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兩茶一羊情況調查報告

時間:2022-02-14 04:41:00

導語:政協兩茶一羊情況調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政協兩茶一羊情況調查報告

政協圍繞縣委縣政府的中心重點工作,切實履行職能,力求參大政、議大事、促發展。2010年5月,由政協領導班子成員牽頭,部分政協常委參加組成調研工作組,分別對全縣已實施的“兩茶一羊”產業進行深入調研。旨在通過調研,全面了解“兩茶一羊”產業發展情況,研討應對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理性提出意見和建議,為縣委縣政府科學民主決策提供參考。

一、現狀與特點?!皟刹枰谎颉碑a業的實施,是縣委縣政府強化農業農村工作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是解決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也是維護農村穩定和構建和諧的一項重要工作任務。因此,全縣各鄉鎮和涉農部門積極響應,協調配合,盡力抓落實,使“兩茶一羊”產業的實施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1)綠茶產業。我縣綠茶生產始于1994年縣茶葉公司在克度鎮規劃建設的光明茶場。第一期于1994年規劃建成600畝,1999年采茶投產。第二期于1999年規劃建設400畝。2004年縣茶葉公司改制后,由現在的縣玉水一壺春茶業有限責任公司承包經營。2006年該公司生產的早春綠茶獲“貴州春茶第一壺”稱號。2008年縣山海原生茶業有限公司在大塘鎮谷壩村規劃建設綠茶基地,于2007年3月進場整地,完成茶苗移栽5150畝。主要品種有貴定“鳥王”和四川“佛頂大白”。在山海茶業公司的示范帶動下,大塘鎮的新光、谷壩、羊方、西關、新場五村群眾利用坡耕地和荒山先后整地種植茶苗共計3000余畝,并形成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2010年,通過招商引資,云海茶業公司和江津市苗木商分別在平湖和通州建成330畝茶苗基地。至今全縣已完成開墾待移栽茶苗梯帶6525畝,已投入資金4467.14萬元,其中土地整治項目投入2779萬元,政府及項目投入936.34萬元,企業投入968.3萬元,農戶自籌180萬元。在大塘、新塘、克度等鄉鎮已形成一定綠茶產業規模,實際效益不斷增大。

(2)油茶產業。2009年,引進貴州華龍科技油茶有限責任公司入駐我縣,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截至5月底止,油茶產業已投入資金748萬元,其中企業投入660萬元,農民自籌投入88萬元。油茶公司于2009年2月進行基地的選址,先后在卡羅鄉卡羅村、甘寨鄉甘寨村、磨刀石村協商租賃荒山6800畝,其中,卡羅村800畝,甘寨村和磨刀石村6000畝。當年在甘寨鄉苗鄉村開墾梯帶1200畝,并建成20畝的油茶苗圃。2010年3月在甘寨鄉苗鄉村油茶基地種植茶苗500畝。當地茶民在茶園實施了以短養長項目,種植大豆、花生、西瓜等經濟效益凸顯的作物,確保農民增收。今年5月以來,華龍有限責任公司從江西宜春市調運優質油茶500多公斤進行茶苗嫁接。現已完成苗穗移栽100萬株,預計年內可完成油茶苗嫁接120萬株。2009年12月,華龍油茶有限責任公司協商租賃甘寨鄉拉嶺林場作為油茶加工廠。已投入30萬元完成了加工用電擴容、水電安裝、職工宿舍及辦公室裝修和廠區綠化。正在安裝廠房大棚、茶籽倉庫和成品茶油儲存倉庫,今年底可投入運營。

(3)羊產業。從2007年全縣實施種草養羊項目至今,累計投入1647.12萬元,其中,項目資金投入851.8萬元,毛南族發展項目投入146萬元,財政投入160萬元,企業和群眾投入563.42萬元,農戶貸款28萬元,其他資金57.9萬元。羊產業發展布局已涉及12個鄉鎮45村378戶,主要品種為黑山羊、波爾山羊和四川南江黃羊。截至2010年5月31日,全縣建設圈舍15988平方米,人工種草8296畝,羊群共存欄10236只。(詳見下表,表中數據為涉及鄉鎮領導認定數)

