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津補貼發放的調研報告

時間:2022-12-23 10:53:00

導語:公務員津補貼發放的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務員津補貼發放的調研報告

食品藥品監管系統公務員規范津補貼發放工作于20*年正式啟動,從事基層基礎工作的執法人員收入有了大幅提高,為嚴格依法行政、加強市場監管、維護隊伍穩定、推動各項工作等提供了重要保障。通江食品藥品監管局在該項政策的執行過程中,采取有效措施,把政策支持與激勵措施有機結合起來,把握津貼補貼“活性”成分,充分調動干部職工的主觀能動性,取得了一定成效,下面談一些膚淺認識,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規范性津補貼發放為工作的正常開展提供堅實保障

(一)待遇提高?;鶎訂挝唬貏e是貧困地區的基層藥監局組建時間短,經濟基礎差,收入來源單一,絕大部分公用經費都用于保日常運轉、保重點支出,對職工待遇也只能是有心無力。規范性津補貼執行后,基層公務員待遇得到了明顯提高,名義工資收入的大幅增加,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干部職工的工作積極性。通過調查,規范性津補貼執行后,基層公務員收入比過去提高了40%左右,為推動工作和維護穩定等提供了重要物質保障。

(二)政策支撐。在未執行規范性津補貼之前,津補貼發放都是小心翼翼、遮遮掩掩,因為少有政策依靠,少有法律保障,任何形式的發放都是違紀違規,甚至違法行為。恰恰是這些不透明、不公開的“隱性收入”,給公眾造成公務員待遇好、收入高的假象。規范性津補貼執行后,公務員收入從灰暗走向了陽光,從隱性邁向顯性,逐漸公開、透明,也不再是議論和爭執的焦點。

(三)保障有力。過去,除了極少部分津補貼(如保留補貼78元,適當補貼75元,艱邊津貼75/65元)納入財政預算、做為職工法定收入外,其余都是單位自籌,根本無法保障收入的穩定性、長期性。規范性津補貼全額納入財政預算,經費來源有了可靠保障,給基層公務員吃上“定心丸”。

(四)差距縮小。在同一地區同一級別的公務員收入都是公開透明,待遇也基本一致,大大縮小了單位之間、行業之間的差距,逐漸消除了行業優勢和行業歧視,基本實現了同級同酬。

二、規范性津補貼發放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地區差異,存在同工不同酬。規范性津補貼實行地區差別對待,發達地區與貧困偏遠地區同一級別、同一工種津補貼發放標準相差較大,即使是相鄰地區也會存在有高有低,標準不一樣的情況,過多地強調生活性差異,忽視了工作上的對等,工作條件差,艱苦程度高,反而待遇差,產生了“同工不同酬”現象。導致部分人員思想上有波動、工作上有惰性、行為上有攀比,很不利于基層的發展。

(二)同級同酬,激勵機制弱化。在同一個單位,實現了同級同酬,體現級別對等,易于操作和量化,但卻忽視了同級卻不同工的事實,同一級別的人員因崗位不同,勞動強度、工作范圍、責任風險等存在較大差異?,F行津補貼政策中的“工作性補貼”都是按職務、資歷整齊劃一,缺乏一定的科學性,弱化了激勵機制。如機關中層干部之間、領導職務與非領導職務之間影響最明顯,機關中層干部及擔任領導職務人員的付出相對于一般科員和非領導職務人員要大得多,辛勤工作換回的是“干多干少一個樣”、“干與不干一個樣”結果,不是按勞取酬,在一定程度上損傷了他們的工作熱情。

(三)級別懸殊,拉大收入差距?!耙幏缎越蜓a貼”改革后,在收入上拉開了檔次,強化了職務和級別差異。在工作投入程度都不變的情況下,級別高的公務員的工資大幅上升,一般公務員的工資上升不多,造成一般公務員的內心不滿,產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普遍形成只有加官晉級才能獲得更多利益誤區,尋找和把握機會晉級晉職成了個別人的現實追求,而受編制所限,在客觀上弱化對了工作效率和工作實績的強調。

