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設情況專題調研報告
時間:2022-02-25 05:21:00
導語:城市建設情況專題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城市規劃逐步完善,“龍頭”作用開始顯現在城市建設中,我區始終堅持“要建設先規劃、無規劃不建設”的原則,以規劃為先導,對城區所有建設項目都按總體規劃進行審批,認真實行“一書兩證”制度,增強了項目審批的科學性。在建設中,堅持徽派建筑風格不動搖,除工業園項目外,黃山路、龍井水街、文峰路、永佳大道、濱河路的徽派建筑樓群,集中體現了徽文化底蘊和徽派建筑特色。各項專業規劃編制工作逐步展開,相繼完成了重要街區、道路等基礎設施修建性規劃編制,完成了文峰公園、濱河南岸、城北工業園、城西經濟園詳細規劃編制,制定了瑤村工業小區概念性規劃,編制了城區排水專項規劃。投資40萬元完成了城西片、過境線北側12平方公里的地形圖測繪任務,為下一步開發建設奠定了基礎,城市規劃的基礎性工作逐步加強。(二)加大資金投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堅持以項目建設為載體,充分運用市場機制,整合城市資源,加大建設投入,穩步推進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幾年來,著眼于拉開城市框架和完善綜合功能,實施了一批重點項目。濱河南路二、三期、文峰路東段、城東路改造工程全面完工,文峰公園投入使用,寶塔電站建成發電,城北過境線、南岸休閑道全線貫通。城北工業園道路和水電、通訊、排污等基礎設施全面完成。與此同時,加大市政公用設施投入,高標準完成濱河南岸、城東路等綠化工程。全面實施城區主干道“綠、亮、美、潔”工程;加強了對通信、供電、供水、環衛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城市功能日趨完善。據統計,僅2005年全區完成建設投資達2.5億元。(三)房地產開發快速升溫,城市承載能力明顯增強隨著城區規模的不斷擴大和人口聚集速度加快,對住宅和商業用房的需求也隨之攀升,城區的房地產市場快速升溫。目前,有23家企業(含分公司、項目部)進入我區從事房地產開發,2003年至2005年我區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2.285億元,商品房竣工面積11.68萬㎡,銷售面積13.36萬㎡(含2003年前部分開發面積),銷售額為2.37億元。龍井水街、徽州花苑、徽州商貿城、華商山莊、玉虹小區等商住樓群相繼竣工或快速建設。2003年至2005年,通過房產交易,上繳營業稅、契稅等達2650萬元,房地產開發可直接拉動我區gdp2.2個百分點,是經濟發展中牽動性強的產業。土地市場運營有序推進。根據全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按照“嚴控增量、盤活存量、管住總量、集約高效”的原則,基本實現了確保新上項目用地和經營性土地實行“招拍掛”的目標,提高了用地效率。2005年完成城北、城東重點項目計2000畝土地征用工作,全年收繳土地出讓金4827.5萬元。(四)加大監管力度,城區環境綜合整治取得新成效近年來,我區嚴把項目審批關,強化建設項目環境管理,積極組織開展“整頓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身體健康”環保專項行動,對全區重點污染企業的治理設施、98年以來建設項目環評“三同時”執行情況進行全面檢查、清理,對未經審批、未落實“三同時”、擅自投產的5家企業依法予以關停。并在全市率先對11家化工企業安裝了“黑匣子”,實現了污染治理設施運轉和廢水排放24小時在線監控。2005年工業企業廢水排放達標率達到93.7%。同時,加快工業企業“退城進郊”、“退城進園”步伐,華惠化工、新力油墨等企業已經完成搬遷,天馬化工、忠誠化工等企業的新廠房建設進入尾聲。通過采取以上措施,有效遏制了污染反彈,鞏固了達標成果,進一步改善了城區環境質量。(五)舊城改造與新區建設并舉,城區面貌煥然一新“十五”期間,我區強力推進了中心城區“東進、西伸、北擴”戰略,逐步拉開了城市框架,提升了城市品位。先后實施了對原建安公司、紡織器材廠、物資公司等地段進行改造;完成了永佳大道、黃山路兩側綜合改造,建成了龍井、濱河新區和徽州人民廣場、徽州人民會堂等一批標志性建筑;拓寬改造了永佳大道、文峰路、黃山路、濱河路、龍井大道、南山路等城市道路,中心城區建成面積擴大到5.5平方公里;防洪工程完成護岸3.35公里;實施徽州迎賓大道拓寬改造工程,進一步增強城區集聚功能,城區面貌煥然一新。