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改進街道社區黨建工作

時間:2022-11-30 04:46:00

導語:加強改進街道社區黨建工作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共中央辦公廳近日轉發《中共中央組織部關于進一步加強改進街道社區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

這個《意見》共分為七個部分:一、充分認識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街道、社區黨的建設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二、正確把握街道、社區黨的建設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目標要求;三、進一步明確街道、社區黨組織的主要職責;四、堅持把服務群眾作為街道、社區黨組織的重要任務;五、不斷擴大黨在城市工作的覆蓋面;六、建立和完善街道、社區黨的建設工作協調機制;七、切實加強對街道、社區黨的建設工作的領導。

街道社區黨建“五個好”目標?!兑庖姟分赋?,街道、社區黨的建設要努力實現“五個好”的目標要求:(1)領導班子好。領導班子及其成員能夠認真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密切聯系群眾,政治堅定,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勤政廉政,團結協作。(2)黨員干部隊伍好。街道干部、社區工作者能夠發揮骨干帶頭作用,共產黨員能夠發揮先鋒模范作用。(3)工作機制好。街道、社區黨組織工作制度健全、運行規范,社區黨建工作協調機制完善。(4)工作業績好。社區各項事業協調發展,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成效明顯,社區治安良好。(5)群眾反映好。社區群眾和駐區單位對街道、社區黨組織的工作滿意,街道、社區黨組織得到社區群眾的擁護。

街道黨(工)委主要職責。《意見》明確,街道黨(工)委的主要職責是:(1)宣傳和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宣傳和執行黨中央、上級黨組織和本組織的決議,組織帶領干部和群眾,努力完成本單位所擔負的任務。(2)討論決定本街道城市管理、經濟發展和社區建設中的重大問題。協調有關部門,動員各方力量,整合各類資源,服務社區群眾,共同推進社區建設。(3)領導街道行政組織,支持和保證其依法充分行使職權;領導街道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眾組織,支持和保證其依照各自的章程開展工作;領導或指導在社區、駐區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團體和社會中介組織中開展黨的工作。(4)領導本街道的思想政治工作、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協調利益關系,維護社會穩定。(5)加強街道黨組織自身建設,領導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的社區組織體系建設。(6)按照干部管理權限,負責干部的教育、選拔、管理和監督工作。協助上級有關職能部門做好其派出機構及其負責人的管理和監督工作。

社區黨組織主要職責?!兑庖姟访鞔_,社區黨支部(總支、黨委)的主要職責是:(1)宣傳和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宣傳和執行黨中央、上級黨組織和本組織的決議,團結、組織干部和群眾,努力完成社區各項任務。(2)討論決定本社區建設、管理中的重要問題。(3)領導社區居民自治組織,支持和保證其依法充分行使職權,完善公開辦事制度,推進社區居民自治;領導社區群眾組織,支持和保證其依照各自的章程開展工作。(4)聯系群眾、服務群眾,宣傳群眾、教育群眾,反映群眾的意見和要求,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5)組織黨員和群眾參加社區建設。(6)加強社區黨組織自身建設,做好黨員的教育管理和發展黨員工作。

加強黨務干部隊伍建設。《意見》強調,選好配強街道黨(工)委領導班子,尤其是要注意選好街道黨(工)委書記。采取從機關和企事業單位中選派,從大中專畢業生、下崗失業人員、復員轉業軍人中選拔等措施,把熱愛社區工作、熱心服務群眾的優秀黨員充實到社區黨組織領導班子中。社區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與社區居委會中的黨員成員可以交叉任職,提倡社區黨支部(總支、黨委)書記和社區居委會主任經過民主選舉由一人擔任。采取公開招聘、民主選舉等辦法,面向社會選賢任能,優化街道干部和社區工作者隊伍結構。

擴大黨的工作覆蓋面?!兑庖姟窂娬{,要及時調整、健全社區黨組織。凡有3名以上正式黨員的社區,都要單獨建立社區黨組織。要重視及時在城市新區、開發區和新建居民區建立社區黨組織的工作。在調整社區設置時,要同步調整、健全社區黨組織。

街道、社區黨組織要指導、協調和支持駐區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建立黨組織。對暫不具備單獨建立黨組織條件的,可采取“支部建在樓上”等方式聯合建立黨組織,通過采取設立黨員聯絡服務站、選派黨建工作指導員,以及幫助建立工會和共青團組織等辦法,把黨的工作開展起來。

建立健全社區服務體系。《意見》提出,從社區群眾和駐區單位的實際需要出發,充分發揮街道辦事處和社區居委會的作用,搞好社區服務中心和社區服務站(點)的建設與管理。加強以共產黨員、共青團員為骨干的社區志愿者隊伍建設。針對不同社區、不同社會群體的特點,按照無償服務和有償服務相結合,以無償、低償服務為主的原則,不斷提高社區服務的質量和水平。

開展社區服務活動。街道、社區黨組織要著眼于社區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特別是群眾最關心、最急需解決、通過努力又能夠解決的問題,開展面向社區群眾的便民利民服務,尤其是要會同有關部門,開展面向下崗失業人員的再就業服務,面向困難群眾的社會救助和福利服務,面向流動人員的維權服務等,為社區群眾排憂解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