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關工委職能監督調研報告

時間:2022-12-17 11:30:00

導語:機關工委職能監督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機關工委職能監督調研報告

2009年大足縣直屬機關工委牽頭開展了“作風建設年”專題活動。全縣各級黨組織按照縣委、縣政府關于開展“作風建設年”的總體部署和要求,結合自身實際,精心組織,突出重點,狠抓落實,初步形成了“領導抓作風、人人變作風、事事看作風”的良好氛圍,推動了機關作風建設的開展,取得了一定成效。現就作風建設如何發揮機關黨組織的監督職能作一簡要發言。一、作風建設年取得的初步效果1.機關黨員、干部的工作作風明顯轉變,辦事效率明顯提升。據統計,全縣累計取消或調整了行政審批項目542項,減少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98項,所有審批項目的辦事時限由6709個工作日縮短為1446個工作日,提速3.6倍。2.黨員干部的服務意識得到明顯增強,服務更加主動。如在全面推行“主動服務制”活動中,縣行政服務中心和公安、工商、稅務、質監等10多個部門的工作人員,先后深入數十家外來投資企業走訪,告知辦理審批事項要準備的材料,并解答有關問題,服務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今年以來,各部門機關黨員干部主動上門為群眾辦理各類手續達1200余件。在深化“四走進”活動中,縣農業局、農辦等農口部門針對今年春旱形勢嚴峻、育秧栽秧缺水嚴重的問題,積極組織黨員干部為群眾開展“三農”政策講解、旱育秧技術、玉米種植技術推廣等政策和實用技術培訓。在“科技興村”活動中,全縣累計有1000余名黨員干部為16000余戶農戶送去20000余份科技書籍、資料和信息,幫助近5000戶農民群眾脫貧致富。3.機關黨員干部的紀律意識明顯增強,遵守規章制度的自覺性明顯提高。全縣黨員干部普遍認識到,嚴明的紀律是做好工作的保證,是良好形象的具體體現。總體來看,都能嚴格執行市、縣關于加強作風建設的“五條禁令”和“六項注意”,能用各項制度來規范約束自己的行為。今年4月以來,全縣190多個機關黨組織的2300多名機關黨員干部還積極參與由中共重慶市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共重慶市委組織部、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中共重慶市直屬機關工作委員會、中共重慶市委當代黨員雜志社在網站上開展的重慶市“作風建設年”知識競賽活動。我縣榮獲競賽活動“組織優秀獎”,屬全市10個“組織優秀獎”單位之一,另有18人獲得“個人優勝獎”。二、機關作風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當前機關工作作風存在種種問題,既是行政效能的問題,同時又是經濟發展軟環境的問題和行業作風的問題、廉政勤政的問題。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思想意識上的問題及原因。由于缺乏系統的理論學習,放松了思想改造,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由于經濟活動中出現的負效應,使得部分機關干部在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上發生了變化。首先,特權思想、等級觀念等封建積習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觀念有沖突,導致少數黨員干部存在個人主義思想,工作作風浮夸,工作態度消極應付、不盡其職,工作方法為文牘主義、形式主義,長期坐享機關,沉不下去,即便到基層也是蜻蜓點水,走馬觀花,不能幫助解決實際問題。其次,西方的腐朽思想、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的影響,誘使一些意志不堅、黨性觀念薄弱的干部職工的價值發生扭曲,名利權位等私心雜念逐漸滋生,相互攀比,心態失衡,貪圖享樂,追名逐利,造成以權謀私,權錢交易,不擇手段追求利益最大化。(二)教育管理上的問題及原因。一些機關單位片面強調以業務工作為重,對干部思想政治工作重視不夠,對干部隊伍疏于教育和培訓;有的培訓會議重業務,搞形式,走過場,教育與現實脫節,不能很好觸及思想靈魂,致使黨員干部中出現種種的思想問題。有的放松了世界觀的改造,不愿意接受黨組織和人民群眾的教育和監督,在腐朽思想的侵蝕下,搞各種不正之風;有的甚至迷失方向,在金錢、物質和私欲的誘惑和驅使下,胡作非為,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三)監督機制上的問題及原因。