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隊伍作風建設現狀調研報告
時間:2022-03-09 04:48:00
導語:公務員隊伍作風建設現狀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加強公務員隊伍作風建設,對于實踐科學發展觀,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保持和推進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一、我縣公務員隊伍作風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近年來,全縣公務員通過開展“五型機關創建”、“三認真”、“機關效能提升年”活動,作風建設不斷加強,有力的推動了全縣經濟社會的良好發展。年,全縣位列全省縣域經濟發展第九位、全市目標管理考核第一位。但也存在幾個方面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宗旨意識不堅定、思想觀念不解放、發展意識不緊迫、工作作風不務實、紀律觀念不嚴格。上述問題的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思想認識不高。部分公務員對科學發展觀的理解不深入,認識有偏差,片面追求“政績工程”、“形象工程”,認為惟有經濟建設是硬指標,作風建設是無關緊要的軟指標。
(二)教育工作弱化。部分單位或部門對公務員思想教育有所弱化,首位意識不強,偏向用物質利益或職務提升來誘導公務員,對新形勢下公務員作風建設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研究不夠,有針對性加強和改進公務員隊伍作風建設教育培訓質量不高,辦法舉措不多。
(三)監管渠道不暢。職能部門對公務員行政效能及不良行為缺乏有效制約機制,特別是同級監督執行比較乏力,形成“漏洞”和“死角”;廣大群眾對公務員作風監督的內容、形式、程序等還不夠了解,不同程度存在不知如何監督,怎樣監督,甚至不敢監督的現象;大眾傳媒對公務員作風監督不到位,特別是對工作之余的作風表現還缺乏有效的監督。
(四)考核過于籠統。公務員考核指標不夠明確,日??己嘶緵]有,考核工作流于形式等問題比較突出。因而,大部分公務員缺乏危機意識和“干好干壞一個樣”的問題客觀存在,不同程度影響和制約了公務員作風建設,致使對公務員隊伍作風建設監管失之于軟,失之于寬,甚至出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問題。
二、加強我縣公務員隊伍作風建設的意義
公務員作為落實各項政策的執行者、群眾切身利益的保護者、黨和政府形象的維護者和執政水平高低的體現者,其作風建設不容忽視。
(一)公務員隊伍作風建設事關政策執行的力度。公務員是黨和政府各項政策的具體執行者和實施者。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縣上下面臨著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調結構、增效益等多重壓力,公務員作風是否過硬,能否按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全心全意促發展。特別是在重點項目建設、征地拆遷、城市管理、新農村建設、招商引資等工作中,公務員隊伍作風好,執行政策就會到位,反之,執行政策則會變樣,錯過發展的良好機遇,最終貽誤遠安縣全面發展進步。
(二)公務員隊伍作風建設事關群眾滿意度的提升。公務員是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紐帶,群眾滿意程度是檢驗公務員隊伍作風建設高低的重要標尺,直接關系到為人民群眾服務的水平和質量。要使經濟發展水平、和諧社會建設、城鄉建設水平、生態文明建設走在全省山區縣市前列,各級各類公務員必須真正做到扎根基層、心系群眾,一心一意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贏得群眾的支持和擁護。
(三)公務員隊伍作風建設事關黨政機關的公信度。公務員是黨和政府誠信形象的維護者。黨政機關的社會公信力,與廣大公務員作風好壞緊密相聯、息息相關。為此,必須高度重視公務員隊伍作風建設,強化公務員隊伍群眾觀念和服務意識,改進服務方式,規范服務行為,提高服務質量,樹立良好形象,為實現全縣跨越式發展目標提供有力的保障支撐。
三、加強我縣公務員隊伍作風建設的建議
加強公務員隊伍作風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強化公務員管理,提高公務員素質的重要內容。針對遠安縣實際,要不斷在構建和完善教育、監管、懲戒和激勵相配套的機制上長抓不懈。
