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民營經濟發展及對策建議
時間:2022-01-23 10:32:00
導語:北海民營經濟發展及對策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改革開放逐步深入,北海民營經濟發展迅速,從資本積累,經過小規模辦實業逐漸過渡到規模經營階段,民營經濟開始進入一個新的轉型期,其發展模式和發展途徑也出現新的變化。通過對北海民營經濟發展狀況及目前存在問題的分析,預測北海民營經濟的發展前景,提出相關的發展政策建議。 關鍵詞:北海民營經濟發展狀況問題建議
近年來北海的民營經濟迅猛發展,產生了一支民營經濟產業大軍,涌現出一批杰出的民營企業英才。據統計,僅2002年上半年就有近9萬人投身民營經濟中,到2002年底,我市非公有制經濟注冊資本達20多億元,個體工商戶29222戶,私營企業1677戶,向國家交納稅金1.53億元,實現社會商品零售額18.93億元,經濟生產總值平均增率25%以上,大大高于其他經濟的增長率。可以說近年北海經濟的快速發展與民營企業的發展是密切相連的。目前北海民營經濟所涉足的行業主要有商貿、制造、建筑、種養、捕撈、交通、餐飲、娛樂、文化、旅游、高新科技等,其中以銀河科技、北生藥業、北海國發等幾個上市公司為“龍頭”企業,去年僅北生藥業就上繳利稅8千萬元。江**同志在“七一”講話和十六大報告中進一步闡述民營經濟的政治和經濟地位及重要作用,在這種形勢下,討論北海民營經濟發展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一、北海民營經濟發展的歷史回顧
民營經濟的前身是個體私營經濟。清光緒末年,北海私營商業不下1000戶,其中大中商號40多家,從業人員8000多人。至1949年底,全市私營工業企業17家,個體手工業695戶,行業范圍有電力、紡織、釀酒、玻璃、印刷、陶器、船舶修造和木器、農具、竹器編織、鞋帽、車縫、五金、網具、漁具、建筑材料等,從業3913人,商業有150多間資金不多的商戶和1000多戶小商小販。
從建國以來的“一五”計劃時期到70年代末,北海個體私營經濟逐漸消停。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至80年代初,個體工商業有所發展,1981年有個體工業戶156戶,產值16.63萬元。
1984年,北海被列為全國沿海開放港口城市后,市政府貫徹中央“關于國營、集體、個人一齊上”的方針,對個體工商業政策是“放寬發展”,內地民營企業家到北海經營旅(館)業、飲食業、建筑行業開始增多。到1990年末,個體工業1882家,工業完成產值5063萬元,占10.01%;市區個體商業零售額8803萬元,占社會商品零售總額26.46%;個體飲食業零售額1177萬元,占社會飲食業零售額的69.81%。1992年末,全市個體有證商業戶5115戶,從業人員5917人,分別比1979年增長41.63倍和19.55倍。
“八五”計劃時期,工業所有制結構發生根本的變化。1995年銷售收入100萬元以上的合作經營、私營、個體工業企業52戶,產品銷售收入17297.7萬元,占全市工業產品銷售收入的7.11%。
1950-1990年北海市工業個體私營企業數圖
97、98年以來,隨著經濟發展階段的轉變,北海民營經濟進入了一個新的轉型期,呈現出新的特點。
1997-2001年全市500萬元以下民營工業經濟主要經濟指標
指標
類型
年份(年)
企業單位數(戶)
工業總產值(當年值)(千元)
上交稅金(千元)
年末全部從業人員(人)
1997
股份合作企業
私營企業
590
85119
1202
7802
個體經營
8023
506418
7164
54891
1998
股份合作企業
6
17351
1770
857
私營企業
773
942258
8271
16961
個體經營
7971
2976005
62313
52021
1999
股份合作企業
6
14501
669
467
私營企業
784
851296
10346
16764
個體經營
8613
3424662
59441
45660
2000
股份合作企業
7
25380
1025
687
私營企業
686
863893
28978
15502
個體經營
8411
3501221
75043
44386
2001
股份合作企業
2
4195
514
574
私營企業
725
1085205
31271
17353
個體經營
8614
3469638
82044
47167
1997-2001年全市新登記注冊的民營企業情況
指標
類型
年份
戶數(戶)
從業人員(個)
注冊資金
(萬元)
1997
私營企業
296
1450
22800
個體經營
4760
9520
3796
1998
私營企業
250
2589
16400
個體經營
3696
5957
2155
1999
私營企業
205
2479
