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成本上升影響情況調查報告
時間:2022-12-23 05:09:00
導語:企業成本上升影響情況調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今年以來,我區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緊緊圍繞“打造全國一流的現代化和諧城區,爭創生活品質之城示范區”發展戰略,著力抓經濟結構調整,抓區域協調發展,抓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努力克服各種不利因素,扎實推進各項工作,國民經濟繼續保持平穩協調較快增長勢頭。但當前我區經濟運行也“喜中有憂”,特別是今年以來企業生產成本鋼性增長,企業提高經濟效益面臨著巨大壓力。為深入了解影響企業生產成本上升、效益增幅減緩的具體情況,最近我局通過企業問卷調查、相關統計報表數據對企業成本和效益變化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具體分析。
一、企業成本上升基本情況
1、企業成本上升具有普遍性。調查結果顯示,有95%的企業認為今年以來企業成本有較大幅度上升;而另有5%的認為生產經營影響不大的企業都沒有直接參與實體生產,而是以投資經營為主。
2、建筑、餐飲和批零企業的成本上升幅度較大。調查結果顯示,1-6月份被調查企業平均總成本同比上升13.5%。從被調查企業涉及的行業看,建筑業的影響幅度最大,成本同比上升15.4%;其次是住宿和餐飲及批發與零售業,成本同比上升15.3%;而以技術密集型的計算機信息服務和軟件業影響程度最小,為10.4%(詳見表一)。
表一:1-6月八大行業企業成本升幅
行業
同比%
建筑業
15.4
住宿與餐飲業
15.3
批發與零售業
15.3
交通運輸與郵政業
15.0
社會服務業
13.9
工業
12.7
房地產業
10.7
計算機信息服務和軟件業
10.4
3、企業銷價調整增幅低于成本升幅,經營壓力不斷增大。調查結果顯示,由于受原材料及能源價格快速上升的影響,有56.5%的企業對銷售價格進行調整,銷售價格調整平均幅度約為9.9%,比成本上升平均幅度(13.5%)要低3.6個百分點,企業的盈利空間不斷縮小,經營壓力不斷增大。
4、工業虧損企業增多,虧損面擴大。據統計,至6月末我區128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有37家企業虧損,虧損企業比上年同期增加10家,增長37.04%。6月末規模以上工業虧損面達到28.91%,比去年同期的虧損面擴大7.82個百分點(詳見表二)。
表二:6月末我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情況
經濟類型
企業數
虧損企業
虧損情況
單位數(個)
同比%
虧損面%
同比%
合計
128
37
37.04
28.91
7.82
國有企業
3
1
-50
33.33
-33.3
集體企業
4
2
100
50
25
股份企業
96
19
5.88
19.79
2.1
外商及港澳臺投資
23
15
114.29
65.22
34.8
5、工業部分行業受成本上升影響較大,效益明顯下滑。今年以來,我區規模以上工業部分行業受成本上升的沖擊較大,利潤出現明顯下滑。據統計,1-6月我區規模以上工業中紡織業,服裝制造業,木材加工及木、竹、草制品業,金屬制品業等行業的利潤均出現負增長(詳見表三)。
表三:1-6月我區規模以上工業部分行業利潤情況
行業
同比%
紡織業
-83.1
服裝制造業
-123.7
木材加工及木、竹、草制品業
-508.6
金屬制品業
-73.61
二、影響企業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
調查結果顯示,有83.9%的企業認為原材料能源價格上升已成為影響企業成本上升的首要因素;其次有82.3%的企業認為是勞動力成本上升。另外銀行利率調整(59.7%)、人民幣升值(31.5%)、出口退稅稅率調整(19.4%)、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和運輸成本增加等其它因素(10.1%)也造成了企業成本的上升(詳見表四)。
表四:影響企業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
影響因素
比例%
原材料及能源價格上升
83.9%
勞動力成本上升
82.3%
人民幣升值影響
59.7%
出口退稅稅率的調整
31.5%
銀行利率調整
19.4%
其它方面
10.1%
1、原材料能源價格上升對企業成本的影響。調查結果顯示,被調查的企業,認為原材料及能源價格上漲造成企業成本上升幅度超5%的企業占71.0%,比人民幣升值的比例(30.6%)高40.4個百分點,比出口退稅稅率調整(10.9%)高60.1個百分點,比企業融資費用增加(66.9%)高4.1個百分點。部分原材料價格上漲過快,造成企業生產經營成本大幅上升,企業的盈利難度不斷增加。多家建筑企業反映,目前鋼材等生產用原材料平均上漲了近40%,企業的建筑成本大幅增加。
