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代銷市場調查匯報

時間:2022-03-04 12:02:00

導語:藥品代銷市場調查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藥品代銷市場調查匯報

藥品作為一種非凡的商品,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安康和病患者的生命安危,藥物成份的有用性和藥品的質量問題,倍受廣闊消費者關懷和社會的存眷,藥品價錢的區域差別,特殊是一部份新藥種類或某區域不常用種類就倍受商家的“親睞”和局部愛好開據“不經常見藥的種類處方醫師”的“鐘情”。因而隨之而伴生的區域藥品代銷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也“蓬勃鼓起”,“藥品代銷”也就在各地悄然繁殖并罩上了一層層奧秘的面紗……

藥品代銷市場的近況

自2004年8月以來,平昌局對本縣域內的藥品代銷市場進行了查詢發現:所運營種類混同,發賣方法紊亂,所持證照極不標準。其藥品代銷市場首要有以下一些近況(或存在的首要問題)。

一是代銷藥品種類的非凡性。代銷藥品的種類普通不是一些經常見的通俗藥品,而是一些區域內不經常見的或是新特藥(指沒有在其轄區內的市場上很多發賣的)。或是有什么\"民族特征\",\"專治各類疑問雜癥的\",而又多是對某些病癥在短期內較難治愈的藥品,具有“新特、不經常見、高價位”的特點。

二是發賣人員的組成比例不協調。在查詢中發現,代銷市場中的發賣人員有外省人員和當地區人員,個中當地區發賣人員占總發賣人員一半以上,且當地90%以上的人從事直接發賣,其春秋在l8—40歲之間的女人發賣人員占總發賣人員個的86%,首要是應用當地人的關系“翻開缺口”。當地人在本地既能“溝通”各類關系,又能直接推開一條“熱銷”渠道。

三是發賣人員文明條理和政策、司法、律例程度低。在對平昌從事代銷藥品的69人查詢中,有62人是高中以下(不合高中)卒業,個中8人是小學文明,懂得相關藥學常識或經過相關醫藥學專業培訓,具有中等專業程度的只要2人,占總人數的2%,對藥品相關的司法律例和藥理常識根本不懂的有60人,占總數的86%,有80%以上的發賣人員對藥品規范、相關的同意文號、規格、劑型及藥品查驗申報書一點不懂。

四是部份代銷藥品在包裝、標簽、仿單及相關天資資料上作假。單個種類的藥品規范基本沒有根據,沒有藥品一致標識,無同意文號、無出產批號、無有用期等,規范編號紊亂甚至呈現錯誤.如:在某一藥品中,首要成分是當歸、沙參等中藥成份,但其同意文號又是化學藥品標識“H”,還藥品查驗申報書做假,申報書的編號沒有按國度正軌規范進行編號,編號與查驗日期不相契合,甚至呈現后出產藥先查驗,查驗日期在該批藥品出產之前半年的也有,檢品稱號也沒有效藥品規范通用稱號,送檢日期,查驗申報書日期與藥品出產批號相矛盾,查驗根據與規范不相契合,查驗項目與查驗后果描繪不標準,如“應呈正反響”在規范規則欄上就是“呈正反響”等景象……。如2005年3月至4月在縣城內查出的490余盒,價值近4萬元的冒充吉林撫松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出產的林海歸龍筋骨寧片、批號為20040526的種類在產物規格,外包裝,及仿單文字和所供應的查驗申報書中多處犯錯,與其正品不相契合。有的鉆政策與司法的空檔,私自在其它種類如中成藥物中添加如枸椽酸西地拉非、強的松等藥物活性成份,抵消費者安康組成嚴峻要挾。

五是發賣種類以銷外省藥為主。據計算有50%以上種類是單一種類進行發賣,72家發賣方中發賣外省藥品的有68家,占94%。部份種類在外包裝上看似精巧、奢華,而內容物(藥丸或藥片、膠囊等)則粗拙低質,有的甚至接納犯警伎倆誘導消費者,如請“專家義診”、“安康征詢”、“免費贈予”等“運動”,使一些缺乏藥品辨別知識的消費者受騙。其受益者往往是中老年人和農人群眾。

