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經濟合作社發展現狀調查
時間:2022-08-10 09:41:00
導語:農業經濟合作社發展現狀調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幾年來,我縣互助社建設在縣委、縣當局的正確領導及上級業務部門的幫助指導下,按照"當局引導、能人牽頭、多戶參與、優化組合、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準繩,立足實際,積極探究,采取宣傳推廣、穩步推進的方法,積極引導農民自愿組建農村經濟互助社?;ブ绲慕⒃谕恋亓鬓D、產業布局調整、農田水利根本建設、農副產品銷售等方面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極大的帶動了我縣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加快了農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顯現出了極為茂盛的生命力?,F將有關環境報告請示如下:
一、互助社發展根本環境
我們針對土地資源過于疏散,經營范圍小,經濟效益低;農民組織化程度低,難以優化配置土地、勞動力、信息和技能等資源,其實效性和適用性難以得到充實發揮,形成信息渠道不暢,新技能推廣不及時;實驗家庭承包經營制后,農業投入緊張不敷,農田根本建設滯后,影響了農業的持續發展等實際環境,從創新農村經營體制、進步農民組織化程度動手,積極研究探究建立農業經濟互助社的新途徑。目前,全縣已有450個村的8。79萬戶農民自愿組建2460個互助社,占全縣總村數的97。4%,總農戶數的61%?;ブ懂犞鸩綌U展,涉及到多行業、多條理。其中,蒔植業1525個,養殖業562個,運銷服務業151個,農產品加工58個。農業經濟互助社的建立,通過利益紐帶和民主機制把以家庭為單位的疏散經營凝聚到了一起,形成了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發展的經濟實體。通過經營體制的創新,優化了土地和勞動力兩個資源,完善了"統分"團結的雙層經營體制,強化了"統"的功能,變更了農民生產和經營積極性。
二、重要做法
一是積極發動,搞好試點。農民是農業經濟互助社的主體,農民群眾認識不認識、支持不支持,是農業經濟互助社發展快慢的關鍵。特別是農村中的一些老農民,在農業經濟互助社認識問題上,存在誤區,認為又要走五十年代農業互助社的老途徑,又要"歸大堆",為此在宣傳過程中,我們在注重宣傳互助社的性質、意義的同時,更注重向群眾講明,實際的互助社與五十年代農業互助社的不同:五十年代的互助社是以取消生產資料的個人所有為出發點,吃的是"大鍋飯";而如今建立的農業互助社是建立在家庭承包經營之上的一種新型互助經濟組織,是產前、產中、產后的服務性互助,堅持"民辦、民管、民受益"的準繩,是農民群眾自己為自己服務的組織。通過宣傳,消除了群眾的顧慮。同時,為了統一思想,進一步的宣傳發動,我們首先組織了8萬多農民外出觀光。通過學習先輩村范圍種養的好經驗,極大的變更了外出觀光農民的積極性,有的村回來后就自覺組織起來,將土地互換歸并成大塊。在這種環境下,我們選擇聯城鄉許家溝、界牌鎮雙河峪、蒙陰鎮熊家萬等群眾基礎好、代表性強的3個村,先行開展了創立農村經濟互助社的試點。在試點過程中,群眾迸發了多年來少有的參與熱情,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是"能人"牽頭,自愿組合。試點成功后,及時總結經驗并進一步推廣力度。首先,通過村民自我推薦,群眾推薦及村兩委推薦等方式,產生牽頭人。在社長產生之前,由牽頭人負責宣傳動員,征求意見,召集會議等事項。然后,牽頭人和農戶之間相互選擇、自由組合,明確互助社社員范疇。在此基礎上,各互助社舉行全體社員會議,民主選舉社長,理事會、監事會、制定互助社《章程》。最后由社長確定內部管理人員,負責生產資料采購及農產品的銷售等方面工作,自發組建起了農業經濟互助社。
三是互換土地,化零為整?;ブ缃⒑?根據群眾志愿,堅持家庭承包經營制度不變、延伸土地承包期30年不變等根本準繩,在保證原承包土地數量根本不變的前提下,進行了土地互換集中。工作中重點做了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丈量土地,合理分類。對土地全部丈量后,根據各村實際,將所有土地劃為洼地、嶺地兩大類或一大類。二是以產定級,確定尺度畝。以糧食常年產量確定地級,以此作為互換土地折算面積的依據。三是確定地上附著物的賠償辦法。對在承包田上發展經濟林半畝以上的,互換后仍由原承包戶優先承包;對地上附著物,以現金賠償后歸互換后的承包戶所有。同時,對水利、道路建設用地,按規劃統一預留。在以上工作的基礎上,村里組織各互助社社長抓鬮,將土地劃分到互助社,互助社再根據各戶人口將土地劃分到戶,從而完成了一社一大片、一戶一大塊的蒔植格局,達到了化零為整的目的。
四是因地制宜,多條理多范疇發展互助社。在互助社建設過程中,我們本著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準繩,根據各州里、村的資源條件、產業特點、群眾基礎等方面因素,不搞行政下令,不強求整齊劃一,而是適應那種互助類型就發展那種類型,群眾愿意組建多大范圍就組建多大范圍??梢越⒕C合性質的互助社,也可以建立專業性質的互助社,可以在一個村的范疇內互助,也可以跨村、跨州里搞團結,積極引導互助社向多條理、多范疇、多行業發展,擴展互助范疇。截至目前,全縣互助社按產業劃分,蒔植業互助社1525個,其中,涉及糧食的151個,蔬菜159個,果品1068個,中藥材60個,食用菌19個;養殖業互助社562個,其中,家禽養殖533個,水產品養殖26個;農產品加工58個;運銷服務業151個;其他164個。按互助社所在地區劃分,村及村以下互助社2154個,跨村239個,跨州里67個。按互助社興辦主體劃分,農民自辦2173個,鄉村企業改造興辦的3個,農業技能服務部門領辦的116個,龍頭企業興辦的24個,其他形式興辦的144個。
