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災害消除調查匯報
時間:2022-03-31 03:10:00
導語:地質災害消除調查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基本情況
經調查,目前全縣有436個地質災害潛在危險點沒有消除,涉及除梅林鎮外的18個鄉鎮,全縣地質災害隱患點中危害程度為較大級的有12個(潛在威脅人口10人以上,或潛在經濟損失100萬元以上的點),一般級的424個,威脅總人口2194人,潛在經濟損失1891.3萬元。
二、地質災害的特點及原因分析
目前我縣土質災害的特點是點多面廣,長期存在,并呈不斷增多的趨勢,分析地質災害隱患形成及長期存在的原因,既有客觀因素,又有主觀因素??陀^原因是地質環境的影響,我縣436個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地貌大多為山地及高丘陵,巖土類型主要有巖漿巖類和變質巖類,地形切割較強烈,地勢陡峻,一旦降大雨很容易引發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凹陷等地質災害。主觀原因是形成地質災害隱患的重點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防治措施不到位。近年來,我縣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主要還是以告知避讓為主,專門治理這塊的內容比較少,目前只有縣礦管局2008年向上申報的茅店鎮茅店村嶺背滑坡治理項目,該項目中央下撥財政補助資金100萬元,現完成了總工程量的70%左右。今年,政府辦公室印發了《縣2010年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對11個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制定了防災預案,但從長遠來看,這些措施都還只能治標不治本,地質災害隱患無法徹底根除,導致我縣的災害隱患點長期存在。
2、干部群眾防災意識不強。一方面由于宣傳不到位,導致一些干部群眾防災意識不強。在農村,一些農民受傳統思想的影響,相信風水,不相信科學,喜歡坡腳建房,甚至切坡建房,不斷地造成新的隱患點。同時,由于一些干部缺乏這方面的知識,在建設一些公共基礎設施時,沒有優先考慮到可能會產生地質災害隱患,導致出現新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如現在的儲潭中心小學建在了山腳下,今年就變成了新的災害隱患點。
3、對農村切坡建房管理不嚴。我縣436個地質災害隱患點,屬崩塌、滑坡隱患點達430個,占99%,泥石流、地面塌陷隱患點只有5個,占1%。而造成崩塌、滑坡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切坡建房,也就是說90%以上的地質災害隱患都是由切坡建房所引起,如現在的12個重要地質災害危險點的形成有9個是由切坡建房所導致。分析農民切坡建房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在農村農民建新房不愿拆舊房,普遍存在建新房不拆舊房、一戶多宅的現象,導致越來越多的空心房、舊房占據著大量的宅基地,能建新房的平地越來越少,逼得一些沒宅基地的農民在山腳下切坡建房。第二,政府對農村建房審批把關不嚴。在調查中我們了解到,由于鄉鎮的土管人員較少,鄉鎮駐村干部、村干部充當著農民建房把關的第一道哨卡,由于沒有一套簡易評判農民建房選址的標準,導致鄉村干部沒有辦法從源頭把好關。而且據我們了解,有的鄉村干部唯錢是圖,收了錢就放任農民去建房,至于建在哪里、是否符合建房標準根本不管,從而不斷造成新的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產生。第三,對農村建房缺乏合理規劃。比如,我縣修建居龍灘水電站時,共移民1172戶,其中大部分移民位于大埠鄉境內,約有653戶。在安置移民時,當時政府沒有充分考慮要從長遠出發,從源頭上杜絕地質災害隱患,這些移民戶在新址修建的房屋,仍然多數為人工切坡建房,切坡高一般為3-20米,坡度50-70度。且安置新址所處巖土類型主要為巖漿巖類,結構較松散,如不采取防治措施,在汛期降雨作用下極易引發崩塌、滑坡,造成人員傷亡。
三、從根本上消除地質災害的對策與建議
針對我縣地質災害的特點和成因,我們認為,必須按照“屬地管理、分類實施、疏堵結合”的原則進行防治,特別是要采取疏堵結合的辦法,既要立足于消除現有的436個隱患點,又要立足長遠從根本上杜絕新的隱患點的形成。
“疏”就是采取措施消除已有的436個隱患(危險)點。
