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組織管理調研報告
時間:2022-02-27 11:47:00
導語:社區組織管理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城市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城市居民與所在社區的關系愈來愈密切,推進社區建設,拓展社區服務,已成為廣大居民的迫切要求。為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強我市社區建設的有關精神,積極推進我市社區建設,年8月14日至17日,市政協社會法制和民族宗教委員會組織了部分常委、委員,采取到景谷、普洱、等部分縣(區)實地調研、其它縣(區)報送材料,并對全市36個社區進行問卷調查的方式,就我市城市社區組織建設和運行機制情況進行了調研?,F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從年開始社區工作,經過5年多的時間,我市城市社區組織建設得到了較好的發展。目前,全市共有社區36個。其中,區10個,3個。社區工作者282人,社區工作隊伍逐步加強。社區工作各項規章制度逐步完善。從調查的情況來看,我市城市基層組織已經發生重大變化,新型社區管理體制框架基本形成。
(一)城市社區組織的地位作用發生了重大變化。一是社區成為城市社會建設和管理的基礎環節,承擔的社會管理事務越來越多。隨著政府、企業承擔的社會職能逐步向社會轉移以及居民需求的多樣化,社區承擔的任務越來越多。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市各社區承擔著社會治安、社會救助、就業再就業、計劃生育等30多項管理和服務工作,社區已成為城市社會建設和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是社區作為城市居民的生活共同體,需要提供的服務越來越多。與計劃經濟體制下相比,“單位人”已逐步向社會人轉變,社區已經逐漸成為廣大居民群體的組織活動、交流信息、提供服務的平臺。目前,我市已有268200多人生活在城鎮社區,其中包括23900多65歲以上的老年人、17600多移交社區管理的企業離退休職工、39300多城市貧困人群、22800多下崗失業人員。每年還有58000流動人口流向社區。社區群眾對社區提供服務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對服務項目的需求也越來越多樣化。
三是社區成為城市各種社會矛盾的交匯點,對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具有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與計劃體制時期許多矛盾聚集在“單位”不同,當前,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城市各種社會問題,諸如下崗失業問題、困難群體救助問題、戒毒問題、醫療衛生服務問題、社會治安問題等都向社區聚集,社區組織在調節利益關系、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中處于“前沿”地位。
(二)新型社區管理體制框架基本形成。年,全市社區建設工作會議召開以后,地委、行署下發了《中共地委、行政公署關于加強城市社區建設的意見》,并制定了《地區城市社區建設-年規劃》,社區建設工作受到進一步重視。各級黨委和政府把社區建設作為推進城市各項工作和事業的基礎工程來抓,使我市社區建設取得了以下幾方面的成效:
一是初步構筑了以社區為主的新型社會管理體系。各縣(區)按照便于服務管理、便于開發社區資源、便于居民自治的原則,在原來居民委員會的基礎上合理調整了社區規?;蛑匦略O立新社區。截至年6月份,全市共有社區居委會36個,其中1000戶以下的占5%,1001-3000戶的占64%,3001-5000戶的占28%,8001戶以上的占3%。各地逐步完善了社區組織體系。調查顯示,目前,100%的社區建立了黨組織,97%的社區建立了居委會,94%的社區建立了居民代表大會,89%的社區建立了協商議事委員會,81%的社區建立了共青團組織,94%的社區建立了婦女組織,83%的社區建立了工會組織,47%的社區建立了志愿者組織,36%的社區建立了殘疾人組織,56%的社區建立了老年人組織。各縣(區)在結合各地實際的基礎上,為社區建設的實踐積累了寶貴經驗。
