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技能培訓現狀調查報告
時間:2022-05-10 11:15:00
導語:青年技能培訓現狀調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服務青年培訓和就業,服務農村青年增收成才,是共青團組織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重要舉措。近幾年來,共青團市委緊緊圍繞黨政中心,緊密聯系和青年的實際,立足共青團的政治、組織、活動等優勢,充分整合社會資源,認真扎實地開展了青年培訓就業工程,在服務青年培訓就業方面進行了大膽地探索和實踐,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在推進青年培訓就業工程中,由于共青團組織缺乏資金、缺少資源等問題,部分基層團組織存在“掛靠借名”、“虛報數字”等現象,影響了青年就業培訓工程的有效推進。為此,團市委借助項目化的運作管理方式,按照“明確任務、項目實施,監督落實,考核推進”的工作思路,堅持“工作與建設相結合”的理念,進一步完善相關機制,扎實有效的推進了的青年就業培訓工作。據統計,近三年來,全市各級團組織共舉辦培訓班338期,培訓青年29804人,其中職業技能培訓青年18699人,14473人實現成功就業。
一、基本做法
1、調查研究,理清培訓工作思路。為全面了解農村青年的需求,團市委開展了為期兩個月的專題調研。調查中發現96%的青年農民不愿在家務農,其中有87%的青年想到外地發展。同時,外出務工青年文化程度普遍較低,基本上沒有一技之長,只能從事勞動技能低,勞動強度大,收入低的重體力勞動。另外,外出務工青年基本上沒有就業門路,無法獲取就業信息,只能靠親友介紹的方式外出打工就業。根據以上特點,團市委對青年培訓就業工作進行了專題研究,提出了四個轉變:一是在培訓內容上,從農業實用技術培訓為主向職業技能培訓為主轉變;二是在培訓職能定位上,從配合相關部門開展向主動承擔政府培訓職能轉變;三是在培訓數量上,從不設定目標向明確任務、項目化管理轉變;四是在培訓效果上,從不評價效果向以培訓就業率和團組織作用發揮情況為評價標準轉變。
2、項目管理,科學設置工作目標。目標是項目實施的基礎,科學合理的制定目標任務,是項目可實施的根本。在調研的基礎上團市委對青年就業培訓工作進行了專題研究,決定以項目化的運作管理方式推進青年就業培訓工作,明確2012年就業培訓工作以青年職業技能培訓為重點,并在科學分析青年數、青年需求情況的基礎上提出“2012年力爭完成以共青團為主的青年職業技能培訓達4270人,其中考證率達到80%以上,實現就業率達60%以上”的目標。同時,借助項目管理手段,切實做好各團縣(市、區)委項目任務的分解和落實。一是下發通知,申報項目。年初,由各縣(市、區)上報培訓項目書,明確實施培訓的對象、項目的實施目標,實施的方式、推進計劃、經費來源等內容,使各縣(市、區)在對青年職業技能培訓工作進行規劃的同時,初步樹立項目管理的概念。二是上下互動,確定任務。在各地項目申報的基礎上,結合全市的工作目標,團市委青年職業技能培訓項目辦對各地上報的項目進行詳細的審核、把關,并根據團市委的總體任務和各地上報的任務,進行分析把握,在與各地充分溝通的基礎上,按照“切實可行、可操作”的原則,針對各地的經濟總量和青年數等實際情況分別制訂了項目任務數。三是簽訂責任,落實任務。團市委書記與各縣(市、區)團委書記在年初簽訂《培訓項目責任狀》,明確了各地培訓的具體項目,完成項目的時間,提高了各地完成項目任務的責任意識。
