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人綜合服務調查報告

時間:2022-05-28 04:25:00

導語:殘疾人綜合服務調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殘疾人綜合服務調查報告

為充分展示和深化“繼續解放思想、推進科學發展”學習教育活動成果,筆者采取“實地調查、座談了解、查詢有關資料”等形式,對全市的殘疾人綜合服務設施,即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建設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通過調研,基本摸清了全市殘疾人綜合服務設施建設的現狀,找出存在的問題,提出下一步工作的對策建議,為更好地發揮綜合服務設施為殘疾人服務的功能作用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基本情況和總體估價

殘疾人綜合服務設施,是指有為殘疾人提供各種服務功能和為殘聯提供辦公條件的設施。我市的殘疾人綜合服務設施建設籌劃于“九五”末、“十五”初,起步于“十五”中期,收獲于“十一五”初。截止目前,市和六個縣市區均采取政府劃撥和殘聯自籌資金購買兩種形式,完成了所轄區域內的殘疾人綜合服務設施建設任務。其中市殘疾人培訓服務中心,由殘聯自籌650萬元資金購買,占地1072平方米,建筑面積3400平方米。為全額撥款科級事業單位,編制10人,實有13人。設有職業技能培訓、康復醫療訓練、勞動就業服務指導、聾兒聽力語言康復訓練、腦癱訓練康復、用品用具供應、盲人按摩、法律援助、文化體育活動等項目功能。區綜合服務中心,由政府劃撥,占地面積4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100平方米。為股級全額事業單位,編制3人,實有5人。設有職業技能培訓、康復、就業指導、文體活動、用品用具供應等項目功能。岱岳區綜合服務中心,由政府劃撥,建筑面積1060平方米。爭取申報編制4人,現配1人。設有假肢裝配、康復訓練、電腦培訓、就業指導、法律援助、用品用具供應等項目功能。新泰市綜合服務中心,由殘聯自籌150萬元資金購買,占地2畝,建筑面積2500平方米。設有聾兒語訓、弱智兒童康復、職業技能培訓和文體活動等項目功能。肥城市綜合服務中心,由殘聯自籌210萬元資金購買,建筑面積1250平方米,設有康復訓練、職業技能培訓、聾兒語訓、用品用具供應、文體活動等項目功能。寧陽縣綜合服務中心,由殘聯自籌100萬元,政府投資100萬元購買,建筑面積860平方米。設有康復訓練、盲人按摩、文體活動和辦公場所等項目功能。東平縣綜合服務中心,由殘聯自籌53萬元資金購買,建筑面積500平方米。設有殘疾人康復、培訓、用品用具供應、就業咨詢、辦證、盲人按摩、文體活動等項目功能。

通過調研,總的感到,我市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建設,在市委、市政府和省殘聯以及各縣市區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下,通過市、縣兩級殘聯堅持不懈、契而不舍的努力和奮斗,有了較大突破,取得了很大成績。一是建設規模適中,位置選的好。全市除東平縣綜合服務中心建設規模與“十一五”規劃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外,市和其它幾個縣市區均符合或超過了上級規定的,市級不低于2000平方米、縣級不低于800平方米的建設要求。從中心選址情況看,全市除區從目前看中心位置稍偏遠點外,市和其它幾個縣市區基本都處在城區繁華地段,其中新泰市、寧陽縣獨門獨院,完全符合方便、實用的原則和要求。二是改造裝修人性化,項目功能設置合理。各單位實施改造裝修,充分考慮到殘疾人的特性,注重了無障礙設施建設,項目功能設置比較符合當地殘疾人的需求。三是重視加強管理,業務開展初見成效。建設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的目的,就是為殘疾人搭建服務平臺,圍繞這一目標,市和六個縣市區殘聯,在結合當地實際,制定完善中心管理制度,明確專人負責的同時,著力抓了各項業務工作的開展。截止目前,市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先后舉辦了3期電腦維修、服裝裁剪與制作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班,累計培訓殘疾人99名;接受聾兒訓練18人次,目前在訓聾兒12名;為腦癱、智力、肢體殘疾人進行醫療康復、推拿、按摩、功能訓練250人次;為殘疾人和老年人供應各種用品用具150余件;為殘疾人提供各種法律援助120件次。六個縣市區累計舉辦電腦、裁剪、盲人按摩、養殖、種植培訓班70期,培訓殘疾人245名,為殘疾人提供各種用品用具1100余件,受大廣大殘疾人的好評。

