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畢業生就業難調研報告
時間:2022-12-22 11:32:00
導語:高校畢業生就業難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畢業生就業是全社會就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之一。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維護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現實需要。
近幾年來,我國高校畢業生的規模迅速擴大,由高校擴招等導致的畢業生就業難問題已日益引起社會關注。我區生源的高校畢業生同樣面臨著擇業難的問題?,F結合我區高校畢業生現狀,膚淺談談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
一、我區畢業生就業現狀
(一)高校畢業生就業報到人數與登記就業情況顯示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還很低。目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報到的管理一般為,高校畢業生在畢業時期即已落實工作的,由所在高校開具就業報到證到所在單位或單位所在地區。而在畢業時尚未落實工作或落實的工作單位不夠資質的,所在高校開具回原藉報到的就業證。20*年,回我區報到的高校畢業生有108人,登記有就業單位的僅為18人;20*年,回我區報到的高校畢業生有66人,登記有就業單位的僅為16人,初次就業率相當低。
(二)我區招考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報名情況顯示,高校畢業生就業競爭相當激烈。20*年我區招考鄉鎮公務員20人,大專以上文化程度不限專業均可報名,報名人數達到1840人之多,淘汰1820人。20*年招考衛生系統專業技術人員17人,報名人數為85人,淘汰68人。20*年招考教師100人,報名人數為324人,淘汰224人。就業競爭相當激烈。
(三)隱性就業夸大了就業難的程度。就業“難”程度有所夸大。雖然高校畢業生就業存在著很大壓力,但就現實情況來說,就業困難程度有所夸大。目前在我區,非簽約就業(隱性就業)現象極為普遍。一些到中小型企業就業的畢業生認為單位未為其購買各類保險,工作不穩定,因此不愿登記就業單位;畢業生自主創業,無法與用人單位簽約;畢業生繼續深造等。由此得出結論是:掌握的未就業數字大于實際未就業數字。
二、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問題原因分析
(一)就業需求不足。我區企業多屬于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主要需求的是技能型人才,對大中專畢業生的需求反而相對量較小。而機關事業單位目前“進出口”關都把得很嚴,進來不容易,出去更不容易,出口不暢通,導致機關事業單位用人需求不足。我區每年面向社會公招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教育系統除外)不足50人。每年招考教師數量相對較大,但是需要具備教師資格的人員。
(二)高校畢業生所學專業與我區緊缺人才需求不相適應。一些大學的專業及課程設置沒有能夠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進行規劃,有較大盲目性,專業趨同現象十分嚴重,造成供給嚴重大于需求,而所需求的技能型人才相當緊缺。根據我區“工業強區”的發展思路,近年來將著力于“三港五園區”建設,對人才的需求也很迫切,但主要需求的是技能型人才。但是就拿機械工業園區來說,在近兩年回我區報到的172名畢業生中,僅有一名畢業生所學專業為建材機械。我區的酒業園區需要大量酒類專業人才,但其人才主要由現有人員培養而來,大學畢業的酒類專業人才根本就沒有。而電子商務、計算機信息、英語專業的畢業生較多,在目前我區的就業市場趨于飽和狀態。且管理類專業如經濟管理、公共事業管理、工商管理等高校畢業生也因缺乏實踐經驗就業相對困難。
(三)高校畢業生的就業觀念不當。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期望值偏高,自身定位不準,理想與現實脫節。一方面傳統的觀念以及目前很多高校畢業生認為:高校畢業生自身條件優越,要么就應該到國家機關事業單位,要么就應該到大型企業從事管理工作,片面認為留在大城市、大單位才能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才能實現自己理想和抱負。不愿意放下架子從基層做起,從“工人”也就是技能型崗位做起,因此喪失了在普通工作崗位上做起的發展機會。另一方面我區與沿海等發達地區相比經濟相對落后,因機關事業單位工作穩定、待遇有保障,比在企業工作的條件、待遇報酬優越,回區高校畢業生多數愿意參加公務員或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招考,而機關事業單位提供的崗位又很有限。
(四)企業用工制度不合理。我區一些私營企業用工制度極不合理,不但不和員工簽訂勞動合同,而且社會保險、養老金、公積金等一系列社會福利也沒有。另外,起薪較低,升幅不大,并伴有苛刻的管理制度,讓高校畢業生確實受不了。同時,用人單位還設置經驗、性別等障礙拒絕應屆畢業生。
三、建議及對策
(一)積極開辟就業渠道。一要暢通機關事業單位出口,建立機關事業單位正常的進出機制。目前,機關事業單位的出口沒有科學、規范的制度、方法,辭退工作人員相當困難,人事部門也很慎重,如果年度考核為稱職以上,又不違紀違法,因此基本上還是“鐵飯碗”制度。應該建立一套科學完善的定期考評機制,對現有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實行淘汰制度,一方面又可增強工作人員的進取心,同時又可以將空缺的崗位推向社會補充優秀的人才。二要積極挖掘基層、公共服務崗位,加大人才支農、支教、支醫的力度,選拔優秀高校畢業生充實到農村一線、社區基層、農村學校等工作。
(二)加大對高校畢業生的崗前培訓。大學畢業生的基礎較好,對新知識、技能的接受能力也很強,要積極幫助他們渡過從學生向工作者的轉變期。對回本區的高校畢業生,要結合我區人才需求實際,積極開展分類技能教育,使學生在校受教育的知識結構能夠和社會需求盡量適應,培育出既有理論知識,又有實操經驗的高技能人才,讓他們在較短時間內緊跟我區經濟發展思路,運用自身的專長為園區建設服務。
(三)切實加強對高校畢業生的職業發展指導。轉變高校畢業生就業觀念,需要做大量的教育和指導工作。要開設職業生涯發展輔導課程,對高校畢業生進行正確的價值觀培訓。鼓勵大學畢業投身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積極投入到基層建設工作中來。積極開展畢業生測評,幫助其正確認識自身的優勢和不足,準確地定位職業發展方向,找準發展思路,樹立正確的擇業觀。
(四)加強對企業用工制度的監管。勞動部門要切實負責,督促企業按照《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完善用工制度,切實保障勞動者的權益,增強高校畢業生到中小型企業就業的信心。
(五)加大政策扶持,支持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高校畢業生有創業的熱情,但是缺乏經驗并且經濟基礎較薄弱。一方面要在工商、稅收、貸款等方面進行大力的支持,同時也要在其創業方面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指導,預防一些創業不成功帶來的隱患問題。
- 上一篇:舞蹈歷史發展特征分析論文
- 下一篇:音樂治療研究論文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