二、存在問題在肯定近年來我區城市建設取得驕人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我區在城市規劃、基礎設施建設和城市管理方面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一)城市規劃缺乏完整性、前瞻性城市規劃是城市建設、管理和發展的依據。從調研的情況看,我區城市規劃方面還存在不足,主要表現為:①民眾對我區城市的總體規劃知曉率不高,即便是區委、政府提出了“東進、西伸、北擴”戰略后,有關部門未將相應的具體發展規劃公諸于眾,且制定牽動性大的發展規劃時未全面執行聽證制度;②企業布局集中的工業園區,環保設施跟不上,對企業排污難以徹底集中治理;③城市文化氛圍不濃,建筑體造型、城市雕塑新穎別致之作缺失,廣告、文字、圖繪等文化“符號”制作缺乏文化品位,徽文化內涵得不到彰顯;④各種線纜、管網鋪設等專項規劃滯后,往往出現空中布線凌亂不堪、剛澆好的道路又破面埋管的現象,影響了市容和交通。(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近年來,我區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雖然步伐加快,但與日新月異的城市發展和居民的需求相比,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①環?;A設施建設資金不足。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區城市環?;A設施建設投入不足和設施建設滯后的矛盾仍然突出?!笆晃濉逼陂g對污水、垃圾處理等環?;A設施建設任務將更加繁重,建設資金緊張的矛盾將更加突出。②城市公用設施建設不配套。在建設過程中,公廁、停車場、農副產品交易市場的建設缺乏長遠考慮,也未留有足夠的發展余地。③城市經營機制尚未全面轉換。2000年,區委、區政府以“永佳大道”冠名權一次性籌集資金150萬元,對沿路的街燈和燈箱進行了改造。除此之外,城市經營的機制尚未放活,政府主導、市場主體、社會運作的多元化經營城市模式還沒有建立起來。(三)城市管理未能與城市發展同步城市作為人類文明與進步的標志,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載體。而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城市管理將為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從我區的情況來看,城市管理未能與城市發展同步,主要表現為:①城市管理的行政機構不健全。目前我區還沒有一個專門的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機構,城市管理部門多而雜,除了城建部門外,還有環保、交通、工商、巡警大隊等部門參與,由于權限不明,推諉扯皮現象時有發生,城市管理職能落實不到位。②土地供應與管理制度不夠規范、有序。從當前我區土地供應的情況來看,商業用地出讓數量偏多,工業用地投資密度不大,土地綜合利用率不夠高。③物業管理發展緩慢。我區物業管理起步較晚,發展也不平衡,市民對物業的有償服務意識淡薄。目前,我區經審批建立的物業管理機構僅有四家,且有的名不符實。同時,我區住宅小區建設標準化較低,封閉式的住宅小區寥寥無幾,再加上原竣工的房地產開發項目未執行房屋維修資金制度,這就給物業管理帶來一定的難度。三、對策與建議“十一五”期間,隨著我區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快速、健康發展,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區人口的不斷集聚,對城市建設又有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城市建設中要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以“332”行動計劃為統攬,加快中心城區建設,增強城市集聚、輻射能力,努力把城區建設成為人居環境更加優良、城市功能更加完善、文化特色更加鮮明、城市面貌更加靚麗的新城區。為此,針對我區當前城市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我們提出如下建議:(一)堅持高起點規劃,不斷提高規劃水平。城市規劃應堅持高起點定位,高水平設計,體現科學性、前瞻性、連續性、嚴肅性。1、隨著城區人口和人氣不斷地集聚,應適度拉開城區框架,建議在實施中心城區“東進、西伸、北擴”戰略,推動中心城區與潛口鎮、西溪南鎮無縫對接的同時,著手規劃瑤村—上朱—朱坊的道路和瑤村—羅田的過境線,進一步拓展城市發展空間,提高城區的綜合承載能力。2、進一步加快我區企業的“退城進郊”、“退城進園”步伐,盡快在城東規劃建設城市綜合污水處理廠,對城區企業的污水進行集中治理,進一步改善城區環境質量。