。

2、加強農資市場監管。農資價格連續上漲,增加了農民的生產成本,減少了農民農作物種植的實際收益,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民種植農作物的積極性。有關部門應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來應對目前農資價格出現上漲的勢頭。一是要強化對農資市場監管的組織化領導,明確責任,強化職能,加強監管。二是要對從事化肥、種子、農藥等農資產品的經銷商,加強管理和監督,對沒有承擔經營風險能力的,不符合政策法規規定的,有擾亂市場秩序等不良經營行為的,一律吊銷執照,規范農資產品市場。三是要從農資生產的源頭上跟蹤核實價格,對農資流通市場的各級經營商,實行限價銷售。四是對未經國家認證的農資產品,禁止流入市場,對擅自經營造成農業損失的要追究其法律責任。五是要建立農資產品的預警系統和市場信息反饋的采集系統,切實做好對農資市場產品價格、質量、市場秩序的管理。

3、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經過近年來加大農業基礎建設投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取得較大成效,但是全區仍有65.7%耕地屬于旱地,要靠天吃飯。在這方面,各級要采取多種優惠政策,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多渠道增加投入,實施農業綜合開發,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4、完善農業保險體系。農業是以土地和自然條件為基本生產條件的物質生產部門,是受自然因素影響非常大的一個風險性強的產業。廣大農戶要面對變幻莫測的市場風險,比其他產業面臨著更大風險,因此應對主要農副產品實行價格保護,加快建立大宗農副產品市場風險資金和專項儲備基金,減少農民投資預期的失誤,增強農戶農業投資的信心。

5、耕地面積總量逐年遞減。由于養殖業用地,招商項目占地等原因,致使作物播種面積的減少;從效益方面來看,目前農產品價格尤其是糧食價格保持穩定,但農資價格持續上漲,種植糧食作物效益增長的一部分被農資價格上漲所侵蝕,繼續增長的空間有限。因此對農作物種植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充分發揮區域優勢,搞好特色作物種植,提高農作物單位面積種植效益,增加農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