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性建設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永恒課題
時間:2022-00-00 12:00:00
導語:先進性建設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永恒課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同志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85周年暨總結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先進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屬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黨的先進性是歷史的具體的,既是一以貫之的,又是與時俱進的。這就決定了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自身建設的根本任務和永恒課題?!边@是對黨的先進性及先進性建設的深刻認識。它深刻地指明了先進性對于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極端重要性,保持和發展先進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長期而艱巨的歷史任務。
一、先進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立身之本
所謂先進,就是處于最進步的狀態。先進,是社會歷史發展的不竭動力。先進,又是相比較而存在、相競爭而發展的,是一個動態的、歷史的發展過程。凡是與歷史發展方向相一致,走在時代前列的,推動社會進步的,就是先進。所謂黨的先進性,就是以先進階級的先進分子為組織基礎,以推動社會歷史發展進步的科學理論為指導思想,以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維護和發展國家與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奮斗目標。
政黨是時展的產物。先進的政黨,不僅是因時代的需要、為解決時代提出的課題而產生的,更是為了肩負和實現推動社會進步的歷史使命。判斷一個政黨是否先進,最根本的是看其綱領、路線和政策是否與所處的時展相一致,是否能夠真正引領時代的潮流,是否能夠在推動歷史前進中發揮實際作用,是否能夠代表大多數人民群眾的利益并得到人民的認可。世界上一些大黨、老黨由執政走向衰敗的原因雖不完全相同,但是從根本上講,是這些執政的黨逐漸失去了先進性,黨的綱領、路線不能體現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落后于時展的要求,因而被歷史所淘汰;有的嚴重官僚腐敗,嚴重脫離群眾而失去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有的思想僵化,墨守成規,黨的自身結構、功能、機制和活動方式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而被人民拋棄;或者是這幾個方面的原因兼而有之。與這些政黨相反,中國共產黨不僅始終堅持了符合歷史要求和人民愿望的黨的性質、宗旨、綱領、作風,而且能自覺糾正自身的失誤,勇敢地開拓創新,與時俱進,經過幾代人的努力,使黨保持了蓬勃的生機和活力,并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成功地走出了一條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使社會生產力不斷發展,國家實力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得到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這也正是我們黨先進性的體現。
歷史表明,先進性與政黨的命運息息相關。黨的先進性是政黨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關系黨的生死存亡。一個政黨,有沒有存在的基礎以及這種基礎是否扎實牢固,從根本上講,取決于其先進性的程度。不管哪個國家的政黨,不管處在什么時期,失去了先進性,就失去了執政的資格,失去了人民的支持和擁護,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礎。只有那些追隨時代進步潮流,不斷推動生產力的發展,努力滿足人民群眾不斷變化并日益增長的利益要求,具有先進性和廣泛代表性的黨,才能為人民群眾信賴和擁戴,成為人民群眾的領導核心,才能不斷發展、壯大,成為執政黨并鞏固長期執政的地位。
先進性對于任何一個階級的政黨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對于馬克思主義政黨則尤其重要。馬克思主義政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而工人階級又是歷史上迄今為止代表最先進生產力的階級,這就要求工人階級及其政黨必須時刻保持并不斷增強先進性,永遠走在時代的前列,帶領廣大人民群眾開拓創新、奮勇前進。歷史的經驗教訓反復告訴我們:馬克思主義政黨只有時刻保持先進性,充分發揮先進性,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才能取得并鞏固執政地位。因此,對于馬克思主義政黨來說,保持黨的先進性既是最基礎、最基本的要求,也是關系黨安身立命最根本、最關鍵的問題。
二、先進性建設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長期任務
黨的先進性,從根本上關系著黨的性質和命運。馬克思主義政黨從它誕生的那一天起,就具有其他政黨無可比擬的先進性。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先進性集中體現在五個方面:一是在思想理論上,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二是在階級基礎上,堅持由工人階級的先進分子所組成;三是在組織原則上,堅持以民主集中制為根本組織制度;四是在奮斗目標上,堅持以實現共產主義為最高理想;五是在根本宗旨上,堅持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出發點和歸宿。上述先進性原則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體現,是與人類的進步追求相符合,與時代潮流相一致的。這是馬克思主義政黨保持先進性的根本優勢。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先進性作為其性質的根本規定,不是自然而然就能實現的,更不是一成不變、一勞永逸的,它是一個要靠全黨的高度自覺不斷努力實踐才有可能保持和不斷接近的目標,是需要經過理論追求、路線保證、實踐檢驗的。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政黨過去先進,不等于現在先進;現在先進,不等于永遠先進。黨的先進性是在實踐中生成,在奮斗中贏得的。馬克思主義政黨贏得先進性不易,在復雜的國內外環境中和在長期執政的條件下保持黨的先進性更難。正確把握時代脈搏,引領時展潮流,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努力遵循客觀規律中使黨的方針政策不斷與時俱進,始終走在時代前列,永葆先進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永恒的追求。那些遭到失敗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其失敗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一個根本原因就是,沒有把保持黨的先進性作為加強黨的建設、事關黨的生死存亡的根本問題來抓,沒有把適應時展作為保持黨的先進性的基本要求來把握,沒有在推動歷史發展、為廣大人民群眾謀取利益中保持黨的先進性。因此,馬克思主義政黨要保持先進性,不但要堅持黨的思想理論、階級基礎、組織原則、奮斗目標和根本宗旨等黨的先進性的基本原則,而且要隨著實踐的發展而不斷發展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賦予黨的先進性以新的內涵,始終站在時代的前列,根據時展的客觀需要,制定黨的綱領、路線、方針和政策,促進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全面發展進步。
