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縣財源建設現狀調研報告

時間:2022-02-27 03:14:00

導語:貧困縣財源建設現狀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貧困縣財源建設現狀調研報告

隨著財政管理體系體制改革和稅費改革的縱深推進,貧窮縣市財政壓力日積月累。就州8縣市而言,年財稅收入未過億元的,僅有和兩個縣。面對周邊縣市經濟發展的迅猛態勢,如何因地制宜抓好財源建立,加速培植特色財政,促進經濟社會具體發展顯得尤為主要和非常緊迫。

一、財政經濟運轉近況

縣是州農業大縣、工業弱縣、財政窮縣,也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年全縣完成財稅收入7329萬元。從整個財政經濟運轉狀況來看,出現以下三個特點。一是財稅收入總量小。1996年,依托稅源大戶煙廠的支持,全縣財稅收入到達8368萬元,創下歷史最高記載。1998年煙廠停產后,直接影響到煙草、印刷、精密加工、電力、自來水、交通運輸、個別飲食服務等企業的生產運營,致使全縣財稅收入大幅下降。年,本級收入僅5227萬元,占GDP的比重也呈逐年下降趨向,人均財稅收入僅為105元,遠低于省州其它縣市程度。二是財政支出壓力大。財政支出由年1.41億元增進到年4.8億元,年均增進22%,而僅個人工資支出就占可用再分派財力的80%以上。1999-年,國家執行了四次調整工資政策和年關一次性獎金發放政策,依照州財政相關文件規則,調資增資支出縣財政擔負比例為15%,經過實踐發放,縣財政綜合擔負比例高達24%。因為縣財政堅苦,形成應由縣財政擔負的個人增資局部無法兌現到位,從1993年至年縣財政共欠發各類福利待遇費45895萬元。年的調資,全縣共需資金達5000萬元以上,縣財政又構成了近1000萬元的硬缺口。三是財政欠債重。到2005歲尾,縣財政已累計赤字3982萬元,財政帳面欠債已高達1.88億元,個中貿易銀行借款3060萬元,世界銀行借款1884萬元,國債轉貸資金51萬元,中扶借款2220萬元,農業綜合開發借款675萬元,鄉村不變資金借款541萬元,欠撥各單位專款900萬元,教育欠債5000萬元,鄉鎮欠債4500萬元。

二、財源建立存在的問題

(一)對財源建立的注重認識不夠。過來工作中,局部鄉鎮和縣直單位對財源建立主要性認識不夠,習氣用方案經濟時代的思想辦法來思索財源建立問題,“等、靠、要”思想嚴厲,沒有把財源建立擺上主要議事日程,沒有財源建立目的和規劃,工作自動性不強,抓財源建立的方法不多。

(二)財源構造不合理。雖然是農業大縣,但隨著鄉村稅費改革深化推進,特殊是農業稅免征及作廢除煙葉以外的農業特產稅后,農業稅源首要起原是煙葉特產稅和零散耕地占稅、契稅等,對財稅收入奉獻較小。年農業供應稅收僅1270多萬元(個中煙葉特產稅1073萬元)。工業因1998年煙廠停產后跌入低谷,近三分之一規劃工業企業墮入停產或半停產,工業稅源干涸,年悉數工業稅收僅932萬元。第三產業近年來雖有較快發展,但對財稅奉獻有限,年個別工商戶完成稅收974萬元,僅占整個財政收入的13.3%。

(三)財源項目建立不力。受財政管理體系體制改革等多種要素影響,縣財政對財源項目建立直接投入的不多,加之短少專業技能和管理型人才,形成財源項目建立發展遲緩;隨著金融體系體制改革的推進,縣級貿易銀行只要收貸收息的職責,簡直沒有放貸的權益,既使有少局部小額借款,借款前提相當苛刻,對中小企業和個別私營經濟項目建立的支持力度分明削弱,當地經濟發展受資金瓶頸制約的景遇在加劇??h內國家投資建立的重點項目不斷較少,由此招致項目建立供應的稅收相對較少。

三、增強財源建立的對策

(一)突出烤煙做優農業,夯實基本財源。一是突出抓好優質煙葉生產。緊緊抓住常德煙廠在興辦優質煙葉基地有利機遇,把烤煙生產作為農業稅作廢后的農業主體財源項目和優勢產業來抓,制訂鼓勵辦法,加大扶持投入,大力施行煙田基本設備配套建立,推進規劃鄉鎮和專業村建立,爭奪年烤煙栽種規劃到達8萬畝,收買量達16萬擔,稅收到達2000萬元。二是做大鄉村支柱產業。充分應用當地豐厚的農業資源優勢,依照“區域化結構、專業化生產、集約化運營”的理念,圍繞林果業、蔬菜、藥材、黃牛等鄉村支柱產業,搞好品改和科技培管,推進農產物爭優創牌,擴展農林畜產物基地規劃,建成以椪柑、臍橙、獼猴桃為主的15萬畝優質生果基地和3萬畝辣椒、2萬畝藥材基地。三是做強農產物加工業。依照“一個產業、一個龍頭企業、一個拳頭產物”的形式,加大本草制藥、松噴鼻、奧瑞克、友發牧業、松柏大米加工等聯系關系度大、帶動力強的州縣龍頭加工企業的支持力度,努力破解當前特色農副產物豐厚、加工嚴厲滯后的難題。還依照“民辦、民營、民受益”的準則,指導和扶持農民堅持烤煙、辣椒、生果、養殖等專業協會,著力發展鄉村大戶經濟,提高農民的組織化水平,經過農產物加工增值、搞活農產物流通促進農民增收、財政增效。