二、存在問題及原因

縱觀全市綜合服務中心建設的歷程,盡管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與上級要求、先進單位和廣大殘疾人的期盼比,仍有很大差距,存在著一些問題和薄弱環節。一是中心建設發展不夠平衡。東平縣綜合服務中心僅有500平方米,離上級明確的縣級要達到800平方米的底線要求還有一定距離。寧陽縣雖然以自籌和政府投入的方式,建成了集殘聯辦公、開展殘疾人各項業務為一體的綜合服務中心,但截止目前,仍有2個縣直部門占著三分之一的房間辦公,使原本就不大的設施顯得十分擁擠,項目功能設置也受到一定的影響。二是業務開展不夠全面。按要求,各級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應建設成為滿足轄區內殘疾人康復服務指導和聾兒聽力語言訓練、就業服務、職業培訓、輔助器具供應、盲人按摩、法律援助、文體活動開展等“七位一體”的服務平臺,但從調查情況看,這一目標,除市和新泰市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相對符合要求外,其余縣市區均存在著功能設施不全,業務開展單一,中心的綜合作用發揮不明顯的問題。極個別單位還存在著只掛門牌,不開展業務的現象。三是無障礙設施建設不夠規范。全市除市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安裝電梯外,其余單位均沒有安裝,少數單位甚至連坡道、盲道也沒有設置,個別單位還將康復訓練場所設置在最高樓層,給殘疾人參與活動和實施康復訓練帶來極大不便。

存在上述問題,原因是多方面的。從客觀上講,政府經費投入不足;中心人員編制不落實,是影響和制約全市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發展的重要瓶頸。從主觀上講:一是各級殘聯爭取領導、運用現有政策開展工作力度不夠。存有小成即滿、等靠要的思想,缺乏主動出擊、迎難而上、干事創業、爭先進位的銳氣和魄力。二是對中心的定位和運作方式、經營模式探討研究不夠。沒有從根本上走開依托現有醫院和社會康復機構,發揮中心現有資源優勢,開展殘疾人各項業務和以中心養中心的路子。三是認真履行職責,設身處地為殘疾人著想,全心全意為殘疾人服務的意識有待進一步樹立和加強。

三、主要對策及建議

(一)進一步提高認識,強化領導,切實把綜合服務設施建設、管理、使用工作當作一件大事來抓。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建設,是開展殘疾人各項業務、發展殘疾人事業的重要載體和基本依托。做好這項工作,是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堅持以殘疾人為本的重要體現,也是提高為殘疾人服務能力,增強殘疾人事業發展后勁的重要舉措。各級殘聯要充分認識建設好、管理好、使用好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的重大意義,進一步增強做好這項工作的緊迫感和自覺性,真正把這項工作擺上重要日程,作為“一把手”工程,堅持常年抓、抓常年,做到不解決問題不撒手,抓不出成效不放手。

(二)進一步明確定位,融入大局,用足用活政策。殘疾人綜合服務設施是為殘疾人提供康復訓練、就業培訓與文體活動等服務的綜合性服務設施,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是在殘聯領導下的非營利性、公益性的服務機構。各級殘聯要按照這一定位,從堅持以殘疾人為本,努力滿足殘疾人各種需求出發,積極爭取當地黨委、政府和各有關部門的支持,把殘疾人工作融入到政府工作大局,與社會經濟建設捆綁推進,抓住各種有利時機,盡最大努力說服政府和有關部門,切實解決好經費投入、人員編制等事關中心長遠建設的重點難點問題,逐步配套完善各種設施,不斷開創中心建設的新局面。

(三)進一步強化管理,充分發揮好綜合服務中心的作用。要嚴格按照標準條件選準用好中心管理人員和工作人員,切實把素質好、懂業務、會經營、善管理、有愛心的同志選拔充實到中心工作。對目前已在中心任職的工作人員,要本著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采取多種形式進行培訓,加強職業道德教育,使他們盡快適應崗位要求,肩負起管理、使用中心的任務。與此同時,要進一步研究制度切合實際的管理制度,用制度來規范中心的管理和秩序,推進各項業務工作的開展與落實。

(四)進一步更新觀念,創新機制,不斷拓寬為殘疾人服務的領域。一是按照“社會事業社會辦”的思路,通過協調和挖掘社會潛力,為事業發展提供支持。要順應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鼓勵獨資、合資開辦殘疾人服務項目,實行有償或低償服務。二是要運用社會化的運作方式,創新機制。要逐步建立殘疾人服務機構與公共服務機構信息互連平臺,加強同勞動力市場、職業培訓、康復醫療、衛生、扶貧、救助、文化團體等機構的聯系,促進殘疾人康復、就業、以及物質和文化生活的改善與提高。三是要融入市場,充分發揮技術資源作用。要充分利用服務中心的康復、技能培訓、就業網絡等技術資源,抓好業務指導和技術人員的培訓,。在獲得社會效益的同時,創造條件獲得最佳的經濟效益,以彌補經費的不足及改善服務條件。做到社會效益與自身發展實力的有機統一,將服務設施真正建設成為為殘疾人提供優質服務的殘疾人之家和技術資源中心。同時要發揮市、縣兩級殘疾人服務機構的系統作用,上下聯動,凝聚力量,為殘疾人提供更貼近、更全面、更及時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