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信訪問題的思考
時間:2022-12-15 09:56:00
導語:農村信訪問題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信訪工作作為黨和政府傾聽群眾呼聲、體察群眾疾苦、維護群眾利益的重要渠道,是改善民生、確保民安的重要手段,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性工作。妥善解決好農村信訪問題,對于化解農村改革和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促進農村社會的發展和穩定,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筆者認為,要正確認識和對待農村信訪問題,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工作。
切實加強和改進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把其建為構建農村和諧社會的“前沿哨”。農村基層黨組織在農村改革、發展、穩定中具有重要作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關鍵在于加強和改善農村基層黨組織,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建設一支高素質的農村黨員干部隊伍。因此,必須切實加強和改進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消除農村信訪的根源。一是要切實加強組織建設。加強農村民主建設,把群眾基礎好、辦事公道、能帶領群眾致富的人充實到班子中去,把村級班子建設成為團結奮進,富有凝聚力、號召力、發展力的領導集體,使之真正成為促進科學發展和社會和諧的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二是切實加強思想建設。要教育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黨員干部,始終堅持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大力倡導求實精神,倡導講實話、辦實事、不浮夸,著力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引導他們多和農民交朋友,了解農民的思想動態,把握思想脈搏,及時發現苗頭性問題,有針對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為農村穩定打下扎實的基礎。三是要切實加強制度建設。認真拓寬群眾的參政議政渠道,充分發揚民主,為人民群眾參與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提供條件,搭建平臺。重點抓好農村財務和“資產、資源、資金”三資監管和村務公開制度的落實,保證村務公開特別是財務公開的真實性。
暢通信訪渠道,使信訪工作成為構建農村和諧社會的“晴雨表”。信訪工作無疑是黨和政府發現矛盾的“顯微鏡”、體察民情的“晴雨表”、掌握社情的“直通車”,即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和“前哨”,也是為民排憂解難的“德政”和“善政”。做好信訪工作,關鍵是暢通農村信訪渠道,讓群眾的“苦”有處訴,怨氣有處出,問題有部門管,做到上訴有門,投訴有人。一是構建義務信訪調解員制度,充分發揮村級信訪舉報站的作用。在每個村聘請一名德高望重的老干部老黨員兼任調解員,負責本村信訪問題的受理、咨詢和解答,參與信訪處理全過程,把群眾信訪過程變成調解員上下溝通的過程。二是建立綜合協調機制,充分發揮信訪舉報分中心作用。整合紀檢監察資源新成立的農村基層工作室,作為信訪舉報分中心,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加強組織協調,整合信訪資源,綜合運用政策、法律、行政法規等手段,積極采取代表參與、會辦督辦、公開聽證、交叉辦理、教育疏導等辦法,著力解決信訪舉報等問題,形成全面協調、力量聚合、運轉高效的綜合協調處理機制。三是建立領導干部定期接訪和下訪制度。明確接訪領導干部姓名、時間、地點,并向社會公開。對一個時期內的重點信訪,進行梳理歸納,并派專人抓好落實。
提升素質,化解矛盾,使信訪工作成為農村構建和諧社會的“潤滑劑”。信訪工作人員不僅肩負著維護群眾切身利益的使命,而且擔負著代表黨和政府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教育群眾、引導群眾的責任。怎樣把處理信訪問題的過程變成宣傳教育的過程,這就要求信訪干部必須具備較強的政治、業務和文化方面的素質。首先要認真學習政治理論,不斷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論水平,樹立“群眾利益無小事”的理念,增強分析和妥善解決群眾信訪反映各類問題的能力。二要加強業務知識和工作技能的學習,積極探索新時期信訪工作的特點和規律,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和有效性,努力提高信訪群眾的滿意度。三要善于做好信訪群眾的教育引導工作。通過多渠道的宣傳和法制教育,引導群眾自覺遵守法律法規依法依紀上訪和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解決矛盾信訪,從而維護信訪秩序,切實把處理群眾來信來訪的過程變成溝通思想和密切聯系群眾的過程,變成疏導群眾情緒、化解矛盾的過程,使信訪工作成為構建農村和諧社會的“安全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