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看病難貴調研報告

時間:2022-06-27 04:42:00

導語:農民看病難貴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民看病難貴調研報告

社會實踐是促進大學生素質教育,加強和改進青年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和成才的重要舉措,是大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徑。為了完成《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的暑假作業,并在實踐中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我們小組的成員利用假期的時間,前往遼寧省朝陽市村進行調研。我們著眼于村村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具體情況作此報告,報告涉及村民過去看病的情況及原因;現狀及其改變的因素;現在仍存在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所提出的解決方案以及國家政策變化對村的影響等五方面內容。

一、村村民過去看病的情況及原因

(一)村民過去看病的情況

通過對一些年齡比較大的村民進行調查,我們了解了村村民過去看病的情況——“做個闌尾炎,白耕一年田”,“救護車一響,一頭豬白養”,“脫貧三五年,一病回從前”,“兢兢業業五十年,一場病回到解放前”,“小病拖,大病扛,重病等著見閻王”,“有啥別有病,沒啥別沒錢”,“不怕窮,就怕病”,“住院一次,破產一次”,“一人得病,幾代受窮”等等。這些至今流傳在村民口中的順口溜,反映了當地民生艱難,更反映了百姓對看病難、看病貴的極度不滿以及對改變看病難、看病貴的強烈愿望。據村長介紹,當時如果家里有一人住院,就得花費全家一年可支配收入的30%,所以村民有病都不敢去醫院,經?!坝部浮保蚴亲约嘿I些藥對付一下。10多年前,村每戶平均年收入僅2500元左右,除去一些必要的開支,看病的錢寥寥無幾。64歲的張春芳奶奶是村衛生室的醫生,從她的口中我們得知當時村里的衛生室不足40平米,房間里黑乎乎的,診斷室、治療室、處置室共用一個屋。當年村村民收入僅能維持低水平的生存,根本沒錢看病,導致越窮越有病,越有病越窮的惡性循環。

(二)村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原因

1、資源分布不均

由于大量優良醫療資源“滯留”大城市,對農村醫院、診所投入嚴重不足,使得農村醫療機構診療水平普遍偏低,當地群眾的病得不到及時準確的診療,延誤了病情,加大了醫療成本。另外,受條件限制,當地村民稍微大點的病必須到縣城或省城治療,其交通、住宿、陪護成本大大增加。

2、醫院藥價偏高

在政府的干預下,我國藥品先后降價20多次,且每次降幅均在15%-20%。但扭曲的藥品交易鏈條增加了藥品費用,實際到醫院看病,最終藥費還是沒有減少。據了解,同一種藥,醫院比藥店約高到4成。

3、雜費多

患者到醫院看病,一些感冒、發熱的小病,醫生也會給你開出名目繁多的化驗、透視等檢查單,雜費大大超過藥費的事例比比皆是。

二、村村民看病的現狀及其改變的因素

(一)村村民看病情況

如今的村村民情況有了很大改觀,村里的衛生室見證了這一巨變。近年來,為了方便村民就診,政府投入大量資金蓋了新衛生室。村民不僅可以在衛生室了解預防和保健方面的知識,還可以住在這里就醫。以前,衛生室的醫療設備只有血壓計、體溫表、聽診器老“三件”?,F在,紫外線燈、消毒用的高壓鍋,兒童體檢秤等都有了。

村里的王奶奶患膽結石十多年了,去年她去女兒家串門時突然發病,在當地住院花了5000多元醫藥費,雖是異地急診,但回來后也給報銷了800多元。

和我們說起這些年村里的醫療變化,王奶奶說:“現在看病可不像原來啦,大病小病不用愁,和城里人看病也沒啥區別了?!?/p>

(二)上述變化的原因

1、加大對農村醫療機構的投入

我國13億人口,其中9億農民。因此,加大對農村醫療機構的投入,著力提高農村醫療機構診療水平尤其重要。各級政府加大了對鄉鎮衛生院財政和設施投入,同時加強了對村里醫護人員素質的培養,并提高其待遇。通過與省市縣醫院“聯姻”進行傳、幫、帶等方式,使其逐步接近縣級醫院的水平,真正達到了方便農村群眾就近就醫之目的。