(二)突出礦業做大工業,強大主干財源。一是大力發展礦產物加工業。縣礦產資源非常豐厚,現已探明儲量的有鉛鋅、鎳鉬、煤、鐵、釩等15種,礦產資源潛在價值達71億元,礦業開發是加速經濟發展的最大但愿。要加大永茂鎳鉬礦、萬民結合礦業、王村方解石廠等已投產項目標跟蹤服務力度,抓緊桃子溪鐵礦、鹽井鉛鋅礦、青坪鎳鉬礦等在建項目建立,啟動年生產才能1000噸以上示范性釩礦項目建立,努力推進工業產值和稅收成倍增進,力爭年礦業產值到達5億元,稅收到達5000萬元。二是持續扶持傳統企業。紡織、建材、機械是傳統優勢企業,當前也是全縣規劃工業的主體。要充分應用民族定點企業補助、地域開發指導資金貼息等優惠政策,重點扶持錦帛鈺紡織、萬源水泥、大繼成化工等生長型企業,著力優化生產運營情況,保證企業達產增效,擴張工業總量,提高工業稅收比重,力爭“十二五”末,傳統企業產值過億元企業有1戶以上,產值過5000萬元的企業達4戶以上。三是下大力量推進工業園區建立。依照“產業堆積,工業集中,地盤集約,管理集成”的要求,指導各類資金投向開發區,完善路網和水、電、通訊等基本設備建立,力爭“十二五”期內,入園企業達20戶以上,年均產值增進50%以上。還抓住沿海產業梯度轉移的契機,立足本地資源特色和產業基本,依托籌措公路,在青坪、石堤一帶規劃建立一個二類工業小區,重點發展礦產物加工等產業。

(三)突出資源整合做強旅行業,培植新興財源。充分應用得天獨厚的旅行資源優勢和猛洞河國家重點景色勝景區等七大“國”字號品牌優勢,依照中國土家族文明中間的定位,大力整合旅行資源,抓好旅行基本設備建立,增強宣傳造勢,做精做優“河生態漂流、古鎮采風、小溪生態探險、不貳門溫泉療養、老司城祭祖仿古”等文明旅行產物,使資源優勢進一步轉化為產業優勢,力爭到年,全縣年招待旅客達150萬人次以上,完成旅行總收入5億元以上,占GDP比重到達20%以上。經過旅行業來帶動飲食服務、貿易零售、房地產、民族產物開發等三產業的發展,使之真正成為經濟持續發展的新增進點。

(四)大力扶持個別私營經濟,發掘潛在財源。一是大力推進個別私營經濟構造的戰略性調整。執行投資主體多元化,運用市場機制調整產業構造和優化資源裝備,選擇一批高利稅、高科技含量、高市場據有率的個別經濟產物予以重點扶持和培植,還積極指導施行規劃運營,逐漸發明前提向股份制、集團化偏向發展,用3-5年時間,培養和發展一批擁有自立常識產權,主業突出、競爭力強的個私經濟大戶。二是加大對個別私營經濟的扶持力度。個別私營經濟存在著原始本錢積聚不足,生產力程度不高,融資堅苦,抵擋市場風險才能差問題,要在項目申報、資金投入、人才應用、市場開辟等方面加大對個別私營經濟的扶持力度,積極培養征稅大戶,充分發掘潛在財源,做大當地財政收入總量。

(五)改良管理辦法,增強財源建立保證。一是堅持健全財源建立項目扶持政策。結實堅持“以項目帶全局、全局抓項目”的思想,做實做細財源建立項目籌劃、論證等前期工作,堅持財源建立專項資金,堅持“統一規劃、集中運用、擇優選項、提高全體效益”的資金運用準則,并進一步優化投資情況,吸引更多的外來投資,保證財源建立項目、嚴重建立項目順利進行。二是增強增收節支穩固財源。把依法征收放在首位,進一步貫徹依法治稅方針,優化稅收征管情況,抓重點、攻難點、找弱點,深挖稅收潛力,管好零散稅源,嚴厲打擊偷、騙、逃稅行為,謹防稅收流掉,保證應收盡收。還增強支出管理,堅持“量入為出、量入為出、全力而為”的準則,嚴厲執行預算、縣政府收購、進出兩條線管理等準則,統籌運用預算表里財力,力圖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保證財源建立獲得最大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