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安全法審議報告

時間:2022-04-04 09:29:00

導語:交通安全法審議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交通安全法審議報告

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廳:

市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七次會議專題審議了“市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辦法》貫徹實施情況的報告”,并提出審議意見,一年來,市政府各有關部門嚴格按照市人大常委會審議意見要求,針對貫徹執行《*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辦法》存在的突出問題進行重點整改,取得初步成效?,F將有關審議意見落實情況報告如下。

一、深化法規宣傳教育,不斷增強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識、守法意識和文明素養

《*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辦法》的宣傳工作是市政府一直長抓不懈的重點工作。20*年以來,通過組織開展“和諧交通,平安奧運”20*年*市交通安全十大全民宣傳接力行動,深入推動交通安全宣傳工作。借助奧運契機,宣傳接力行動集中開展了百警千村送安全、交通安全百日競賽、千家餐館拒絕酒后駕車、百萬人交通安全知識競賽、中小學生道路交通安全繪畫大賽、第七屆“小手拉大手,我與家人共答題”、征集交通安全溫馨提示語、創建“五有”交通安全農貿市場、交通安全示范工地等系列宣傳活動,遍及全市18個區縣、316個街鄉鎮、2206個社區、3878個建制村,與52762家社會單位簽訂交通安全責任書,嚴格落實“三見面三把關”。此次活動以其空前的規模,新穎的形式、強勢的宣傳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和廣大群眾的一致好評。20*年以來,全市共組織各類宣傳活動6.7萬場次,講授交通安全課3.8萬場次,組織知識競賽、答題4.9萬場次,擺放宣傳展板掛圖8萬余塊次,懸掛標語橫幅6.5萬條,發放宣傳品868萬份,受教育人員達1100萬人次。

20*年4月12日,本市在全國率先成立了私人機動車交通安全服務管理中心,推出了許多群眾受益的便民服務措施,包括建立網站,提供便捷的信息查詢服務;在街道、社區建立“代辦提交身體條件證明綠色通道”;積極搭建服務平臺,為中心會員提供優惠的機動車救援服務等。奧運期間,在全市開展“和諧交通,*有我”、“百萬車主承諾,奧運期間少開車”等活動,號召廣大私家車主在遵守奧運期間機動車單雙號限行措施的基礎上,進一步減少開車出行,為奧運和諧交通做出貢獻。

奧運期間,與中央電視臺共同推出英語交通節目,和全國77家交通臺組成交通廣播聯盟,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使奧運交通管理措施家喻戶曉,使市民的奧運意識、文明意識顯著提高。同時,每天有8.5萬名交通志愿者在全市1631個重要路口,143個重要旅游景區和邊境檢查站,2.9萬個社區、單位、村出入口維護交通秩序,勸阻限行車輛,確保了交通秩序良好、削減流量措施全面落實,構建了全社會參與奧運、奉獻奧運的大交通格局。

二、全面加快道路基礎設施和安全設施建設,建立完備的道路交通系列評價制度

20*年,市政府以奧運會為契機,全面加快路網建設。隨著機場南線、京津二通道、西北貨運通道進京方向、京平高速等高速公路的開通,我市已經基本實現“區區通高速”。同時加快推進城市“微循環”系統建設,完善路網功能結構,提高路網的集散能力和交通可達性。特別是回龍觀、天通苑等地區,通過對13號線、5號線車站周邊專題研究,調整了公交線路,建設、改造并完善了地鐵車站換乘系統,改善了居民公交出行條件。同時,通過加寬北五環路輔路、改造八達嶺高速公路回龍觀收費站、鋪設林萃路北延和地鐵8號線以及安立路、北辰東路、北辰西路全面實現規劃等方式,盡可能解決居民出行難問題。制定了全國首部《道路交通管理設施設置規范》,加快道路基礎設施和安全設施建設,截止9月底,已基本完成五環路以內指路標志改造工作,即新建各類標志2100面和修改原有標志600面。截止目前,全市共設置交通標志13.7萬余面、信號燈3205處、隔離設施640公里、標線4萬余公里,形成了系統化、人性化、規范化的交通設施體系,充分體現了城市管理的檔次和水平。特別是1.5萬面指路標識,清晰醒目、信息詳實、三級預告、雙語標注,成為首都交通文明新景觀。