三、取得的結果
一是優化配置了土地資源,進步了農業資源利用率和產出效益。由互助社牽頭,在社員自愿的基礎上,實驗土地互換,化另為整,解決了土地疏散問題,既方便了群眾耕種,又完成了成方連片,有利于農業產業布局調整及過度范圍經營。界牌鎮雙河峪村建立農業生產互助社后,通過土地互換,由過去每戶十幾塊,變成了幾大塊,截至目前,由互助社統一組織深翻土地600余畝,開墾荒嶺300余畝,新發展經濟林560畝。
二是進步了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增強了闖市場的能力?;ブ绲慕?把家庭經營與市場無機地銜接起來,進步了農民闖市場的能力。**鎮家禽養殖互助社采取統一供應雞苗、統一供應飼料、統一防疫、統一銷售的方式,組織本社社員進行肉雞的生產銷售,促進了肉雞的疾速發展,截至目前,該社共擁有社員230戶,發展養雞大棚240多個,每棚肉雞生長期45天左右,一個生長期每棚平均收入1。2萬元,極大的帶動和促進了肉雞的范圍化養殖。坦埠鎮代家莊村農業經濟互助社以"信息共享,技能互助,風險與共"為準繩,以代家莊中藥材生產基地為龍頭,大力發展中藥材范圍化蒔植,截至目前,已發展中藥材面積1。5萬畝,種苗面積1500畝,各類種苗12億株,年產各類干鮮優質中藥材近萬噸,所產中藥材不但滿足了自身供應,還銷往淄博等地,成為遠近聞名的中藥材蒔植基地。公務員之家:
三是農業投入大量增加,為農業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在我縣以互助社為單位,大搞農田水利根本建設和農田改造,加大農業投入,是農業互助社發展的一個明顯特點,取得了可喜成績。近年來,全縣以互助社為單位,新建水利設施4000余處,投入總額5000余萬元,新發展果品6。22萬畝,其中,僅桃一項就新發展5。45萬畝。野店鎮朝陽互助社自建社以來,邀請水利技能人員規劃水利工程12處,共投入資金12余萬元,建起蓄水3。6萬方的蓄水谷坊9座,比預算資金節約10多萬元。
四是為農產品的無公害和尺度化生產提供了有效載體。農產品的無公害和尺度化生產是國內外市場的客觀要求,對于進步農產品市場占據率具有重要意義。而無公害、尺度化生產需要一個有效的組織來完成,互助社的建立有效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垛莊鎮營里葡萄產銷互助社,先后投資30多萬元,引進美國紅提、"尤物指"、"高妻"等優質葡萄苗木新品種無償提提供群眾。當年,全村就發展葡萄120畝。在互助社的指導下,按照章程和詳細的操縱辦法,認真組織社員按照無公害和尺度化進行生產,統一技能規程,統一質量鑒定,統一分級包裝,保證了產品質量,受到了客戶好評,該社還為其生產的葡萄注冊了"營里紅"牌無公害葡萄商標,大大進步了其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目前,全村葡萄面積達到450畝,產量達到40萬公斤,收入100多萬元。
五是互助社的建立為農民群眾行使民主權利、進步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能力搭建了舞臺。農業互助社從組建到運行,從社長的選舉到經營決策的制定,始終貫串著民主見志,真正體現了"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監督、民主管理"的準繩,為農民群眾參與生產經營、農產品銷售等方面的決策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四、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互助社發展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也突出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如:互助社內部運行機制不夠規范;互助社發展不平衡,涉及行業單一,互助范疇窄;農業產業化經營程度低,形不陳范圍;扶持政策不到位,扶持力度不夠;互助社自身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低等。下一步工作中,我們將針對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認真履行部門職責,積極發揮自身業務優勢,按照"先發展、后規范"的準繩,盡快完善互助社的管理機制、分配機制、監督機制,增加互助社內部積累,促進互助社滾動發展,進步互助社建設質量和互助檔次,進一步發揮互助社在我縣農業農村經濟疾速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的作用,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做出更大貢獻。
- 上一篇:英語教師小學生家長會發言稿
- 下一篇:大學生村官創先爭優舉措心得體會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