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養殖現狀調研匯報

時間:2022-02-07 03:15:00

導語:畜牧養殖現狀調研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畜牧養殖現狀調研匯報

今年年初我以抽樣調查的形式,畜牧產業的快速發展和特色養殖是實現農民增收、創收的重要手段。深入到村、組對全鄉良種黑豬養殖進行調查,從調查的情況看,黑豬養殖情況形勢雖不容樂觀,但發展潛力大。

一、黑豬養殖現狀

省四個地方良種之一,主要分部在縣的火場等境內。黑豬體質結實,背腰平直,腹不拖地,四肢健壯,適應性強,耐粗放飼養管理,肥育豬屠宰率較高,后期脂肪沉積能力強,肉嫩味香,適于山區飼養的優良地方豬種。從調查分析看,黑豬系湘西黑豬的分支。盡管我鄉自然條件較好,農副產品豐富,多年以來當地農戶有較好的養豬習慣,2009年底全鄉生豬存欄6000余頭,但地方良種黑豬僅存700余頭,擁有繁育能力的母豬不超過400頭,其中黑母豬78頭,種公豬數量極少瀕臨絕種?,F存規模養殖戶僅剩2戶,即黑豬養殖公司和農戶鐘玉春。黑豬養殖公司生豬存欄500余頭,其中黑豬存欄近300頭。

二、黑豬養殖存在問題

曾經作為地方特色資源編入懷化市鄉土教材,地方良種黑豬養殖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有過輝煌的歷史。但后來逐漸衰落,究其原因主要有:

一)原種場地衰落。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展黑豬的保種、育種及養豬新技術、新成果推廣工作。原種場的興建,促進了當時我鄉黑豬養殖業的發展。但后來由于受體制、資金、市場等因素限制,保種、育種工作難以為繼,原種場興辦幾年就此跨掉。黑豬的保種、育種又恢復到原有的原始保種狀態。

規模養殖很少。散養成本高,議價能力弱,受市場價格波動影響大,容易挫傷群眾養殖積極性。最近幾年,飼料成本上漲,生豬出欄價格、仔豬銷售價格的下滑,不少養殖戶虧損,年我鄉養殖戶村因承受不了市場沖擊,所養母豬36頭,種公豬2頭全部處理轉產。生豬存欄減少,大量母豬遭到處理,導致黑種豬的存欄嚴重下降。

二)養殖方式落后。據調查了解,全鄉生豬養殖還處于散養狀態。

三)銷售渠道不暢。市場行情把握不準。目前我縣生豬銷售市場沒有細分市場,黑豬與雜交白豬價格一樣,肉質香嫩的黑豬價值并沒有被價格體現。二元”三元”雜交白豬的出欄周期為34個月,本地良種黑豬的出欄周期為89個月,同等銷售價格下,飼養白豬的利潤遠超過本地良種黑豬。面對我縣黑豬養殖價格低、利潤少的市場行情,農戶紛紛“棄黑養白”改養生長速度快的外來“三元”雜交白種豬。目前全鄉存欄地方良種黑豬只有12%左右,鄉域內的地方良種黑豬被迅速更新,黑豬純種保存受到嚴重威脅。但在本省寧鄉和廣東省等地,由于肉制品加工發達,生豬市場交易活躍,細分市場價格反映靈敏,黑豬市場價格遠高于雜交白種豬,黑豬養殖在那里得到很好發展。

四)融資存在困難。由于生豬養殖。見效慢,飼養成本較高,市場價格波動大,沒有資金支撐,容易陷入虧損,難以形成規模養殖。根據調查,鄉現存的2家黑豬養殖規模戶—黑豬養殖公司和養殖戶鐘玉春都存在資金缺口,嚴重制約了黑豬養殖規模化發展。今年上半年市場價格低迷時,為了維持經營,黑豬養殖公司不得不出售部分生豬,今年下半年市場價格高企時,可供出欄數量卻又不多,致使養殖戶難以獲得較高利潤。

三、黑豬養殖建議

農村經濟的主要產業,生豬養殖是畜牧業的主體。養豬收入是農民收入特別是偏遠山區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與其他種植業、養殖業比較,生產條件要求低,飼養技術容易掌握,且豬肉目前仍是國人民肉食品的主要來源,若市場行情稍好,養豬效益相對其他農業行業要高。隨著人民群眾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豬肉及肉制品的質量、口感會要求越來越高,從長遠看,鄉地方良種黑豬養殖業的發展要大有作為,應著力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明確黑豬養殖發展思路。要從“做大品牌、做實產業”高度謀劃我鄉生豬養殖產業。逐步向以黑豬養殖為主,雜交白豬養殖為輔轉變。發展中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產業化為載體,以龍頭公司為依托,充分挖掘黑豬品牌資源,加快生豬現代養殖方式的轉變進程,實現農民收入和農產品競爭力雙提高。

二)注重黑豬養殖推廣力度。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又是地方畜牧業生產發展的基礎,更是提高農產品競爭力的保證。近年來由于當地養殖戶片面追求生長速度,群眾保種意識淡薄,導致少量的地方良種資源并未得到充分利用,逐顯退化趨勢。政府應動員民間和社會組織加大對良種黑豬資源的保護,創立品牌,推廣品牌,注冊“黑豬”商標加以宣傳、推廣和保護。

三)完善黑豬養殖資金扶持體系。一是應加大對黑豬良種資金的投入。建立健全黑豬品種保護性育種繁育體系。重建原種豬場,培育核心母豬群和種公豬,開展保護性育種和純種(系)選育,保護優質母豬。二是參照農作物良種補貼的做法,建立良種補貼制度,對購買良種豬的農戶給予直接的補貼扶持。三是積極申報特殊養殖項目,積極爭取國家、省、市、縣的資金扶持,多渠道吸引民間資本,不斷增加對畜牧業發展的資金投入。

四)加大黑豬養殖政策扶持力度。一是發展規模養殖。精心培育現有2戶規模養殖戶的基礎上,再鼓勵發展一批養殖大戶,形成規模養殖。二是適度發展肉制品加工業。發展肉制品加工業,引導建立生豬銷售細分市場,充分體現黑豬價值。三是協調金融機構建立融資平臺,把規模養殖戶和加工企業作為信貸重點,簡化貸款程序,擴大貸款規模,放寬抵押條件,為養殖戶和加工企業提供有力的資金保證。

建立黑豬養殖專業合作社。充分挖掘利用“黑豬”品牌資源。按照農戶自愿加入的原則,建立黑豬養殖專業合作社,形成“公司+基地+農戶”發展模式。由合作社統一育種、統一提供仔豬、統一提供飼料、統一防疫,統一回購銷售,統籌省內、省外市場,拓寬銷售渠道,提高市場議價和抗風險能力,提高農戶的養殖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