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人社會工作情況調查匯報

時間:2022-08-11 11:50:00

導語:殘疾人社會工作情況調查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殘疾人社會工作情況調查匯報

一、帶領殘疾人奔小康是歷史賦予我們殘疾人工作者的歷史使命

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由于我國人口眾多,地域遼闊,地區間的經濟發展不平衡,因而,談論條件劃一的小康是不全面的,目前,還有相當比重的人口沒有進入小康。發展不平衡的小康是我們在奔小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階段,而殘疾人這一弱勢群體更是首當其沖。目前,我國農村還有1000多萬貧困殘疾人,收入水平低于生活保障線的城鎮殘疾人有200多萬,殘疾人的貧困程度這么嚴重,實現小康差距這么大,在20年內,要解決殘疾人的溫飽,進而實現多數殘疾人的小康,可以說是任重而道遠。鄧樸方主席強調:我國有6000多萬殘疾人,涉及近2億多人口。殘疾人小康問題如果不解決,那么全面小康就不能實現。沒有殘疾人的小康,就不是全面的小康,不是真正的小康。鄧樸方主席的講話,給我們指出了帶領殘疾人共同奔小康的重要意義,同時也給我們殘疾人工作者一個神圣的任務,無論困難多大,都要堅定信心,帶領殘疾人與全國人民一道進入小康。殘疾人進入小康之時,也是我們全面進入小康社會之日。

二、影響殘疾人奔小康的困難與障礙

殘疾人由于生理、心理、社會等因素影響,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在日益充滿競爭的社會里,明顯處于不利的地位。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殘疾人的整體生活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也有了更多的保障,但離小康社會的目標仍有較大的差距,還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難題。

1、就業難度大。長期以來殘疾人的就業一直是個難題,但這個問題不解決,殘疾人的小康愿望只能是一個幻想。目前,在我市登記就業的殘疾人中,能實現就業的比率很低。很多的單位別說安排殘疾人就業了,就是依法應該繳納的殘疾人就業保障金也想賴著不交。在近年由殘聯通過推薦實現就業的有限的殘疾人中,沒有一個能安排在機關事業單位或國有企業就業?,F在接收殘疾人就業的除了福利企業以外,只有少數的私營企業。另外,由于能接受中、高等教育的殘疾人比例甚低(在登記就業的殘疾人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只有2人,具有中專學歷的只有5人),遠不能適應用人單位的招工要求。再加上受年齡偏大、缺乏專業技能等的影響,就業就更為困難。即使在就業的殘疾人中,其收入水平也普遍偏低。據我們了解,除了部分有穩定工作的殘疾人外,社會上月收入在600元以上的殘疾人比例很少。如:在福利企業工作的殘疾員工,月平均工資約為300-500元,低的只有200元左右。個別安排殘疾人就業的單位,每月給殘疾人的報酬只比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待遇稍高,或給殘疾人一定的生活費,把殘疾人“養”起來,用來逃避繳納殘疾人就業保障金。

2、優惠措施不夠完善。2000年**市政府印發了《**市關于實行優惠政策發展殘疾人事業的暫行辦法》,各縣市區都相繼出臺了自己的扶助殘疾人的優惠政策措施或規定。這些暫行辦法或規定的執行為改善殘疾人生活狀況發揮了一定作用。但這些優惠暫行辦法或規定制定得還較為粗放,有些在實際工作中難以操作。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市殘疾人事業的方方面面都發生了很大變化,這些優惠措施有些已跟不上形勢的發展。比如,對“公共交通主管部門要給盲人在市區內免費乘坐公共汽車,其他殘疾人半票乘坐公共汽車的照顧”,我們與公共汽車公司也進行了協調,公司也答應按照要求執行,但由于大部分的車輛已經承包經營,實際操作起來就有一定的困難,據我們了解,目前還只有少數的殘疾人能享受到乘車優惠。再比如,“殘疾人從事個體經營、開辦私營企業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優先核發營業執照,優先安排場地、攤位……”。對殘疾人優先安排攤位根本不可能,現在實行市場經濟,許多攤位都需要進行招投標,都是與租金掛鉤的,沒有錢誰給你優先安排?如何優先安排?營業執照,只要符合規定,依法經營,誰去都給辦理,根本不需要優先辦理。

