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民族文化管理調研報告
時間:2022-02-24 05:27:00
導語:多元民族文化管理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前,州各級各部門正通過各種形式,采取有力措施,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屆六中全會精神,掀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新高潮。組織部門作為黨委的重要工作部門,將突出邊疆民族地區黨建特點,緊緊圍繞州委提出的文旅活州的戰略目標,充分發揮基層組織優勢,積極探索民族文化資源與基層黨建工作相結合的模式,為推進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一、州依托民族文化創新基層黨建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用民族語言文字宣傳黨的政策法規。一是利用《報》文版宣傳黨的政策。每一期報紙免費送到鄉村文化站、每個教堂和每位教牧人員手中,成為廣大族、怒族群眾學習政策、文化、法律和了解信息、開闊視野的一塊重要陣地。二是通過人民廣播電臺語播音宣傳黨的政策。每天45分鐘用語廣播,及時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給族群眾帶去了重要和有用的信息、科技知識和精神財富。三是通過電視臺宣傳黨的政策。在電視臺一周要聞中用語向全州各族人民及時通報全州的大事要事,讓各民族群眾及時了解州委州政府的工作部署、工作動態及州內要聞。四是各級各部門通過民族語言宣傳黨的政策法規。州民委系統把民族區域自治法、自治條例的宣傳材料翻譯成語、獨龍語、怒語、普米語書面宣傳材料和圖文并茂的VCD光盤,深入機關、學校、部隊、廠房和農村,廣泛開展宣傳教育活動。
(二)用民族文化豐富基層文化生活。一是在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中體現民族文化元素。積極實施邊疆黨建長廊工程,結合當地自然條件和民居特點,使村級組織活動場所與當地自然條件相協調,與當地民居樣式相適宜,既富有地方特色又突出民族文化特點,成為村里標志性建筑。二是在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課件中體現民族文化元素。建成292個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終端站點,實現全州站點全覆蓋。在建好站點的基礎上,針對衛星站點資源有限、語言不通、邊境線村民集中培訓困難等實際問題,制作了一批民族語本土教材,刻錄成12個專題1000多張VCD光盤,發放到各站點,方便邊境一線黨員群眾學習,提高遠程教育站點的使用效率。三是在基層組織活動中體現民族文化特色。州委、州政府重視開發利用民間歌謠、民族舞蹈、民族體育資源,編制《民族八套舞》,制作成光盤發到各村;每年在全州各鄉鎮輪流舉行農民運動會,開展文體競賽。今年以來,組織開展“紅歌進農村、進機關、進學校、進社區、進教堂活動”,組織翻譯了《黨啊,親愛的媽媽》等一批經典紅歌語版,推廣到民族山村,引導農民群眾學唱,滿足群眾的文化需求。
(三)用民族文化促進農村群眾增收致富。一是立足民族文化展示打造旅游品牌。利用、獨龍、怒、普米等各民族的傳統節慶活動,著力打造節慶品牌和宣傳名片,連續四年開展了“闊時”文化旅游節系列活動,相繼成功舉辦“北4+2旅游論壇”、“首屆民族服裝服飾文化節”、“首屆少數民族酒歌大賽”、“首屆中國皮劃艇野水國際公開賽”、“百名記者聚焦”、“百名作家行”等重大活動。推出大型舞蹈史詩《人》,電影《走路上學》、《浪漫的心》、《碧羅雪山》等一批文學藝術、體育、影視等作品,并獲國家、省級大獎,打響了民族文化品牌,帶動了旅游業的發展。二是開發民族飲食文化促進農民增收致富。隨著旅游熱的興起,各級黨委政府緊緊抓住實施“興邊富民”工程、“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等有利時機,突出各地民族文化中的飲食文化開發,扶持農戶對自家空閑的房屋進行修繕,依托景區景點發展優勢,興辦了一批以白族風味、族風味、怒族風味、普米族風味為主的“農家樂”餐館,幫助群眾脫貧致富。三是結合民間文化開展精神文明建設。族女能人鄔小鳳團結和帶領瀘水縣魯掌鎮魯掌村委會子克村民小組開展“文明村、文明戶”創建評選活動,組建了“瀘峰藝術團”,在中央、省、州、縣、鄉演繹族民間文化,帶領村民走上致富路,把昔日出了名的貧困村建設成為“車子門前過,電燈屋里照,飲水用龍頭,吃穿有剩余,站在村頭看,片片白瓦點綠蔭”的全國文明村。
二、州依托民族文化創新基層黨建工作的基本經驗
多年的實踐,使我們在民族文化與基層黨建的結合上積累了彌足珍貴的經驗。
(一)必須圍繞黨委的戰略部署和中心工作,探索民族地區基層黨建新路子。州緊緊圍繞中央推進西部大開發,加快少數民族地區加快發展的戰略來布局基層黨的建設,圍繞建設綠色經濟強省、民族文化強省和中國面向西南開放的“橋頭堡”戰略部署來謀劃基層黨的建設,圍繞加快“二次跨越”進程,推進“三基地、一品牌”建設和“生態立州、電礦強州、生物富州、文旅活州”的發展思路來探索民族文化促進基層黨建新路子,使基層黨建創新始終有明確的政策導向,保證了基層黨建創新始終沿著正確方向推進。
(二)必須植根于民族文化沃土,創新民族地區基層黨建工作。依托民族文化創新基層黨建必須始終把握民族文化的多元性,把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資源作為基層黨建創新的基礎,找準民族文化與基層黨建的結合點,使、怒、獨龍、普米、藏、白族等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以及民族文化的各個要素充分融合到黨的建設各個領城,用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塑造人、感染人、鼓舞人,基層黨建創新才有永不枯竭的動力和源泉。
(三)必須把文化與產業結合起來,用民族文化帶動群眾增收。的實踐表明,在邊疆民族地區開展黨的工作必須堅持科學發展,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把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與本地的優勢產業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用民族文化帶動產業發展,依托產業發展促進民族群眾增收。只有讓群眾感到發展民族文化產業能獲得實在利益,能提高生活水平,依托民族文化創新基層黨建才有可靠的群眾基礎。