(一)提高服務能力水平。一是強化服務意識。針對當前人民群眾最不滿意、干群關系影響最嚴重的權力運行方面的種種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加強公務員思想政治教育,搞好理論知識學習,切實增強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嚴格遵守法律法規、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把人民滿意作為自己永恒的追求,自覺做到遵紀守法,主動服務、熱情服務、急事急辦、特事特辦。二是規范服務行為。嚴格實行限時辦結制、失職追究制、服務承諾制、首問責任制等公務員問責制度,做到“一個窗口”對外、一站式審批、“一條龍”服務。規范行政執法行為,提高依法辦事能力,對執法不公、越權執法、執法犯法、徇私枉法等行為,嚴查嚴辦,決不手軟。三是增強服務本領。緊密結合公務員隊伍工作實際和思想實際,健全學習培訓制度,采取脫產學習、自學、掛職鍛煉、輪崗交流、參觀學習、知識競賽、考試測評等形式,提高思想教育的實效性。加強對公務員特別是擔任領導職務的公務員理論學習的檢查、督促、考試、考核,保證教育培訓質量。系統組織學習《行政許可法》和《公務員法》、《公務員考核規定(試行)》、《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等法律法規,掌握具體內容和深刻內涵,增強公務員依法辦事的主動性;強化公務員基本技能培訓,組織公務員禮儀、計算機、普通話、電子政務等方面的專題學習,增強公務員的服務本領。
(二)強化監督管理。一是加強日常督查,強化部門監督。進一步健全公務員作風監督機構,由紀檢監察和組織人事部門組建公務員作風督查組,以明查暗訪等形式,對公務員隊伍作風建設狀況組織經常性監督檢查。二是推行作風評議,落實群眾監督。把部門行風評議和公務員作風評議結合起來,通過行風評議促進公務員隊伍作風轉變。聘請有較高政策水平和法律意識的群眾為作風監督員,以問卷調查,發放征求意見卡,建立群眾舉報電話等方式,擴大群眾參與監督范圍。完善群眾來信來訪制度,抓好對群眾反映問題、所提意見和建議處理和落實,并將結果及時公布,調動群眾參與監督的積極性。三是借助新聞媒體,擴大輿論監督。發揮新聞媒體監督作用,完善社情民意反饋網絡。對涉及公務員作風建設的問題,對報紙、電視等輿論監督不設限制、不劃條框,不怕丑、不護短,予以曝光。通過多形式、多層面的監督,把公務員作風方面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
(三)改進作風懲戒機制。一是嚴格考核,增強責任意識。嚴格貫徹公務員法和《公務員考核規定(試行)》,把作風建設列入重要內容,根據公務員職位特點,建立可量化、可操作的考核評價指標體系。以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加強公務員日??己?,不斷增強公務員的責任意識,讓考核工作真正成為約束公務員行為,加強公務員作風建設的重要措施。二是依法定責,增強自律意識。依據《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堅持從小處著手,小中見大,無中見有,對公務員從上下班紀律到言行舉止等方面進行細化規范,增強公務員自律意識,作好樣子,當好標桿。三是暢通“出口”。依法加強對公務員作風問題的懲處力度,建立末位警示制度,嚴格執行公務員辭職、辭退制度,打破“不犯錯誤不下臺,不到年齡不退休”和“干好干壞一個樣”的公務員使用模式,增強公務員的危機意識。
(四)加大激勵力度。一是科學設崗定責,讓公務員干事有舞臺。通過科學設崗定責,加強對公務員職位管理,做到因事設崗,合理配置人力資源,使公務員人人有任務,有目標、有方向、有奔頭,有效避免“有事無人干、有人無事干、有人忙不完”的苦樂不均現象。二是完善選人用人機制,讓公務員創業有平臺。建立健全科學配套的選任用人機制,把作風表現作為公務員職務升降的重要依據,對考核確屬德才兼備、工作踏實肯干、吃苦耐勞、政績突出的公務員大膽提拔、重用;對那些不思進取,沒有熱情和能力的公務員,采取組織措施,讓其挪位子,從用人機制上促進公務員隊伍轉變作風。三是弘揚公務員精神,開展“比學趕幫超”活動。大力弘揚“熱愛祖國、忠于人民,恪盡職守、廉潔奉公,求真務實、開拓創新,顧全大局、團結協作”的公務員精神,組織開展首屆“人民滿意公務員”和“人民滿意公務員集體”的評選表彰活動,使廣大公務員在工作中學有榜樣,比有目標,大力推進公務員隊伍作風建設。
- 上一篇:人事信息化建設調研報告
- 下一篇:農貿市場與夜市改建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