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經濟案件多發的幾點啟示
時間:2022-01-10 05:20:00
導語:當前經濟案件多發的幾點啟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前在企業改制和資產重組、產權置換過程中極易產生腐敗問題,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一些企業經營者濫用手中權力,侵吞國家和集體資產,則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緊迫任務。最近,我們對市財貿系統近幾年查辦的40起經濟案件進行了分析,得出以下幾點啟示。
一、必須加強對經營部門監管,解決企業“燈下黑”問題
通過查辦案,我們發現監督不力是導致權力失控,國企腐敗案件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其中經營部門的管理人員是當前經濟案件高發群體。近三年來,我市財貿系統共查處各類違法違紀案件54起,其中企業經濟案件40起,涉及經營部門主要人員就有27人,占違法違紀經營人員的67%。如某廠經營處集體貪污受賄,私分公款,處長、副處長都受到刑事和黨政紀處理。某批發分公司經理、副經理和會計挪用公款違規為個人、配偶、子女和親友開辦與自己所經營業務相同的公司,受到刑事處罰;一分公司幾名主管把大量國有資產轉入個人名下,損公肥私,中飽私囊。某集團公司批發部主任把幾十萬元應收帳款收回私自留用,吃喝玩樂,包“二奶”,揮霍一空,受到法律的嚴懲。縱觀上述案件中經營管理人員違法違紀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這些經營部門主管都是企業經營者身邊的“紅人”、“能人”,掌管著一方經濟、業務大權,在經營上有一套,是骨干,一些企業領導怕對他們管嚴了會影響經營活動,繼而影響到全年利潤指標的完成,因此雖然也知道一些部門的作法不妥,內部管理混亂,但多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認為小過無大礙,不愿管。二是企業的主要領導與這些企業經營部門業務骨干接觸多,關系密切,加之這些經營人員人際關系廣,“手頭”也靈活,有的還與企業領導稱兄道弟,有少數領導怕對他們管嚴了,影響關系,連累自己,不敢管。三是一些企業領導工作路數不清,單位沒有規章,制度不全,心思沒有放在工作上,想到哪打到哪,下面在想什么、干什么,有多少錢、多少物,一筆糊涂帳,不會管。從而使企業領導者自覺不自覺地縱容放松了對企業經營部門的監督管理,一些人的違法違紀雖然就在眼皮底下,但就是沒有人去監督,對他們的不良行為充耳不聞,一葉障目,監督管理軟弱,形成了嚴重的“燈下黑”現象。
為此,我們認為企業經營部門和新辦經濟實體,是當前經濟監管的重點。首先,必須加強對企業經營者用人制度的監督制約,做到公開、公平、公正,適時輪崗換崗,堅持任人唯賢,嚴禁任人唯親,要真正啟用思想素質好、工作作風扎實、清正廉潔秉公辦事的同志,把他們放在重要崗位上。其次,必須嚴格對企業經營人員的監督管理。這些重要崗位上的人員長期處在各種利益的交織點上,手中又直接掌管著人財物大權,如果失去了監督教育,其思想極易產生蛻變,長此下去,就會變得驕橫拔扈,目中無人,對他們的監督管理更加困難。所以,對經營部門人員既要大膽使用,更要加強法紀教育,經常監督,嚴格管理,對其經營管理中的問題要經常敲打過問,不要等問題成堆后,才去查處。因此,各級企業主要領導必須嚴格認真地加強對企業經營部門和新建經營實體經營活動全過程的監控管理。
二、必須加強企業財務管理,解決“窩案”多發問題
分析這兩年我們查處的40起經濟案件,其中有13人僅分布在三個單位。如:某集團公司經營部3人從經理到會計全部受到處理;某廠經營處從干部到職工6人受到黨政紀處理,或刑事處罰;某批發公司今年以來就有4名經營部門主要干部被判重刑。這些單位群體違法違紀案件的一個共同特點是,財務管理都比較混亂,帳務不清,財物不明,收無憑、付無據;有的燒帳毀帳逃避處罰;有的私分截留公款;有的把大量國有資產據為已有。加之這些業務部門的主官自身帶頭違法違紀,沆瀣一氣,狼狽為奸,有章不循,結果使問題越集越多,最后成為“窩案”。