2、大力扶持農村診所

農村診所在方便村民就診、降低就醫成本、宣傳醫療衛生知識、開展疾病防治免疫等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作用。市政府及有關部門在加強監管的同時,大力扶持村衛生室建設,在人才培養、貸款融資、建設用地、設備添制、藥物配送等方面為村提供了全方位支持。從而有效地提高村里衛生室的醫療服務水平,發揮其為村民建康保駕護航的應有作用。

3、加大監管力度,規范收費行為

政府和有關部門加強了對藥品生產、流通、消費環節的監管,堅決打擊以次充好、更名提價,進藥收回扣行為,潔凈了藥物流通渠道,達到了真正降低藥價之目的。同時,政府還進一步規范衛生室醫療服務收費項目,降低收費價格,杜絕重復收費、變相收費。并加強對醫務人員職業道德教育,樹立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高尚醫德,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

三、村仍存在的問題

對于村看病難看病貴,當地鄉政府采取了相關的措施,但是要想斬草除根,還是要下更大的功夫,如今還有一些問題仍然存在:

(一)關于“以藥養醫”的問題

由于國家允許鄉鎮衛生院和其他醫療機構通過適當的藥品差價來實現自身發展,從而導致了“以藥養醫”。雖然我市藥品價格下降到30%以上,可很多藥品還是高于市場價,“以藥養醫”現象在村仍然存在,這大大加重了村民的醫療負擔。

(二)關于籌資標準和報銷比例的問題

和全國相比,村的籌資標準還是處于中下游水平,標準不高,這一點和北票,建平,喀左是一樣的,但是要和朝陽市區里相比,村要低的多。同時,我們在四處調查時,各相關負責人也談到報銷比例存在偏低的現象。市人民醫院的丁院長就說鄉鎮衛生院與市區的大醫院相比,報銷比例過少,有的甚至達不到30%。

(三)關于衛生人員的服務問題

通過調查,有些群眾和領導反映,衛生站里的醫務人員總體服務水平不高,所謂的服務水平既包括服務態度,也包括技術水平。由于村里的醫務人員很多都是由原來的鄉村醫生轉化而來的,因此在很多方面表現出許多問題。服務態度不好,技術水平也不過硬,相關知識匱乏等,有的甚至還和親戚、好友串通起來,騙取所報銷的錢財,行為及其惡劣。這嚴重影響了村民的順利就醫,造成不良的影響,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

(四)關于基礎設施的問題

在調研過程中我們發現,由于投入不足等原因,村里的衛生院存在著設備落后的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也會給群眾就醫帶來不便。據村民們反映,平時的一些小病在村衛生院還可以,要是大病在村里就看不了啦,就要到市里的大醫院去,由于村離市區較遠,這給村民們帶來了極大的不便。要是碰到突發性疾病,后果真是不堪設想。

(五)關于人才的問題

由于實行市、鎮、村一體化管理體制,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人才短缺的問題,但是總體上,人才還是相當短缺。據統計,目前農村鄉鎮衛生院人員中,本科畢業生僅占1.6%,大專生占16.9%,中專生59.9%,有21.6%的衛生人員沒有任何學歷,難以承擔繁重的醫療衛生服務任務。村衛生所的醫務人員中最高學歷僅僅是中專畢業。同時,還存在著嚴重的人才流失現象。衛生所的負責人告訴我們,由于嫌工資低,待遇不高,有好多年輕的醫務人員都離開了。

四、解決村村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對策

這次調研活動,圍繞為更好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真正解決農民“看病貴、看病難”這一中心,深入了解村的情況,以及政策落實之后所取得的效果,我們小組深入分析了當前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一些建議,從了解和分析中,提煉出了以下幾點啟示:

(一)讓農民“有地方看病”

我市政府應該積極推進農村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在建成一批示范性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基礎上,逐步把符合條件的村衛生室轉型為社區衛生服務站。同時,通過多渠道投入,不斷改善基層醫療機構的硬件設施,增加村衛生所的醫療器材,為群眾提供更好的醫療條件。政府應從農民的切身利益出發,切實做好各項惠民醫療服務工程,提高基層衛生服務水平,方便農民的就醫渠道。