二是初步構筑起以社會救助為基礎的社區公共服務體系。調查顯示,28%的社區建有服務中心,50%的社區建有勞動保障所(站),97%的社區建有警務室,22%的社區建有衛生服務站(點),53%的社區建有圖書室,47%的社區建有1處以上的居民公共活動場所。目前,全市社區為18400多人提供著最低生活保障服務,為4300多人提供了再就業服務。以社區社會救助為基礎的社區服務網絡新格局正在形成。
三是初步建設起一支社區工作者隊伍。目前,全市社區共有282人。其中,30歲以下占16%,31-50歲占67%,51-60歲的占13%,61歲以上的占4%;小學學歷及以下的占3%,初中學歷的占19%,高中(中專)學歷的占56%,大專學歷以上的占22%。社區志愿者組織48個,人數達678人。社區黨組織、居委會成員的補貼不同程度地得到了解決,兩委班子最低補貼正職320元,副職310元;最高補貼正職500元,副職450元。目前,一個以社區干部為主體,以社區志愿者為補充的社區工作者隊伍初步建立。
四是初步形成了社區黨組織領導的較有活力的居民自治機制。各縣(區)在社區整合及培育過程中,堅持做到同步調整設置社區黨組織。調查顯示,目前,100%的社區建立了黨支部。各地積極探索社區黨建工作機制,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居民自治活動。年,全市36個社區居委會采用“兩推一選”的辦法成功進行了換屆選舉。各縣(區)社區還廣泛開展各種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活動,促進了居民對社區事務的參與和管理。
二、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雖然我市社區建設經過幾年的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和困難。
(一)對社區建設的認識還不到位,共駐共建,共求發展的社會氛圍尚未形成。社區是近幾年涌現的新生事物,由于宣傳不夠,人們的認識還比較模糊。一些從事社區工作或與社區工作有著緊密聯系的部門和領導,對社區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重視不夠,因而在實際工作中缺乏主動性、創造性,工作的力度不夠大。雖然各縣(區)成立了相應領導機構,但推進社區建設在全市還沒有真正形成整體合力。一些分管的主要領導對抓社區建設積極性不高,主意辦法少,缺少研究和思考,社區工作擺不上議事日程。一些社區成員單位和社區居民認識也不夠高,參與程度低,居委會在具體操作中協調難,社區資源不能兩便,不能共享,更不能共駐共建。
(二)政府投入不足,硬件建設不適應發展需要。建設社區,開展社區服務,豐富社區居民業余文化生活等需要有硬件設施和完善的管理,需要一定的資金投入。經過幾年的努力,我市雖然搞了一些社區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了一些社區居民的生活環境、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質量,但與形勢的發展和社區居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兜貐^城市社區建設-年規劃》中明確提出“用兩年的時間使社區居委會有一間不少于50平方米的工作用房”,但目前全市42%的社區無自己的辦公用房而是靠租、借房辦公,25%的社區辦公用房面積在50平方米以下,遠遠沒有達到預期目標。一半以上的居委會居民開展公益性活動沒有場所,黨員活動沒有地方,沒有配套的生活服務設施,嚴重影響著社區功能的發揮。
(三)辦公經費嚴重短缺,社區工作步履艱難。從調查的情況來看,我市56%社區無專門辦公經費和其它固定收入來源,許多社區基本上是靠東討西要來維持社區工作的運轉。44%的社區由政府每年固定撥給一定經費,最高的景東縣每社區每年5000元,最低縣每社區每年700元,其它縣(區)960-元/年不等,這些經費對于事務日益增加的社區來說遠遠不夠??h勐梭社區自成立以來辦公室的房租費至今拖欠。由于工作經費缺乏,一些工作不能正常開展。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是所在地政府和有關職能部門領導重視不夠,沒有嚴格執行市委、市政府關于社區建設的有關政策,“費隨事轉”落實起來不具體、不規范。二是絕大部分縣(區)都沒有把社區建設經費和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三是我市社區建設時間短,底子薄,自我造血功能弱;四是我市整體經濟發展水平偏低,發展社區產業還存在諸多困難。