3、強化保障,確保項目正常實施。為全面推進青年培訓就業工程,團市委通過四大措施狠抓工作落實。一是聯合市委組織部、市農辦、市人勞社保局等8家單位,下發了《關于大力開展返鄉務工青年培訓工作的通知》,把青年就業培訓工作納入“百萬農民素質培訓工程”,納入到各級人事勞動部門的就業培訓體系,并把培訓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為全市青年培訓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二是舉辦了“省暨市返鄉務工農村青年創業就業培訓啟動儀式”。團省委、省農辦、省勞動社會保障廳、市四大班子領導出席了啟動儀式,各市團委分管書記、市直有關部門領導、市各級團干部、青年就業創業見習基地代表、返鄉務工青年代表、高校應屆畢業生代表1500多人參加了啟動儀式。三是設立了市青年就業創業培訓基金。由閩鋒化學有限公司出資2000萬元,專門設立市閩鋒青年就業創業培訓基金,每年拿出基金4%的增值部分(80萬元),專門用于青年就業創業培訓相關工作,包括各級團組織舉辦的培訓班以及培訓工作考核獎勵等。四是將培訓就業工作項目列入2012年共青團五件實事之一向社會公布,接受社會監督。通過以上措施,團市委在促進農村青年培訓、就業工作中取得了明顯成效。
4、示范辦班,規范培訓辦班環節。確保項目質量,是項目實施的核心。工作中,團市委著重在提高培訓質量上下功夫,克服人手緊張等困難,連續單獨或為主舉辦全市示范班次的培訓,創新培訓方式,規范共青團組織青年培訓辦班的各個環節。一是管理到位、紀律嚴明。每期培訓班,團市委都專門安排青農線的2名正式干部擔任班主任進行全程跟班,對學員實行封閉式管理,嚴格各項紀律,實行上課簽到制,同時建立健全了《班主任手記》、《跟班管理手冊》等填報制度。二是堅持揮舞團旗,彰顯共青團特色。團市委還在培訓班中建立了臨時團支部,讓全體團員通過民主推選方式產生培訓班臨時團支部。每一期培訓班都要求亮出團旗,體現共青團和青年的特色,臨時團支部組織學員開展了籃球、乒乓球友誼賽及拔河比賽等活動,讓學員在培訓學習期間增強自己的團員意識。三是課程設置理論聯系實際。堅持知識性與趣味性相結合,除了必備知識和專業技能的授課之外,如農家樂培訓安排了外出考察實地觀摩、菜肴實踐制作,特種設備培訓還安排了車間實訓。四是內容豐富、氣氛活躍。各期培訓班除了白天的教學外,晚上還安排茶藝表演、調酒觀摩、文藝活動、演講、討論交流等等活動。廣大學員在認真學習的同時,積極參加各項活動,在學習活動中交流提高。五是學風良好、成效明顯。廣大學員學習積極性高昂,學風良好,自覺遵守請銷假制度,取得了良好的培訓效果。通過實實在在的舉措,確保了良好的培訓效果,同時也為各團縣(市、區)委起到了示范辦班的作用。2012年1至11月,團市委本級成功舉辦農村青年培訓班13期524人,通過考證318人,實現就業357人。其中農家樂培訓班4期163人;酒店員工訂單式培訓班1期38人,并全部獲得全國職業資格(餐飲或客房服務)初級證書并順利就業;323人接受了起重機械司機、壓力容器操作工、鍋爐司爐工、廠(場)內專用機動車輛和電梯操作維護5類特種設備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培訓,其中316名青年參加了考證,280人通過考試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證》。
5、跟蹤了解,全程監督項目進程。項目的推進,在于要有規范的管理程序,但更重要的是及時了解項目的推進情況,及時查找項目推進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調整實施。一是成立培訓就業項目領導小組和項目實施辦公室,具體負責項目的管理、實施、監督、考核工作。二是制定了項目月報制度。每月2號前,要求各縣(市、區)對各地青年職業技能培訓項目的實施情況以書面形式上報團市委項目辦,由項目辦對項目實施情況進行統籌。三是制定了定期通報制度。在各地實施情況上報的基礎上,由市項目辦進行統計和分析,每個季度對各地的項目實施情況和任務完成情況進行通報,形成“你爭我趕、爭優創先”的良好態勢。四是建立了定期督查制度。團市委在年中,結合共青團年中工作督查調研,對項目的實施情況進行專項督查,通過走訪培訓基地、查看培訓臺帳、與青年座談等方式,實地了解各地推進項目的情況,保確培訓工作做實、做好、做出成效。