1、成立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建議縣委、縣政府成立由縣領導為組長,農工部、城建局、國土局、礦管局、水利局、水保局、民政局、城建局、發改委、扶貧移民辦等單位為成員的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建議設在農工部或礦管局,全面負責協調全縣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2、要明確各鄉鎮、各單位、各部門的防治責任。礦管局、水利局負隱患監管的責任。農工部、城建局、國土局、礦管局、水利局、水保局、民政局、城建局、發改委、扶貧移民辦等單位主要負責爭資爭項,落實項目資金。按照屬地管理、“誰的孩子誰抱走”的原則,各鄉鎮主要負責隱患防治的具體工作,是第一責任人,特別是對436個隱患點各鄉鎮要高度重視,落實具體的責任人。當前汛期,要對所管轄的隱患(危險)點進行巡查,該避讓的要動員農戶避讓,后一步要包消除地質災害隱患點。
3、分類實施,消除隱患。一類是比較容易治理的隱患點,建議立即組織人力、物力、財力進行治理,比如切坡建房高度在6米以下的,可補助一定資金鼓勵群眾修筑護坡、護墻、護樁,消除地質災害隱患。對比較難治理或治理成本太高的隱患點,則要實施整體搬遷,易地安置農戶,才能從根本上消除地質災害隱患。
4、制定計劃,整體搬遷。整體搬遷是解決隱患(危險)點的根本出路。建議對需要整體搬遷的隱患點,制定搬遷方案,爭取2-3年內完成。一是要與推進城鎮化結合起來。鼓勵經濟條件好的農戶到小城鎮或縣城購房定居,政府給予適當的經濟補償。二是要與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把消除災害隱患點作為考核鄉鎮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要求每年每個鄉鎮必須整體搬遷若干個隱患點,并列入鄉鎮績效考核任務,以此逐年消除地質災害隱患點。三是要捆綁涉農項目資金助推整體搬遷。目前主要八塊項目資金可以捆綁,包括:農工部的新戶型獎補資金,只要在新農村建設點上建房的,單獨一戶獎補3000元,集中連片10戶以上每戶獎補5000元,集中連片20戶以上每戶獎補10000元。城建局的農村危房改造項目資金,2009年開始實施,分3年規劃逐步完成,目前還有兩年補助期,危房修繕每戶補助1500元,重建每戶補助1萬元,今年大概有800萬元的補助資金。發改委的以工代賑易地搬遷試點項目資金,該項目資金要求必須整村搬遷,補助標準為4800元/人,其中補助搬遷戶個人為3000元/人,基礎設施建設補助1800元/人。2010年該項目安排在白鷺鄉,共452萬元,計劃搬遷任務數為942人。目前,只要在白鷺鄉的隱患點都可以享受這一政策。發改委的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生態移民項目資金,安排的年限為2008-2015年(8年),每年安排50人,補助的標準為3500元/人,項目專項資金每年安排17.5萬元,搬遷戶只要在退耕還林村都可以享受。扶貧移民辦的庫區、深山區移民的項目資金,2010年安排在陽埠鄉,補助資金人均3000元,地質災害補助每戶4000元,直補給移民個人。民政局的農村困難群眾住房救助資金,每戶救助15000元。水保局的國家水土保持重點治理工程項目,該項目在我縣桃江項目區有一個點,安排的期限為2009-2013年,2010預計有項目資金200多萬元。礦管局的地質災害防治項目資金。每年都有這樣的項目可以向上級爭取。這八塊資金如果能捆綁起來的話,一年大概有2000多萬元資金可以用于隱患點的整體搬遷。
“堵”就是要采取措施防止人為因素造成新的災害隱患點。
1、深入開展防災宣傳,增強農民防災的意識。要以各種形式,廣泛宣傳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增強干部群眾的防災意識,轉變群眾的思想觀念,讓農民自覺地不去切坡建房。
2、嚴把土地審批關,從源頭上減少新的隱患(災害)點的發生。首先,我縣共規劃了20戶人以上的新農村建設點2375個,農戶建新房原則上要到規劃建設點內。其次,不能在新農村建設規劃點建房的,建房選址要在地形坡度25%以內地質穩定的地帶,并由國土局、規劃局盡快制定一個農民建房簡易標準,發放給鄉村干部和群眾,讓鄉村干部能在初審階段把好關,并督促農民自覺遵守。第三,要建立層層審批把關制度,今后農村建房土地使用申請表要求規劃簽字在先,國土部門簽字在后,鄉鎮干部要按要求嚴格簽字把關。對未批新的建的,要鄉鎮要組織力量堅決給予拆除。第四,要建立地質災害評估制度,除了統一規劃的建設點要進行地質災害評估外,沒有統一規劃,由農戶單獨建房的也要進行地質災害評估,建議由礦管局負責,真正從源頭上堵住農民不規范切坡建房引發地質災害隱患。
3、建立責任追究度,與績效考核掛鉤。對鄉鎮出現新的切坡建房,并導致出現新的地質災害隱患點,發現一起要扣除鄉鎮績效考核20—50分,造成不良后果的,要嚴肅追究鄉鎮分管領導、國土所長、國土員、包片領導、駐村干部、村支部書記、村主任、村民小組組長的責任。
- 上一篇:基層干部公推直選經驗交流
- 下一篇:水利水電項目建設管理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