深入推行靜態交通問題研究,制定了符合*城市發展的停車管理政策。一方面加大了居住區、公共設施停車設施配建管理,另一方面積極調整道路范圍內停車泊位分布,在城市中心區、主干道采取控制供給、限時停車等措施,重點改善學校、醫院周邊的道路停車秩序和停車環境。在次干路、支路以及居民小區周邊有條件的道路上增劃了停車位1.9萬個,到目前全市共施劃路側停車位6.1萬個。在西單大悅城周邊、新發地市場周邊、西直門外南路等地點共設置停車誘導標志473面,使停車資源信息明朗化。為保障非機動車和行人合法通行權益,增設機非隔離護欄32公里,便道樁2212根,在治理亂停車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效果。目前,市發展改革委、市交通委等部門正在制定本市機動車停放收費管理方案和《公共停車場運營服務規范》、《路側停車電子收費設施技術要求》等服務技術標準。

為完善道路規劃設計、交通影響評價工作機制,由市規劃委、市交通委、市市政管委、市交管局等單位組成的審查委員會,對216個大型公共建筑的交通影響進行了評價,目前已起草編制《關于對*市新擴建項目進行交通影響評價的暫行規定》以加強評價管理工作,已完成《*市建設項目交通影響評價報告編制指南》以規范交評技術規程,正在分階段研究并《*市建設項目交通影響評價指標體系》以提高技術參數的科學性。目前,交評意見已作為項目立項的前置條件并已開始納入項目竣工驗收條件。

三、科學規劃城市路網,著力發展公共交通,努力緩解交通擁堵

市政府全面落實“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的城市交通發展戰略,加快實現公交專用道網絡化,逐步實現公交、地鐵、國鐵、長途、出租、自行車等多種交通方式的零換乘。目前,我市公交專用道的總數已達到87條(127條大街),總長258.5公里。小街橋下路口、東土城路北口、公益西橋等723處路口路段得到優化、渠化,提高了道路通行能力。

為緩解城市交通擁堵,加強了應對惡劣天氣、突發偶發事件和奧運安保中社會面控制、反恐處突的指揮協調交通應急保障能力,市防汛辦、氣象局、交通委、市政管委、首發公司、市交管局等多家單位建立了惡劣天氣聯勤指揮機制。惡劣天氣期間各成員單位領導到*公安交通指揮中心大廳坐鎮指揮,協調開展全市應急搶險工作,確保惡劣天氣應急保障工作高效進行。此外,三級指揮體系運行機制、突發事件處置小分隊運行機制、社會清障救援機制、社會面管理等級勤務機制和交通信息機制的建立,有效提升了全市應急處突能力。20*年,全市完成了17處掛賬堵點的治理工作,重點區域通行能力大幅提高。奧運期間,當事人自行解決交通事故處理機制進一步深化,快處率達76%以上,因事故造成的擁堵同比下降83%,收到良好社會效果。

四、堅持“科學管理,嚴格執法,高效服務”,進一步提高交通執法水平

市政府堅持科學管理,加快完善智能交通管理體系建設。將*公安交通指揮中心建成集道路交通管理指揮中心、交通數據中心、交通信息對外中心等功能為一體的全市智能化交通指揮中心。奧運會前,五環路內和奧運路線全部實現了科技手段覆蓋。在奧運中心區及場館周邊增設電視監控點80處,新建160個路口的區域交通信號控制系統,具有對道路交通狀況實時圖像監控,道路交通流量、流速實時檢測和交通違法行為實時監測的功能,為交通指揮、交通控制、交通誘導、交通執法以及管理決策提供基礎信息和數據支持。在場館周邊建設了14個具有公交優先的信號燈控制路口,并首次采用了RFID公交車輛檢測技術,系統在協調自適應控制的基礎上,優先放行奧運班車和公交車輛。在施劃有286公里的奧運專用道上,建成了智能化的快速路出入口與車道燈控制系統。奧運期間,在奧運班車集中的奧運中心區北辰東路和西路上,對1萬多輛奧運班車提供了7萬多次的信號優先,累計縮短行駛時間超過600小時,為奧運大家庭成員、觀眾提供了高效、快捷的交通保障。對1.6萬名奧運服務駕駛員和1萬余輛奧運服務車輛進行實時動態監測,對有闖紅燈、超速、酒后駕車等嚴重違法行為的駕駛員及時清退,確保奧運交通的絕對安全。通過228塊室外誘導顯示屏、互聯網站和手機網站實時路況信息和交通管制信息,為群眾提供出行便利,共各類信息10.8萬條,交管局網站最高一天點擊量達2600萬。

