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時間:2022-01-10 04:04:00
導語:加快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改革行政審批制度,建立透明的、以法律手段和經濟手段為主線的行政管理體制,是增強綜合競爭力的重要舉措。
一、以法規清理為契機,減少審批事項,加強行政審批的法制建設
首先是所有的行政審批都必須有法可依。現行的審批制度是計劃經濟體制的產物,屬于審批經濟,而市場經濟是以法治為基礎的經濟,要從根本上解決審批經濟問題,必須依法行政,避免審批事項設置的隨意性。目前,尚無相關的法律對設置行政審批的范圍、權限、程序進行界定,因而出現鄉鎮政府也能發文件設置行政審批項目的現象。這個問題不解決,難免會產生現在取消幾百項,將來又增加幾百項的問題。為此對加強行政審批的法制建設,創設良好的行政審批的法制環境,應引起有關方面的重視。
其次是有關法律法規要配套。現行的審批制度重事前審批,大多是屬路障型的。隨著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行政審批部門將不設路障設路標,實行告知承諾制,聯合會審制,并逐步轉向加強服務和事后監督。這就需要以建章立制為重點,把行政審批納入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
二、加快行業協會、中介機構的改革和發展,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中介機構在政府與企業之間的橋梁與紐帶作用
按照市場取向原則,一些應由市場機制自行調節,可由中介機構行業協會提供服務和自我管理的事項,政府要退出審批,交由市場機制來運作。由于目前社會中介機構、行業協會的組織還不健全,行為還很不規范,以致有的審批轉移到了中介機構和行業協會,而這些組織并未與政府真正脫鉤,造成“二政府”現象,收費反而更多,管理卻不到位。為此建議加快行業協會、中介機構的改革和發展,既積極又穩妥地推進行政審批事項的調整轉移和銜接,針對行業協會的發展政策、管理體制、內部組織、引導方式等作一些有針對性的規定,增強各類中介機構及行業組織的自律性,逐步形成規范有序的服務市場。
三、建立行政審批責任追究制度,加強行政監察力度
要按照“誰審批、誰負責”和權力與責任相統一的要求,制定出管理細則和標準,明確審批人員的責任和義務,并實施相關的責任追究;同時,要結合政務公開,加強對審批制度改革落實情況的執法監察,保證政令暢通,加大對過錯行為的責任追究力度。要逐步探索和建立對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社會評估機制,讓自然人、法人、公民來評價行政審批制度的改革。
四、進一步精簡政府機構,理順部門職能,鞏固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成果
在現行的行政審批背后往往是權和錢,涉及到政府各部門的利益?,F在的問題是審批部門多,審批環節多,且屬于遞進式審批,一個部門就好比一座“廟”,每一個“廟”都是一道檻,嚴重損害了政府部門的形象。機構改革就是要轉變政府職能,改進工作作風,精簡機構和人員,把政府工作的重心放到加強規劃調控、監督管理、協調服務等方面來。建議將政府機構改革與審批制度改革緊密結合起來,通過政府機構改革來不斷鞏固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成果,樹立政府廉潔高效的良好形象。同時,建議有關部門研究制定使審批與收費相分離的有關制度,逐步把行政收費納入預算管理,這也是規范權力運作,防止權力尋租,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的有效措施。在條件成熟時,還可實行“行政審批不得收費,收費部門不得進行行政審批”的制度。
五、配套推進其他相關改革,整體提升政府管理水平
要逐步建立企業和個人誠信體系,完善信用評價制度,規范市場秩序;深化財政體制改革,建立與政府職能轉變相適應的地方公共財政體制;加快公用網絡平臺建設,推動政務工作的網絡化、信息化。
精品范文
10加快水利設施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