通過三年多的實踐和摸索,全縣“兩茶一羊”產業發展迅速,尤其是縣委縣政府相繼出臺了平發〔2008〕20號《關于加快全縣茶產業發展的意見》和平辦發〔2010〕5號《關于加快羊產業發展的意見》的文件后,大大激發了全縣干部群眾干事創業的熱情和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兩茶一羊”產業凸現以下特點:一是發展的途徑不斷從示范型向規模型轉變;二是發展的質量不斷從粗放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三是發展的目標不斷從單戶扶貧型向大戶帶動型轉變;四是發展的模式從自發型向規范技術型和公司+基地+農戶轉變;五是發展的實力由農戶或業主自主經營向黨政主導,政策扶持轉變;六是發展的理念從“要我創業”向“我要創業”轉變??傊?,通過全縣上下的努力,“兩茶一羊”產業所涉及區域亮點突出,發展形勢總體向好。

二、困難與問題。(一)從共性上看,一是“兩茶一羊”產業整體上缺乏可行性規劃和論證,縣委縣政府的文件有了指導性的布置安排,在具體落實上,配套政策措施跟不上,如扶持羊產業的財政專項扶持資金200萬元,雖已到位160萬元,但在監管手段方面缺乏約束性制度??h委縣政府平發〔2008〕20號文件關于加快全縣茶產業發展的意見明確規定,在機制上要做到“十個統一”(統一指導協調,統一規劃設施,統一技術標準,統一育苗供苗,統一防治病蟲,統一包裝規格,統一質量檢測,統一打造品牌,統一參評表彰,統一宣傳運作),但在具體實施中,“十個統一”要求尚未完全落到實處。二是發展“兩茶一羊”產業,還需要進一步樹立全縣“一盤棋”觀念,謀劃產業發展方向。有關項目資金必須?;乇4髴舯;A設施投入,如項目區的水電路配套設施、現場實用技術培訓等要加大投入,縣內縣外投資者同等享受扶持政策等。非項目區農戶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尚未引起足夠重視,應及時引導和激勵。三是在規模發展上,“兩茶”產業面積均不足萬畝,羊存欄量剛過萬只,要具有實事求是的態度和務實的作風,因地制宜地有序穩步推進“兩茶一羊”產業。要進一步理順地方、企業(基地)、農戶三者的關系,調動各方積極性,尤其是農戶和企業的積極性。(二)從個性上看,一是“兩茶”產業資金投入不足是主要制約因素,如綠茶畝均投入0.3萬元,萬畝規模需要3000萬元資金,只有爭取項目資金和調動社會資金投入,才能實現有效開發的目標。二是“兩茶”產業的生長周期長、見效慢,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群眾的積極性。三是羊產業周期短,見效快,農戶容易接受,但在具體監管環節上還存在不少脫節現象,如豐盛種羊基地運營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尚未完全解決和落實。今后的工作要在引進種羊、技術指導、利益分配、資金使用、市場營銷、風險責任等工作環節上,制定可行的輔助措施,確??h委縣政府的決策落地有聲,有花有果。

三、建議與對策。一項重大決策的實施,關鍵是抓好落實;一個產業的實施,更需要提高執行力和公信力,才能取信于民,惠及于民,造福一方?!皟刹枰谎颉碑a業要在全縣形成規模,產生最大效益,建議著力強化以下工作。

