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準農村黨建與經濟工作的結合點

時間:2022-02-22 04:45:00

導語:找準農村黨建與經濟工作的結合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找準農村黨建與經濟工作的結合點

文山州第一家農民行業協會黨支部在西疇縣興街鎮興街村委會“刺繡協會”正式掛牌成立。隨后,文山縣開化鎮塘子寨村委會姑娘寨村民小組“三七種植協會”黨支部、硯山縣稼依鎮“生豬協會”黨支部相繼掛牌成立。這是文山州在實施“云嶺先鋒”工程過程中,積極探索農村基層黨建工作新路子的重要舉措。

支部建在農民行業協會上,是我們黨在革命戰爭年代“支部建在連隊上”這一基層黨組織建設原則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與時俱進,是擴大黨的工作在廣大農村覆蓋面的有效載體。近幾年來,隨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不斷深入和產業支柱的逐步壯大,全州已先后成立了三七、八角、草莓、辣椒、蔬菜、民族服飾等800余個農村行業協會,有會員近2萬人。這些協會把壯鄉苗嶺農民千家萬戶的小生產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有力地促進了全州財政增長、農村經濟和農民致富增收。為進一步發揮基層黨組織幫助農村黨員帶頭致富,黨員帶領群眾擺脫貧困、共同致富的先鋒模范作用和農民行業協會在全州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服務、協調作用,中共文山州委在年初制定的實施“云嶺先鋒”工程《實施方案》中明確要求:要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和“自我經營、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求發展”的原則,在有條件的地方,把黨支部建在農村經濟合作組織、行業協會和鄉村經濟實體上,積極探索解決農村黨的基層組織“有人管事、有錢辦事”的根本途徑和有效辦法,把黨的組織領導、政策引導、發動群眾等方面的優勢,同農民行業協會在技術、信息、市場、資金上的優勢有機地結合起來,走“支部加協會,農民得實惠”的路子,使支部與協會、協會與農戶相互結合,良性互動。

文山縣塘子寨村委會姑娘寨村民小組是該縣三七種苗的主要培植基地。全村168戶群眾共種植三七744畝,三七產業已成為村里群眾發展經濟的主導產業。為進一步提升三七產品附加值,形成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科學化管理、規?;洜I和社會化服務格局,村里96名三七種植及三七經營者共同組建了“三七種植協會”,并在協會上建立黨支部。黨支部班子和協會班子一方面積極與州、縣“三七”協會和州內外以三七為主要原料的制藥企業聯系,逐步理順三七銷售渠道,為廣大七農的生產、銷售提供良好服務。另一方面,認真組織村民學習《云南省農村工作守則》及相關法律法規,對協會會員進行三七種植技術培訓80余人(次)。興街鎮興街村委會“刺繡協會”首批吸納農民會員94人,去年,興街鎮的刺繡產品遠銷昆明、貴州、四川、及兩廣等地,并出口新加坡、美國,年產值近3000萬元。協會建立黨支部后,支部書記、“刺繡協會”副理事長、刺繡產品營銷大戶胡德凱和班子成員正按《黨章》及相關規定,建章立制,并決定把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教育作為工作重點,在黨員發展上下功夫。稼依鎮“生豬協會”會長陳文輝當選為協會黨支部書記后,他和支部一班人在繼續抓好種豬改良、提高仔豬品種質量的同時,還在開展技術培訓和維護市場秩序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