黨的先進性和世界上任何事物一樣,是一個動態的、歷史的發展過程。它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具體內容和要求,有著豐富的時代內涵。我們對黨的先進性的認識也應當與時俱進、不斷深化。這是因為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是關系我們黨能否鞏固執政地位、完成歷史和時代賦予我們黨的歷史使命的根本問題。一個政黨是否具有先進性,主要看它在推動社會發展中的實際作為,看它是否能贏得廣大人民的擁護。一個贏得人民擁護的黨,沒有政權可以獲得政權;而一個失去人民信任的黨,即使是執政黨也會被人民群眾所拋棄。
中國共產黨85年的歷史,是在奮斗中保持先進性、在探索中發展先進性、在實踐中檢驗先進性的歷史。85年的歷程表明,黨之所以能夠成為領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的核心力量,之所以能夠承擔起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歷史重托,之所以能夠在劇烈變動的國際國內環境中始終立于不敗之地,根本原因是我們黨始終高度重視并不斷保持和發展自己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先進性,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的著力點
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根本在于必須準確把握時代脈搏,保證黨始終與時展同步伐;必須把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保證黨始終與人民群眾共命運;必須使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不斷與時俱進,保證黨的全部工作始終符合實際和社會發展規律;必須圍繞黨的中心任務來進行,保證黨始終引領中國社會發展進步;必須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保證黨始終具有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
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必須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黨章為依據,以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為核心,以加強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為關鍵,以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為基礎,以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為重點,以建立健全保持黨的先進性長效機制為保證,努力把我們黨建設成為始終做到“三個代表”、永葆先進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
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必須把黨的先進性建設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保持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的實踐緊密結合起來。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切實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這是對黨執政規律的科學總結,是黨的先進性建設的現實要求。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必須自覺地同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的發展趨勢,同我國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和發展,同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宏偉目標和各項任務聯系起來,增強以發展為己任、以興國為目標、以富民為取向的歷史使命感和政治責任感。在推進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中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用發展的成果檢驗黨的先進性建設的成效。要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戰略任務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實踐中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使黨的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相互促進、協調發展,以促進社會和諧的成效體現黨的先進性。要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進一步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實現黨的執政使命。要正確認識和把握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把黨的執政實踐建立在更加自覺地運用客觀規律的基礎上。要堅持為人民執政、靠人民執政,支持和保證人民當家做主。以發展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充分調動和發揮全黨和全國人民的積極性、創造性。要深入貫徹和落實依法治國方略,不斷推進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的法制化、規范化,從制度上、法律上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實施。要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充分反映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必須根據時代的發展和人民的意愿,以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為核心,把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要求貫穿于黨的全部工作中。要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始終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在植根群眾中發展先進性,在引領群眾中實踐先進性,在造福群眾中體現先進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