(四)區別對待,單位不堪重負。“規范性津補貼”發放的對象為公務員,對事業和工勤人員收入分配制度尚未明確。在同一單位,既有行政編制又有事業編制的,執行津補貼政策就有一定難度。如果事業人員按公務員標準執行,缺乏政策依據和經費保障,不執行,從事同樣的工作,待遇迥異,事業人員情緒波動,存在不穩定因素,不利于工作的整體推動。事實上,絕大多數單位都為了公平對等、一視同仁,堅持按公務員最低級別標準發放。但這部分經費全靠單位自籌,單位經濟壓力大增。如通江局18名職工,就有4名在職事業人員,按最低標準執行,一年需近7萬元的經費解決這部分人待遇,造成單位財力緊張,難堪重負。

(五)搞一刀切,政策配套滯后?!耙幏缎越蜓a貼”執行后,要求任何形式的補助補貼都不得發放,以防止亂發津補貼行為反彈?!耙坏肚小钡谋澈螅P否定了加班補助、節假日值班補助、政策性獎勵等激勵性措施,多勞多得原則沒有得以充分體現,其結果就是沒有人愿意加班,沒有人愿意多做事,一些工作抓好抓歹都一樣,也就可抓可不抓。因此,必須要制定相應的配套措施和辦法,促進工作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三、對規范性津補貼發放的幾點建議

(一)強化價值觀教育。在市場經濟沖擊下,一些公務員受拜金主義影響,怕吃苦、求安逸、講實惠,一切向錢看思想有所抬頭,職業道德滑坡。對基層公務員進行政治思想教育和優良傳統教育顯得尤其重要,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利益觀,并將其內化為自覺工作的要求,外化為積極主動的行為。今年來,通江食品藥品監管局通過開展“學王瑛、見行動,爭做樸實、吃苦、感恩的*人”等主題教育活動,弘揚其敬業愛崗和無私奉獻精神,站在政治高度,愛崗敬業,認真履職,依法行政,少計較個人得失,多講求奉獻精神,對干部職工自覺做好本職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教育引導作用。

(二)建立激勵性機制。規范性津補貼執行后,調動公務員的工作積極性,使之創造性的開展工作,充分發揮其智慧才華,建立相應的激勵措施已迫在眉睫。一是提供更多的發展空間,要讓能干事、肯干事、干成事的人有施展才華的舞臺,不斷完善的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激勵公務員奮勇爭先的進取意識;二是建立完善的培訓機制,要讓多數公務員有外出交流學習、接受上級培訓、考察、輪訓的機會,拓寬其知識面、開闊其視野,激發其使命感,提高其水平,找準其定位,激發其熱情;三是完善考核制度,根據“德、能、勤、績、廉”五個方面,對不同級別、不同類別的公務員,確定不同的考核內容和側重點,按照“以崗定責、以責定標、嚴格考評、兌現獎懲”的原則制定考核辦法,結合崗位責任和目標任務,分解考核要素,細化考核指標,公示考核結果,兌現考核措施,加大獎懲力度。

(三)強化評價性實效。一是按比例提取一定的“工作性補貼”用于考核,根據半年或年終目標考核結果,兌現余下部分,充分體現了同級同工不一定同酬,按工作業績和工作量適當拉開檔次,真正體現按勞取酬的原則。通江局在執行“工作性補貼”時,80%部分按月兌現,20%部分根據半年績效考核情況,如與機關上下班考勤、農村藥品市場整治、GSP認證換證工作、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科學發展觀學習活動、階段性和突擊性工作等完成情況掛鉤,當月算賬,半年兌現,獎得大家滿意,懲得心服口服,極大地提高了干部職工的工作積極性,促使各項工作有條不紊;二是繼續兌現獎勵政策,如計劃生育獎勵、最佳文明單位獎勵、檔案達標獎勵、單項工作考核等,充分激發單位抓好各項工作的熱情,以獎促進工作;三是繼續執行加(值)班補助政策,真正體現多勞多得的原則,最大限度地避免“遇到矛盾和問題繞道走”的現象,形成爭抓、爭管、爭做的良好工作局面。

(四)完善配套性制度。盡早制定事業人員人事、收入分配制度,穩定人心,公平待遇,財政保障,減輕單位壓力。完善與規范性津補貼相配套的監督約束機制,加強審計監察力度,防止反彈,杜絕“暗補”、“物補”行為。對“規范性津補貼”要極早納入法律層面加以規范和界定,這樣才具有剛性和約束力,執行才有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