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縣牛產業調查匯報

時間:2022-05-23 08:46:00

導語:全縣牛產業調查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全縣牛產業調查匯報

為了促進全縣產業擴量提質增效,加快建設全省農區優質肉牛繁養基地步伐,根據縣政協常委會工作要點安排,6月中旬,縣政協分管領導帶領縣政協辦公室、經濟委員會、縣農辦、畜牧局主要負責人及部分政協委員,深入到康莊牧業公司、金旸牧業公司、犇牛育肥場,什字鎮姚家溝、星火鄉羅家坡及和號養殖小區、百里鄉石塘科技養牛示范點進行了實地調研、座談,并經七屆十八次縣政協常委會議審議,現將調查情況匯報如下:

一、發展現狀

多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縣上下始終堅持把牛產業作為促進農民增收、助推農村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常抓不懈,打破傳統的思維模式,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擴張基地規模,推行科學飼養,興辦龍頭企業,完善服務體系,牛產業得到長足發展。止2010年底,牛存欄總量達10.71萬頭,年出欄5.7萬頭,實現收入1.4億元。止今年6月底,牛存欄總量達12.31萬頭,出欄商品肉牛3.45萬頭,凍配改良1.78萬頭,實現養牛收入9800萬元。全縣累計建成規模養殖小區(場)34處,其中養牛小區29處,青貯窖26.2萬立方米,玉米秸稈飼料加工點74處,為進一步提高全縣牛產業發展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主要特點是:

1.提高思想認識,明確了牛產業發展定位??h委、縣政府立足我縣悠久的養牛傳統和豐富的飼草資源優勢,科學決策,牢固樹立了“牛果產業富民”的指導思想,先后制定下發了《縣牛產業發展規劃》、《縣“十二五”牛產業發展規劃》。特別是縣十四屆二次黨代會把“建設全省農區優質肉牛繁養基地”列為全縣經濟社會“三二一六”發展戰略之中,縣十四屆十七次全委會暨全縣經濟工作會議上又對牛產業發展進行了部署安排,出臺了一系列扶持牛產業發展的獎勵政策,進一步提升了牛產業在全縣農村經濟發展中的戰略地位,統一了各級黨政組織和干部群眾的思想認識,各鄉鎮、有關部門深入學習,廣泛宣傳,緊密結合實際,加強領導,強化措施,狠抓落實,為促進牛產業快速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2.突出繁育基地擴張,強化了牛產業發展基礎。堅持把肉牛繁育基地建設作為基礎性工作來抓。一方面加快建設集中優勢產業帶。按照不同區域飼養傳統及基礎條件,科學合理布局,在南部山區8鄉鎮利用天然草地優勢,重點發展基礎母牛,繁殖后備牛群,在什字塬區5鄉鎮發展規?;馀S?,初步形成了“南繁北育”的產業布局。另一方面加速肉牛繁育步伐。繼續堅持走以千家萬戶繁育為主體、專業繁育大戶為骨干的路子,落實了一系列基礎母牛及犢牛保護措施,近兩年投放能繁母牛保護資金150多萬元?,F有基礎母牛存欄6.9萬頭,占牛存欄的64%。

3.大力發展規模養殖,轉變了牛產業發展方式。一是大力發展龍頭企業。積極招商引資,建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規模的集科技研發、繁育育肥、飼料加工等為一體的標準化養殖企業。二是加大小區建設力度。把標準化小區養牛作為發展現代牛產業的重要措施,堅持“科學規劃、統一標準、機制創新、管理規范、效益突出”的原則和“合理布局、相對集中、人畜分離、綜合利用”的要求,大力推進標準化養殖小區建設,在注重場址選擇、規劃建設、科學飼養管理等工作的同時,探索出了兩種養殖小區發展模式:一種是項目帶動模式。依托扶貧開發整村推進、鞏固退耕還林成果暖棚牛舍建設、新農村建設等項目建設,建好小區基礎設施,引導農戶入駐小區,實行統一管理、統一服務、分戶經營。另一種是農戶聯建模式。由政府協調,動員養殖大戶聯合投資建設養殖小區,由入駐養殖戶選出負責人負責小區的公共管理和服務,農戶實行自主經營、獨立核算。養殖小區的建成,有效地調動了群眾開展規范化養殖的積極性。截止6月底,全縣共建成養牛小區(場)29處,飼養肉牛4200多頭,實現經濟收入1100萬元,入駐農戶戶均增加收入0.55萬元。