6、科學評估,表彰獎勵優秀項目。項目的實施成果如何,需要有一套完善的考核評估機制。為此,團市委在實施項目之初,就開展了評估方案的設計和考核辦法的制度。建立項目專項考核制度,將青年培訓就業工作列入年底考核,并設立單項獎進行獎勵。在考核評估辦法上將采取實地走訪、臺賬查詢、就業查證等辦法,確保項目成果的可靠性和考核結果的真實性。在科學評估、考核的基礎上,團市委還將通過共青團目標考核加分、專項資金獎勵等辦法,對項目實施情況進行表彰獎勵,對各縣(市、區)團委和鄉鎮團委實行工作經費補助,以促進各地實施項目的積極性。
7、上下聯動,構筑就業服務體系。堅持“培訓與就業相結合”的原則,依托青年就業網、各鄉鎮青年就業信息牌等載體全面服務青年就業。團市委創立的青年就業網,經過幾年的努力,現已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用人單位提供信息平臺、幫助青年就業。近年來,團市委共統一制作鄉鎮青年就業信息牌27期,就業崗位信息1.83萬多個(涉及230余家用人企業),其中09年1至10月制作了鄉鎮青年就業信息牌9期,就業崗位信息5400多個(涉及80余家用人企業),通過有效的措施讓農村青年在家門口就能看到招工信息,切實幫助青年就業。同時,還開展了納愛斯女工招募推薦、農民工就業服務大型聯動專場招聘會等項目,通過團組織推薦直接幫助青年實現就業。
二、初步成效
通過項目化管理方式的探索和運用,團市委初步掌握了青年培訓的運行規律,有力促進了青年培訓工作。概括來說,成效主要有以下幾點:
1、整合了社會資源,增強了工作動力。團市委致力于構建開放性的工作格局,廣泛吸納各種社會資源,增強培訓機制運行的動力。共青團組織充分發揮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黨和政府部門發揮政策優勢,社會組織發揮聯絡和協調優勢,企業發揮資金優勢,豐富了青年培訓工作的資源,增強了青年培訓工作的動力。
2、延伸了工作手臂,搭建了工作平臺。團市委努力構建以共青團為主體,青年、黨和政府部門、社會組織、企業之間互聯、互通的工作平臺。至目前為止,青年聯合會、青年企業家協會、“創業”競賽委員會、農村青年星火帶頭人協會等網絡體系已成市開展青年培訓工作的有力依托。
3、擴大了培訓效果,提升了工作水平。培訓工作項目化管理的探索和實踐帶來了培訓效果的顯著提升,培訓青年的數量和質量較往年明顯上升。2012年1至11月,全市各級共青團組織共投入培訓資金626.6萬元,舉辦培訓班176個,培訓青年10530人,完成年初任務數的246.6%,有6387名農村青年通過共青團組織的培訓,實現成功就業。
4、激活了基層組織,推動了組織運行機制的建設。培訓工作項目化管理的探索和實踐激活了團的基層組織,促進了組織運行機制的完善。黨政部門、社會組織和企業在參與青年培訓工作機制的運行過程中,了解了共青團,認同了共青團,為建立完善自我運行能力更強、青年參與程度更深、吸引力和凝聚力更大、更加富有效能的共青團組織運行機制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5、凝聚了青年,鞏固了黨執政的青年群眾基礎。就業成才是當代青年的根本需求。抓住這一根本需求,就抓住了服務青年的關鍵。培訓工作項目化管理的探索和實踐,找準了服務青年的切入點,竭誠服務青年、真心走進青年,在服務上凝聚青年,積極幫助和引導青年成長成才,切實增強了團組織對青年的吸引力、凝聚力,鞏固了黨執政的青年群眾基礎。
三、幾點體會
1、項目化的運作管理方式,實現了青年培訓就業工作由“虛”向“實”的轉變,提高了社會對共青團開展青年培訓就業工作的認可度和滿意率。
2、項目化的運作管理方式,提升了共青團干部“破解難題,操作到位”的能力。通過項目的運作,讓廣大共青團干部進一步認清了項目推進的力量,掌握了實施項目的方法,拓寬了解決問題的思路。
3、項目化的運作管理方式,讓廣大青年真正得到了實惠。由“虛報”到“實干”,不僅是共青團干部的作風轉變,更多的是讓廣大青年在參加“實實在在”的培訓中,提高了職業技能,獲得了就業崗位,真正得到了實惠。
- 上一篇:低收入農戶關愛活動調查報告
- 下一篇:校外活動基地建設現狀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