15423
個體經營
5843
11895
5611
2000
私營企業
292
3200
20850
個體經營
6958
13546
9324
2001
私營企業
300
3140
20461
個體經營
5122
8984
5703
㈠產業結構不斷優化。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引導下,民營企業注重了產業結構調整,經營領域不斷拓寬,逐步向高新技術產業領域邁進,基本上形成以農業、餐飲服務、房地產開發、煙花炮竹、科技與信息開發、交通運輸等幾大行業為主的發展格局。據2001年統計,從事一、二、三產業的民營企業分別占全市企業總數的8%、20%、70%。
㈡規?;洜I趨勢明顯。目前全市民營企業中,上市公司3家。注冊資本100-500萬元的有231戶,500-1000萬元的有86戶,1000萬元以上的有33戶。民營企業制度創新步伐加快,私營企業中有限責任公司占80%以上,還有不少企業改制成股份有限公司。銀河、新未來、噴施寶、北生藥業、東園家酒、強盛等知名企業成為全市民營經濟的排頭兵。
㈢民營科技企業發展勢頭迅猛。1996年至2001年底,全市在科技部門登記的民營科技企業有68家,從業人員4750人,其中科技人員1800人,資產總額十億多元。2001年技工貿總收入達4億元,稅利1.3億元。在全市14家經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中,從民營科技企業發展起來的有9家,如銀河科技、國發海洋生物、南方邁迪森、噴施寶、北生藥業、集琦方舟、啟利科技、強力化肥等。
㈣吸納就業作用顯著。民營經濟在拓寬就業渠道,吸納下崗、失業人員就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001年民營經濟解決了25000人的就業,其中安置下崗職工9080人。2003年春季人才交流大會上,在140多個招工單位中,民營企業超過70%以上,提供崗位1300多個。鐵山港區赤江陶器廠和北暮鹽場承包給個體老板后,就接收3個下崗職工1800多人。
㈤總體規模不斷擴大。近幾年來原有的國企及集體經濟由于經營不善等原因逐漸退出或經過改制轉為股份制企業或個體私營企業,使得民營經濟經營規模逐年擴大。
二、北海民營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和困難
㈠法制環境還不健全,合法權益得不到有效保護。由于目前國家沒有較完備的保護民營投資權益的法律、法規,只有依靠地方性規章予以保障,缺乏統一而明確的法律界定,對民營企業經營過程中的各種經濟糾紛處理和裁定具有很大的主觀性和隨意性,在稅收、土地批租、工商管理、人員進出境、進出口經營權等方面面臨不公平待遇,民營企業利益受損現象屢見不鮮。如德海倉儲業有限公司1998年12月因土地調整,應該得到退款229656元,但由盤整辦推到財政局,財政局推到土地局,土地局又下文建議財政局一次性退款,最后推到政府,讓企業非常為難。此外,管理執法部門服務質量不高,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現象時有發生。據調查,涉及民營企業收費的職能部門30多個,收費項目達50種,許多是不合理的,大大超出企業的承受能力。少數管理執法部門收費時到位,服務時錯位,有的則對民營企業吃、拿、卡、要,直接或間接影響民營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同時民營企業審批程序仍很繁瑣,項目考察、立項、審批、籌建、運營到產品投放市場,關卡達20多個。不少業主反映,某些單位服務差、罰款多、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亂辦事,無準確標準,隨意著性大。
㈡發展資金短缺,缺乏金融支持。據調查,不少民營企業產品有銷路,市場前景好,也有把“蛋糕”做大的愿望,但苦于周轉資金不足和貸款不及時而喪失發展商機,陷入停滯不前的境地。盡管近年來有關部門提出加大對中小企業信貸支持的要求,但由于所有制歧視現象嚴重以及民營企業自身的缺陷,對民營企業在貸款過程中的條件相當苛刻,與國有企業相比較,在貸款資質方面具有明顯的劣勢。目前主要依賴民間借貸資金、社會集資等有限形式。
㈢發展后勁不足,穩定性降低。北海民營經濟主要分布于勞動密集型產業,這些產業進入壁壘低,制造技術及工藝簡單,在初期有利于民營經濟的進入和資本的積累。但隨著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以及行業競爭加劇,北海民營經濟發展出現較大波動和過度競爭現象,新生和倒閉數量都很多,常常出現“東邊的開業,西邊的關門”,導致民營企業生命周期較短,缺乏發展后勁,出現滑坡跡象。2002年1-11月私營企業從業人數為847人,比上年同期減少236人;私營企業2002年應交稅金為1353.24元,較上年同期有較大幅度下滑。
