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城鄉環境整治調研參考
時間:2022-08-23 09:17:00
導語:市城鄉環境整治調研參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立考核激勵機制。經黨政辦公會研究,第七。將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納入了對機關各部門、各村居及干部個人的年度目標管理考核,占總分值的10%考核內容上,設置了組織領導、建立制度、人員隊伍、集中行動、日常保潔、七進”活動、滿意測評、舉報督查等8個方面;考核形式上,把定期檢查與不定期檢查、平常檢查與年終算賬有機結合,力求考核結果客觀公正;結果利用上,一方面,將此項考核得分納入全年對集體、對個人的綜合考核之中,另一方面,對此項工作實行單項考核,對獲得先進的集體和個人給予特別獎勵,以充分調動廣大干部投身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幅員33平方公里,鎮地處西郊9公里。下轄6個行政村、1個場鎮居委會,總人口2.3萬人。
鎮黨委、政府按照區委、區政府的統一部署,聲勢浩大的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中。堅持把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作為一項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作風工程來抓,著力建立長效機制,提高認識、周密謀劃,精心組織、扎實推進,取得了顯著成效,突出表現在一是徹底結束了鎮近20年來場鎮交易以路為市、占道經營的歷史,商品交易分類、規范、有序進入了指定區域;二是徹底結束了鎮主要干道萬豐大道(也是過境公路-縣道德孝路場鎮段)長期以來逢場即堵、擁擠不堪的歷史,如今的萬豐大道,寬闊通暢;三是無條件全部拆除了場鎮商鋪林林種種、千姿百態的遮陽棚、遮陽傘及各式各樣的廣告牌,各條街巷重現寬敞明亮;四是及時添置了一批環衛設施設備,加快建設了一批環衛基礎設施,不斷強化了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的硬件保障;五是鎮城鎮及各村組的五亂”現象得到強力整治,清潔化、優美化、秩序化初見成效,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普遍贊譽。
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明顯的成效,鎮的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關鍵在于鎮黨委、政府堅決有力地貫徹執行區委、區政府的決策部署,結合本鎮實際,敢闖敢試,探索建立了一系列長效機制,把全鎮城鄉環境治理工作逐漸引入了制度化、有序化、科學化的軌道。
建立干群聯動機制。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中,第一。堅持實行“干部帶頭、全民參與”一是干部帶頭。主要指鎮全體黨政領導帶頭宣傳,深入大街小巷、田間院落,向廣大群眾宣講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的意義和要求,讓大家理解、支持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帶頭清掃,鎮黨政主要領導定期帶領黨政班子成員及中層干部,打掃環境衛生,清理衛生死角;帶頭碰硬,梳理出全鎮城鄉環境綜合治理中存在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和多年來屢治未果的痼疾頑癥,逐一研究制定處置方案,由鎮黨政主要領導率領由交通、公安、建設、工商、畜牧、衛生等有關部門組成的聯合執法組,重拳出擊,強力攻堅,群眾拍手稱快;帶頭承包,每一位黨政領導均與簽訂責任書,聯系承包了場鎮某一區域、某一村居或某一方面的環境綜合治理工作,對其實施指導、督促,其成效與個人全年目標考核掛鉤。二是全民參與。主要指廣泛深入地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進機關、進家庭、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進村莊、進景區“七進”活動,分別舉行啟動儀式,以一系列主題活動為載體,通過黨政領導和機關干部的表率帶頭作用,激發、吸引全鎮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與到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活動中來,形成了全民參與、共建共享的熱潮。
建立督查問責機制。一是加大督查力度。成立了由鎮分管領導牽頭的全鎮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督查組,第二。每周不定期深入城鄉第一線開展2次以上的明查暗訪,對正反兩個方面攝影、拍照,制作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專題片,定期組織鎮村干部集體收看、評議,同時,向全鎮各單位編發督查通報,表彰先進,鞭策落后,納入全年目標考核。二是設置曝光臺。向社會各界公布了全鎮城鄉環境綜合治理舉報熱線,安排專人負責接聽、登記;醒目位置張掛了專用舉報箱;鎮廣播站設置了曝光臺,定時對通過督查組、舉報熱線、舉報箱等各種途徑收集到問題進行曝光。凡被鎮本級及上級黨政、新聞媒體曝光的單位,其聯系承包領導、單位主要負責人及直接責任人均將按相關細則被處以定額罰款,直接上繳鎮財政。三是實行約談問責。對經督查、舉報存在問題的單位,第一次由聯系承包領導約談該單位主要負責人,第二次由鎮紀委書記約談該單位主要負責人,第三次則由鎮黨政主要領導直接問責該單位的聯系承包領導,并給予通報批評和定額罰款。