2、勞動力成本上升對勞動密集型行業的經營成本影響。隨著社會保障制度的全面普及,社會保障費用支出增長較快,企業的人工成本呈剛性增長態勢;同時隨著新勞動合同法的實施,對勞動用工要求更加嚴格,企業加班將比以往要支付更多成本。調查結果顯示,新《勞動合同法》實施后,扣除企業正常工資提升因素,今年1-6月份被調查樣本企業的平均工資增幅超5%的企業比例達到了68.1%。從行業看,勞動密集型的建筑企業受影響最為明顯,增幅超5%的企業達到了84.6%;其次是交通運輸與郵政業(79.6%),第三是工業(74.5%),而受影響最小的是機算機信息服務和軟件業(22.2%)(詳見表五)。
表五:1-6月新合同法實施對八大行業工資升幅的影響
行業
增幅超5%的企業比例%
建筑業
84.6
交通運輸與郵政業
79.6
工業
74.5
住宿與餐飲業
66.7
批發與零售業
58.8
社會服務業
57.9
房地產業
56.5
計算機信息服務和軟件業
22.2
3、人民幣持續升值的影響。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一路攀升,5月31日已達到6.9472。自今年以來已升值5.1%,而去年全年的升幅只有6.9%。人民幣的不斷升值,對出口企業的生產經營帶來了較大影響。調查顯示部分進出口企業,盡管簽訂合同時預估了部分升值匯率,但由于企業經營周期難以估計,客戶貨款不能及時到位等不確定因素,對企業生產經營和盈利影響較大。
4、出口退稅政策調整的影響。去年7月1日實施新的出口退稅政策后,出口退稅取消或稅率下調對我區部分主要依靠出口退稅獲取微利企業的經營活動帶來了較大影響,尤其是對我區部分服裝和紡織行業企業壓力更大。再加上近期部分原材料價格快速上漲,對企業經營影響較大。
5、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的影響。2007年6次加息,企業貸款利息支出大幅增加,造成企業財務費用增加。同時,企業融資困難。隨著國家宏觀調控的不斷深入,特別是從緊財政政策和從緊貨幣政策的實施,企業融資難度加大,流動資金趨緊,貨款拖欠增加,面臨的資金壓力將會不斷增大。
三、企業采取的應對措施
針對企業面臨的上述諸多不利因素,我區企業奮發進取、不等不靠、沉著應對,通過企業結構調整、產業升級、技術改造、節能降耗等多種舉措,應對企業成本上升、利潤下滑不利因素的影響。
1、強化管理創新,努力降本增效。如杭州汽輪動力集團公司、杭州重型機械有限公司、浙江杭叉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制定實施了嚴厲的降本增效措施,從節約每一度電、每一度水等細微之處做起,促進降本增效;同時密切關注原材料市場,及時分析原材料價格走勢,對大宗物資采購,堅決實行公開競標制;對外協加工及公司內部的關聯交易價格,嚴格采用審核制,做到同比例壓價。
2、強化技術創新,努力降本增效。杭州汽輪動力集團公司規定,凡需要向國外采購的零件,首先要最大限度地實現國產化,并大力推行設計改進措施,從設計源頭降低產品制造成本。杭州東南面粉有限公司繼續加大生產技術進步和工藝革新力度,推廣實施新工藝、新技術,降低產品原材料單耗,從而下降生產成本。
3、調整產品結構,增加高附加值產品。據杭州汽輪動力集團有限公司反映,企業針對國內宏觀調控力度加大的現實,緊跟國家政策導向,不斷瞄準潛力市場,舍得投巨資,加大對工業汽輪機、燃氣輪機、高速重載齒輪機等產品的技術改造,研發生產電力、石化、冶金、建材、制糖等行業“節能減排”所需的關鍵技術裝備,努力增加適銷對路產品,不斷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大大增加了企業的生產能力。
4、加強貨款回收,縮短企業貨款回籠周期。針對銀根緊收的政策,企業采取“加強貨款回收,強化產銷銜接”等舉措來應對資金緊張局面。杭州汽輪動力集團有限公司等企業反映,今年以來公司在貨款回收上采取了款到發貨、預付款未到不予排產、質保金不付不予服務等多項“鐵面”舉措,企業資金回籠情況明顯好轉。
5、預留升值空間、改變結算方式,降低匯兌風險。據部分進出口企業調查顯示,針對本幣升值引發的匯兌損失不斷加大的風險,一些與進出口有關的企業在供貨合同中預留“本幣升值空間”、采用歐元或人民幣結算、或通過銀行業務等“風險鎖定”的方法,應對匯兌風險。如杭州汽輪動力集團有限公司由于采取了鎖定匯兌損失風險策略,多家有產品出口的子企業在本幣升值的情況下,均未放慢國際化進程。
6、適應市場變化,適時調整經營方式。針對國際市場劇烈震蕩的形勢,有關企業采取“順勢而為”的戰術加以應對。如一些以出口貿易為主的進出口貿易企業,針對國家接二連三地出臺一系列限制鋼鐵出口等政策,及時調整經營方式,從“出口為主”轉向“內銷為主”,努力減少企業經營風險。
- 上一篇:區黨風廉政建設民意調查報告
- 下一篇:資金運作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