3、不斷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城市建設不是簡單的建筑體組合,而要突出自身特色,體現深厚的文化內涵。建議在加快建設區文化娛樂體育中心的同時,在建筑體造型、城市雕塑等方面要有所突破,并融入我區的人文歷史、徽文化內涵。4、正在建設徽州迎賓大道拓寬改造工程和城北工業園區,規劃要有前瞻性,盡可能一步到位。城市建設部門要與有關管網等部門統一協調,制定其專項規劃,避免各種電纜、電線、管道的亂埋、濫布和重復建設。5、建議城市建設的重大規劃要實行聽證制度,強化對規劃實施的監督,確保規劃執行的嚴肅性、連續性,防止人為地隨意變更。(二)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城市化進程。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是提高城鎮化水平的迫切需要,是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強烈愿望的需要,也是改善招商引資環境的客觀要求。1、政府要加大環?;A設施建設資金的投入,對公園、重點路段進行高標準綠化、亮化和美化,打造出一批新的城市亮點;加快城市垃圾、排水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對垃圾的清掃和轉運,并對我區現存的一些老居民區(如紡織器材廠宿舍區、皖機廠宿舍區等)的環衛基礎設施進行重建和完善,從而優化人民生活環境。2、亮化工程已成為展示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展示城市活力,豐富城市景觀的重要手段。文峰塔是我區一座古老的標志性建筑,建議科學設計并實施好文峰塔的亮化工程,使之成為我區一道新的特色景觀。同時黃山路聯通公司—三村大轉盤是城區最為繁華的商業路段,直接關乎我區城市的形象,此路段的路燈已經年久失修,建議城建部門籌措資金予以更換。3、適當增加城區公廁、停車場、農副產品交易市場,以解決人民群眾出行、停車、農副產品交易中的難題。建議在改造老糧食局地塊時,建造一個地下停車場,以緩解車主停車難的矛盾。4、廣泛開辟城市建設資金籌措渠道。一是盡快謀劃成立區城市投資公司,以解決我區城市建設資金短缺問題;二是進一步做好經營城市文章。深化市政、公用設施投資運營體制改革,有償轉讓、出讓市政公用設施經營權、廣告權和冠名權,加大城市無形資產的經營力度,盤活存量,提升增量;三是加快改革環衛管理運行機制,推廣道路清掃保潔市場化經營、企業化運作,逐步實行管理層與作業層分離。(三)以民為本,加大城市管理的力度。城市管理要樹立“以人為本”理念,建立服務型城管,為我區的“三個文明”建設發揮應有的職能作用。1、完善區、鎮(街道)、社區(居)三級城市管理體制,建立健全市民教育網絡。加大對《黃山市文明市民公約》和《市民行為規范》宣傳力度,通過新聞媒體、市民學校、樹立文明標語牌和公益廣告牌等方式對廣大市民進行文明、道德行為的養成教育,不斷增強其城市意識,自覺保護城市基礎設施,共同愛護自己的家園。2、建議盡快對上爭取并成立徽州區城市綜合行政執法局,承擔城市管理職能,負責受理城市管理中的具體性事務。3、根據拆遷條例規定,被拆遷戶有選擇“拆一還一”或“貨幣補償”的權利。而我區在拆遷過程中主要是采用貨幣補償方式。為促進依法、順利拆遷,建議區政府在城北工業園旁邊規劃100畝土地作為拆遷安置用地,盡快啟動安置用房、經濟適用房工程,以便進一步落實好因城市建設需要的拆遷安置工作,滿足被拆遷群眾的選擇需求。4、隨著我區城市化與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城市土地資源將變得更加稀缺和寶貴。建議政府不斷加強土地集中供應權和土地進入市場的調控權,制定相關的政策,控制土地進入市場的總量,最大限度提高土地的綜合利用率。同時加快老城區改造步伐,綜合開發老糧食局、工會片、教育賓館片、孫公橋上游兩側等地塊。在開發中,政府主管部門要注重孫公橋上游兩側多年形成的原生態綠化的保護。5、加大對物業管理目的、意義和相關政策的宣傳力度,促進業主和物業管理企業進一步明確自己的權利和義務,增強做好物業管理工作的責任感和自覺性。堅持成片開發、封閉式管理的原則,使我區新增住宅區力爭100%實行物業管理。同時,建設、房地產主管部門應全面執行項目維修資金制度,嚴格物業交接程序,促進物業管理的健康發展。6、城市水資源一旦遭受污染或失去平衡,治理恢復將要付出很大的代價。為此建議水利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對水資源的保護和管理,尤其是保護好我區的母親河—豐樂河飲用水資源。公安、漁政部門要加大打擊懲罰力度,嚴禁在豐樂河上游藥魚、電魚,避免造成嚴重的水污染。
- 上一篇:國家公務員面試模擬預測試題100套
- 下一篇:城管局黨委述職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