4.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了牛產業發展進程。一是加強黃牛改良工作。堅持把黃牛凍配改良作為科技推廣工作的重點常抓不懈,采取多種形式每年開展兩次黃改凍配技術員業務培訓,累計培訓黃改技術骨干780多人(次)。多方籌措資金,組織鄉村修建黃改凍配點38處,定期運送政府統一采購的液氮細管,督促指導各點開展黃改業務。持續落實黃改凍配“以獎代補”政策,有力地促進了黃改凍配工作,使肉牛良種率達到了78%,良種化程度明顯提高。二是提高秸稈利用。充分利用玉米秸稈資源豐富的優勢,狠抓了玉米秸稈加工轉化利用工作。每年青貯時節縣上統一采購,下發青貯包裝袋、菌素和飼草料加工機械,協調組建服務隊,采用“來料加工、回收兌換、上門服務、成品銷售、引進開發”五種模式,積極推行養殖小區“聯戶青貯、分戶使用”和村集體“統一青貯、分戶使用”機制,派駐技術人員下鄉入戶指導,嚴把“青、碎、實、滿、嚴”五關,確保了青貯質量。2010年全縣玉米秸稈加工轉化率達到73%,不僅保障了牛產業飼草供給,促進了肉牛養殖從粗放飼養向精細化養殖的轉變,提升了養牛科技含量,而且加快了農作物秸桿利用步伐,促進了農業結構調整,推動了農業循環經濟發展。

5.強化疫病防控,確保了牛產業安全生產。堅持以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疫病防控為重點,嚴格落實了動物防疫雙軌承包責任制,牢牢抓住“免疫、檢疫、監測”三個關鍵環節,按照“格式統一、一戶一帳、一頭(只)一號”的要求,狠抓了春、秋兩季動物防疫集中免疫、經常性補針補免、防疫檔案建立和免疫卡片、家畜耳標的佩戴等工作,做到了口蹄疫等重大動物疫病免疫率100%,標識率100%,保障了牛產業生產安全。

6.狠抓項目建設,增強了牛產業發展后勁。把項目建設作為牛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通過積極爭取國家和省上投資、招商引資等渠道,先后實施了世界銀行貸款畜牧綜合發展、冷鏈體系建設、動物防疫體系建設、南德溫肉牛凍配改良、草食畜牧業發展行動、規?;B殖小區建設等一批肉牛產業發展項目。同時,縣財政在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每年預算100萬元牛產業發展資金,用于黃牛改良、村級防疫員報酬等。特別是近三年連續實施了草食畜牧業發展行動項目,總計投資1534萬元,其中財政資金299萬元,為我縣標準化養殖小區建設、良繁體系建設、玉米秸稈加工轉化、基礎母牛補貼等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撐。

二、主要問題

雖然我縣牛產業發展取得了較大成效,但與創建全省農區優質肉牛繁養基地和牛產業富民增收的總體要求來衡量,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是:

1.思想認識不到位,抓落實不夠有力。牛產業雖然在我縣經過了多年的發展,尤其是近年來,將牛產業確定為農村支柱產業之首,但在抓宣傳、強措施、促落實的過程中,沒有持之以恒的將牛產業發展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擺在應有的位置,部分干部群眾思想觀念比較保守,對發展現代畜牧業認識不足,缺乏敢創敢試、大干快上的勇氣和膽識,同時,受青壯年外出務工,勞力不足;肉牛繁養投資大、周期長、見效慢;養殖小區入駐戶積極性不高等因素制約,仍然以千家萬戶分散養殖、分戶經營為主,規模養殖僅占全縣總農戶的10%,牛產業發展步伐緩慢。

2.產業化水平較低,輻射帶動作用不強。一是大部分已建成的規模養殖場(養殖小區)建設標準低、檔次低、技術水平低,設施設備不完善、不配套,與產業化發展的客觀要求差距較大。二是龍頭企業數量少、規模小、產業鏈短、加工帶動力弱,與基地農戶聯系不緊密,沒有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產業化運作機制,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日益凸顯。三是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作用發揮不充分,信息不靈,交易市場功能不足,收購、運銷、加工等環節不暢,牛價基本掌握在牛販子手里,直接影響了畜產品的附加值和綜合效益,養殖戶得利不大。四是畜產品市場波動周期加快,幅度加大,而養殖戶的組織化程度低,難以適應市場變化,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普遍較弱。五是隨著規?;B殖和養殖小區的發展,畜禽糞便和污物排放量不斷增加,養殖場污染問題日趨突出,嚴重影響畜牧業可持續發展。

3.系列化服務滯后,科技養殖水平不高。一是基層技術推廣服務體系薄弱,技術人員少,年齡偏大,知識老化,技術水平低,難以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二是畜牧科技示范推廣普及面小,科普宣傳和技術培訓落實還不到位,農民科技養牛意識不強,肉牛飼養管理水平和效益不高。

4.資金短缺,制約了牛產業快速發展。一是產業發展融資渠道不暢。由政府引導、金融支持、群眾自籌、社會幫扶相結合的融資機制尚未建立,群眾普遍自身積累少,自我發展能力弱。養殖企業薄利經營,存在貸款難、融資難,影響擴展養殖規模。二是縣財政每年列支的牛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遠遠不能滿足蓬勃發展的牛產業需要。三是畜牧建設項目少,缺乏大項目帶動,對肉牛產業發展的支撐力度不夠,資金短缺成為牛產業發展最大的瓶頸。

三、幾點建議:

