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核算工作問題調研報告
時間:2022-04-04 08:43:00
導語:GDP核算工作問題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gdp統計指標越來越受到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重視和關注??h級GDP核算專業是我國統計核算系統中的基層單位,提高縣級GDP核算質量,對提高國民經濟核算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隨著核算體系的不斷成熟與完善,縣級GDP核算工作逐步完善,核算質量不斷提高。本文就GDP在我縣具體的核算過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及應采取的方法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我縣GDP核算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GDP核算數據質量是各專業數據質量的集中體現,由于GDP核算涉及國民經濟的各個行業,因此GDP核算與各專業與部門統計數據質量密切相關,各專業與部門的數據質量都直接影響GDP核算數據質量。隨著核算體系的不斷成熟與完善,GDP核算質量在不斷提高,但目前我縣在GDP的核算中還存在以下問題值得重視。
㈠工業增加值核算存在誤差,影響GDP核算質量
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率的出入較大,影響GDP核算質量。工業增加值有三種計算方法,一種是生產法,一種是收入法,三是省市采用價格指數縮減法。生產法工業增加值是由企業統計人員根據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計算生產法的工業增加值,直接填入工業統計報表,縣級工業專業統計人員只是直接匯總轄區內所有工業企業生產法增加值;收入法的工業增加值,是由核算人員根據工業企業的財務狀況表計算的。省市采用價格指數縮減法是按企業原材料購進價和銷售價格指數,按投入與產出進行計算并縮減(計算機自動生成)。其價格指數通過抽樣獲取價格,計算價格指數。從十幾年核算工作中發現:我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從1998年到年間,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率最高達40%以上,最低年份30%,從年以后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率一直在35%—45%之間。還有一些年份生產法和收入法的增加值相差超過10%。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磷化工業獨大,其波動性給全縣工業帶來的震動性較強。二是水電工業的產量高低對全縣工業的盈利總水平影響較大。三是機械、建材、輕工業擴大再生產的動力不足。四是企業統計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個別統計人員不能按照增加值核算的規定操作,對企業的成本費用的理解不到位,致使對工業企業的中間投入計算有誤,工業專業統計人員對其計算基礎信息無處考證。
2、規模以下工業企業數據無準確來源。規模以下工業企業雖然實施了抽樣調查,但只是滿足了上級統計部門的需要,對縣(市)區級代表性不夠。
㈡第三產業核算所需的基礎資料缺口很大,源頭數據質量難以保證
雖然每十年進行的兩次經濟普查彌補了常規統計中由于調查制度的不完善而導致的漏統問題,但常規年度第三產業的增加值計算還存在以下問題:
1、部門統計不夠健全。一是系統內交通運輸單位發生了重大變化。絕大部分單位已將車輛出賣或承包給個人,這樣財務報表的數據也很難收集,即便報表上有數據,是否如實反映經營情況也難以確定。對個體運輸資料,核算制度規定從工商局及運管所取得,可實際操作中,這兩處所出數據均有漏洞和交叉部分,讓核算人員難以取舍,不好把握。二是郵政電信業統計財務核算資料只能滿足地(市)一級核算工作的需要,滿足不了縣(市)級GDP核算的需要。三是一些服務業單位如保險業縣(市)沒有主管部門,還有金融業在縣(市)沒有獨立的法人資格,而主管部門的財務報表又沒有按區域進行分類匯總并向下級反饋,縣級核算人員收集這類財務報表很費時費力。
2、新興服務業數據遺漏較為嚴重。近幾年來,我縣第三產業發展很快,但核算中新興服務業由于資料不全,常規統計難以準確核算,相關數據的缺漏,使全縣GDP總量及發展速度均受影響,很難客觀、真實反映我縣產業結構調整成果。如計算機服務業、軟件業、娛樂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家政服務業等,雖然在常規統計中通過相關資料推算等方法作了統計,但還不充分。
㈢支出法的核算體系不健全
在用支出法核算GDP時,上級核算部門因為進出口數據相對準確,通過支出法的核算有效保證了核算數據的質量。而縣級核算除了進出口總額外,地區經濟在貨物和服務的流入和流出方面很難獲得準確資料,無法對生產法和收入法的核算資料進行驗證,影響了核算的數據質量。
㈣核算價格指數體系不完善
具體表現在:一是用縮減指數對農業增加值進行不變價縮減時缺乏相應的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指數,無法采用雙縮法,只能用農業產值價格指數單縮。二是縣級沒有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三是大部分服務業可比價增加值計算采用的是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中對應的服務項目價格指數,而這些指數是靠上級統計部門反饋的,沒有地域代表性。