(四)工作量過大,工作人員待遇過低,工作積極性嚴重受挫。目前我市社區承擔著計生、環衛、治安、禁毒防艾、勞動保障、安全生產、民族宗教、低保、殘疾人管理、各種統計、婦聯、工會、黨建、共青團、消防、社區矯正、離退休人員管理、再就業、流動人口管理、民事調解等30多項工作,凡是上面有的部門,在社區就能找到對應的工作或者工作委員會,因此被戲稱為“國務院”。大量繁雜的事情加之政府部門的一些指令性任務,使社區工作人員不堪重負。與繁重的工作相比,社區工作人員的工資待遇卻非常低。我市目前社區工作人員的生活補貼絕大部分在350元-450元之間,其中大部分人難以獲得其它收入,且全市只有17%的社區干部辦理了醫療保險,16%的社區干部辦了養老保險,3%的社區干部辦理了工傷保險,工作人員的社會保障和福利待遇嚴重滯后,勞動和收入不成比例,工作積極性受到很大影響。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是社區建設剛剛起步,各項服務無法或者還沒有開展,難以獲得其它收入;二是政府事務下沉,造成社區工作量日益增加,工作人員沒有時間從事第二職業;三是居民對社區的接受程度不高,不愿意出錢(哪怕是一小部分)來供養社區工作人員;四是我市社區規模都比較大,人多地寬,事情零雜,目前的生活補貼難以維持日常工作開支?,F在我市村委會班子成員的補貼在310元-550元之間,區村委會班子補貼甚至比居委會還高,村委會班子成員有地,還有其它固定收入,而居委會班子成員則什么也沒有。居委會工作人員這點生活補貼在支付各種因工作而帶來的支出后所剩無已甚至倒貼,工作積極性受到影響在所難免。有些工作人員完全依靠作為一個共產黨員的熱情在無私奉獻。隨著社區功能逐漸得以正常發揮,社區對工作人員的素質、能力和水平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長期的低工資、薄待遇,很難留住有能力的人才,長此以往,社區工作將面臨嚴峻的形勢。
三、幾點建議
當前,我市正處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階段。推進城市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需要和諧的社區作保障;化解經濟社會發展中產生的新矛盾、新問題,需要加強社區建設作基礎。沒有一流的社區,就沒有一流的城市,沒有平安和諧的社區,就沒有平安和諧的社會,加強新形勢下社區建設已勢在必行。
(一)加強領導,加大工作力度。各級黨委政府都要調整充實社區領導機構,落實責任制。圍繞社區建設總體規劃提出年度社區建設實施意見。定期研究、檢查社區建設的進展情況,指導好社區居民委員會開展社區建設工作。努力把城市社區建設成為管理有序、社保健全、服務完善、居民生活便利、環境優美、文體活動豐富、治安良好、人際關系和諧的現代城市的新型社區。
(二)增加對社區建設的投入,整合社區內各種可利用資源,切實解決社區硬件設施不足的問題。社區建設是一項社會性的工作,要建立縱向上各級政府主導、橫向上全社會整合,塊塊為主、條塊結合的多元化投入格局,形成“財政拔付、費隨事轉、社會資助”的財力支撐基礎。要采取政府投入、上級支持、社區創業、轄區內單位、社會各界共同支持等多種途徑,積極整合、調劑、利用社區內各單位的現有設施資源,合理解決社區辦公用房、居民公共活動場所以及為居民服務的窗口等基本保障問題。嚴格按照《地區城市社區建設-年規劃》的要求,認真落實10部委(辦)聯發的《關于進一步做好社區組織的工作用房、居民公益性服務設施建設和管理工作的意見》(民發[]85號文件),保證每個居委會50平方米以上的工作用房,完善電視、電話、電腦等各種辦公設施,并把社區居委會建設納入城市建設規劃;要建立社區建設的專項資金,逐年增加對社區建設的投入,使社區建設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要求。
(三)切實貫徹落實好中央、省和市關于社區建設的有關政策,著力解決社區工作辦公經費,提高社區工作人員生活補貼和待遇。各級政府要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辦法》、《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城市社區建設的意見》(云發[]10號)和《地委、行署關于加強城市社區建設的意見》以及《地區城市社區建設-年規劃》的要求,把社區工作經費納入年初的財政預算并按時足額撥發,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必要的調整,以保證社區組織得以正常運轉。要按照有關文件精神,嚴格執行“費隨事轉”的有關規定,堅決禁止政府有關部門只給事不給錢的做法。要本著以人為本的精神,提高社區工作人員的生活補貼,建議在現有的基礎上提高一倍,并為社區工作人員完善各種社會保障,以提高他們的工作積極性。
- 上一篇:廣電局創衛自查報告
- 下一篇:英語教學巧用集中教學模式
精品范文
10社區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