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執法問題大調研報告
時間:2022-10-08 04:18:36
導語:國土執法問題大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通過單位的執法工作實踐,發現執法工作的確有其無比的難度、鎖碎性和責任性。結合國土資源法律法規的可操作性和具體工作實踐,對當前國土資源執法工作存在問題和困難進行分析,對加強執法監察工作進行初淺探討。
一、當前執法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困難
(一)執法手段普遍偏軟。一是執法監察人員嚴重不足,縣轄21各鄉鎮(場),鄉鎮相距較遠,最遠的鄉鎮更是上百公里,而縣土地執法監察大隊只有5個編制,各鄉鎮(場)未設基層國土所,土地動態巡查全由現有的5人來做,土地動態巡查無法在全縣所有的鄉鎮(場)實現全覆蓋,導致許多土地違法案件很難及時發現。二是執法經費欠缺,目前縣土地動態巡查、土地執法經費全部在國土局有限的辦公經費中支出,難以保證國土執法工作順利開展。三是鄉鎮(場)屬地管理職責落實不到位,未嚴格落實屬地管理職能,未能按要求做好本行政區域內的土地巡查,未及時發現土地違法行為,甚至個別鄉鎮(場)還存在包庇轄區內違規亂建、未批先建行為,四是在土地違法行為查處過程中,少數當事人無理糾纏,拒不停工,若強行制止,可能引發和激化矛盾,執法人員也可能受到人身威脅和侵害。特別是對基本農田內的農民建房,按照法律規定只能依法拆除,但在強行拆除的過程中,勢必誘發新的矛盾和社會不穩定因素。五是依法處理必須經過調查取證、處罰聽證、復議訴訟、申請執行等多個環節,一個環節遇阻,就會造成案件查辦久拖不決。另外,國土資源部門在對違法占地等違法行為做出罰款、沒收、拆除等行政處罰決定后,當事人拒不執行,必須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或申請有強拆權的相關部門執行,但對于此類申請,法院、相關部門一般不予受理或是申請后不了了之,導致案件查清后,無法移交,找不到接交人。所以,土地執法處于十分尷尬的境地,久而久之,執法人員對土地違法案件查處缺乏動力和信心。
(二)現行土地法操作困難。一是法律規定與實際不符或過于原則化?!锻恋毓芾矸ā返?3條和第76條規定,對在非法轉讓或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設施,符合規劃的予以沒收,可以并處罰款。沒收是主罰,罰款是附加罰。在實際操作中,沒收的處罰很難執行到位,因為沒收后地上建筑物和其他設施難以處理,特別是在集體土地的上建筑物和其他設施,更是難于沒收;有很多土地法律條款規定“責令限期改正”,但在具體執法工作中,“責令限期改正”很難于準確把握。二是法律規定存在空白。《土地管理法》第82條規定:“不依照本法規定辦理土地變更登記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其限期辦理?!钡菍ω熈钕奁谵k理而不來辦理的并未規定相應的法律責任,國土資源部門無法對當事人進行制約。使嚴格執行起來非常困難、壓力很大。
二、加強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工作的幾點思考
(一)堅持嚴格執法。嚴格執法是對國土資源執法的最基本要求,執法檢查工作必須嚴格按照法律規定進行,堅持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執法必嚴。一是要加強日常執法監督,對通過執法巡查、受理舉報、媒體反映、遙感監測、隨機抽查、協管員報告等途徑掌握違法線索,要及時組織核實,要進一步明確重點巡查和監控區域并加強巡查,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探索購買第三方服務的方式,協助支撐巡查等工作。特別是要充分發揮全天候和全覆蓋遙感監測的監管作用,完善衛片檢查與土地變更調查協同推進、與土地例行督察相結合的工作機制。二是對存在違法違規行為的要采取責令停止或限期改正等措施,及時予以制止,對制止無效的,要及時采取將違法事實書面報告同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抄告相關部門和所在鄉鎮(場)人民政府、向社會通報等措施進行制止。力爭將違法問題“發現在初始、解決在萌芽”;三是對符合立案條件的,要及時予以立案查處。作出及時申請強制執行;應該追究行政責任和涉嫌犯罪的,堅決向紀檢監察、任免和司法機關移送。
(二)增強執法監察隊伍建設,夯實執法基礎。在針對轄區范圍廣,現有土地執法人員無法全覆蓋開展工作問題,建設在現有人員編制的基礎上,進一步選優配強土地執法監察大隊,擴大編制人數,將原來的三個基層國土所增加至每個鄉鎮(場)設立一個基層國土所,以確保土地動態巡查工作的全方位落實到位。
(三)按“屬地管理”原則,嚴格落實各鄉鎮(場)的守土有責和守土盡職盡責,將土地動態巡查的主體責任落實到各鄉鎮(場)黨委政府,對各鄉鎮(場)黨委政府不認真組織開展土地動態巡查工作或瞞報、漏報、虛報巡查發現的問題,鄉鎮(場)要進行嚴厲的問責追責。
(四)嚴厲查處到位,提高法律威懾力。案件查清楚后,還需處理處罰得以實現,才能達到法律震懾效果,特別是部分需要強制執行的案件,對需要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的,建議人民法院要依法建立受理并強制執行機制,盡可能避免案件無法移送而導致查處無法到位的情況發生。
- 上一篇:國土局掃黑除惡工作方案
- 下一篇:探析智能手機的無線通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