3、社會救濟系統的條件尚需規范和完善。目前民政困難救濟(五保供養)的條件不盡合理,部分干部在認識上存在偏差,比如,部分村鎮干部在劃定五保供養對象或進入敬老院供養的對象時,便以是否達到60歲做為基本條件之一,把部分不足60歲的而又確實是“三無”的殘疾人排除在外,使他們得不到應有的保障?,F階段,我們的救助對象考查,不是以人為單位而是以戶為單位進行考查,致使有些年輕的殘疾人喪失了勞動能力,達到了申請救濟(或低保)的條件,但由于家中的父母還能勞動,人均收入超過了最低生活保障線,被擠在救濟(或低保)大門之外。出現了不少年邁的父母既要養自己,又要養兒女,甚至養孫子的情況,在接待來訪時,這些老人們常含著眼淚對我們說:現在我們還在,還能勞動,還能養著他幾年,將來我們也不能動了,不知道會如何。在他們的淚中我們讀出的是無助和無奈。

4、殘疾類別差異對就業和生活影響較大。在五類(視力、肢體、聽力語言、智力、精神)殘疾人中,智力和精神這兩類殘疾人的就業和生活最為困難。一般安置殘疾人就業的單位根本不考慮這兩類殘疾人,這兩部分殘疾人,基本靠家庭供養。特別是精神殘疾人,相當部分需要靠藥物控制病情,嚴重的需長期入院治療,他們醫藥費,對一般家庭來說是一項龐大的開支,長年累月,確實難以為繼,最終令不少家庭放棄治療,任其病情發展。可謂家有“精神”,全家傷神,精神殘疾人是殘疾人奔小康中難以逾越的“喜瑪拉雅峰”。

5、社會保障難以落實。在殘疾人群體中,除沒有工作收入的近憂外,還有將來老了養老的遠慮。不少殘疾人家長反映,現在他們還能負擔其殘疾子女的日常生活,但他們老了怎么辦?其子女老了又怎么辦?部分殘疾人由于沒就業、沒收入,也就不可能購買養老、醫療等保險,達到退休年齡后將得不到有效的保障。據我們了解,只有很少一些收入較好的家庭注意到了這個問題,為其子女購買了這類保險,做到了未雨綢繆。但這畢竟是少數,更多的家庭只能維持日常的生計,日后的事情只能聽天由命了。這些殘疾人怎樣安度晚年呢?這確實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雖然我們可以說還有民政救濟這道保障,但離小康水平存在著較大的差距。6、殘疾人受教育的程度較低,而且能接受培訓的機會不多,造成殘疾人的素質普遍較低;部分殘疾人存在依賴思想,往往不做主觀努力,等、靠、要的思想嚴重。以上是影響殘疾人奔小康中的主要幾種因素和問題。

三、殘疾人奔小康的思路與途徑

黨的十六大在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同時,也提出了要“發展殘疾人事業”,這在以前歷次黨代會主報告中是沒有過的,雖然只有七個字,但意義重大,影響深遠。這表明,發展殘疾人事業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項重要內容。新一屆中央領導同志也十分重視殘疾人工作,總書記在為反映自強模范和助殘先進事跡的《自強之歌》撰寫的序言中,深刻闡述了殘疾人事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殘疾人事業是崇高的事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從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重視和支持殘疾人事業的發展,將殘疾人事業納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規劃。黃菊同志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向中國殘聯第四次代表大會所致的祝詞,充分肯定了殘疾人事業取得的成就,從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高度,要求加快發展殘疾人事業,帶領廣大殘疾人與全國人民共同奔赴小康。

