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農業企業發展的調研報告
時間:2022-12-07 04:57:00
導語:市農業企業發展的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年是國家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之年。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是促進農民致富,全面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是重要抓手。通過農業龍頭企業的培育和發展,推動農業結構調整、建設現代農業;提高農村工業化水平,促進城鄉統籌發展;構建農民增收長效機制,富裕農民。近幾年來,我市緊緊牽住“牛鼻子”,發展和培育了一大批農業龍頭企業,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一、我市農業龍頭企業發展現狀
截止20*年底,全市農業龍頭企業共有170家,涉及水產品加工、種植業產品加工、畜牧業產品加工等行業,發展呈現多元化趨勢。其中,水產品加工企業82家,占總數的48.2%;種植業產品加工企業48家,占28.2%;畜牧業產品加工企業21家,占12.4%。另有市場型企業19家,占11.2%。我市農業龍頭發展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1、企業經營規模不斷擴大,經濟效益穩步提高。
20*年,全市農業龍頭企業共完成銷售收入25.8億元,實現利稅2.22億元,分別比20*年增長17.1%和110.6%。(不包括棉紡織、服裝行業)。其中銷售收入超500萬元的有95家,超千萬元的有66家,超過億元的6家。南通市級以上7家農業龍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8.4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6.2%;實現利稅8937.91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7.4%。
2、吸引外資能力增強,龍頭企業外向度提高。近幾年來,我市通過舉辦海鮮節、科技節、民間投資懇談會等活動,加大農業招商引資力度,大大加快了外向型農業龍頭企業的發展速度,形成了一批具有出口創匯優勢的農業龍頭企業。20*年底,全市有外商投資的農業龍頭企業50多家,引進外資近2500萬美元,初步形成了水產精深加工產品、優質肉制品、蔬菜深加工品、絲綢制品等出口創匯產品,年出口創匯達2000萬美元以上。
3、有效投入再創新高,新增長點不斷涌現。
近年來,通過企業技改、新上項目等方式,許多龍頭企業不斷壯大自身規模,提升企業檔次。20*年,全市有實際投入的農業加工項目131只,投入總額達5.2億元,項目投入量在南通六縣(市)中名列第一。還涌現了民主銀鑫食品、北新一鼎洋食品、呂四屹森水產等一批投資超千萬元的農業龍頭企業。總投資1.4億元的寅陽東旭牧業、總投資2000萬美元的志良皇室麥片項目正在全力推進之中。
4、科技創新層出不窮,企業競爭力不斷提升。
科技創新能力是龍頭企業發展的關鍵,也是衡量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的重要標志。近年來,我市農業龍頭企業進一步加快科技創新步伐,通過不懈努力,加快了新產品開發速度,促進農產品檔次升級,增強了龍頭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省級重點龍頭企業雙林公司在產品的深度開發上下功夫,與省農科所合作研究成功了從花生根、騰中提取白藜蘆醇,市場前景十分看好。和合蔬菜公司狠抓蔬菜質量,為了適應出口需要,嚴格按照國際標準組織生產,注重發展名特優,提高產品競爭力。
5、經營機制更加完善,帶動能力日漸增強。
龍頭企業通過與基地農戶簽訂合同,為農民提供技術、資金、信息等服務,強化了與基地和農戶的聯接,帶動了基地化生產,實現了農戶和龍頭企業的雙贏。20*年,全市農業龍頭企業帶動農戶17萬戶,帶動基地面積23.7萬畝。黃海灘涂公司積極組織農戶進灘養殖,沿海2000余農、漁民勞務費就增收近400萬元。寅陽方源快凍食品有限公司創辦第一年,就與2000多農戶簽訂了收購合同,基地種植面積擴大到5000畝以上。
我市農業龍頭企業的發展,對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起到了顯著作用。但對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其應起的作用還有較大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一是企業發展總體規模不大。我市的農業龍頭企業規模小的多,大體量的少,重復生產的多,產品互補的少。全市170家龍頭企業中,還沒有銷售額超3億元的國家級龍頭企業,年銷售收入超5000萬元的企業數量也不多,缺乏足夠的競爭優勢。二是企業產品加工檔次偏低。我市大部分農業龍頭企業由于企業規模小,整體裝備水平不高,研發資金投入不足,普通產品偏多,產品優勢不明顯。多數企業停留在產品簡單加工層次,真正搞精深加工的不多。三是龍頭企業與基地、農戶的利益聯結深度不夠。多數龍頭企業與基地和農戶的關系處于松散型狀態,大多數龍頭企業是農產品合同契約型,服務型、保護型企業不多,合作返利型更少。
二、培育壯大我市農業龍頭企業的對策建議
按照“十一五”發展規劃的要求,到2010年,全市農業龍頭企業總數要達到300個以上,其中億元以上企業超過20個,超5億元的企業3-5個,10億元企業達到2-3個;農產品加工企業實現銷售額達到100億元左右。20*年是“十一五”規劃的第一年,扎實做好今年農業龍頭企業工作,對開好頭,打好基礎,確保完成“十一五”規劃的目標任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要充分發揮資源優勢,以市場為導向,以投入為動力,以創新為手段,向農產品精深加工要效益,不斷拉長產業鏈,使農業龍頭企業在我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建功立業,為農村經濟發展貢獻出更大的份額。