一是內部監督缺乏強制性。一些機關單位管理不嚴,紀律松馳,制度執行不力,糾正不力,好人主義嚴重,對違反規定的人和事,只是不痛不癢地批評教育。二是外部監督渠道不暢通,有的機關干部愛面子、擺架子,認為主動接受群眾監督會降低身份,不愿接受群眾監督,有的以各種借口抵制群眾監督,導致群眾無法監督或不愿監督。三是制約機制尚未健全。有的單位缺乏明確有效的行為規范、崗位職責和考核辦法,及可操作性的監督程序。有的規定過松或籠統,難以執行和操作,造成了行政行為和執法行為的隨意性大。三、切實履行工委監督職能,加強機關作風建設充分發揮工委監督職能,是改進機關作風,提高機關辦事效率和服務質量的一項重要舉措。(一)堅持把學習放在首位,切實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上的成熟、思想政治素質的提高是做好黨的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轉變機關工作作風,扎實推進機關黨建工作,必須大力加強機關黨員干部學習。針對一些單位和個人學習缺乏自覺性、主動性以及不求甚解、淺嘗輒止的傾向,按照“讀書活動”的要求,把學習寓于工作和生活之中,養成“講學習、愛讀書”的好習慣。大力加強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及市第三次黨代會精神的學習,同時結合實際工作需要,積極學習市場經濟、現代科技、法律法規、對外經貿、城市管理、農業經濟知識等業務知識,進一步堅定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通過學習教育,使各級機關干部牢固樹立“三個觀念”:即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念,正確認識手中擁有的權力是黨和人民賦予的,是用來為人民服務的;樹立“依法辦事”的觀念,機關干部必須掌握有關法律法規知識,嚴格在黨紀國法允許的范圍內行事,把各項公務活動都納入法制軌道;樹立“艱苦創業”的觀念,繼承和發揚黨的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扎扎實實為群眾服務,為企業辦實事,為新一輪創業作更大貢獻。通過深入學習,進一步增強公仆意識和宗旨意識,從而增強開展“作風建設年”活動的主動性。(二)健全完善監督制約機制,落實責任追究。這是開展“作風建設年”活動的重要保證。一是加強內部監督。首先,加強行政管理中的權力制約。按照精簡、高效的原則,對那些權力過于集中的重要崗位實行交叉管理,通過對權力的合理配置、分解、限制,解決權力制衡問題,防止不正之風的發生。其次,加強行政監督,實行領導“一對一”責任制,即一把手負總責,一級向一級負責,哪個環節出現問題,不僅要追究當事人的責任,還要追究領導者的責任,促使單位領導自覺抓好本單位的機關作風建設。通過定期對機關干部的工作效率、工作質量、工作成果和社會效益的監督檢查,促進政令暢通,保證為政清廉。二是加強社會監督。通過設立監督電話或舉報箱,建立監督窗口或投訴舉報中心,受理群眾舉報和投訴案件,發現問題,及時提出防范對策。通過報紙、電視廣播媒介,對機關作風建設不力的單位或干部進行曝光、通報批評,對好的典型進行表彰、推廣,抑制歪風邪氣,弘揚正氣。三是發揮“作風建設年”聯席會議作用。各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切實履行職責,不時通過明查暗訪等有效措施,對各單位開展機關作風建設情況進行檢查,對違反“作風建設年”要求,作風不良、影響經濟發展環境、侵害群眾利益的人和事進行通報和嚴肅處理。四是將作風建設專題活動工作納入年終考評體系。對縣委、縣政府的重點工作實施情況進行專項督促檢查和跟蹤督辦,對工作不力的單位和個人進行督辦通報,通報后仍不執行或執行不力的將對責任領導和責任人采取組織處理。并要求各街鎮鄉和縣直各部門對這項工作適時開展“回頭看”,認真進行半年小結和年終總結,并以書面形式報縣直機關黨工委。通過“作風建設年”活動扎實有效的開展,全面實踐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立足點放在服務基層、服務群眾、提高辦事效率的基點上,著重解決機關中存在的“三難”和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不良作風,切實改進“五風”,努力建設廉潔、高效、務實、文明的黨政機關,進一步推動全縣落實“314”總體布署和“一小時經濟圈”建設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