堅持嚴格執法,最大限度消除安全隱患、凈化交通環境。對酒后開車、非司機開車、闖紅燈及“涉牌”等四類嚴重違法行為實施高壓管控;進一步強化對大客車、大貨車、危險化學品運輸車、校車等車輛的監管力度;公安、城管、交通、治安、工商等部門,開展了大規模的交通秩序集中整治,形成了“閉環執法”的嚴管態勢。全面提升預防和打擊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能力和水平,2007年10月至20*年9月,全市共發生交通肇事逃逸命案130起,偵破117起,偵破率為90%,對163名肇事逃逸駕駛人給予終身禁駕。對“碰瓷”、“飆車”、“遺灑”等新型違法,以拘留、勞教、追刑等手段依法嚴懲,對51件危害交通安全類違法提起公訴,115名犯罪分子被定罪處罰,在全社會形成了嚴管嚴治、嚴防嚴控的高壓態勢。通過堅持嚴格執法、強化監管、治理隱患,道路交通事故預防水平顯著提升。2007年全市交通事故死亡同比減少191人,是近年減少人數最多的一年,萬車死亡率3.78,連續八年下降。市民安全守法意識明顯增強,奧運期間,交通管理措施執行效果超出預想,全市主要大街、重點路口秩序井然,各類嚴重交通違法得到根本遏制,全社會形成了“酒后不開車,開車不喝酒”的良好風尚。

堅持管理與服務相結合,多項便民服務措施深得民心。2007年市交管局推出了延長車管所辦公時間、網上提交“身體條件證明”、為殘疾人學車開辟“綠色通道”等28項便民服務措施,在社會上引起良好反響,受到普遍稱贊。奧運期間,針對群眾出行需求和殘疾人特殊交通需求,推出了變更車輛號牌、啟用手機交通服務網站、“122”多語種接警、殘疾觀眾觀賽就近下車、增設盲人過街信號燈等20余項便民貼心服務。根據賽事交通變化,適時調整專用道通行政策,并將0至3時設為交通限行緩沖時間,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理念。

進一步完善交通安全管理體制,最大限度的發揮了交通安全防范責任制的治本作用,本著“政府牽頭,部門聯動,齊抓共管,綜合治理”的工作原則,強化重點單位、重點車、重點人交通安全監管。20*年以來,共檢點單位3.2萬單位次,采取責令限期改正措施2.1萬單位次,禁止機動車上道路行駛措施804單位次;督促單位對7.3萬名重點駕駛人進行了教育整改,組織交通安全測試1984場次,測試駕駛人4.3萬名,94名發生多次交通違法營運駕駛人被單位調離駕駛崗位或辭退;市交管局、市運管局、市安監局多次召開交通安全隱患單位公開處理、報廢營運機動車公開銷毀大會,公開處理、媒體曝光隱患單位131家、公開銷毀達到報廢年限營運機動車373輛;對21起發生亡人交通事故的43名企事業單位領導進行了行政責任追究。

全面提升執法隊伍整體素質。以打造“微笑*交警”為主線,通過組織全警大學習、大討論,頒發榮譽獎章,開展文明執勤執法大亮相等活動,全面提高隊伍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建立四級培訓體制,確定執勤英語等31個培訓項目,參訓民警7.8萬人次,普訓覆蓋率達100%,舉行各種實戰演練127次,進一步提升隊伍的執法水平和實戰技能。根據本市交通管理需要,20*年共招錄了道路交通管理工程、機車車輛工程、法學等專業的大專生、大學本科生、雙學士、碩士研究生、博士及博士后212人進入交通管理工作隊伍。在設立有針對性的醫療保障制度、努力提高執法人員福利待遇、加強后勤保障工作等方面不懈努力,為執法人員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通過全面加強隊伍建設,堅持嚴警紀、強素質、樹形象,鍛造了一支政治堅定、業精技強、親和文明的微笑*交警隊伍。