1、調整優化農業結構,不斷提高農產品質量,為龍頭企業提供優質原料,推動企業的進一步發展。我市現有的170家農業龍頭企業,有85%以上都是資源型加工龍頭企業,其產品的質量優劣,成本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加工原料的品質。為此我市要繼續調整和優化農業結構,全面實施科教興農戰略,大力推動農產品特色化和規?;l展,努力提高農產品科技含量,為龍頭企業提供優質原料。比如,充分發揮我市現有糧油、畜禽、瓜蔬、水產等傳統優勢產業和一批科技示范園區的作用,積極引進新品種新技術來改造傳統農產品、傳統產業,在試驗、示范的基礎上加大推廣力度,不斷優化農業產業和品種結構,形成新的農業優勢資源,培育出更多的農業龍頭企業。同時,要全面推進農業標準化建設和加快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的步伐,努力提高農產品整體質量,夯實農業龍頭企業的產業基礎。
2、完善利益聯接機制,鞏固企業與農戶之間的聯系,為龍頭企業發展壯大提供保障。進一步完善龍頭企業同農民的利益聯結機制,引導龍頭企業樹立“農業發展我發展、我與農業共興衰”的經營理念,逐步建立合理的利益調節機制,實行“公司+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從產權利益上形成共同體。龍頭企業與農民通過合同契約、股份合作、資產參與、托管或租賃經營等多種方式,結成經濟利益共同體,按照風險共擔、利益同享的原則,科學合理地分配經營利潤。龍頭企業通過向農戶提供貸款擔保、發放貸款貼息、賒銷生產資料、實行保護價格收購等措施,帶動農民發展生產,實現互惠互利,讓農民多得實惠,調動農民參與龍頭企業的積極性,真正建立起企業與農民的緊密聯結機制,確保企業有穩定優質原料來源,確保基地農民有穩定的經濟收入,從而實現企業與農戶的雙贏。同時,建立和完善約束機制,加強法規宣傳教育,增強農民和企業法制觀念,通過章程、合同契約來明確各方的責任、權力、義務,規范相互間的經濟行為,保護好各方面的利益,使各方真正成為風險共擔、利益同享的經濟利益共同體。
3、積極實施科技和體制創新,不斷提高農業龍頭企業的競爭力。我市龍頭企業普遍存在資金投入不足,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等問題。因此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點要放在增加龍頭企業的技改投入以及提高企業精深加工能力和新產品開發能力。加快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設備和工藝,改造我市傳統的農產品簡單加工企業。重點扶持企業開發高、新、精產品,提升名、特、優產品檔次,全面提高產品科技含量。鼓勵農業龍頭企業與有關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合作,利用科研單位的技術優勢,加快農業龍頭加工企業新產品新技術的開發應用。積極實施農業龍頭企業名牌戰略,塑造企業形象。在推進企業技術創新的同時,引導企業實施體制創新,用資本運營的手段來壯大農業龍頭企業。體制創新是建立企業良好運行機制,增強企業輻射力和活力的重要措施。要積極引進借鑒發達地區在發展龍頭企業中成功的經營機制,通過不斷探索,不斷創新適合自身的利益分配機制、管理機制、營銷機制,完善企業各項制度,帶動產業迅速發展。要大力鼓勵一些實力較強的農業龍頭企業在發展到一定經營規模和水平時,抓住有利時機,靈活地運用資本運營手段,以資產為紐帶,實施聯合兼并,進行低成本擴張,把一些規模過小的農產品加工業或兼并或重組,盤活閑置資產,迅速擴大企業生產規模,以增強自身實力。同時,也要努力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通過建立董事會、監事會制度有序管理企業,規范企業生產行為,提高企業經營效益。
4、大力強化招商引資,巧借外力做大做強農業龍頭企業。農業招商引資能迅速形成“規模大、起點高、外向型”的龍頭企業。因此,要大力做好招商引資工作,進一步加大農業產業化項目建設力度,精心選擇項目,進行科學論證和項目包裝,并組織企業積極參加各種招商活動,同時,有關部門搞好優質服務,為龍頭企業招商引資創造良好的環境。要重視引進“洋龍頭”,重點是要引進資本雄厚、技術先進、具有全球銷售網絡的國(境)外大型農產品加工企業,從而提升我市農產品加工技術和農業生產管理的整體層次。充分發揮我市水產品資源優勢,利用呂四海洋經濟開發區全國水產品加工示范基地的名牌效應,加大對外宣傳力度,吸引更多資金和技術投入到我市水產品加工業上。
5、加大扶持力度,營造有利于農業龍頭企業快速發展的良好氛圍。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在扶持農業龍頭企業發展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對促進龍頭企業發展壯大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在當前全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形勢下,應進一步將各項優惠政策切實加以落實到位,在稅收、貸款、用地、用電等方面給予支持。要全力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來扶持龍頭企業發展,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為龍頭企業的發展提供全方位服務,及時提供信息、技術、金融和產品銷售等服務,建立農業產業化經營專項基金和風險基金,增加對龍頭企業的資金扶持,提高企業抗風險能力。鼓勵、引導多種所有制經濟,特別是民間資本投資發展農業龍頭企業。要進一步加強對農業龍頭企業的組織管理,加大考核力度,制訂重點龍頭企業考核辦法,對全市重點龍頭企業的發展水平、帶動能力、投入情況、出口創匯、實際利用外資、產品質量認證、培育名牌等方面進行考核,形成奮發向上、積極進取的創業氛圍,激勵龍頭企業做大做強。
- 上一篇:連鎖超市食品安全的調研報告
- 下一篇:愛情小說歷時性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