㈤GDP核算分類制度不細,核算的適應性不強
受基礎資料的限制,GDP核算的產業部門分類太粗。從行業部門分類來看,服務業是比較突出的一個問題。服務業中一些新興行業沒有單獨的新興行業的增加值核算,只是籠統的其他服務業增加值核算,這種籠統的服務業增加值計算滿足不了經濟分析的需要。例如要提供本轄區旅游業的產值和增加值,從報表中提供不出來。從所有制分類來看,核算制度沒有建立按所有制分類的核算制度,為了滿足地方黨政領導了解地方非公有經濟的發展狀況,近年來,我縣增加了民營經濟的核算年(季)報,在上報核算年(季)報后上報民營經濟核算報表。核算制度中如果增加了按所有制分類制度,就可以一舉兩得,既滿足地方黨政領導的需要,又減輕基層工作的負擔。
㈥基層核算人員的素質是影響核算數據質量的一個方面
首先,隨著統計體制改革以及抽樣和普查任務的日益增多,縣級統計部門普遍人手少,縣級核算人員承擔的工作任務比較多,學習和研究核算制度的時間相對比較少。其次,在核算GDP時特別是季度核算報表,上級核算部門為審核和下算縣級GDP留出時間多了一些,縣級核算人員在核算本級GDP報表時,時間自然相對少了一些,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核算質量。再次,上級核算部門對基層核算人員培訓不夠,使基層核算人員在工作中有力不從心之感。
二、對改進我縣GDP核算工作的方法探討
㈠各級領導要高度重視統計工作
統計工作是一門科學,要解決統計就是估計的模糊認識,各鄉鎮、各部門要在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學習統計知識,理解常規統計指標含義。要解決對統計工作不重視,不支持的問題,從張口數據中轉化為數出有據,數據有出處、有臺帳、有抽樣、有推算等等,依照統計制度統計,依照法律統計;要解決統計人員更換頻繁,不持證上崗,不停更換統計人員,保持統計隊伍相對穩定。要解決隨著經濟發展,抽樣調查對象記帳報酬過低,積極性不高問題,適當提高記帳報酬的問題。要解決部門統計是政府統計一部分問題。部門統計工作是整個統計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理順、規范部門統計工作是提高統計數據質量特別是提高第三產業核算數據質量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應及時出臺關于加強、規范部門統計基礎工作的縣委、政府文件,同時強化部門對其主要經濟數據的評估審核,并要求有關部門按有關規定及時向政府統計機構報送各種統計資料和財務資料。這樣既可以減輕基層核算人員從部門收集統計數據的工作量,也有利于提高基層核算數據質量。
㈡改革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統計制度
在現行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統計報表制度中增加與工業增加值計算相聯系的成本費用指標,由縣局工業專業人員根據企業本身填報的成本費用指標計算生產法的工業企業增加值。這樣既可以減輕企業的負擔,也在一定程度上相對減少基層統計誤差的發生,提高工業企業統計數據的質量。
㈢盡快完善服務業的統計調查制度和核算方法體系
全國第二次經濟普查為服務業的核算提供了大量有價值的基礎資料,但由于基層人手緊張,時間緊,基層統計人員素質不一,調查單位財務制度不健全,配合程度差等多種因素,難免影響統計數據質量。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新興產業不斷涌現,僅這次普查對今后第三產業統計是不夠的。因此要以這次經濟普查為契機,不斷加強服務業抽樣調查的范圍和力度,盡快完善服務業的統計調查制度和核算方法體系,不斷加強第三產業核算。
㈣繼續加強核算方法制度改革,從制度上完善地區GDP核算
在GDP核算方法制度改革上針對縣市級核算工作的實際,出臺可操作性強的縣市級核算辦法,在完善服務業調查制度的基礎上,不斷繼續完善支出法的核算體系和核算價格指數體系,改革核算分類制度,適當增加一些反映當前領導和社會關注的熱點指標,如非公有經濟、小康建設、新農村建設、環保與資源節約等。
㈤加大培訓力度,提高統計人員的綜合素質
加大對基層核算人員培訓的力度,使核算專業人員及時了解所有專業與部門統計中指標含義與口徑的變化,熟悉核算理論與方法,熟練掌握一些核算技巧。同時統計系統內部各個專業人員要學習核算理論與方法。了解核算體系的變化有利于專業統計與核算的銜接,對提高基層核算數據質量也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㈥改革核算專業處理程序,提高核算工作效率
在現有核算專業數據處理程序基礎上,編制統一的程序,增加一些核算年報過錄表,方便核算年報的計算與修改。這樣不僅減輕核算人員的工作量,而且操作規范,既可保證報表數據質量又可提高核算工作的效率。
以上方法探討大多是針對GDP核算統計方法制度和統計體制上長久以來存在的問題提出的,問題的存在并非一朝一日,所以,要想改變現狀也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尚需上下整體聯動共同解決。湖北省統計局于四月二日下發的《關于加強縣級GDP數據質量管理的通知》(統計文[]31號)即是過渡時期的一劑良藥。
- 上一篇:人才隊伍構建狀況調研報告
- 下一篇:慶祝文化活動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