(二)讓農民“看得起病”

看病難、看病貴的主體主要就是農民,我國人口占世界22%,但醫療衛生資源僅占世界的2%,就這僅有的2%,其80%都集中在城市,據有關媒體報道,至今中國農村有一半的農民因經濟原因看不起病,農民甚至出現了“怕看病甚于怕得病”的心理狀況。我市要取得新農村建設重大突破與發展,農民的就醫問題必須要解決。政府應在在全市范圍內提高小病受惠的補償標準,并把小病門診實時報銷制度延伸到農村社區衛生室。同時,要根據財政能力,適當提高大病住院補償標準,擴大特殊病種范圍,進一步減輕農民看大病的負擔。

(三)讓農民“看得好病”

應切實做好村衛生所醫務人員的技術培訓,通過引進大學生村醫提高現有鄉村醫生業務水平,建設一支具有較高素質的農村醫療衛生隊伍,使其對農村的常見多發病具有較高的治療水平,對疑難重癥能夠比較正確的進行初步處理,及時轉診,以贏得寶貴的治療時間減少疾病的死亡率和誤診率,努力把農民的基本醫療問題解決在最基層。同時,還要提高村里醫務人員的待遇,避免人才流失這種現象再次發生。

解決村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涉及十分復雜的利益關系,包括體制機制的改革,單靠哪一個部門都無法完成。只有政府扶持、政府配合才能很好的解決。醫療衛生要以病人為中心,以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為主題,把構建和諧醫患關系放在第一位,堅持為人民健康服務的宗旨,使醫療服務更加貼近百姓、貼近社會,只有這樣才能營造衛生事業持續發展的醫療環境。

五、國家政策變化對村的影響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農民看病問題,黨和政府十分關心農村衛生工作。為了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國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這些政策對村企業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一)(一)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中央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和舉措,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這項制度實施以來,國家、省市高度重視,相繼出臺了有關政策文件,提出了許多指導性意見。這項制度的實施,完全符合廣大農民群眾的迫切愿望,完全符合當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具體實際,有利于統籌城鄉發展。

現如今,已實現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基本覆蓋農村居民的目標

(二)加快農村衛生人才隊伍建設

自年以來,中央財政予以大力支持,實施提高衛生人員服務能力的項目,培訓鄉村兩級人員44萬人。另外,衛生部和有關部位聯合啟動了“萬名醫師支援農村衛生工程”,對國家500多個貧困縣對口支援,由三級醫院對口支援縣級醫院。同時還啟動了二級以上醫療衛生機構支援鄉鎮衛生院的試點,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西部11個省已經開展了農村初中畢業培訓5年再返回農村服務的試點。

于年月日公布新醫改中重點強調“醫療人才建設”。醫療人才建設將通過試點推廣“住院醫師培養制度”,讓鄉村醫生、基層醫生進入大醫院接受培訓,然后走出醫院下到基層,成為老百姓能夠放心的“健康守門人”。新醫改除了明確城市為醫衛規劃重點是“社區醫院和大醫院的雙向轉診”,還提出在農村通過大力發展“縣級醫院”,建立“縣醫院為龍頭,農村醫務室為網底、鄉鎮衛生院為節點”的體系,通過在基層醫院加強硬件投入、人才輸入,切實緩解農村看病難。

(三)加強了農村地區重大疾病防治

國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比如國家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實施的“四面一關懷”政策,對結核病人實施免費治療的政策,通過聯防機制控制血吸蟲疫情的蔓延,對晚期的血吸蟲病人治療給予一定經濟補償等措施,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四)大力推進農村衛生改革

首先是管理體制的改革和調整,國家實行鄉鎮衛生院劃到縣級衛生行政部門管理,推進鄉村衛生服務管理一體化,實行鄉鎮衛生院長競爭上崗等等一系列措施。我國大部分人口生活在農村,沒有農民的健康就不可能實現農民的小康,沒有農民的小康,全社會的小康目標也不會實現。衛生問題對整個的農村建設來講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農村衛生是農村公共事業的組成部分,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大力發展農村衛生事業,提高農民健康水平,對于保護農村生產力、振興農村經濟、構建和諧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都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