建立環境保潔機制。一是加強教育。清掃容易保潔難”已經成為大家的共識。保潔之所以難,第三。主要是因為很多群眾環保意識淡薄,尚未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針對此,鎮大力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七進”活動,采取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多種形式,結合宣傳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著力加強環保教育,培養大家愛清潔、講衛生的良好習慣,努力從源頭上促進保潔工作。二是加強巡查。針對一些經營戶和個人亂倒垃圾比較嚴重的現象,張掛宣傳警示牌的同時,建立場鎮管理辦公室巡查制度和社會舉報制度,對經巡查和舉報發現的亂倒垃圾者,一律按相關規定給予強制清掃或處以罰款的處罰,并對舉報者給予獎勵,形成良好的社會監督機制。三是組建保潔隊伍。城鎮,聘請了4名保潔員,分片分段負責相應區域的保潔工作,既及時制止破壞環境衛生的行為,又及時清除各種垃圾。農村,各村分別聘請了1-2名保潔員,主要是對沿道路、沿溝渠等重點部位實施保潔。目前,鎮黨委、政府正考慮引入市場化機制,著手研究將場鎮清掃保潔,以及將各村垃圾收集到鎮垃圾中轉站等事項,整體承包給勞務公司,以便將政府從沉重的保潔清運壓力中解脫出來,集中力量抓好災后重建、推動經濟發展。
建立垃圾處置機制。一是采取“戶集-村收-鎮運-市區處理”垃圾處理模式。場鎮,第四。由場鎮管理辦公室負責安排、聘請人員,將場鎮各處的垃圾,用機動三輪統一運往鎮垃圾中轉站由鎮處置;農村,各農戶將收集的垃圾倒入本院落垃圾池,各村聘請專人進行收集,或運往鎮垃圾中轉站由鎮處置,或運往本村填埋場由村處置。鎮政府花錢買服務,與市環衛處簽訂垃圾清運處置協議,由市環衛處按照每天一次的頻率,派專車到垃圾中轉站,運走垃圾并予處置,徹底解決了全鎮垃圾清運難、處置難的問題。
建立巡邏執法機制。一是干部值勤。把城鎮大街小巷劃分為若干區域,第五。分別安排政府機關黨政辦、經濟發展辦、社會事務辦、村鎮建設辦、農業服務中心、財政所等部門,由其安排出每日值勤輪次,報鎮督查室備案。場鎮逢場天,各大辦公室值勤人員必須上午至少上街值勤2次、下午至少1次;冷場天為上、下午分別至少1次,主要負責勸導制止責任區的五亂”行為,并由鎮治理辦和督查室進行檢查、登記。二是隊伍巡邏。組建了周一周三、周二周四、夜間隊、周末隊共4支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巡邏隊,分別由鎮黨政領導任隊長、鎮老領導任副隊長,抽調有關部門、派出所、場鎮管理辦公室及居委會干部組成,所有巡邏隊成員均佩戴統一的城鎮管理”標志,分別負責相應時段全鎮的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巡邏工作,發現、制止、糾正“五亂”行為。同時,各村還組建了巾幗勸導隊”給予鎮巡邏隊大力支持。三是聯合執法。確定每周星期五為全鎮城鄉環境綜合治理聯合執法日,聯合執法隊由鎮長任隊長、分管副鎮長任常務副隊長,成員包括交通、公安、建設、工商、畜牧、衛生等執法部門人員及鎮政府有關部門人員。每周星期五早上800聯合執法隊全體成員均佩戴統一的城管執法”標志,鎮政府集合,前往場鎮及轄區其他區域進行巡邏執法,對各類“五亂”行為給予強力整治。場鎮很多私搭亂建行為,特別是場鎮口一家私營預制件廠,違規侵占場鎮主干道人行道近200米近20年之久,此前多次整治無果,全鎮群眾中造成惡劣影響的釘子戶,就在黨委書記、鎮長拒接一切說情,親自率領聯合執法隊現場執法的強大聲勢下,被徹底鏟除,起到極大的警示教育作用,為全鎮“打頑疾,拔釘子”活動的深入推進,奠定了堅實的輿論和實踐基礎。
建立投入保障機制。投入問題,第六。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中最頭痛的問題。投入不足,將極大地影響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向縱深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的主要投入有:一是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今年6月以來,鎮共籌措資金890余萬元用于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基礎設施建設,先后在場鎮及各村組較大院落,新建了14余個垃圾池、果皮箱;為場鎮配置了1輛大型垃圾清運車、2輛機動三輪車,為各村配置了1輛機動三輪車;完成了場鎮主要道路的路燈建設工程和主要街道的改造美化工程,啟動了垃圾中轉站、場鎮雨污管網、大型綜合市場等一批重點工程建設。二是人工投入。三是機具運轉投入。這里,著重就人工投入和機具運轉投入,即場鎮及各村環衛標準化管理運行成本作一測算。場鎮方面,一是環衛工人,共8人,每人每月工資600元、保險金300元,小計每月需7200元,每年需86400元;二是保潔工人,共4人,每人每月補助300元,小計每月需1200元,每年需14400元;三是機動三輪車駕駛員,共2人,每人每月工資800元、保險金300元,小計每月需2200元,每年需26400元;四是機動三輪車保險費,共2輛,每輛每年1500元,小計每年3000元;五是機動三輪車燃油費,共2輛,每輛每天10元,小計每年7300元;六是機動三輪車維修費,共2輛,每輛每年500元,小計每年1000元;七是環衛、保潔工人設施費,小計每年1000元;八是場鎮環衛設施維護費,小計每年5000元;九是垃圾處置費(協議委托市環衛處垃圾處理公司,從場鎮垃圾中轉站代為運輸處置)每月6000元,小計每年72000元。由此看,場鎮環衛上述八項每年總計需要資金151700元。按場鎮常駐人口3000人計算,場鎮環衛每年人均所需資金為50.57元。各村方面,一是垃圾收集員,共1人,每月工資600元、保險金300元,小計每月需900元,每年需10800元;二是機動三輪車駕駛員,共1人,每月工資800元、保險金300元,小計每月需1100元,每年需13200元;三是機動三輪車保險費,共1輛,小計每年1500元;四是機動三輪車燃油費,共1輛,每天15元,小計每年5400元;五是機動三輪車維修費,共1輛,小計每年1000元。由此看,一個村環衛上述五項每年總計需要資金31900元(全鎮6個村共需資金191400元)按農村人口20000人計算,村環衛每年人均所需資金為9.57元。此外,全鎮86個組,按每組1名保潔員、每人每月300元補助算,每年共需資金309600元(此項可由各組自行解決)要解決好上述數額龐大的投入問題,必須抓緊探索建立以上級支持、鄉鎮投入、村組自籌、社會捐贈為主要模式的投入機制,為深入扎實地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提供堅實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