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城鄉一體化協調發展的思路對策調研
時間:2022-04-11 09:11:00
導語:關于城鄉一體化協調發展的思路對策調研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的十七大報告要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這一要求對推動我鎮的社會和經濟可持續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為我們今后一段時期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推進城鄉一體化,是我鎮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選擇。
而可持續地推進我鎮城鄉一體化進程,必須要在正確判斷當前發展所面臨的形勢的基礎上,堅持典型引路,注重以項目為抓手,整合資源,以點帶面,重點突破,采取科學推進城鄉一體化協調發展的思路和對策,確保城市支持農村試點工作取得實效。
一、老鷹山鎮城市支持農村工作的現狀
(一)經濟概況和基礎設施
我鎮地處工礦區,境內有水城鋼鐵(集團)金河公司、觀音山礦業分公司、觀音山水泥公司、白云石礦、六盤水市鑫源公司、六盤水市佳聯鉛鋅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小河水泥廠、濫壩油庫等十多家大中型企事業單位。旗盛、昌興、大器、泰隆等招商引資大型企業落戶轄區。,全鎮財稅總收入完成10308.4萬元,為年任務9376萬元的109.94%,同比增長38.49%。成為全區第一家財政總收入突破億元的鄉鎮。
境內有貴昆鐵路、株六復線橫貫東西,水納公路、貴煙公路交叉穿越境內,村村公路相通。天然林植被保護完好,有天然林退耕林6.0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44%。全鎮95%以上組通路,70%以上組通自來水,電、電話、廣播電視實現組組通?,F我鎮已納入六盤水市第三輪城市規劃修編,六盤水市工業園區、煤化工基地建設規劃,發展前景十分可觀。
(二)干部人才的管理和引進
近年來我鎮在各項工作中不斷將民主的理念融入了執政理念,探索多種選任方式,營造廣納群賢的用人氛圍。采取群眾推薦與個人自薦相結合,考試與考核相結合的辦法推選“村官”,把選擇權交給群眾,真正選出有一定能力和技術,組織滿意,群眾放心的人任村干部?,F今,走群眾路線、遇事與群眾商量已成為基本的工作方法。同時越來越多的群眾,也把民主的理念融入了自己的生活,正確行使手中的權力,積極監督領導干部工作,用民主的方法解決矛盾問題已成為主流。
為使各項工作能夠更加有效開展,我鎮積極采用招考、調任、聘用等方法不斷吸納各種知識化、年輕化、專業化的人才到各鎮直部門和村、居委任職工作或進行專業技術指導?,F今已擁有碩士生3名,本科畢業生19名,大專畢業生56名,各種專業技術人員41名,同時已有9名大學生在村掛職,為城鄉一體化建設的推進奠定人才基礎。
(三)各種政策措施的實施和推進
借助國家惠農資金政策的大力支持,我鎮救災救濟工作投入資金12098元,實施農村醫療救助29戶。投入供養金38986元,供養五保戶5名。投入資金138.9萬元,實施156戶危房改造。認真做好優撫對象“三難”工作,發放“三難”補助金75000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投入經費2.6萬元,全鎮4887戶16057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89%。認真開展農村低保工作,發放保障金633戶1438人748655元。通過“兩基”迎“國檢”工作,投入“兩基”掃盲工作經費6萬元開展掃盲工作,掃盲650人。投入2萬元邊遠地區貧困學生補助經費,解決邊遠村組貧困學生午餐困難問題。以創“國優”為契機,投入配套資金40多萬元對計生服務站進行擴建,新購置了醫療設備。加強統計工作的信息化管理,認真落實計劃生育獎勵優惠政策。
二、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鎮政府管理手段的局限性
