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農民增收與農村經濟發展調查研究匯報

時間:2022-02-17 11:15:00

導語:鄉鎮農民增收與農村經濟發展調查研究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鎮農民增收與農村經濟發展調查研究匯報

要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關鍵是努力增加農民收入。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是什地鎮黨委、政府常抓不懈的中心工作,也是當前一項嚴峻、迫切和現實的課題。如何促使農民增收、農村經濟更好更快發展成為我們工作的重點,因此對于我鎮農民增收與農村經濟發展提出以下的看法:

一、農民增收。

1、以市場為導向,積極有效地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增加農民生產性收入。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交通的便利,地方農產品面臨國內各地農產品的強有力競爭是不爭的事實,依靠提高農產品價格增加農民收入已不現實。增加農民收入最根本的途徑是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而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必須以市場為導向。我鎮在全面發展農、林、牧、副業的基礎上,一是把糧食、蔬菜做為產業種好,提高糧食作物品質與產量,如雙瓦村蔬菜基地;二是注重農產品的精加工和深加工,延長農業的產業鏈條,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三是注重以市場為導向,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名、特、優、新的產品。

2、加快城鎮化進程,實現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合理轉移,增加農民勞務工資收入。通過工業化帶動城市化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實現農村人口的大規模轉移,增加農民務工性收入就成為現實選擇。其主要途徑是:①積極發展城鎮,不斷引導鄉鎮企業向城鎮集聚,加強市場管理,規范市場秩序,完善市場體系,就近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②加快農村富余勞力轉移步伐,大力組織和引導農村勞動力向非農業轉移。建立和完善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按照“公平對待,合理引導,完善管理,搞好服務”的方針,開設農村勞動力職業介紹窗口,切實做好農民工的服務和管理,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流向城鎮,同時,合理組織農村勞動力向城市、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轉移,加強對境外勞務合作的服務與管理,拓展農村勞動力就業空間。

3、積極創辦鄉鎮企業,發揮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引領作用,增加農民工業化收入。鄉鎮企業外聯市場,內聯農民,是農產品生產的終端,也是產業化的重要載體。鄉鎮企業的基本作用有三個,一是可以開辟市場,促進農產品流通,解決農民“賣難”,實現農民的生產目的;二是可以提高農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高農民收入;三是可以吸納剩余、閑余農村勞動力解決農民就業,增加農民的勞務收入。為此,應依托我鎮自然資源和經濟條件,大力創辦或通過招商引資創辦農產品加工型、流通型鄉鎮企業;通過鄉鎮企業,發揮引領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

4、強化科技興農,發展高效農業,增加農民科技收入。一是加強農業標準化體系建設。大力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加大實施農產品名牌戰略力度,積極參加國家、省級優質農產品品牌和綠色食品標志的申報,積極推行優質農產品注冊商標,通過品牌戰略,促進名牌產品產業化,增強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二是搞好農業現代化示范園區建設。加快我鎮農業現代化示范園區建設步伐,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

5、實施和落實好國家扶農政策,減輕農民負擔,增加農民政策性收入。①建立農業收入保障體系,由農產品價格補貼轉向農民直接收入補貼。②減輕農民負擔,認真落實涉農價格和收費公示制度,開展農業用水、用電、農機服務等農業生產性項目價格和收費專項治理。③對農戶購買農業生產資料進行適度的政策性補貼,切實調動農民生產的積極性。

二、農村經濟發展。

“三農”中農民是根本,只有農民富了,農村經濟才能夠持續發展,農民生活才能夠上新的臺階。對于農村經濟發展來說,政策上要走好新農村建設的步伐,加快小城鎮建設力度,加強對農村固定資產的投資和實施。產業上繼續優化和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加強農業產業化建設,科技上加強科技興農的培訓力度,保證農民的現代科技知識充足,帶動農村經濟發展。

1、農業科技示范效果好。我鎮緊緊圍繞主導產業、新興產業和優勢產業,建成了一些農業示范園。如雙瓦村蔬菜基地,已形成規模化發展,切實地提高了農民的增收,帶來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2、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工作的重點在于增加農民收入,農村種植糧食品種較為單一、農作物價格起伏較大,農民增收基礎不牢固。因此要多元化發展,避讓市場風險,種植特色多樣的經濟作物,更好的提高自身的經濟效益。

三、建議和意見。

做好明年的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工作應該重點在以下幾方面下功夫:

1、是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實現農產品增產增值。鼓勵興辦民營鄉鎮企業和龍頭企業。同時,各鄉鎮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形成“一鎮一業”,保證產業鏈條完善。

2、是監控農資料價格變化,幫助農民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密切關注農業生產資料價格變化,以盡量減輕農業生產資料價格變動對農民生產投入與增收的不利影響。減輕農民農業生產方面的費用負擔,共同努力從各方面保障農民“節本增收”。

3、是科學轉移農村勞動力,提高農民非農產業收入水平。實現農民持續增收目標,直接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大力推進農村勞動力合理有序轉移就業。同時,要積極開辟市場,加強與外地企業聯系,將用工信息及時反饋給農民,促進更多富余勞力的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