㈣“家族式”管理嚴重。由于特定的發展環境,北海民營經濟表現出很強的家庭控制特色,包括大名鼎鼎的強盛集團,有近70%左右的企業采取家族式管理。在民營經濟的發展初期,家族式企業能夠充分利用既有的人力資源,理順利益關系,降低內部溝通成本,減少監督、費用,有利于有效地完成原始積累的過程。隨著家族企業規模不斷擴大,家族管理機制的問題逐漸凸現出來。(1)裙帶之風盛行,績效評價不公平,在人力資源利用方面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壓抑了家族外員工的創新意識和工作積極性,不利于管理和技術人才的引進。(2)家族式民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決策隨意化,對企業發展缺乏符合市場和自身條件的長遠規劃。(3)在一些家族式民營企業中,由于公司治理結構薄弱,導致財務狀況復雜,帳目混亂,企業信用狀況堪憂。
㈤短期行為嚴重,缺乏整體發展思路。一些民營企業缺乏放眼未來,進行長期投資、開創新型產業的長遠考慮,一旦市場出現賺錢快的行業,即一哄而上。有些民營企業不是通過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來獲得經濟效益,而是采取各種不正當手段,違法經營,生產、經營假冒偽劣產品;或偷稅、漏稅、逃稅,侵害國家和消費者利益。
㈥缺乏創新開發能力,產業升級困難較大。目前北海民營企業的一些佼佼者已發展到較高水平,如銀河、強盛、噴施寶等,但大多數仍處于小規模粗放發展階段,很多企業廠房簡陋、設備落后、機械化程度低、工藝簡單、管理粗糙、產品質量差、污染嚴重、資源浪費、市場競爭意識滯后等等?!按笊a小銷售”、“坐店經營”這些陳舊觀念仍在北海個體私營經濟中占據主要地位,加上受籌資能力、經營者素質、技術開發能力等限制,產業升級進展緩慢。
㈦民營企業主的素質急需提高。據調查,在我市民營經濟從業人員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到60%左右,有95%以上的個體私營企業沒有受過系統學習培訓,缺乏現代管理知識,理財能力較差,缺乏市場競爭力,絕大部分產品檔次和技術含量較低。由于缺乏先進知識,許多民營企業主不懂得進行市場調查和分析,難以適應市場經濟的瞬息萬變。同時,民營企業技術人才十分匱乏。私企很難得到技術精良的工人,因為私企相應的激勵措施十分有限。
㈠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改善民營經濟生存環境,加快北海民營經濟的發展。首先,要加大宣傳力度,從思想上消除民營經濟發展的觀念性障礙,強調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強調非公有制經濟人士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為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的輿論氛圍。同時,要為民營企業健康發展的公平競爭的環境。其次,根據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強化政府社會服務和管理方面的職能,充分發揮政府的宏觀指導作用。市政府應該根據北海經濟發展的現狀,從宏觀上及時向民營經濟提供行業和地區分布方面的指導信息,防止其盲目發展而導致的分散、低水平重復和過度競爭等問題。同時要注意培養行業的龍頭企業,提高民營企業的規模和實力,為中小企業升級創造條件。再次,實行公平稅賦制度和財會制度。取消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之間的不平等稅收制度,實行同一產業部門內各類企業稅賦平等的制度;改變稅外亂收費的狀況,通過制度機制規范政府部門的收費行為,削減一些政府部門故意“設卡尋租”、一些官員以權謀私的可能性;同一產業部門內的各類企業應實行統一的財務制度和會計標準,避免因財會標準不同給各類企業經營運作和市場競爭帶來的種種差異。此外,要加大監督和整治力度,從根本上消除阻礙民營經濟發展的體制性和政策性障礙。規范職能部門行為,明確一個對民營經濟實行統一管理的權威部門,堅決杜絕只收費不服務和相互扯皮現象的發生;嚴厲整治“四權”,即對民營經濟有審批權、收費權、檢查權、執法權的單位和執法人員,采取專門監督、社會監督并定期組織開展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有關部門負責人、工商聯、私營業主代表參加的單獨或聯合執法檢查監督活動,強化對執罰執收部門的法律和民主監督,禁止對民營企業各類稅外收費項目,提高職能部門依法行政水平。