現今我區財政實行的是“鄉財縣管”的政策,鎮一級的財政收入無法進行自行分配,同時轄區內的很多部門都屬于上級直管。這就使鎮政府在應對很多實際問題的時候,缺乏有效管理手段和經濟調節手段。在現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企業是以獲取最高利潤為終極目標,而政府規劃是以科學可持續發展為行政指南,同時群眾利益還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基本國策。這就使各種大型項目在我鎮建設投產之后,往往會無可避免與政府的總體規劃以及一些民眾的個人利益產生沖突。而在這當中,我們鎮政府是首當其沖站在解決各種矛盾糾紛的第一線,在具體的工作過程中,沒有足夠管理運作的權限,很難對城鄉一體化的推進產生實質的影響。
(二)民眾思想觀念的制約性
我鎮村民因長期受農耕文化的制約,求穩怕亂、小富即安、等靠要思想依然嚴重,缺乏經濟發展必需的積極理念和人文精神。雖然物質生活條件比較原來已經改善了很多,但思想意識和行為習慣卻依然如舊。存在決定意識,同時意識也具有很強大的反作用力。隨著物質環境的改變,人們的思想觀念會逐漸發生一些轉變,但是由于思想觀念具有很強的頑固性和傳承性,這個轉變的過程會很漫長,往往會由于思想觀念落后于社會現實而阻礙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
(三)基礎設施不足
雖然我鎮涉農地區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但在路網質量以及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建設上與城市相比差距仍然較大。如我鎮通往外界的水納公路路面段坑洼眾多,致使車輛難以通行;陸家壩村公路洗煤淤泥堆積,無法滿足大型車輛的通行;仁活洞村的三岔地組尚未通自來水,而近期水井多已
干涸,再加上地處偏僻的山間,村名往往要花費數個小時的時間用塑料壺靠人工背水以供家用,嚴重影響當地居民的生活質量。各種基礎設施的不足,致使村民與外界溝通不暢,政府所掌握的信息難以得到及時準確的更新以及各種政策措施在實際工作落實中消耗大量的社會成本。近年來,黨委政府雖然已經在各種政策的扶持下對基礎設施有了大力的投入和完善,但仍然難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和精神要求,也成為制約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障礙。
(四)貧富差異懸殊導致各種矛盾和隱患
我鎮原本是由傳統的粗放型種植業為主導的典型農業經營方式,但近年來經濟總量保持了全區第一的業績,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近些年來煤炭工業發展以及各大型項目的落戶。高速的經濟發展為我鎮帶來各種效益和優勢的同時,巨大的貧富差異也無可避免的為和諧社會的構建帶來了諸多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一些人因貧富差距引發心理不平衡,再加上自身條件的局限和就業壓力的增大,往往會采取違法犯罪手段來獲取不義之財,或對政府的各種福利措施以及征地賠償等工作采取無賴的方式來獲取更多利益,迫使我鎮的治安維穩工作面臨巨大的壓力。
(五)農村勞動力轉移困難
隨著經濟結構的升級,相當一部分企業隨著技術水平的改進和資本密集程度的提高,吸納勞動力數量減少,而農村勞動力由于自身素質、勞動技能、就業觀念等因素的限制,特別是我鎮農村勞動力還對工資要求較高,限制了農村勞動力的進一步轉移。廣大涉農地區還缺乏有效的產業支撐,對促進經濟發展和吸收農村勞動力的就地轉移上明顯不足。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障礙,制約著農業產業化發展.
(六)涉農社區居民持續增收困難
在加速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中,農村集體土地大量轉為城市建設用地,涉農地區居民失去了土地收入,加上我鎮拆違力度的不斷加大,短期內部分涉農地區居民的實際收入可能會部分降低,而涉農地區居民的非農化就業又十分困難,加之生產方式相對粗放,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鎮農業生產的發展。加之農業發展的基礎設施薄弱,農產品科技含量不高,農業信息化網絡尚未形成,商品信息流通不暢,農技專業人員少,整體素質不高,科技設施和技術手段相對落后,農民組織化程度低,抵御自然災害和市場風險能力弱,產、供、銷鏈條不健全,農產品市場準入機制尚不健全,一體化社會服務還不完善,因此不能完全適應日新月異的農業生產變革,。致使部分涉農地區居民的收入在城鄉一體化進程中不但增收困難,而且可能下降。
- 上一篇:簡析侗族婚姻習性與現行婚姻法的沖突
- 下一篇:談論申請執行前的財產保全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