(四)必須依靠黨組織和黨員,發揮基層組織的動員引領作用?;鶎狱h組織是黨在基層的戰斗堡壘,黨員干部是黨在基層的生力軍。的實踐表明,在邊疆民族地區依托民族文化促進基層黨建工作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基層黨員干部的主觀能動性,依靠各級黨組織和廣大共產黨員廣泛發動群眾、組織群眾、引領群眾,把群眾組織起來,讓群眾參與其中,使群眾分享成果,依托民族文化創新基層黨建才有堅強的組織保證。
(五)必須不斷地推陳出新,找準民族文化與基層黨建融合點。發揮民族文化優勢創新基層黨建必須在創新上下功夫,在民族文化的內容和形式上不斷推陳出新。在內容上,要突出民族語言、民族文字、民族歌曲、民族舞蹈、民族服飾、民族建筑、民族體育、民族飲食、民族節日、民族風俗等民族文化諸元素,吐故與納新結合,繼承與發揚并重,不斷充實和豐富民族文化的內涵。在形式上,要把民族文化與現代科技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現代傳媒形式反映各民族優秀文化,使優秀民族傳統文化有較好的依附形式,能較快地傳播出去,使民族群眾聽得清楚看得明白,民族文化產業發展才有生機,基層黨組織才有活力。
三、為構建多元民族文化基地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一)抓宣傳,深刻領會全會精神。一是把學習好、領會好、貫徹好六中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組織全體組工干部和黨務工作者帶頭學習、帶頭宣傳、帶頭貫徹落實,找準全州組織工作貫徹落實屆六中全會精神的著力點。二是充分發揮組織部門職能優勢,組織各種形式的宣講活動,廣泛深入地把全會精神宣傳到廣大干部群眾中去,把干部群眾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精神上來,統一到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上來。
(二)抓基礎,構建基層文化活動平臺。緊緊抓住國家加大對農村和中西部地區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和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文化服務網絡建設支持和幫扶力度的有利時機,依托農村基層組織活動場所建設,增加地方財政投入力度,積極整合項目資金,加強縣級文化館和圖書館、鄉鎮綜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設,深入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農村電影放映、農家書屋、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網絡等文化惠民工程,積極構建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平臺。
(三)抓組織,加強基層黨組織文化服務功能。擴大黨組織和黨的工作覆蓋面。把文化服務作為服務型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重要內容,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活動場所、遠程教育等平臺的文化服務功能,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依托、獨龍、怒、普米等各民族的傳統節日慶典活動,著力打造節慶品牌和宣傳名片,推動民族文化大發展。發揮人民群眾在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支持公益性文化事業發展,鼓勵民間文化團體開展活動。抓好文藝創作規劃,力爭出更多精品力作,為邊疆民族群眾提供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糧。
(四)抓隊伍,培養造就優秀文化人才。加強全州文化領域領導班子和黨組織建設,把懂文化、會管理,善于推動文化產業發展,勇于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的干部選拔進各級領導班子,不斷提高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推動文化改革發展的能力和水平。把文化建設內容納入干部培訓計劃,加大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理論的教育培訓力度,努力提高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引領文化發展、推動文化繁榮的能力和水平。深入實施人才強州戰略,加快培養造就德才兼備、銳意創新、結構合理的鄉土文化人才隊伍。充分發揮廣大黨員在推進文化改革發展中的先鋒模范作用,全力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供組織保證和人才支撐。加強組工文化建設,大力弘揚以公道正派為核心的先進組工文化,引導組工干部自覺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踐行者。
(五)抓活動,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開展全民閱讀、全民健身活動,推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科教文體法律衛生“四進社區”、“送歡樂下基層”等活動。以全州開展“城鄉手拉手·干群面對面”活動為載體,引導企業、社區積極開展面向職工、居民、農民工的公益性文化活動。建立以城帶鄉聯動機制,合理配置城鄉文化資源,積極開展城鄉文化對口幫扶活動,組織文化系統面向農村提供流動服務、網點服務。繼續辦好《報》文版,定期向鄉村文化站、教堂、教牧人員贈閱報紙。大力支持人民廣播電臺繼續辦好語播音節目及新聞媒體走基層活動。
- 上一篇:天然氣管道整治工作方案
- 下一篇:推進特色集鎮建設交流材料
精品范文
10多元化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