(一)完善“兩茶一羊”產業發展規劃。按照縣委縣政府關于加快茶產業和羊產業的發展目標計劃,以種植(養羊)區域化、基地規?;?、生產標準化、產品品牌化、加工系列化為主線,狠抓良種茶園、無公害茶園建設、探索發展適宜全縣實際的商品羊生產體系。涉及部門和鄉鎮要通力合作,盡快制定完善“兩茶一羊”發展詳細規劃,既要考慮土壤、氣候,又要結合生態旅游,突出重點區域重點基地重點大戶,綠茶、油茶、養羊三大產業的規劃區域盡量不要交叉,相應集中連片,形成產業板塊或產業帶,有利于整合行政資源集中精力監管指導。通過推進區域發展、基地擴展和大戶帶動,有力有效推動“兩茶一羊”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完善相關配套政策措施。1、在財政扶持方面,要加大財政資金對“兩茶”產業的扶持力度,縣委縣政府平發〔2008〕20號關于加快全縣茶產業的意見明確,從2008年起,每年縣財政安排50萬元茶產業發展專項基金,建議每年再追加50萬元共計100萬元作為“兩茶”產業發展專項基金(其中綠茶50萬元,油茶50萬元),用于優化茶品牌、技改、基地建設扶持。平辦發〔2010〕5號文件關于加快羊產業發展的意見確定,從2010年起,縣財政每年注入200萬元羊產業發展專項扶持資金,用于養羊大戶、規模養羊場等滾動扶持。建議要制定可行的措施辦法規范運行,自始至終接受監察、審計部門的監督。2、在貸款貼息方面,要根據群眾的積極性和環境條件,切實給予財政貼息,建議將貼息時間由二年改為三年,要讓農戶實施項目見成效后,再由項目戶自行負責貸款利息。3、在產業服務方面,建議明確鄉鎮的責任主要是為項目戶搞好疏導、信息、流通、市場等服務;縣涉及部門(包括縣產業辦、龍頭辦)的主要責任是搞好項目申報、資金運作、技術指導、設施配套等服務。明確界定鄉鎮和縣部門“雙向”服務目標任務,減化繁鎖的環節性工作程序,切實為“兩茶一羊”產業跟蹤服務到位,做到不見實效不放手,不見成功不收兵。

(三)完善人力資源配置體制。“兩茶一羊”產業涉及面廣,要求高,規模大。因此,在發展過程中,涉及鄉鎮和縣部門感到壓力大,任務重,甚至鞭長莫及,導致出現對有的項目戶監管失控,如卡蒲鄉河中村個別干部私自將種羊低價變賣,謀取不正當利益;不少項目戶在實施“兩茶一羊”產業中,得不到及時指導和扶持,積極性受挫等等。針對此情況,要科學合理配置人力資源,建議“兩茶一羊”產業實行一套班子協調指揮不動搖,緊緊圍繞目標計劃抓落實,著力理順監管體制,盡量少設職能重疊的臨時機構,重在督促縣職能部門履行職責,工作責任延伸到邊到底,注重工作實效。要按照“兩茶一羊”產業工作量,配齊配強技術隊伍,確保產業具有技術支撐。

(四)完善監管運行協調機制。面對“兩茶一羊”產業發展出現的新事物新情況新問題,要發動鄉鎮和縣部門干部在解放思想的前提下統一認識,把學習科學發展觀落實到具體工作實踐中,在處理實際問題上體現科學發展理念。在扶持企業和農民方面,動感情動真情,使企業和農民真正實現“雙贏”目標。如,豐盛種羊基地從2008年12月注冊發展至今,已租賃非耕地6700余畝,人工種植牧草近500畝,建設羊圈2000多平方米,管理房300多平方米,已投入資金430多萬元,現基地存欄羊2700多只,發展勢頭喜人。而目前基地的最大困難是資金運轉難,急需外銷1000多只種羊,但銷路迷茫,基地瀕臨困境階段。因此,建議引起高度重視,只要對地方發展有利,對產業結構調整有利,對農民增收有利,基地應不受發展年限、資質條件等限制,應及時建立健全特事特辦運行協調機制,靈活妥善處理基地銷售種羊難、資金運轉難等問題,真正使豐盛種羊基地成為縣羊產業發展的示范地。

(五)完善培訓計劃和改進培訓方式。鄉鎮和部門的各類培訓,必須進行有效整合,要測重圍繞“兩茶一羊”產業制定培訓計劃,以縣職業高級中學和項目實施鄉鎮村為陣地,強化培訓措施,確定培訓目標。不得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力求培訓工作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同時,建議在全縣范圍內對鄉鎮和縣部門干部進行主人翁精神、支持發展為榮、阻礙發展可恥等教育,以高壓態勢引導廣大干部增強加快發展的責任感、危機感和緊迫感。要大力培養和重用善管理、懂經濟、熟市場的干部,努力營造想干事、能干事、快干事、會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良好發展氛圍,為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新跨越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