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防洪減災調研報告
時間:2022-03-27 11:00:00
導語:城市防洪減災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基本情況
諸城市地勢南高北低,東西高中間低,呈簸箕狀。地面海拔在19679m。南部是綿延起伏呈東北、西南走向的低山丘陵,間有若干谷狀盆地,面積298.6km2,占總面積的13.7%。南部是綿延起伏呈東北、西南走向的低山丘陵,間有若干谷狀盆地,面積298.6km2,占總面積的13.7%。中部向北濰、渠河沿岸,多為波狀河谷平原和少量洼地,中有殘丘分布,面積1138.9km2,占總面積的52.8%。其余為丘陵間平原地帶,面積731.1km2,占總面積的33.5%。全市有較大河流21條,其中濰河最大,縱貫全市,自成一系,除東南、東北少數部分地區屬吉利河、膠河流域外,其余地區均為濰河流域。現有6座大中型水庫,110座小型水庫,1411座塘壩,311座攔河閘。
2洪澇災害
2.1歷史災害
1914年春無雨,到5月連續降雨四十多天。7月19日發大水,莊稼全部澇死,房屋倒塌,沖走許多東西,濰河兩岸一片,兩天才消下去。1938年7月上旬,澇災。大部村莊蕭條冷落,滿目凄涼,群眾離鄉背井,逃荒要飯餓死者不計其數。1953年8月上旬,雨量之大,數年所未有,牛石山上的大石,被水沖走很多,河流決口,遍地積水。1964年7月中旬,暴雨,雨急量大,洪水暴發,低洼地區積水。其中,諸城市近現代歷史上發生的最嚴重最典型的洪澇災害有兩次:
1974年8月13日,全縣(諸城市于1985年7月1日撤縣建市)突降特大暴雨,平均降雨250mm,最大降雨498mm,全縣水庫全部溢洪,三里莊水庫流量420m3/s,濰河最大流量5100m3/s。城區大部分被淹沒,水災發生后,中央、省、地及濟南部隊負責同志深入災區慰問群眾,人民解放軍抽調人員及各類物資支援災區,并從武漢、天津調橡皮船40只搶險救災。
1999年8月12日,全市突降特大暴雨,全市平均降雨351.8mm,暴雨中心的三里水庫點雨量高達720.5mm,三里莊水庫在10小時內攔截洪量2000萬m3,由于水位急劇上升,三里莊水庫5000m西副壩,有3000m出現大小不等的裂縫,有5處管涌,29處塌陷和滑坡。為保住大壩,使城區免受滅頂之災,三里莊水庫閘門全開,向扶淇河泄洪,與此同時,濰河洪峰到達城區,城內的積水無法排出,城區幾乎全部受淹,造成直接經濟損失6.4億元。
2.2成因及防洪特點
諸城市洪澇災害的成因主要是暴雨洪水。城區所處的地理位置極為特殊,濰河由西至東穿過城區,扶淇河由南至北并在城區匯入濰河,坐落在于扶淇河上的三里莊水庫距市中心僅1.5km,是一座典型的頭頂水庫。在雨季,濰河和扶淇河的洪峰往往同時到達城區,對城區造成極大的威脅。
3防洪減災精品工程
經過多年的建設,以濰河、扶淇河、鐵溝河為主的城區排水系統基本上形成網絡,并發揮很好的作用。
扶淇河綜合治理工程于1993年底完成,治理河道5km,與濰河國家水利風景區相呼應,成為城區一大景觀。
三里莊水庫除險加固工程于1999底動工,現已完成,加固主壩1條,長410m,壩頂寬15m,壩頂高程76.5m,最大壩高18.5m。西副壩長5000m,壩頂寬14m,壩頂高程76.5m,最大壩高15.06m,建成壩頂防浪墻2830m,對原溢洪閘進行了維修改造,更換了超期服役的鋼閘門,加固了交通橋。
濰河城區段綜合治理工程,于2001年底動工,治理河道20公里。濰河城區段大堤由原來的5m拓寬到10m,防洪標準由原來的二十年一遇提高到五十年一遇,洪峰流量3850m3/s,一般河寬350m-400m,最寬處達1000m,最深處達5m。擴大水域面積421畝,形成5600畝水域和2250畝綠地,蓄水總量達2000萬方,相當于兩座中型水庫。風景區內觀光平臺、音樂廣場、自然堆石、游艇帆船、休閑廣場、兒童樂園等景觀相映成趣,喬木、灌木、草坪合理搭配,春夏秋冬景色各異,與城區三里莊水庫1.1萬畝水面、扶淇河5公里龍型河道、600畝水域、525畝綠地及龍塔、恐龍公園、恐龍博物館、經濟開發區、玉山公園、大舜苑等聯體成為恢弘景觀群,進一步提升城市品位和檔次。目前,城區水域面積已發展到1.72萬畝,占城區總面積的31.8%,真正發揮出“城市之腎”作用,貫穿“以人為本、人水和諧”治水理念,2006年被評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2007年被評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下步主要是發揮水在生態系統中的重要作用,在風景區橫向、縱向延伸和增值土地開發上作文章。將濰河枳溝至古縣攔河閘間的50公里河道納入統一規劃,建設“百里水上畫廊”。主要內容是改建栗元、拙村、道明、古縣4座攔河閘。硬化風景區兩岸堤頂路。目前拙村攔河閘已完工投入運行,栗元、道明橡膠壩正在建設中,計劃年內完工,風景區兩岸堤頂路硬化完成。
4城市防洪存在的問題
4.1排水系統設計建設無水文依據
居民區、廠礦等在建設中未進行防洪水位核算,無各種頻率下的暴雨設計洪水位、匯流過程和洪水總量,排水系統的設計和建設缺乏依據。
4.2城市規劃建設未考慮防洪排澇
市內低洼地和水塘被開發利用,減少了滯澇水容量。墨水河被建筑物棚蓋堵塞,洪水下泄困難,行洪能力大大降低。市內多條街道在硬化時未建設排水系統,造成馬路行洪。
5城市防洪減災對策
5.1城市的防洪設施要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不斷提高防洪標準
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和經濟社會發展步伐的加快,物質積累不斷增多,同樣強度的洪澇災害造成的損失也越來越大,對防洪安全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城市的防洪設施是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隨著經濟的發展而以適當的幅度前進,以達到不斷提高防災標準的目的。
5.2城市的現代化建設,應有科學全面的規劃
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應該認真考慮城市的防洪與排水問題。在城市的規劃建設中,應高度重視預防洪澇災害,應盡可能保留市區內的一些天然小湖泊、小水塘,不要將其填平造地,以免降低防洪排澇標準,擴大災情。
5.3加強防洪預警及防御系統建設,完善防洪預案
對未按防洪標準建設的防洪排水系統,或建設項目未達到防洪標準的,應加強防洪預警及防御系統的建設,編制防御不同標準暴雨洪水的防洪預案。
6結語
在新時期,要按照建設可持續發展城市的要求和中國城市化空間布局的戰略目標。正確處理好城區建設“三維分布”制高點“面、線、點”防洪排澇建設的關系,把城市防洪設施作為城市公用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進行建設管理,要最大限度地減小防洪工程對城區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努力把防洪工程建設成為城區生態工程,實現自然系統和社會系統的良性循環,為建設“生態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全面小康社會提供防洪保障。
- 上一篇:學校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 下一篇:水務局專項治理自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