我們感到一些單位財務管理混亂,問題長年得不到解決,最終形成“窩案”,直接破壞了企業正常的經營秩序,既給企業造成損失,也給他們的家庭帶來嚴重的后果。因此,首先必須建立和完善內部財務管理制度,認真分析經濟活動中哪些環節上容易滋生腐敗問題,查找制度上的不足與漏洞,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項內部財務管理制度,著眼于從源頭上預防腐敗。其次必須樹立起監管就是服務的理念,因為監管可以促效益,監管可以保證經營成果的安全性和企業的可持續性發展。企業領導要大膽支持和指導監管部門的工作,為他們開展工作提供方便,自覺理順企業財務關系,健全監管機制。
三、必須規范權力運作程序,解決“一支筆”失控問題
通過辦案我們發現,職務犯罪是影響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大額度資金監管上,有的單位領導“一支筆”說了算,不按財務管理要求辦事,給企業造成很大損失。如:某公司一名總經理私自把公司幾百萬元借給外地的一家私營公司,結果被對方侵吞,血本無歸,使本來已很困難的企業,雪上加霜。一商場總經理私自為個體擔保巨額貸款,造成巨額資金流失,使企業經營運轉困難。某大商店一名主管財務副總擅自用單位的巨額資金違規放貸,搞體外循環,結果雞飛蛋打,單位蒙受了損失,個人也被判了刑。究其原因,主要是企業領導個人說了算,盲目決策,“一支筆”違規操作造成的。首先是企業主要領導濫用權力,對企業的重大決策事項,不能按照有關規定程序辦事,應該集體研究討論決定的事,卻個人說了算,搞“家長制”,“一支筆”可以隨意決定企業的巨額資金支出。其次是有的職能部門領導看主要領導眼色行事,不按規章制度辦事,把關不嚴,知情不報,結果使得一些領導在工作決策上獨斷專行,違法違紀得逞。如:有的企業經營者把幾百萬資金借給別人,黨委書記都不知道。財務科長雖然知道,但事后不報告。結果東窗事發,給國家和集體造成巨大損失,老總和財務人員都受到處理。
我們認為企業巨額資金失控,主要是因為對筆”的監管失控?!耙恢ЧP”的權力過于集中,一旦其違法違紀,就可能給企業造成巨額損失,有的甚至是毀滅性的。面對當前“一支筆”難監督,監管部門又受制于被監管者的現狀,各級必須研究對策,從制度上對“一支筆”的權力給予制約。首先,必須嚴格辦事程序。因為不按程序辦事再好的規定制度都只能是一紙空文,落不到實處。所以,對企業的重大經營決策必須堅持集體研究決定,對企業運作程序的合法性進行監管,只要企業運作程序合法了,很多問題就可以避免,就可以做到事前防范。監管工作的重點要放在對企業權力運作的軌跡上,改變過去監督靠舉報的方式,主動參與到權力運作過程中去,加大對不按程序辦事追究的力度,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遏制違法違紀行為的發生。其次,對“一支筆”要適度分權?!耙恢ЧP”的產生,對克服過去責權不分的現狀曾起過積極作用。但隨著企業改革改制的深化,“一支筆”存在著明顯的局限性。一個人的權力過于集中,往往重大決策缺乏監督,容易拍腦袋辦事,一旦拍錯了腦袋整個企業的發展就功虧一簣,后果不堪設想,有時造成的損失事關一個企業的生死存亡,個人雖然受到處罰,但好端端的一個企業已不復存在,成百上千人的職工面臨失業的危險。因此,必須對“一支筆”的權力進行適度分權,來保障權力行使的合法性、科學性。如:對企業大額資金的投向可以試行總經理、董事長、財務總監聯簽制;重大投資決策必須集體研究,總經理、董事長共同簽署生效制;重大人事變更必須經黨委集體研究,總經理、董事長共同把關制。從而,使權力運作有必要的監督制度來規范,有必要的工作程序作保證,從而確保企業重大決策事項能得到及時有效的監督制約,防止重大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