發展牛產業,創建全省農區優質肉牛繁養基地,全面提升牛產業開發層次和水平,對于增加農民收入,推動縣域經濟增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要推進全縣牛產業又好又快發展,就必須扭轉阻礙牛產業發展的比較效益低等不利因素,制定切實可行的保障措施,從根本上改變當前牛源不足、資金困難、綜合養殖水平不高的局面,建議在今后的牛產業發展中要抓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1.加強組織領導,進一步增強對牛產業發展重要性的認識。從全國情況看,肉牛產業有萎縮的跡象,但肉牛市場需求有增大趨勢,肉牛價格將逐步走高,大力發展牛產業前景樂觀,加之我縣有得天獨厚的發展牛產業的諸多有利條件,為此,全縣上下要堅持大力發展牛產業的信心不動搖,從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牛產業發展在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持之以恒的把發展牛產業擺在重要位置,提上重要議事日程,以建設全省農區優質肉牛繁養基地為契機,切實加強輿論宣傳,強化組織領導,細化措施落實,優化考核指標,完善考核體系,努力營造更加濃厚的牛產業發展氛圍,做到牛果互抓,互促互支,全力推動牛產業快速發展。

2.加強規模養殖,進一步提升產業化養殖水平。要按照經營規模化,飼養科學化,服務社會化的目標定位,堅持以提高養殖效益為中心,引導群眾轉變觀念,改變傳統的養殖方式,努力向千家萬戶多元化經營、規模化養殖發展。同時要堅持以標準化養殖示范小區和規范養殖大戶建設為突破口,以發展大、中型繁育場、育肥場為骨干,以外銷市場為導向,著力扶持培育“一戶一棚一窖一池”養殖大戶,大力發展規模養牛重點村、重點社,繼續扶持建辦規模較大、標準高、管理科學、效益好的肉牛養殖小區和養殖場,大力推進基地規模的擴張,帶動牛產業規?;a,集約化經營。

3.加強肉牛繁育,進一步提高肉牛存欄總量。一是加強肉牛改良工作。要以建設全省農區優質肉牛繁養基地為目標,以擴量提質增效為抓手,進一步加大本地黃牛良種的選留和新品種的引進推廣力度,切實加強肉牛凍精改良站點建設,繼續實行“以獎代補”政策,狠抓肉牛品種改良,提高肉牛的生產性能和肉牛品質。二是制定補貼政策,提高補貼標準。針對目前散養戶養牛比較效益低下,養牛積極性不高的情況,對適齡母??擅款^每年補貼500元,優秀母牛犢每頭每年補貼300元,調動群眾養牛積極性,吸引有條件的農戶主動養牛,養殖農戶、育肥企業加快補欄,增加母牛存欄數,提高自繁自育能力。對閑置的溫棚牛舍,已建成的養殖場、養殖小區要采取大戶承包、無償使用、農戶聯營等多種形式,引導群眾進行集中養殖,徹底消除空殼圈棚。同時要出臺措施,對于基礎母牛進行保護,防止母牛、牛犢被宰殺和外流,在全縣范圍內掀起養牛的熱潮,通過養??偭看蠓鹊脑鲩L,為規?;B牛奠定堅實的基礎。

4.加強龍頭企業建設,進一步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按照上聯市場、下聯農戶的要求,進一步加強龍頭企業建設步伐,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橋梁紐帶作用,促進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一要培育龍頭企業。積極為龍頭企業發展創造條件,協調解決龍頭企業在基礎設施建設及糞便加工轉化、科學育肥等配套設施方面存在的問題,推動龍頭企業不斷增強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能力。二要壯大經濟實體。加大新技術、新產品推廣力度,使產業鏈條向良種繁育、飼草加工、育肥推銷以及肉產品深加工等方面延伸,不斷壯大肉牛產業集群,打出品牌,占領市場,提高附加值。三是完善經營體制。積極引導企業與基地和農民建立契約關系,強化龍頭企業和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形成“公司+基地+農戶”、“市場+飼養場+農戶”等經營模式,形成緊密的利益共同體,增強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同時要積極推行“協會+基地+農戶”、“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加快農村養牛協會和專業合作社建設,使其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

5.加大投入,進一步加快發展步伐。一是加大科技投入。各鄉鎮、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畜牧科技推廣應用工作,注重發揮縣鄉村專業技術人員的作用,大力開展科技培訓、咨詢指導等各項服務工作,切實加強飼草料基地建設和玉米秸稈轉化利用,特別是要加大農戶養殖中玉米秸稈青貯飼料的喂養力度,努力在轉變肉牛飼喂方式上實現新突破,全力實施科技興牧戰略,致力于提高科技養牛水平。二要加大資金投入。繼續加大項目爭取力度,整合農業綜合開發、整村推進、環境治理等項目,積極為發展牛產業提供項目支撐。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為牛產業發展增添新的活力??h鄉財政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將更優惠的政策、更集中的力量向養牛大戶、養殖小區、龍頭企業傾斜,并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為引導,金融機構貸款、農民和企業投資、社會化融資相結合的多元化投融資體系。鼓勵支持多種經濟成分以多種形式參與養牛業,解決牛產業發展中資金缺乏的突出問題,強勢推進全縣牛產業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