中央領導同志的重視,既為殘疾人事業發展帶來機遇,也給殘聯的工作帶來壓力和挑戰。我們要把壓力轉化為動力,按照“發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開放要有新局面、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的要求,將殘疾人事業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同步推進,在工作指導思想上,將殘疾人事業納入小康社會總體目標來考慮;在工作內容上,將殘疾人事業納入本級政府建設小康社會的工作中去;在工作方法上,要努力適應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探索切實可行的措施,化解各種困難,帶領殘疾人共同奔小康。

1、加大就業工作力度。要提高殘疾人的生存質量,首先要解決殘疾人的就業問題。在全社會給殘疾人就業創造寬松環境的同時,殘聯要加大對殘疾人就業工作的力度。一是繼續宣傳貫徹實施《**市依法實施社會各單位分散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辦法》,依法對全市轄區內所屬單位的安置情況進行全面的檢查,督促未開展安置工作的單位履行應盡的義務。二是建議工商、衛生、消防、稅務等部門減免各種稅費,為殘疾人經營者,特別是新創業者創造生息的機會,如:對新開業者全免一至兩年的費用。三是探討利用轄區內的市場,在每個市場中設置一些“殘疾人專用攤位”,供殘疾人自謀職業等。四是在煙草等專營的行業,給殘疾人參與經營留出一定的攤位和空間。

2、對殘疾人給予更多的政策優惠及保障。一是擴大福利企業、單位的用人范圍,除了肢體、視力、聽力語言三類殘疾人外,將輕度的智力、精神兩類殘疾人納入進來,不要厚此薄彼。使有勞動能力的輕度智力、精神殘疾人享有勞動的權利。二是現行的民政救濟條件是以戶為計算單位,使有些殘疾人應“救”而不能“救”,建議以人為計算單位,落實到殘疾人本人身上。三是逐步將失業殘疾人納入社會保障范圍,為其購買養老及醫療保險??刹捎谜龃箢^,殘疾人出小頭,或全免的形式,解除殘疾人及家屬的后顧之憂,使殘疾人老有所養、老有所醫。四是與勞動部門配合,按照有關的勞動法規,對安置單位的殘疾人工資、福利待遇進行檢查,落實好同工同酬的問題。

3、提倡先富帶后富的社會風氣。先富帶后富是鄧小平同志在改革開放中提出的原則和口號,目的是使全國人民都過上富裕的生活。我們也看到,一些先富起來的老板,在帶領人們致富及幫助弱勢群體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如:**市銀泉山莊的老板黃健全,他本人也是殘疾人,為了幫助殘疾人,在他的企業里就安排了4名殘疾人就業。為此,我們呼吁和大力倡導這種良好的社會風氣,在全市范圍內營造一個關心、幫助殘疾人良好的社會氛圍,鼓勵更多的單位和個人參與到幫助殘疾人的行列中,使更多的殘疾人受惠。

4、加大對精神病防治的投入。目前的精神病防治經費明顯不足,難以應付精神病人的康復要求。建議政府加大經費投入,多設置心理咨詢、疏導、宣泄的機構,加大精神病防治的力度,同時設立精神病康復中心,采取少收費及對特困實行全免費的形式,減輕患者及家屬的負擔,使大部分患者都能得到有效的治療,降低肇事率,以維護社會的穩定。公務員之家:

5、立法工作要跟上。建設小康社會有一個過程,為保護殘疾人的合法權益,對原有的優惠措施應加以補充和修訂,建議將有關的殘疾人優惠措施用法律、法規的形式固定下來,使之更具可操作性,依法行政,減少人為的因素。

6、加強對殘疾人的培訓,提高殘疾人的綜合素質。通過文化扶貧、掃盲、職業培訓等手段,不斷提高殘疾人文化水平和職業技能,提高他們參與社會的能力。同時,通過引導、鼓勵殘疾人擺脫等、靠、要的思想,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獨立自主,艱苦創業,為祖國的建設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殘疾人奔小康,既是殘疾人夢寐以求的理想,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相信,通過黨和政府的重視,通過全社會的幫助,通過殘疾人和殘疾人工作者的努力,一定能使殘疾人與健全人并肩攜手進入小康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