六是發賣人員持分歧廠家的證照,有兩個以上托付書和答應證,且證照不標準。按《藥品流暢監視治理方法》的規則:藥品發賣人員不得兼職其它企業進行藥品購銷運動,在查詢的69人中,持兩個以上廠家證照或托付書的有17人,且多個企業法人托付書是發賣人員依據需求本人填寫,如旺東康貝一分店廖某還代銷“棒漢子”(吉林鹿王制藥公司)、“清肺十八味九”(烏蘭浩特中蒙制藥公司)、“必靈連翹跌毒片”(內蒙古富方泰藥業),“今來祛楓片,(長春今來藥業集團)和八味和胃口服液(貴州百花藥業有限公司)等種類,在川平大藥房的劉某還為七個廠方代銷人員,并且我們在查詢發現“長春今來藥業集團”出具的相關材料證實中,在一月之內就有3個分歧型號和字樣的統一企業公章。企業法人加蓋章章的托付書需填寫的內容悉數是空的,他們是“需求什么就填寫什么”!

七是發賣的種類是魚龍混同。查詢中發現大部份藥品的出產廠方首要散布于東北三省、云貴高原和青藏高原及內蒙古高原,以“蒙藥”、“藏藥”、“苗藥”或來自于長白山、天山“純自然”的名義,首要順應癥多為“補腎”和用于“中風、高血壓、治胃、風濕類”等奏效遲緩的慢性病上,首要發賣對象是中老年慢性病患者和廣闊鄉村病患者。2004年8月——2006年12月,我們對這些代銷藥品中的64個種類進行追蹤查詢,發現有36個種類屬冒充,占查詢總數的67%,有的基本就沒有其出產廠家,即便有其出產廠家但該廠就基本沒有出產過這類藥品,如標示為云南昆明市春風西路88#,云南天山藥業有限公司出產的“三分鐘立消痛”和“全蟲立消痛”滇藥準字(2001)第003833號的這兩個藥品在昆明基本就沒有這個廠家,也就更不克不及說還有這種藥品。何況全國早已作廢當地藥品規范執行國藥準字,而這種藥品的出產日期竟然是2005年lO月。

八是發賣方法是八仙過海。這些種類大都不是來自“人人閨秀”。要么是假劣的冒牌貨,要么是“巧取商機”的暴利品,其發賣方法:一是直接到鄉村“走村串戶”發賣給廣闊鄉村病患者;二是到城、鄉、鎮的藥店、診所進行“兜銷”;三是以“地域專銷”、“買斷運營權”的“美稱”以掛靠各類批發企業的名義進行開偽鈔據的方式,發賣給藥店和醫療機構;四是以夸張其療效和主治功用的虛偽告白(如:藥品告白招牌和當地電視臺、藥品告白小報、宣傳單等)進行詐騙患者,誤導消費。上述發賣方法在流暢環節上多是小我“有求必應”的“單線”聯絡,直接從事發賣的人與上一級發賣環節的人員的供藥方法是用德律風聯絡,“現貨現款”的運營形式,有的發賣人員甚至連供藥方的身份狀況和住址都不清晰。還有的就按發賣額的15—55%進行提成……如許,響應地給藥品監視治理部分清查制假售假的泉源形成較大的難度。

建議與對策

針對代銷藥品市場中存在的上問題,為了包管藥質量量,保證人體用藥平安有用,維護人民群眾身體安康和用藥的正當權利,更好地促進當地醫藥經濟安康開展,筆者以為應首要接納以下對策和建議。

一是建議逐漸完美和增強相關的法制建立,盡快出臺與之相關的標準治理條例及方法、使藥品監管步入標準性的法制化軌道。

二是持續增強藥品司法律例及平安用藥常識的宣傳,進一步讓廣闊人民群眾進步識假辯假才能,加強若何平安用藥和用司法伎倆維護本身的正當權益;

三是加大藥品監管的力度,進一步整理和標準藥品市場,嚴厲藥品告白的審批和在媒體上的宣傳報道,增強對郵購藥品,網上發賣藥品和“物流”中零擔托運藥品的監管,合理正當流暢,讓制假售假者無待機而動;

四是各級監視、查驗機構和藥品出產企業、藥品運營企業及相關的本能機能部分親密共同,構成打假結合體,在全社會構成一個良性的重大的打假結合收集;

五是對出租、讓渡柜臺和為某些假劣的代銷藥品開偽鈔據的企業的行為,予以從重處置和依法取締。還,相關部分對藥品運營進程中在藥店和醫療機構呈現的“回扣”、“返還”等不良景象賜與嚴厲查處。

六是鼓舞和幫促正軌、正當的企業按正常形式標準地出產和運營,讓老庶民明清楚白地消費,實在做到維護人民群眾用藥平安有用,樹立人民好處高于一切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