㈡引入現代企業制度,提高和規范民營企業管理水平?,F在國內很多民營企業都在嘗試著要改掉“家族制”,如方太廚具、華潤集團等就是成功的例子。在國家尚未明確對私有財產有效保護的環境下應該將兩者結合起來,即暫保留家族制,又淡化和提高家族制。(1)要明晰產權,按照公司法來組建企業,家族式企業主要負責人之間要有明確的權利和義務及發生糾紛時承擔相應的職責。(2)在家族式企業中適當引入職業經理人。通過職業經理人可以規范企業運作,避免企業在經營決策中的盲目和隨意性。(3)應建立規范的制度來克服家族式企業的弊端。這種制度可以包括三個方面:治理制度、組織構架和企業文化。治理制度一方面可以保證所有權不會旁落,另外又可以激勵經理人為企業工作。組織構架從企業流程出發,到績效考核為止,能夠有效地評估企業人員的貢獻。而企業文化是“看不見的手”,從深層次上體現了一個企業的企業倫理。
企業文化雖然并不直接解決企業賺不賺錢的問題,但它卻可以解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問題。企業的發展5年靠的是機遇,10年靠的是領導,15年靠的是結構,20-30年靠的就是文化。企業文化的本質內涵是“以人為本”,對于民營企業而言,技術可以仿制、管理模式可以引進,形象包裝和品牌建設可以交給專業公司打理,唯有企業文化,只能產生于企業內部,需要踏踏實實地積累和創建。目前北海的民營企業要通過一系列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把人的潛力發揮至極,使追求企業發展與個人發展相一致。企業文化靠制度來體現和烘托,靠氛圍來影響,靠細節來體現,這是建立在制度之上的一種高層次的管理。
㈢通過品牌建設促進產業升級,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品牌是企業重要的無形資產,是企業通向市場的門票、市場競爭制勝的重要法寶。在調查中有位民企老總如是說:“產品是在工廠所生產的東西,而品牌則是消費者所購買的東西。一件產品可以被競爭對手模仿,但品牌則是獨一無二的。產品很快會過時落伍,而成功的品牌持久不衰的?!眹娛毾盗挟a品成為國家五大項目推廣使用產品,在全國累計推廣使用40億畝次,產生經濟效益超1000億元大關,走的就是品牌經營道路。但北海仍有相當民營企業只求近利不顧遠狀,只求數量不求質量,只求銷售實績不講企業信譽。如北海的珍珠,由于產品質量低,缺乏市場競爭能力。北海民營企業家應當建立自己的品牌:(1)牢固樹立質量第一的思想,從思想意識上重視打造好品牌,真正做到不但要創名牌,而且要保名牌,不合格的產品不能進入市場,以優質取勝,企業才有出路,有發展。(2)尊重和大膽使用科技人才,依靠先進的科學技術來打造好企業的品牌。企業要打造好自己的品牌,必須引進和使用好高科技人才。北海銀河股份公司的產品近年來能在全國的銷售市場占有一席之地,關鍵在于他們有一大批博士、碩士和高中級工程師等科技人才開展技術攻關,不斷開發適應市場的新產品。(3)把品牌產品做細做精做好。北海許多民營企業生產的是小商品,產品小不要緊,產品再“小”,氣魄須大,所謂“小商品、大市場”,成功的關鍵在于定位要準、目標要遠。順德偉雄集團主要生產“松本電工”、“顧地塑膠”和“正野電器”等品牌的小配件,在全國頗有名氣。在該公司即使是一個線槽扣接的生產,高層領導也要出國考察商品質量產品。民營企業需要的正是這種做細做精做得最好的精神。
㈣提高綜合素質,促進民營企業家創業創新。全面提高民營企業家隊伍的建設與經濟發展的整體素質,是加快北海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保證。(1)引導民營企業經營者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文化素質,樹立創業創新思想,克服“小打小鬧”、“小富即安”、“小成即滿”的守舊意識,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努力使自己成為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要有計劃地組織他們學習市場經濟知識,提高其預測市場趨勢,規避市場風險的能力;學習世貿組織有關規則,盡快與國際慣例接軌;學習法律法規知識,做到合法經營,依法納稅。(2)積極創造條件,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做好培訓民營企業經營者的工作。充分發揮市工商聯、商會、市個體私營企業協會以及其它行業協會組織的作用,組織各種面向民營企業家的培訓、交流等活動,可以通過到發達地區如溫州、蘇南、珠江三角洲等學習先進經驗,進一步拓寬視野,轉變觀念,增加求高、求強、求大的膽識和氣魄,引導他們步入現代企業家的門檻。(3)在民營企業留住人才方面,除了支持企業提高人才待遇外,可考慮通過適當的政府行為,對有突出貢獻者給予重獎,提高其社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