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流黨建引領和諧社區建設
時間:2022-11-30 05:40:00
導語:以一流黨建引領和諧社區建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上海浦東新區濰坊街道已經走過20年的歷程。這20年,是浦東開發開放從醞釀到啟動再到基本建成的歷史見證;這20年,是從鄉村到城鄉結合部再到城市化的歷史見證。更重要的是,這20年證明了加強黨的基層建設是一切工作的核心,是社區走向和諧的關鍵所在。
基層黨組織要不斷凝聚群眾
1、凝聚群眾。牢記黨的宗旨,把群眾的利益作為工作的起點,把群眾的呼聲當成工作的信號,把群眾的愿望視為工作的目標,為社區群眾辦好事,為基層辦實事,為駐區單位辦高興的事,不斷凝聚群眾,這是街道辦事處在新的形勢下開拓創新的重要原則。20年來,街道開展的實事工程一輪接一輪,建設項目一個接一個,衛生中心、竹園休閑苑、陽光驛站、社區事務受理中心、社區文化服務中心等相繼改建或新建,街道小區和街面技防工程、社區“四大節”每季度活動制度、再就業工程、多網協同多隊聯動長效常態管理機制等全面建立。
2、凝聚黨員。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濰坊社區商務樓宇比較多,總共有49幢。為克服“開關”支部現象,黨工委創新黨建模式,將支部建在樓上,建立“鐵打”的營盤。根據新的發展態勢,社區(街道)黨工委從有利于黨組織活動和黨員服務教育管理的角度出發,進一步拓展將總支建在片上,即把社區“兩新組織”黨建統一歸口社會綜合黨委管理,在濰坊的東中西三個片上建立三個黨總支,在陽光驛站建立一個流動黨組織,搭建良好的“兩新組織”黨建組織體系(簡稱“131”模式);同時,公開招聘黨群工作者,在35幢商務樓中設立黨員服務點,健全“兩新組織”黨建工作機制(簡稱“135”機制)。
3、凝聚社會。積極塑造共同的家園意識,營造共駐共建的和諧氛圍,推動社區共治、居民自治和社會力量協治,引領群眾,凝聚社會,是協調各種社會力量的重要方式。街道構建社區共治結構,建立社區委員會,發揮社區內機關代表、市(區)黨代表、市(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市民巡訪團、僑聯、工青婦等社會團體參政議政的作用,讓社區各類代表者,都對社區工作有議事權、協商權、評議權和監督權。街道還完善了“四會一章一約”制度,深化居民區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實踐,規范提高居民區自治管理水平;建立民間組織服務中心,幫助規范民間組織運作。
進一步凸顯黨員的先進性
1、“一個黨員一桿標”。把人民群眾的利益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是黨的各級基層干部和黨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為30年黨齡的老黨員頒發榮譽證書,為80歲的老黨員過生日,成立黨員小紅旗護衛隊……竹園居民區黨總支以各種形式關心黨員、服務群眾、凝聚社會。而竹園居民區黨總支黨員也總是以自己的實際行動,體現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贏得了群眾的信任。
2、“一個黨員一面旗”。共產黨員的先進性不是一句空話。在2003年抗擊“非典”斗爭第一線,樓組中涌現出一大批優秀共產黨員。濰坊十村(1)小區79歲的黨員樓組長胡文娟,主動“請戰”,要求當一名宣傳志愿者。黨員志愿者金龍珠冒著感染病毒的危險為醫學觀察人員買菜、送飯、購置生活用品,讓他們在“非典”非常時期感受到特殊的溫暖。
3、“一個黨員一盞燈”。20年來,社區內始終活躍著一支數千人的黨員志愿者示范群體。他們堅守著“一個黨員一盞燈,黨就在你身邊”的信念,奉獻在社區、參與在樓組、服務在鄰里、表現在各方。在街道每年開展的“百、千、萬”幫困送溫暖活動中,都是社區黨員帶頭,群眾踴躍參加。
把和諧作為社會建設的重要目標
1、積極推進物質文明建設,努力追求人與現代生活方式的和諧。
20年來,濰坊社區經濟從無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實現了持續、健康、快速的發展目標。在社區建設快速推進的同時,社區居民熱切追求人與生活方式的和諧。街道開展了“保護我們的家園從身邊做起《十要十不要》十百千萬活動”,自覺遵守文明規范;學習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倡導公民道德;開展“濰坊伴我成長”征文活動等。
2、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追求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20年來,濰坊借助浦東開發建設的強大推動力,全力推進社區環境綜合改造,使社區面貌煥然一新。比如,配合整治河道黑臭,使張家浜河變成水清岸綠的景觀河道;協助實施楊家渡棚戶區動拆遷,建造世茂濱江花園超高層住宅;小區活動室的覆蓋面達到96%以上,活動室平均面積達到102平方米等。
3、積極推進素質文明建設,努力追求人與自身的和諧。20年來,街道以提高社區居民綜合素質和社區文明程度為目標,以建設文明社區、文明小區、文明單位、文明大廈、文明示范路段為抓手,不斷豐富社區居民的精神世界,著力塑造“永葆本色、永不滿足、永創一流”的濰坊精神,使濰坊人的心靈更加美,家庭更溫馨,社區更文明,人際關系更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