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開展干部下基層工作 全面夯實農村基層政權基礎

時間:2022-02-22 04:52:00

導語:大力開展干部下基層工作 全面夯實農村基層政權基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力開展干部下基層工作 全面夯實農村基層政權基礎

在貫徹落實市委二屆二次全會精神,推進“云嶺先鋒”工程進程中,峨山縣針對“三農”工作實際,選派201名干部到鄉鎮、村任職,形成了縣級干部下鄉鎮、科級干部和后備干部到村、小學教師進村“兩委”班子,縣、鄉、村三級聯動的下派干部工作格局,進一步夯實農村基層政權基礎,推動了“三農”問題的解決,初步實現了經濟發展、基層鞏固和干部成長的三贏目標。

一、主要做法和措施

1、結合實際,分類下派是關鍵。

在選派干部時,認真分析研究各鄉鎮、村的實際情況,注意把準脈搏、對癥下藥,采取缺什么補什么的辦法,針對不同的鄉鎮和村選派不同類型的干部。

一是選派縣處級干部到鄉鎮任職。把4名縣委常委和1名縣政府黨組成員、縣長助理選派到雙江、小街、甸中、化念、塔甸5個經濟大鎮擔任黨委書記,讓他們以縣級領導和鄉鎮領導雙重身份,既直接參與縣委決策,為全縣發展出主意、想辦法,又直接坐陣農村,充實一線,扮演了決策者和執行者雙重角色,減少了縣委政府決策和思路在農村貫徹落實及信息反饋的中間環節。

二是選派實職副科級干部和機關干部到村任職和工作。采取個人自愿、單位推薦、組織調配相結合的辦法,從縣級機關、事業單位和鄉鎮選派了42名實職副科級干部和96名優秀年輕干部到村任職和工作。對缺乏農業科技的村,從農業科技部門選派農業科技類干部;對有一定集體經濟的村,從經濟部門選派經濟管理類干部;對有企業廠礦的村,從企業管理部門選派企業管理類干部;對村級黨組織作用發揮不明顯,軟弱渙散的村,從機關選派黨務工作類干部。

三是選派小學教師進入村“兩委”班子。針對部分山區村委會與村完小合署辦公,聯系較為緊密的特點,選派了59名優秀小學教師兼任村黨總支副書記、委員或主任助理。選派的59名教師幾乎都在學校擔任著一定的職務,具備一定的組織、協調、管理能力。通過把文化程度較高的教師充實到村“兩委”班子,改善了班子的年齡、知識結構,提高了村級組織貫徹執行上級方針政策精神的能力。

2、嚴格要求,加強管理是保證。

縣委下發了《關于選派干部加強村級黨組織建設的實施意見》,制定了下派干部的管理辦法和保障措施,為下派干部解決了后顧之憂,創造了成長條件。

一是明確職責??h委對下派干部工作負總責,縣委組織部負責下派干部的管理、監督、考核等工作,下派干部原單位負責做好協調、配合、支持工作,鄉鎮黨委明確了分管領導和具體工作人員,并要求下派干部要為所駐村找好一條路子、建好一個機制、帶好一個班子、夯實一個基礎。由于職責明確,整個下派工作做到了上下協調,左右配合,齊抓共管。

二是提供保障。下派干部由縣委組織部、鄉鎮黨委、下派干部原單位共同管理,堅持原職位、原職級、原干部編制和工資待遇不變,并根據實際情況,給予一定數額的工作經費和每月50-150元的生活補貼。干部下村工作期間,不再承擔原單位工作,原單位不得以任何理由調回。

三是搞好培訓??h委集中組織對下派干部進行崗前培訓,內容主要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農村黨建理論以及“三農”工作的有關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農村實用科技等。干部下村后,縣委和各鄉鎮黨委根據工作需要,采取理論輔導、外出學習等方式不定期地進行培訓。今年6月份,縣委分三期對包括下派干部在內的392名村干部進行了培訓,提高了下派干部的綜合素質。

四是跟蹤考核。要求下派干部把在農村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問題以及取得的成效,以民情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作為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據,并每半年將自己的下村工作情況和學習、思想情況等寫出書面匯報材料,上報縣委組織部和各鄉鎮黨委。每半年由鄉鎮黨委對下派干部進行考核,年終由縣委組織部對下派干部進行考核鑒定??h委組織部專門建立下派干部檔案庫,對下派干部工作實行統一管理。下派干部駐村工作期滿后,工作表現優秀的,優先提拔使用。

五是嚴格紀律。要求下派干部要嚴格遵守各項工作紀律和考勤制度,因特殊情況需要請假的,三天以內由鄉鎮黨委批準,三天以上需報經縣委組織部審批。

二、取得的初步成效

下派干部到農村后,都能及時轉變角色,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切實幫助廣大農村解決缺領頭人、缺信息、缺項目、缺技術、缺資金等問題,夯實了農村基層政權,推動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

一是建章立制,加強了基層組織建設。下派干部以建立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長效機制為突破口,通過建章立制,規范了村“兩委”的工作,以制度來治村,以制度來管人,積極督促村、組干部深入群眾查找問題、解決問題,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推動了全村的經濟社會發展。

二是理清思路,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下派干部到村后,積極開展調查研究,進一步理清了發展思路。如河外村以前因受烤煙“雙控”影響,群眾對栽煙有顧慮。下派干部到村后,通過政策宣傳培訓和結對幫助輔導,使群眾逐步打消了顧慮,并以黨總支為核心,聯合共青團、民兵等組織,成立了一個有幾十人的烤煙樣板工作隊,栽起了“樣板田”,同時深入田間地頭幫助群眾。在他們的帶動下,今年河外村共種植烤煙1364畝,比上年增845畝,創歷史最高記錄,預計今年僅烤煙一項人均可增收300多元。群眾發自內心地稱贊:“脫貧致富,靠的是黨支部”。

三是破解難題,維護了農村社會穩定。下派干部一到村里,就以解決農村存在的“三多四難”問題為突破口,哪里有困難、有問題就出現在哪里。如在解決農民看病難問題上,充分利用村衛生所,定期為老黨員和困難群眾義診,免費送藥,共為700多名黨員、群眾進行了義診。同時,注重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積極開展普法教育,千方百計為所駐村解決好經濟承包、計劃生育、土地管理等方面的問題,化解矛盾、處理糾紛、理順關系,維護了農村社會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